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16年,英法俄签订了瓜分奥斯曼帝国亚洲部分的秘密协定《赛克斯-皮科协定》:协议中规定了叙利亚西部、安那托利亚南部、伊拉克的摩苏尔地区划归法国势力范围,叙利亚南部和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划归英国势力范围,黑海东南沿岸、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两岸地区划归俄罗斯势力范围。这一协定(     
A.推动了阿拉伯国家的统一进程B.加剧了中东地区的宗教和民族冲突
C.缓和了一战导致的东西方矛盾D.为战后美国势力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代欧洲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非洲黑人没有历史、没有哲学、没有文明,只有黑暗和停滞。19世纪中期考古学家发现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后,一些欧洲学者认为它是古代文明人的创作,同时又称这是外来人模仿欧洲建筑建造的,“土人”未曾参与。这说明(     
A.多元视角完善历史解释B.文献史料难以揭示历史真相
C.研究立场影响历史认知D.史学研究进步依赖考古发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457日,在新中国帮助下,越南人民军取得奠边府战役胜利,关于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问题的谈判于次日正式开始。美国力图把法国侵略越南的战争转为另一场遏制中国的战争;英、法两国为了维护既得殖民利益,不希望美国插手太深。会议期间,各方分歧严重。6月中旬,周恩来同法、英、美等国接触,访问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与印度和缅甸签署了联合声明。中国既反对美国干涉和法国维护殖民统治,又说服越南放弃了不切实际的要求。中国提出的“在适用同样原则时,要照顾到三国的特殊情况”方案,受到大多数与会国支持,最终通过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据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1949-200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所作的努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的影响。
2024-05-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戊戌政变发生后,康有为和梁启超根据光绪帝即将被废甚至被弑的判断,多次以“逆后”“淫后”“篡位幽主”来形容慈禧,指出“寻常幼帝之位,母后临朝,犹为六经所不取,况今日之实为篡逆乎”,并向英国、日本等国驻华公使发出照会求助。但此举在当时并没有赢得朝野过多同情,还有官员发出“诸人误上深矣”的感叹。后在日本政府逼迫下,康有为离开日本。英国之行后,康有为指出“盖废立之举,皆荣禄主之。故荣禄之罪,浮于西后”“西后误听其谗”。此后,康有为又推动海外华人以上书为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祝寿为由,请求太后归政于光绪。

——据贾小叶《戊戌时期学术政治纷争研究——以“康党”为视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政变后康有为等人宣传策略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等人调整宣传策略的原因。
5 . 下表所示,两宋官僚系统官员职数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时间北宋初
(960年)
景德
(1004-1007年)
皇佑
(1049-1053年)
南宋庆元
(1195—1201年)
职数(人)五千一万多两万多四万余
A.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乡村基层治理增强
C.统治范围日益扩大D.世家大族荫袭严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790年,英国学者柏克在观察了国际时局后,提出了著名的“破屋比喻”,即“倘若一个老房子屋漏墙裂,要彻底推倒重建,全部都要新的,这是不可能行得通的”。据此推测,该国际时局指的是(     
A.法国大革命爆发B.英国议会改革C.俄国农奴制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
2024-05-09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秦律规定:“新黔首(平民)未习(秦)事”,新地吏应避免过于严苛,不得恶言谩骂、侵辱新黔首,并由长吏督查新地吏的这些行为;新地吏如果“询(诟)詈(骂)新黔首,赀(罚款)一甲;殴(殴)笞,赀二甲”。该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秦王朝(     
A.注重调和地方以巩固统一B.律法兼具严密性和人文性
C.践行外儒内法的统治策略D.重视对官吏的监察与管理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探索文明兴衰的一个关键点,在于理解作为文明之灵魂的文明本体精神,即任何文明都具有的精神文化观念体系和行为体系。文明本体精神是在文明生长和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任何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见表)。

挑战一:如何面对自身沉淀下来的观念和风习(1)必须承传的精华部分;
(2)必须改造才可继续发挥作用的部分;
(3)必须抛弃的有害的糟粕
挑战二:如何对待他者文明(1)吸纳和引进有益的积极性成果:
(2)拒斥有害的观念;
(3)不学习但尊重只适应他者文明自身的特殊产物
挑战三:如何面向新的时代要求(1)能适应性调整和更新;
(2)进行新的创造

——摘编自刘景华《世界历史上文明兴衰之思考》

根据材料,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自拟论题,结合世界史相关内容进行阐释。(要求:以某一文明本体为例,主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论及早期中华文明时,有学者指出:孔子主张“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认为世人应“畏天命”,对天道、祖先有诚敬之心。以儒学为代表的诸子都没有对人死后“天堂”“地狱”的描述。该学者强调早期中华文明(       
A.反对鬼神的先进性B.人本主义的世俗性
C.封建迷信的局限性D.多元一体的合理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英国议会自产生后,其角色就在不断变化。13世纪时,它主要为封建贵族服务;在专制时代,它是专制王权的统治工具;“光荣革命”后,它成为民主政治的权力中心。这一变化(     
A.源于英国民主自由的传统B.实现了启蒙思想的政治理念
C.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D.体现传统与现实的有效融合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