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17月,在苏共中央的建议下,朝鲜战争的交战各方开始进行朝鲜停战谈判。经过战场和谈判桌上的反复较量,19537月,中、朝同美国达成《朝鲜停战协议》,这是朝鲜问题摆脱僵局的关键。1954年,中,苏、美等国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会议首先讨论朝鲜问题。关于朝鲜和平统一问题,外国武装从朝鲜撤走问题,与会各方展开激烈斗争。周恩来在会上阐明中国政府的立场,谴责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由于美国的阻扰,会议未能就朝鲜问题达成协议。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选修三·教师用书》

材料二   2005919日,中、朝、美、韩、俄、日在北京通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即“9-19共同声明”,为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确立了基本框架,成为六方会谈的一个“里程碑”式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六方一致重申,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六方会谈的目标。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美韩就朝鲜的安全关切作出承诺: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韩方重申其不运入、不部署核武器的承诺,并确认在韩国领土上没有核武器。朝方声明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其他各方对此表示尊重。

二、六方承诺,根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相互关系。朝美、朝日承诺,将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

三、六方承诺促进能源、贸易及投资领域的经济合作。中、日、韩、俄、美愿向朝提供能源援助。

四、六方承诺,共同致力于东北亚地区持久和平与稳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政府解决朝鲜问题方式上的变化和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9.19共同声明”的特点及意义。
2021-09-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财税体制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北宋前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原则上一切财赋都属于中央。但实际上国家财赋分为以两税收入为主的直属中央的“上供”部分,和以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经费为主的拨留于地方的“留州”部分,自北宋中期起,由于中央征调频度的持续增长与地方开支的扩大,加之中央收缴原属州县的大部分盐茶之利,地方财政入不敷出,至南宋更趋困窘。为解决财政困难,地方州县巧立名目,新增税费,赋敛于民。对于这种制度之外的税费征收,朝廷只得默许。

——摘编自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

材料二 明代至清代前期,中央和地方以“起运”“存留”的方式,将征收的钱粮按比例划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为解决军费紧缺的问题,清廷认可地方督抚抽取厘金等“就地筹款”的措施。至此,财权下移。其后,“无论田赋、盐茶,一切征榷悉归地方督抚”。1906年清廷改户部为度支部,旨在“综理全国财政”。1909年初,清廷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在度支部设立清理财政处,在各省设立清理财政局以统一财权,并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

——摘编自陈锋《清代中央财致与地方财政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宋代至晚清不同时期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特征。
2021-10-07更新 | 2619次组卷 | 18卷引用:贵州省瓮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秉贵,中共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195511月参加工作,在北京市国营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接待顾客数百万人。他从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出发,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20世纪50年代,他总结出站好柜台要做到五点:精神饱满、思想集中、耳目灵敏、抬头售货、动作“三快”;60年代,他总结出“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售货法,刻苦练就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70年代,他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满腔热情的服务精神归纳概括为“一团火精神”,响亮地提出“心有一团火、温暖顾客心”。他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多万人次。

——摘编自《“一抓准”张秉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秉贵苦练服务本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秉贵体现的优秀精神品质。
2021-08-2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模拟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赋繁役重,官吏贪求……为此唐太宗指出)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而且)在律,正赃唯有六色:强盗、窃盗、枉法、不枉法、受所监临及坐赃。(明朝《大诰》中规定“不枉法者”被凌迟、枭首者极多,朱元璋还敕谕刑部)官吏受赃者,并罪通贿之人,徒其家于边,著为令。

——摘编自《唐律疏议·名例律X贞观政要以大明律》等

材料二 英、美是率先进入现代化的西方国家。两国的现代化进程从一开始就伴随着扃化现象的泛滥,随着腐化现象的日益严重直至达到腐败的程度。在英国,整个18世纪腐败现象都很严重,并在19世纪前期进入了高峰期。美国从18世纪到19世纪80年代将近100年间,腐败猖獗。其间,随着两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和工人阶级政治参与的实现,英国在进入19世纪后,美国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先后出现了以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改革社会运动,并成为推动政府进行改革的强大力量。在压力下,英、美两国的此番改革涉及广泛的政治领域,主要集中在选举制度、政治领导体制、人事管理制度和行政管理等方面,改革颇有成效。例如:美国的选举提名制度、英国的反对党制度、两国的现代公务员制度等都是这一时期体制改革的产物。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肩败现象开始衰退。

——摘编自姜跃《国外廉政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美等国腐败现象出现的背景,归纳其主要举措。
(3)从上述材料可得出什么启示?
2021-09-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16届高三五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极其深刻的革命。由于十九世纪初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开展,急需英国供应各种机器设备,加上英国普遍使用机器,成本迅速降低。英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大加强,成为世界市场工业品的主要供应者。许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成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和市场。经过工业革命,工厂制度建立起来了,资本主义大生产排挤了手工生产,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占据绝对统治的地位。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人口大量涌向工业区,使城市无论在地理分布、数量、规模、类型等方面,都起了明显的变化。

——摘编自庄解忧《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经济社会影响》

材料二 首先,第一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而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并利用重工业的雄厚力量,确立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统治地位。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特征的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带动下进行的,但这次技术革命主要是在科学革命理论的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最后,在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一百年,称得上实现工业革命的也只有个别国家。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浪潮从个别国家迅速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还涌现出了一批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也不断向纵深地区发展。

