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在修建唐胥铁路的过程中,曾制定了招股章程并在城乡广贴招股。该告示呈直隶总督官文的形式,其标题几乎罗列出当时直隶总督李鸿章所有的官职和爵位,以表示庄重与重要。这反了(     
A.清政府对修建铁路的重视B.民众对铁路招股存在疑虑
C.李鸿章在当时的特殊地位D.唐胥铁路官督商办的特点
2024-05-1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明代史学成就】

材料   自明初开始,从中央到地方,方志的撰修受到普遍重视。朱元璋即位不久,即于洪武三年(1370年)“诏儒士魏俊民等类编天下州郡地理形势、降附始末为书”,撰修全国性志书《大明志书》。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成祖朱棣又诏令天下各地郡、县、卫、所撰修志书,并颁布了《修纂志书凡例》,对志书包含的各项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此后,除景泰、天顺、嘉靖时期分别撰修的《寰字通志》《大明一统志》《承天大志》等全国性志书外,天下各地修志成风,形成一统志与郡县志齐修并举、共同兴盛的局面。嘉靖时期的《重修淳安县志序》中说的“皇明御极,鉴古定制,郡邑皆有志,而会其总于天下一统志”,便是这种状况的极好说明。《中国地方志综录》修订本中共辑录现存明代方志多达7413种,而实际数量超过这个数字。

中国自先秦以来,无论官府还是知识分子个人,对记录史事和撰修史著都十分重视,历史记载代代延续,所谓“国灭史不灭,故虽偏霸之朝亦皆有史”。到宋代,经过历代史家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古代史著在内容和体裁上趋于成熟,这使宋代史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也对元明史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为明代上述史学成绩的取得奠定了基础。直至元代,虽然最高统治集团是文化较为落后的少数民族,但对史学的重视程度并不逊于文化发达的汉族统治政权。到明代,这种传统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清代学者在《四库提要》中说,明代人“尤好作私史”,便是其重史传统的一种表现。

——摘编自毛佩琦主编《中国大通史·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明代史学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明代史学取得成就的原因。
3 . 秦代的思想潮流呈多流派混合状态,法家、儒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甚至名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汉代的社会思潮经历了从黄老之道到儒学盛行,以及从阴阳五行之术到谶纬流行的演变过程。这一思潮演变过程反映出(     
A.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互动B.南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C.汉文化对秦传统文化的继承D.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4 . 【博览会的发展】

材料一   在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下,英国于1754年成立了艺术学会。艺术学会通过展览、评奖等促进艺术、生产和商业的发展。一批艺术学会的艺术家于1760年首次举办了专门艺术展览,对大众开放。虽然展期只有两个星期,但参观的人数却有几千人,门票收入都用来资助贫困潦倒的艺术家。后来,这些艺术家创建了皇家美术学院,每年定期举办艺术展览。

——摘编自周秀琴等《世博会简史》

材料二   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成功鼓舞了法国精英。185338日,拿破仑颁布法令,宣布于185551日举办世博会。对1855年世博会的主办者而言,核心目标是反映在帝国统治下法国所取得的工业、农业与艺术成就。他们还意图证明帝国政权是稳定、繁荣、文明与进步的保障,借此推动法国民众对第二帝国的文化认同和体制认同。1855年,巴黎世博会拉开了巴黎乃至欧洲大陆一系列世博会的序幕。

——摘编自曾迪辉《1855年巴黎世博会探析》

材料三   192811月,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外交会议,与会的31个国家签订了《国际展览公约并成立国际展览局。在国际展览局的指导和协调下,世界博览会趋于规范化。截至200912月,国际展览局共有156个成员国其中大多为发展中四家。除筹备举办传统的世界博览会以外,在1960年至2009年间,9个国家举办了18届园艺世博会。在1933年至1996年间,意大利米兰筹办了13次装潢艺术与建筑博览会,博览会品类进一步丰富。

