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27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土地政策的变迁】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15岁以下的减半。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假如他日全国改良,那地价一定是跟着文明日日涨高的。到那时候,以前值一万银子的地,必涨至数十万、数百万。就这样看来,将来富者日富,贫者日贫……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六益。

——摘集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

材料三   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凹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八条乡村农会擦皮法主的毡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泥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国牌的一份。分给各人的财产当本人所有,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适当的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

第十一条分配给人民的土地,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应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及债约,一律缴销。

第十三条为贯彻土地改革的实施,对于一切追抗或破坏本法的罪犯,应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及处分,人民法庭由农民大会必农民代表会所继承及由政府所委派的人员组成之。

——摘编自《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天朝田亩制度》、旧三民主义中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及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土地法大纲》顺利实施的原因与意义。
2024-05-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题
2 . 【历史发展的阶段性】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既具有连续性特征,但它同时又在阶段性演进中向更高一级提升;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辩证统一的。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及中国历史发展和演变的重要阶段。

材料

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外重大事件
1970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日本卫星试射成功;美国制成计算机微处理器;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发表《卢萨卡宣言》,着重批评美国和苏联的霸权主义;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世界存在美、苏、欧、日、中五大权力中心
1971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合法权利;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
197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日邦交正常化;美日签订新的“自愿限制出口”协议
1973石油输出国组织收回石油标价权导致石油涨价,引发西方经济危机和“滞胀”;西方“福利国家”受挫,各国减少经济干预;法国总统蓬皮奥在西欧首脑会议上强调欧洲应“用一个声音说话”;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并加入欧共体;美国结束越南战争
1974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美、苏是第一世界;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日本,整个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印度核试爆成功
1975苏联经济进入停滞时期;美国与海湾国家协议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
1976中共中央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美元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1977中国恢复高考;中国的国民经济由长期停滞开始上升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
1979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美国;中国大陆宣布对台和平统一方针;苏联出兵阿富汗;美国加强对苏遏制

——根据李植枬《20世纪世界史》等整理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就20世纪70年代“历史发展的阶段性”自拟论题,从整体世界或具体国家以及政治阵营任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05-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合测评(三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为近代中国城乡产业与交通状态及影响因素的统计表。据此可知(     
区域主导产业主要交通方式活动半径影响因素
习惯技术信息资本
乡村传统农业步行、马车、木船15-25千米较弱
市镇外向化农业、手工业、低端服务业马车、电船、小轮25-100千米较强较强
城市制造业、服务业轮船、汽车、火车100-1000千米
A.交通变革密切了城乡经济联系B.近代城乡经济积聚效应差异明显
C.城市化加速传统社会道德解体D.近代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2024-05-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合测评(三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武帝晚年,通常每隔六或四年即有一个新年号,象征新的开始。王莽代汉,制造大量祥瑞,以证明自己是受命新君,国号也改为“新”。起兵反对王莽的刘玄,年号“更始”,也是“从新开头”的含意。这些现象(     
A.反映统治者思想迷信B.巩固了汉朝封建统治
C.符合董仲舒的宇宙观D.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
5 . 图1是汉初政治地理结构示意图,呈现“坐西面东”的结构。图2是汉武帝元封年间的政治地理示意图,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这一变化反映了汉朝(     

A.中央集权的加强B.边患问题的解决
C.政治中心的东移D.治国思想的变化
6 . 1910年,英国学者安吉尔认为,在当时各国财政经济相互依存的情况下,胜者和败者同样遭殃,战争已经成了无利可图的事情。所以,没有一个国家会愚蠢到发动一场战争。安吉尔的论断(     
A.源于对世界格局的客观分析B.突出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指明了区域经济间依存度高D.审视了经济对和平的影响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是中世纪绘画作品《中古西欧社会的“三种人”》:居中的骑士顶盔戴甲,右边的农民手执铁锹,两者目光都看向左边的僧侣,僧侣似乎正与骑士交谈,农民则在角落聆听。这一画作说明了中世纪西欧(  )

A.社会结构等级森严B.基督教与各阶层和睦相处
C.世俗王权逐渐崛起D.骑士与市民阶层走向联合
2024-05-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鄂州高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60-1967年苏联主要国家预算支出
年份1960196519661967
工业支出金额(亿卢布)126176185194
占比(%)37.936.935.935.1
农业支出金额(亿卢布)25535762
占比(%)7.511.111.111.2
国防支出支出金额(亿卢布)93128134145
占比(%)28.026.826.026.3
住房建设支出金额(亿卢布)55637179
占比(%)16.613.213.814.3
科研支出金额(亿卢布)33576872
占比(%)9.911.913.213.0
据表可知,当时的苏联(  )
A.建设重点向农业和科研倾斜B.受赫鲁晓夫影响改革势头向好
C.对民生问题的解决力不从心D.国防事业上呈现战略收缩趋势
2024-05-0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鄂州高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01年,在“兴学诏”颁行后,山西太原乡绅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凡有通洋务、晓西学之人,即破格擢用,天下之士莫不舍孔孟,而向洋学,士风日下,伊于胡底耶?”他还吟诗:“今日中华司牧者,都将大义付沟坑。”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科举废除的迷茫阵痛B.社会教化渐趋近代化
C.清末新政的全面快速D.传统夷夏观念的顽固
10 . 【标语与时代】

材料

——摘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请从图中任取两个时段的标语口号或关键词进行对比分析,每个时段至少一条标语口号或关键词,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列举标语口号或关键词句,观点明确,对比分析,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4-05-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热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