——摘编自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极其深刻的革命”的具体表现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工业革命给你带来的启示。
2021-05-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范文澜 (1893-1969),浙江绍兴人,著名历史学家。1913 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受业于著名学者黄侃、陈汉章和刘师培。1939 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月到达延安,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由范文澜负责编写一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中国通史。编著工作从1940年8月开始,在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情况下,范文澜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发愤写作。1943年,《中国通史简编》出版,共56万字。《中国通史简编》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代表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提出了大量新鲜的论断;内容丰富,重视把握和揭示各个时代的特点,善于抓住历史演进中的新因素,新动向;在叙述上,脉络清晰,上下、中外贯通。它的完成,标志着中国通史的编撰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摘编自陈其泰《范文澜:承章黄衣钵扬马列学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文澜编撰《中国通史简编》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通史简编》的特点。
2021-05-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茶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近代中外商品文化交流中,茶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材料   顺治十八年,达赖喇嘛主动向中央政府请求西藏输送马匹以换取茶叶。乾隆十一年,甘肃巡抚黄廷桂向皇帝上奏,甘肃番、民错处,惟茶是赖。番、民都用粮食来换取茶叶,这极大地充实了地方财政。同时清政府也以边疆地区是否恭顺与边茶贸易挂钩。在外贸方面,茶叶成为清朝吸纳白银、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保持贸易顺差的有力武器。

18世纪末,在一百年的时间里,英国进口茶叶从6吨达到了11000吨,茶叶从贵族走向平民,迅速取代了酒类,成为国民饮品。大量的茶叶消费需求导致英国茶叶走私严重,同时对华贸易出现严重赤字。

清代中后期形成了三个最大的茶叶出口地:汉口的砖茶多流向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和俄罗斯;上海出口的红、绿茶销往欧洲、美国;福州出口的茶叶多是销往南洋群岛和南美洲。

——摘编自罗伊·莫克塞姆《茶、嗜好、开拓与帝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清朝茶叶贸易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当时茶叶贸易的重要影响。
2024-05-0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新名词在20世纪初颇为流行。1903年上海《大陆报》刊登了新名词诗歌,随即被《新世界小说报》等报刊效仿。同年,20岁的常州人吕思勉言:“为文喜学龚定庵,又读梁任公先生之文,慕效之,诗文皆喜用新名。”1904年,张之洞《学堂歌》使用了诸如体育、卫生、公德、科学、权利、自由、民权等新名词;尽管张之洞在使用其中某些词时,不乏批评谴责之意。风气所趋,很多官员在奏章及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新名词装点门面,即严复所谓“笃旧诸公近稍知西学,无往不论自由,无书不主民权”。190998日,天津《大公报》刊出一则时人抵制外国商品的报道,言驻京某国公使请求出面干预,清廷官员回以“此次风潮亦我国人民自由之行动,官场无法干预”。其实在1900年后,随着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渐多,翻译事业大盛,加之受到梁启超影响,宣传新学的报刊也日益增多,致使来自“译本书、时报纸”中的新名词越发丰富,弥漫于各种文类中。

——摘编自张仲民《种瓜得豆:清末民初的阅读文化与接受政治》

材料二   今者译本之流行,报章之传布,上至于奏定之章程,钦颁之谕旨,所用新名词既数见不鲜,又乌得从而禁之?……且谋教育之普及,不能不设学堂,设学堂不能不教科学,教科学不能不用新名词。

——摘编自《教育杂志》第7期(190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名词流行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名词流行的历史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中后期及近代早期,西欧城市发展标志性事件(部分)

时间事件
11世纪西班牙莱昂、英国伦敦等获得自治的特许状
12世纪博洛尼亚大学、牛津大学成立,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
13世纪巴黎大学、剑桥大学成立,但丁成为佛罗伦萨城市共和国百人会议的成员
14世纪德意志各大商业城市正式组建汉萨同盟,同盟设有最高议会和最高法院,入盟城市必须遵守同盟权力机关作出的决定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二   平等是维系中世纪西欧市民认同和契约的纽带。城市为市民提供了基本的市民权,从法律意义上说,所有市民的身份是平等的。周边农村乃至外地(国)涌入城市想成为市民的人,多是冲着能与他人享有平等机会而来的。因此,城市本质上是一个封建等级社会中出现的非等级社会。城市即使呈现出等级分层,基本上也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是开放式、动态式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所有者的身份是平等的。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主人的出身不相干。领主在市场上无论是购买还是出售商品,都得承认对方的独立意志与平等身份。商品货币关系越发展,平等原则就越重要。市场中逐渐形成的商法体系,使平等交易原则进一步得到法律确认。常有城市议员说: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充当奴隶的人。当然,城市富有贵族和城市普通市民的法律地位平等不能掩盖社会地位不平等。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中世纪后期至近代早期西欧城市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中的“平等原则”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1543年,比利时人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论》,建立了人体解剖学,近代西方医学开始兴起;17世纪,英国人哈维发现血液循环;荷兰人安东尼利用显微镜研究血细胞和微生物。这说明,近代科学(     
A.重视生活的经验B.摆脱了宗教束缚
C.重视实验归纳D.重视理性的判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