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1908年《时报》刊登的漫画《将来一斤之菜价》,由此可以推断这一时期(       

A.鼓励工商政策加重市场混乱B.社会动荡影响经济民生
C.白银大量流入引发通货膨胀D.新政运动提高百姓收入
2024-03-29更新 | 38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梁启超认为,兴民权、开民智最切要者莫过于“开官智”。他曾说:“绅权固当务之急矣,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即今日欲开民智,开绅智,而假手于官力者,上不知凡几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这一主张(       
A.勇于突破君主体制束缚B.切实体现出资产阶级的民权民主思想
C.旨在提高官员政治素养D.试图通过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刘邦立汉以后重建封建制度,陆续分封诸侯王和列侯,然而汉代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双轨体制”只施行于关东地区,在关西地区则采取全面郡县的一元统治体制。统治者旨在(       
A.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B.贯彻因俗而治政策
C.构建中央优势的区域格局D.健全地方行政体系
2024-03-29更新 | 832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君臣孰劳问题上,慎子主张:“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已。”韩非子认为“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方可谓“贤主之经”。这表明二者(       
A.政治出身的相似B.等级观念的差异C.治国理念的相通D.学术观点的分歧
2024-03-29更新 | 622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反映了字母文字的演化史,从字母文字的源起和早期发展来看,字母文字广泛流行的客观外部因素是(     

A.亚非欧交界处交往频繁B.欧洲的腓尼基军事扩张强
C.字母读音固定便于记忆D.希腊文明对世界影响深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5-16世纪,欧洲若干城市发生变化。在城市中建起了大量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外形雄伟华丽,表达了政府对整个城市的控制;军事设施也不再仅仅是为了防御,而是具有了更多的对外作战的功能。这些变化表明(       
A.王权在逐步强化B.工商业经济复兴
C.市民意识高度发展D.城市自治普遍实现
2024-03-16更新 | 797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董仲舒认为,人性分三品,大多数人持“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孵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缫以涫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其主张(       
A.宣扬了孟子人性善学说B.强调了社会教化的重要性
C.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D.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2024-03-16更新 | 782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洋务企业多以“局”立名,且这些“官局”创办之后多成为“时政中的要目”。论及此,梁启超曾说:“同治中兴之役,胡、曾、左诸公,以封疆吏任练兵筹饷之事,广设诸局,(诸事)莫不设专局以办之,下至各府州县,皆有分局,故当军兴之时,全省之脉络,系于各局。”对上述“官局”的解读,准确的是(       
A.旨在引进西方国家机器生产B.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
C.适应了内忧外患的晚清时局D.强化了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2024-03-15更新 | 434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有其传统教材,即所谓“养蒙书”或“小儿书”之类。《急就章》由三言、四七言韵语组成,囊括了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交往所需的绝大部分用字和知识。《三字经》以通俗浅近的文字,叙及人性与教育的关系,自然与社会的常识,儒家伦理道德与学习的方法,是宋以后相当长时间内私学蒙童的必读之书。我国最早的启蒙读本《弟子职》用四言、五言、七言写成,内容不外乎入孝出悌、尊师敬长一类,目的是为了规范儿童的行为举止。《五言鉴》以五言韵语的形式,叙述从结绳之事、年代难详的三皇之世,直到明末的历史。《名物蒙求》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鸟兽、草木、衣服、建筑、器具等,在“名物”书中亦仍然提到伦理纲常之教。

——摘编自常建《我国古代的儿童教育》等

材料二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儿童教育。夏、商、西周时期,学校教育开始出现,人伦道德教育逐渐成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整个封建社会,德育教育是儿童教育的核心。中国的家庭教育意识产生很早,《周易》中的《家人》卦是中国古籍中有关家庭教育的最早记载,《论语》记载了孔子教育儿子孔鲤学诗学礼的庭训;《列女传》记述了孟母仉氏三迁其居、断织教子的故事。通过家长的风范、家庭的风气、社会环境和风俗习惯,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儿童,从而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这些核心理念,对促进现代儿童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摘编自李颖娟、邓海婷《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核心理念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教材类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7世纪,某思想家写道:“由于不受法律和国王的控制,人们的生活中缺乏可使每人都敬畏的公共权力,他们就处于被称作战争的条件之下;在战争中,每一个人都反对另一个人。为了摆脱这种无法无天的局面,人们用他们的自由换得了社会和政治秩序。”由此可见,该思想家(     
A.倡导政治革命B.认同民主共和C.反对自由平等D.主张社会契约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