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1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甲   辰科状元策

1904年,甲辰科股试时,光绪以治国之策试举子。以下为该科状元刘春霖的答卷摘录。

·采能博采公论,慎逃贤绅,于治必有裨补,不必过为疑也。皇上澄清吏治,必先通上下之情,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一也。

·兵者固必救之于平时而又精且多,然后可并立于群雄之间,所谓气力充而精神焕矣。皇上整军经武,士卒知学为先,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二也。

·中国商业不兴,漏卮日巨,欲图抵制之道,则宜扩充商务,如此则野无旷土,市无游民,精华日星,然后利权可挽。里土怏乃俭德,而尤必广辟利源,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三也。

·故欲正人心、端士习.必以明伦为先,欲明伦理必以尊经为首,此即国粹保存之义。皇上倡明文救.必以经学正其趋,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四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刘春霖的治国对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世纪,英国教师的职责、行为规范、教师职业教育标准的制定仍以男性为依据。19世纪以来,大量男性“逃离”教师行业,大批女性进入教师行业。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业化进程推动社会分工变化B.蒸汽时代教师生活境遇的改善
C.机器生产使阶级结构发生变革D.工业革命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
3 . 14-17世纪,但丁用意大利方言写成了《神曲》,路德用德文翻译了《圣经》,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格兰最后一部用拉丁语出版的主要著作……拉丁语在欧洲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上述现象(     
A.完善了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B.瓦解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C.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D.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考古发现,在二里岗、殷墟、台西村等遗址中出现了水沟、水井、陶水管道等遗迹。《诗经·小雅》中有“滤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记载。这反映了当时(     
A.孕育着精耕细作生产方式B.水利工程兴建渐成规模
C.农业进步促进了文学创作D.传统农耕经济取得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是关于汉武帝治国思想的相关史料。据此可知,汉武帝(     
史料出处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
(汉武帝)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班固《汉书》
A.承袭秦制,有所损益B.尊崇儒家,兼用百家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不拘一格,任人唯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为1368年明政府“均工夫”办法的相关规定。该办法(     
田一顷出丁夫一人,不及顷者,以他田足之,名曰均工夫。寻编应天十八府州,江西九江、饶州、南康三府均工夫图册。每岁农隙赴京供役三十日遣归。田多丁少者以佃人充夫,而田主出米一石资其用。非佃人而计亩出夫者,亩资米二升五合。
A.按田亩多寡征派徭役B.充分照顾佃农的权益
C.以遏制豪强势力为出发点D.先局部试行再向全国推广
7 . 如表是唐朝开元年间一起案件的相关情况。该案的处置体现了(     
案情朝廷处理
张审素被监察御史杨汪冤杀,其子张理、张琇被流放至岭南。几年后,张理兄弟逃回长安,杀死已改名为杨万顷的杨汪。宰相张九龄主张因张理兄弟“孝烈”从轻发落,宰相裴耀卿、李林甫主张依律惩治,玄宗皇帝敕令将二子交付河南府杖杀。
A.礼法之争B.礼法合一C.礼法调和D.崇法抑礼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外不仅有原,原间还有河流。当地的人自来就有八水绕长安的俗谚。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就明确提出:“八川分流,相背异态”。

——摘编自史念海《长安八水——汉唐长安城与生态环境》

穿城河道有四:南壁曰蔡河,自陈蔡由西南戴楼门入京城辽绕,自东南陈州门出……中曰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焉……东北曰五丈河,来自济郓般挽京东路粮斛入京城……西北曰金水河……从西北水门入京城。

——摘编自《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唐、北宋都城人口密度表


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长安84100-18011905-21429
东京27.37120-17043844-62112

——白岳波《唐北宋时期市制演变研究——以都城为中心》

材料三

   
唐长安城平面复原图

   
北宋东京城平面复原图


运用上述材料,以“唐宋都城布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阐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08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200年,巴黎大学与巴黎市民发生流血冲突。国王菲利普二世颁下特许状:严厉惩罚施暴者;一旦学者被拘捕,要把学者立刻移交给教会法庭,不受巴黎市长以及世俗法庭的审判;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和私有财产。国王意在(     
A.追求司法公正B.促进学术繁荣C.争取大学支持D.推动城市自治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称:“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某重点高中高二年级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的历史论坛,同学们广泛搜集材料,节选如下:

材料一   

甲:秦汉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示意图

——根据邹逸麟《从我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看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转化》整理而成

乙:公元前113年,“专令上林三官铸”,禁止郡国和私人铸钱。三官五铢钱铜质紫红细腻,整体精致光洁,外廓坚挺匀称,“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从此成为流通全国的统一货币。

——摘编自石俊志《五铢钱制度研究》

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鉴于边疆存在显著差异,针对部分边疆区域采取不同程度的“因俗而治”治理机制,表现出秦汉边疆治理原则的灵活性与机动性。事实上,秦汉时期内地与边疆的文化、经济、社会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大一统理念难以迅速贯彻于殊俗绝域,作为过渡性政策的“因俗而治”便应时而生。

——卜宪群袁宝龙《“因俗而治”展现秦汉治边智慧》

(1)材料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有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运用秦汉隋唐史实,从因俗而治的视角,围绕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自拟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3)谈谈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的当代价值?
2024-05-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