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用了既互相矛盾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治理模式,即“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对中国古代边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俗而治”主要是中央政府在边疆地区,政治上任用当地部落首领,经济上不改变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文化上顺应风俗习惯,边疆地区在与内地的交往中不断向先进的内地经济形态和文化学习并最终趋同一致的治理模式。边疆内地一体化是指地理上边疆地区在行政管理形式、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等方面与内地处在较为相近的发展水平上,形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在承认和尊重边疆地区的经济形态差异、民族风俗习惯差别的前提下的一体化。

——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材料二   1949年的《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此后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友好协商和各种调解工作,使许多积怨甚深的民族纠纷,陆续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组成中央访问团,分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访问,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了解他们的疾苦和要求,带去大批急需的药品、医疗手术器械及生活用品。各级人民政府还抽出必要的财力、物力帮助少数民族恢复和发展农牧业生产。1952年底至1953年上半年,在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的广大干部及人民群众中开展了一次民族政策大检查,取得了较好成效。1951年建立了中央民族学院,在西北、西南、中南设立分院;放手使用和大胆提拔少数民族干部,普遍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和民族干部学校。1954年宪法将民族自治地方规范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县以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设民族乡。到1956年,全国共建立27个自治州、43个自治县。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及影响。
2023-05-21更新 | 300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农村中有些生产队、生产大队乃至公社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在过去集体经济基础上继续实行集体经营,加以必要的改进和改革,探索走向“高水平的集体化”。这反映出当时(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有限B.农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
C.个体农耕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D.农村因地制宜探索发展道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本质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致可划分为两大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多人口,绝大多数生活在农村,86%以上是文盲。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直面时艰,通过制度变革和道路探索,营造了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商国是、共谋发展的良好政治氛围,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为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1978年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定。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要素,都得到空前释放与扩大,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 WTO,于2013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世界工厂”。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中国走出了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注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从5000多年深厚文明传统中汲取养分,为实现民族复兴熔铸精神之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摘编自马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演进及前瞻》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点。
2023-05-21更新 | 31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五)历史试题
4 . 建国初期,中共组织群众先后开展以清洁大扫除、反对美国“细菌战”和“除四害”为中心的三次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鼠疫、天花、血吸虫病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陆续被消灭。当时有群众由衷地发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治好了我的血吸虫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感叹。由此可知,新中国初期的疫病防治(     
A.夯实了人民政权的社会基础B.形成了完整的卫生医疗体系
C.突出以意识形态斗争为核心D.消除了传染病对人民的威胁
2023-05-21更新 | 364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五)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随着晚清修律运动的开展,国内出现了学习西方法学的热潮,具体表现为大批青年分赴东西方学习法政,他们后来成为中国近代法学传播的主体力量。

纵观近代法科留学的历史,可以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8741895年)法科留学处于初始的无意识发展阶段,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各省都没有有计划的派遣活动,但出现零星自费习法者,福建船政学堂和北洋水师学堂赴欧留学生及在事人员中有少数接触西方法制或接受专门法律教育。第二阶段(18951911年)法科留学蓬勃发展,表现为中央提倡,地方响应,法政留学一时成为变法求才的首要途径。各种官费、公费、自费生分赴东西肆习法律、在职官吏出洋游历考察政治学术、亲贵子弟建习政法以固国本。其中,留日生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第三阶段(民国以后),法科留学整体步入平缓发展的轨道,再未出现清末习法的汹涌热潮,留学运动向欧美国家扩展,法科留学呈现出日、美、欧同步发展的趋势。

据有关学者估算,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100年时间里,中国的法科留学生大约有4500名留学生归国后多任职于法律院校或司法行政部门,形成了一个职业法学家群体。自清末新政开始,近代中国立宪运动迭起,建设法治国家的任务迫在眉睫,独特的历史环境为法学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他们在工作实践、教学研究中必然地传播法学知识、促进学术生长。

——裴艳《留学生与中国近代法学》


(1)根据材料,概况近代法科留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造成法科留学三个阶段变化的原因。
2023-05-21更新 | 365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经济年度是在经济计划统计和财政预算等方面采用的特殊方法,一般以xx年度表示。自国内战争结束以后,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周期的特点,苏维埃政府决定从1921年起将经济年度的起点由1月1日改为10月1日,形成跨日历年度的经济年度,这种制度一直沿用到1930年。此外,同时期曾使用过农业税收年度、牲畜统计年度、教育年度等等,期限不同。上述做法反映苏俄(联)(     
A.以调整农业作为国家工作的重心B.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具有灵活性
C.经济建设计划繁杂缺乏整体协调D.旨在加强国家对农业生产干预
2023-05-21更新 | 532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三)历史试题
7 . 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英国取得马耳他岛、原法属多巴哥、圣卢西亚、毛里求斯等地,并从荷兰手中夺得南非开普敦殖民地和锡兰岛,载入《维也纳最后议定书》。会后俄普奥三国还准备武装干预西班牙拉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出现了关于干涉别国内政与否的争论,英国则坚决反对干涉拉美。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B.俄普奥三国试图争夺世界霸权
C.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日益激化D.英国国内舆情支持拉美的独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图为1792年英国人所绘漫画《凶徒托马斯·潘恩》(注:潘恩为北美启蒙思想家,其《常识》成为北美独立的重要思想武器),这表明(     
A.英国民间肯定潘恩的斗争精神B.潘恩宣扬民主具有虚伪性
C.启蒙思想为北美主要斗争工具D.殖民利益要高于民主追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是历史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西方学者从皮朗开始,把城市的兴起归因于贸易,特别是国际贸易的作用,主张商人是这些城市的建立者和最早居民,例如意大利和弗兰德斯的城市。苏联学者则归结为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强调城市最早的居民是小手工业者,比如莱茵河以东的德意志城市。据此可知(     
A.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复杂,今天历史研究不可认知
B.史料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和辨伪
C.不同区域的历史发展差异较大,就失去比较研究的必要
D.历史研究对象的选取应该多样全面,避免主观片面
2023-05-21更新 | 38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印度教开始摆脱只属于某一特定地区之中特定阶级宗教的狭隘属性,发展成为拥有众多信徒、真正代表印度的宗教,它包罗南亚次大陆所有的宗教派别、哲学思想、信仰观念,并无统一经典,也没有绝对必须信奉的神灵,信徒只要尊敬婆罗门,理论上接受吠陀经典即可。这体现印度教(     
A.继承了以往婆罗门教的开放包容性B.传播方式兼顾时代变化和文化传统
C.缺乏完整体系实际上信仰相当无力D.内容博大有利于消除各类教派矛盾
2023-05-21更新 | 65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