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晚清科举制度的废除切断了士阶层的晋升之路,导致了士阶层分化。官吏选拔的传统办法被取缔,军人干政或从政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由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     
A.助推了清朝统治的灭亡B.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根基
C.推动了军事体制的改革D.导致了军阀割据的出现
2024-05-3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押题卷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频频爆发的霍乱、天花等传染病考验了城市化时代国家的管理能力。英国政府于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并确立相关的权力介入规则。英国成立了卫生总署,以便作为中央机构监督指导法案施行,地方卫生管理机构则被称为地方卫生委员会……英国首次将地方城市治理纳入中央行政管制体系中,初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以公共卫生治理为主要职能的城市管理体系。在此之前,英国在城市治理方面一直遵循中世纪以来的地方自治传统,各级政府较少干预相关事务。英国政府于1855年颁布《污染物清除法》,1866年再度颁布《卫生清洁法》。到1870年代末,英国944个城镇卫生机构中,官营供水公司达44%,1890年末更升至三分之二。当时民众普遍认为,身体健康程度与事业成功间联系密切。经过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到1914年,英国已拥有了一套实施福利政策最重要的基础——完整的公共卫生管理法律体系。

——摘编自王广坤《试论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中的政府权力扩展及影响》

材料二:近代以前,除京师以外中国城市多为省、府、州、县的治所,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公共卫生事业,城市的污水处理、垃圾清理、传染病防治,多由有关行会或士绅、居民等社会力量负责,基本处于半无政府状态。19世纪中叶,随着中西交流逐渐增多,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逐渐酝酿、开展。1910~1911年间,东北鼠疫大爆发,中华基督教博医会派出传教医师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学生以及沈阳等地的传教医师一起参加控制和扑灭东北鼠疫的工作。传教医师在广州、上海等许多大城市进行实物宣传,一些基督教出版机构发行了大量宣传物品。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出使人员有感于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距,开始发起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上海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20世纪初,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在公共卫生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据记载,20世纪初,当医生要求给北京一些居民的儿童进行免费牛痘接种时,竟遭到拒绝,理由是“此痘疮乃孩儿之疫病,非患一次不可,故人为预防乃违天理。多有以种痘为邪法而排斥者”。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中政府权力扩展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英国相比,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3 . 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总额为8.3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3%,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外汇储备货币,28个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亚投行的成员数达到87个,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中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据此可知(     
A.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得到改善B.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主导力量
C.新时代中国为全球治理作出重要贡献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基本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公元前431~公元前404 年),面对人员缺失、金库空虚、盟邦和敌人可能联合的巨大压力,抽签选出的五百人议事会难当重任,于是雅典人选出了全部由贵族组成的“十长老预审会”,它的主要职能是在五百人议事会召开之前预审议案并提供建议,还有监督的作用。这体现出当时雅典(     
A.贵族与平民斗争十分激烈B.社会对民主体制的反思
C.预审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D.政体演变为贵族寡头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传统观点认为,儒家的经世观念主要是透过政治以表现其入世精神的。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却将孔教作为儒家转型的建制方案,在其制度设计中,儒者不再是参政议政的士人,而主要是传教布道的教士。康有为的这一方案(     
A.表明维新派变法策略具有灵活性B.有利于当时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体现出维新派内部存在政治对立D.说明其维新思想推行存在一定困境
6 . “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的重点工业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而20世纪60~70年代三线建设的重点工业项目则主要集中在云贵川等西部地区。这两个时期工业建设区位特点形成的共同缘由是(     
A.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B.便于开展对外贸易
C.原有工业发展的基础D.工业化布局的调整
7 . 有研究者对商代中心统治区内77座不同时期贵族墓中出土的青铜礼器进行总体考察比较,发现以觥和爵为核心的酒器组合方式几乎贯穿了整个商代。而且在殷墟各期墓葬中,虽然铜礼器种类逐渐增多,但觥、爵一直是组合的核心。这一研究成果可用于说明商代(     
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B.礼乐制度逐渐趋于完善
C.酿酒技术日臻成熟D.“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
8 . 1833年,英国废除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835年5月,《广州纪事报》刊登英国人写的《文明世界VS中国》的文章,其中写道:“如果所有国家都像清政府那样拒绝共享自然福祉,这个世界成个什么样?……只能坠入霍布斯的《利维坦》描述的普遍战争状态”。材料说明(     
A.英国希望与清政府平等交往B.中国民众仍持传统的“蛮夷观”
C.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D.清政府已有运用国际法的意识
9 . 罗马共和国早期表现于军令、纪律等行为准则,随着帝国的扩张和人们关系的复杂、财产的增多,以及不同民族的汇入,几乎每一任执政官都对法律有所补充……律师、法学家、皇帝的言论都可以被吸纳为法条。由此可见,罗马法(     
A.保障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性B.在发展过程中具有随意性
C.注重案例的积累和与时俱进D.是平民和贵族斗争的产物
2024-05-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玉林市高三下学期5月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的发现,对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繁盛。美洲的特产迅速传播到欧亚大陆,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在新航路开辟后的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6世纪以来的世界是欧洲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的世界,这之前各大文明相对而言各自独立发展,有往来但并没有给对方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后,这一切都变了。欧洲1850年时的所有优势都产生于1750年以后的“科学文化”要素,特别是在英格兰,这些要素包括:越来越强的读写能力和印刷术、科学社团的发展、比较容易听懂的公开演讲等。这是近代中西文化的大分流,它源自各种变革,成就了西欧的近代霸权。

——摘编自陈恒《谁在叙述谁的全球史:不对等与历史书写的陷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的发现对欧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方面分析欧洲“从边缘走向中心”。
2024-05-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玉林市高三下学期5月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