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20 道试题
1 . 中国自先秦时期已有物流发展,主要工具是舟和车。秦汉以来,驿站、马帮、驼队、镖局等不断完善,驰道、运河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古代物流(     
A.由政府主导B.以政治性功能为主
C.管理专业化D.水陆并用形式多样
2024-06-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阿根廷著名诗人埃斯特万曾写道:“我们是独立的,但我们是不自由的;西班牙的军队不再压迫我们,但她的传统却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拉丁美洲的社会解放只有通过放弃掉西班牙遗留下的传统才能实现。”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班牙传统”的是(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落后的种植园奴隶制
C.虔诚的天主教信仰D.社会化的大机器生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3~14世纪西欧市政厅修建起来,上层为市长与市政委员的会议室,用于组织市民立法活动和执行法律,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行会的领导者和城市新贵族还在此举行舞会和聚会,是新贵族阶层的集体性宫殿。这反映出当时这些地区(     
A.社会转型因素已孕育B.权力结构呈现出多头领导特征
C.城市功能渐趋多元化D.贵族势力渗透手工业行会内部
4 .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相继开发、研制了“奈基一宙斯”系统、“哨兵”系统和“卫兵”系统,以对抗苏联的核攻击。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之间的核力量形成了“相互确保摧毁”的战略均势。这有利于(     
A.避免大规模战争的爆发B.减少美苏之间的利益冲突
C.维护两极格局的对称性D.增强凡尔赛体系的稳定性
5 . 1906年,时人建议关于募集新学资金等“公益事业”所涉及的民间公产不能“官不经手”,应在各州县“设立公产调查局,由该州县选举公正绅商数人……禀由地方官给予照会,调查本邑公产若干,作为兴办公益之用”。这表明时人认识到(     
A.官绅合作是中国近代化的源动力B.救亡与兴办公益应相互结合
C.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具有必要性D.基层力量是实施宪政的基础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时期,史无专官,史官均由内阁、翰林院、各部院衙门以及征召、荐举、招考的学者担任,史书修完,史馆撤销,史官解散。比如钱大昕两次奉敕参与志书的修纂,与馆中同仁讨论体例,交换看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方志修纂思想。乾隆三十年(1765年)国史馆在东华门内开馆,蒋良骐入史馆编纂、在纂修国史的过程中,不断抄录史馆资料,积少成多,遂编纂成书,是为《东华录》。尽管专制政权对史馆控制严格,但只要不触犯大忌,统治者一般都会“开明”处理。在编纂《明史》的过程中,潘耒等入史馆的私家学者提出核事实、乘公心、彰直道的思想,主张作史一定要“直则万世之公道伸,平则天下之人心服”。学者们在治学方向和方法上相互影响,甚至诸如经世致用的私家史学理念在官修史书中得以体现。但是所修史书切近帝王根本利益,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修史准则,特别是乾隆对官修史书的指导思想、体例、内容等乾纲独断。晚清时期,一大批触觉灵敏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王朝危机,研究边疆史地和域外史地,魏源、姚莹等都是先行者。

——摘编自王记录《在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之间—从清代学者的活动看官、私史学的联系与冲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官、私史学的联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朝的史馆修史。
2024-06-01更新 | 8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7 . 明弘治五年(1492年),明孝宗责成刑部尚书彭韶组织《问刑条例》的修编工作,将一部分与《大明律》适用相关的奏准“斟酌损益,著为事例”,以便“京城司法多者……通行内外,与《大明律》兼用,庶事例有定,情罪无遗”。这一做法(     
A.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B.增强了律法的灵活性与务实性
C.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D.反映出法律蕴含一定人文关怀
8 .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下令官告院(掌官吏委任状的机构)绫纸库,“令三司与提举司(依品级)定逐色绫罗纸、襟轴各三副,印押充样(元样,标准),分留两作坊及本院,每送纳之时,将元样比类交纳”。北宋政府的这一举措(     
A.注重对工艺技术的改进B.表明三司共同承担手工业管理职能
C.服务于国家礼制的需要D.有效维护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9 . 二里头遗址中有一处浅穴式家族墓地.墓主生前为铸锅工匠或高等级铸铜管理者。这类成员从事相同职业、死后就近埋葬的现象在二里头遗址中十分普遍,形成了家族墓地与不同功能的建筑遗迹在空间上紧密结合的特色墓地。这可用于佐证当时(     
A.社会管理能力十分强大B.社会分工呈现细化倾向
C.早期国家形态初具雏形D.手工制造技术较为先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期间和战后,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比如,印度使用动力机械并拥有50人以上的企业数,从1914年的2874家增加到1921年的3965家。巴西1928年的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1914年的3倍。一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为获取高额利润和垄断资源,不断地增加对殖民地的投资。在越南,19241929年,法国私人投资达40亿法郎。1919年美国在拉美的总投资为24亿美元,1929年增加到37亿美元。亚非拉的贫苦农民的境况更加恶化,整个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了,逐渐兴起民族民主运动高潮。

——摘编自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1415—1990)》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后,亚非拉100多个新兴国家在殖民体系的废墟上涌现出来。联合国刚成立时,在51个成员国中,亚非国家仅占13个,到1970年,在124个成员国中它们已占70个。1964年初,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指出:“现在,能组成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的多数的国家仅拥有世界总人口的10%。……联合国如果没有那些向它提供资源并有能力采取行动的会员国的支持赞助,根本无法采取重大行动。”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和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其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