——摘编自周秀琴等《世博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英国艺术展览产生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从18世纪到21世纪博览会的发展趋势及意义。
2024-05-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统计,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全国府、州县级行政单位共有1346个,明末则为1564个。与明初相比,明末各地方行政单位的编制变化不大,但明朝的人口数量从明初到明末翻了一倍还多。据此可以推断,明朝(     
A.地方政府行政职能逐渐萎缩B.高产作物传人导致人口增长
C.基层治理模式更加科学高效D.地方政府规模与人口增长相适应
6 . 如图所示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民营企业产值及其增长率的变动情况。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城市经济改革曲折发展B.国内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C.国家政策激发经济活力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2024-05-14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示为现代世界航天科技发展的若干史实。

时间

史实

20世纪 40年代

德国为轰炸英国制造出 V2火箭。德国战败后,其火箭技术成为美苏航天技术的直接来源

20世纪50年代

苏联于 1957 年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美国为扭转太空竞赛的不利局面,制定了“阿波罗计划”,决心登上月球

20世纪60年代

苏联于 1963 年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将加加林送入太空。美国则于 1969 年成功登月,阿波罗计划获得成功。与此同时,卫星被用于军事侦察、气象探测和通信等方面。法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20世纪70-80年代

美苏竞争激烈,苏联大力发展空间站,美国则发展航天飞机,客观上为太空科学实验的进行提供了条件。美国一些航天技术逐渐普及为民用。日本和中国也发射了自己的卫星

20世纪90年代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美国在航天领域的投入大大减少。美国的商用、民用航天技术则继续发展

21世纪初

各国对航天事业都比较关注,并开展国际合作,建成国际空间站。中国实现载人航天,并在空间站和探月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航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5-13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8 . 【近代中国土地政策的变迁】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15岁以下的减半。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假如他日全国改良,那地价一定是跟着文明日日涨高的。到那时候,以前值一万银子的地,必涨至数十万、数百万。就这样看来,将来富者日富,贫者日贫……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六益。

——摘集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

材料三   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凹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八条乡村农会擦皮法主的毡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泥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国牌的一份。分给各人的财产当本人所有,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适当的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

第十一条分配给人民的土地,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应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及债约,一律缴销。

第十三条为贯彻土地改革的实施,对于一切追抗或破坏本法的罪犯,应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及处分,人民法庭由农民大会必农民代表会所继承及由政府所委派的人员组成之。

——摘编自《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天朝田亩制度》、旧三民主义中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及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土地法大纲》顺利实施的原因与意义。
2024-05-1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历史发展的阶段性】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既具有连续性特征,但它同时又在阶段性演进中向更高一级提升;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辩证统一的。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及中国历史发展和演变的重要阶段。

材料

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外重大事件
1970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日本卫星试射成功;美国制成计算机微处理器;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发表《卢萨卡宣言》,着重批评美国和苏联的霸权主义;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世界存在美、苏、欧、日、中五大权力中心
1971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合法权利;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
197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日邦交正常化;美日签订新的“自愿限制出口”协议
1973石油输出国组织收回石油标价权导致石油涨价,引发西方经济危机和“滞胀”;西方“福利国家”受挫,各国减少经济干预;法国总统蓬皮奥在西欧首脑会议上强调欧洲应“用一个声音说话”;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并加入欧共体;美国结束越南战争
1974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美、苏是第一世界;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日本,整个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印度核试爆成功
1975苏联经济进入停滞时期;美国与海湾国家协议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
1976中共中央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美元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1977中国恢复高考;中国的国民经济由长期停滞开始上升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
1979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美国;中国大陆宣布对台和平统一方针;苏联出兵阿富汗;美国加强对苏遏制

——根据李植枬《20世纪世界史》等整理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就20世纪70年代“历史发展的阶段性”自拟论题,从整体世界或具体国家以及政治阵营任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05-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合测评(三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为近代中国城乡产业与交通状态及影响因素的统计表。据此可知(     
区域主导产业主要交通方式活动半径影响因素
习惯技术信息资本
乡村传统农业步行、马车、木船15-25千米较弱
市镇外向化农业、手工业、低端服务业马车、电船、小轮25-100千米较强较强
城市制造业、服务业轮船、汽车、火车100-1000千米
A.交通变革密切了城乡经济联系B.近代城乡经济积聚效应差异明显
C.城市化加速传统社会道德解体D.近代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2024-05-1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合测评(三模)历史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