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571—1576年,中国与西属菲律宾从民间贸易走向官方交往。菲律宾三任总督均遣使访华,但他们扩大贸易的需求未受到中方理睬。为此西班牙人提出武力征服中国的计划。这(     
A.反映闭关自守政策阻碍中外交流B.演化为中国遭受西方侵略的主因
C.说明朝贡贸易体制束缚海外贸易D.对中西印度洋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2024-05-2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等校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如图为1928年发现于通古斯巴西古城(今新疆境内)遗址的《大历十四年(779年)白苏毕梨领屯米状》(即发给屯田士卒白苏毕梨粮食的记录),它反映了此地部分驻军内调之后与吐蕃对峙时的治理状况。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证明了唐朝创立了屯戍制度B.可成为当时边治未溃的证据
C.说明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D.反映了西域地区的开发程度
2024-05-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等校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高祖统一天下后,“长安置祠祝官、女巫”;汉武帝对天地诸神祭祀礼作了创新性融合与改革,大胆地将万神聚于泰一祠坛;汉成帝至王莽时期又进行了郊祀改革,规整了国家祭祀系统。有关长安的种种神异传说在民间流行,世代相传,使长安逐渐演化为“神都”。这说明(     
A.政府政策决定社会记忆B.国家治理需非理性要素
C.汉代大力推行神权政治D.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加强
2024-05-2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等校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革命的手段虽然更彻底、更干脆,但革命的成果也可能很快消失,不留下太深的历史痕迹,英国的情况就是这样。17世纪革命没有留下很深的痕迹,相反,光荣革命却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革命首先在北美洲的13个英国殖民地爆发,殖民地人民发动反抗斗争并最终赢得了独立。这些殖民地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的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受到美国革命胜利的极大鼓舞,法国人也进行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社会。虽然大动乱很快颠覆了法兰西共和国,但理性的价值观在法国大革命后仍然具有持久的影响力。革命从法国又退回到西半球,那里的法国殖民地海地以及墨西哥和南美洲的伊比利亚殖民地都取得了独立。……起初是欧洲,然后是美洲,革命与随之而来的斗争促进了民族认同感的形成。符合民族共同体利益的政权获得了民众前所未有的支持,在与那些未能有效构建民族国家的邻邦发生冲突时,常常能够胜出。围绕民族共同体建立国家的理念最终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政治发展。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材料三

社会改良是晚清社会变革的又一种主要形式。……历史的实践证明,即使是社会改良,在除旧布新的过程中,也难免发生激烈的争斗、对抗、动乱,甚或流血冲突,付出进步的代价。由于社会改良是在旧的权力体制内,用新的价值取向对现存的社会和制度进行结构性的功能改造、更新,相较而言,它比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更注重理顺各方面的利益和情缘关系,更需要谋略和策划,更为困难,因而也更少有成功的先例,晚清尤其如此。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清(1840191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却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社会改良的类型,并阐述对“革命与改良”问题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尽管法律赋予了男性家长非凡的权力,他们却很少像暴君一样在家中为所欲为。实际上,在罗马人的家庭生活中,罗马帝国时期的妇女通常掌管着家庭内部事务,当女人到中年时,基本上能够在家庭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她们帮助男性家长为儿女们挑选合适的配偶,有时在家庭财政事务方面也会发表不少意见。这表明(       
A.妇女的家庭地位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B.罗马法关于家庭关系的规范相对宽松
C.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D.罗马法逐步淡化男性家长享有的权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伏尔泰指出,人类社会之初人们组成家庭,由家庭联合成不同的民族。起初相互毗邻的小民族之间和平共处,但邻里间总会产生矛盾。因此,当一个民族侵犯另一个民族时,就会从中涌现出比较能干和有号召力的领袖人物。战争中的领袖自然而然地获得某种权威,成为本民族内部冲突的裁判者,人们开始服从他。这表明伏尔泰(       
A.认为国家是暴力的产物B.赞同国家是社会契约的结果
C.主张应以权力约束权力D.宣扬人生而自由平等的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总理衙门采取分股办事方法,对外分英、法、俄、美及海防五股办理外事,职权如表所示。
英国股掌理英国及奥匈交涉、西洋各国通商事宜与海关事宜
法国股掌理法国、荷兰、西班牙、巴西等国交涉及基督徒与移民之保护等事宜
俄国股掌理俄国、日本两国交涉,蒙俄贸易及海外留学生等事务
美国股掌理美、德、意、瑞等九国交涉及出洋华工事宜
海防股掌理沿海炮台、轮船、枪械、弹药之购置及铁道建造、开采矿产等事宜
据表1可知,总理衙门的设立(       
A.扩大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特权B.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局面
C.体现了清政府对外观念的重大变化D.反映了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始于英国,因而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快,一大批工业城市,如格拉斯哥、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纽卡斯尔等迅速成长起来。从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里,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座增至265座。城镇人口比例由26%增至45%,到1900年上升至7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主编《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化主要在沿海沿江部分地区进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明显增加,全国城市(城镇)人口从1843年的2070万人,增至1893年的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缓慢上升至6.6%。进入20世纪初后,随着近代工商业的迅速发展,进入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初步发展阶段,城市人口(主要是通商口岸城市)以3.5%9.8%的年增长率增长,大大超过之前的0.4%0.5%的人口年增长率。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新的城市也不断涌现,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到1915年,人口在10万以上的大中城市达到43个,其中开埠城市22个,占总数的51.1%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不同特点的原因。
2024-05-20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合肥市第一中学等名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代史学没有出现类似《史记》《汉书》《三国志》《通典》《史通》《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文献通考》那样产生重要影响的史学名著,也没有出现像司马迁、班固、陈寿、杜佑、刘知几、司马光、袁枢、马端临那样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史学家。这一变化源于(       
A.重史传统观念的淡化B.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C.史学体裁创新的缺乏D.官修史著实录的失实
2024-05-20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合肥市第一中学等名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详细了解了某地情况后表示:“这种政权性质,既是经济组织,又是政治组织,实际上是基层组织,这叫政社合一。”毛泽东此论旨在(       
A.促进农业经济的恢复B.实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推广人民公社化运动D.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024-05-20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合肥市第一中学等名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