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72 道试题
1 . 河西走廊

材料一 隋炀帝派谙熟西域诸地情况的吏部侍郎裟矩到张掖主持“互市”。裴矩到张掖“监知关市”后,倾心结交前来的官吏、商人等,了解各地的自然、地理、历史、风土人情 物产服饰、礼仪等情况,同时还阅读了大量的图书典籍,撰写了《西域图记》。《西域图记》记录的北道、中道(汉代的北道)和南道,是我国对丝绸之路通道的最早、最系统的记载。他还指出丝绸之路三条通道“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反映了隋朝政府官员对河西地区战略地位的认识比以前更为清晰。裴矩第二次来张掖主持“互市”时,邀请西域的使节及商人前来张掖等地参观访问。以张掖为中转站,到长安来的使臣和商人络绎不绝。

——摘编自刘进宝《敦煌学通论》


   

材料二1036年,元昊夺取瓜(敦煌以东)、沙(敦煌)、肃(酒泉)三州,全部占有河西走廊,确立了与宋、辽三足鼎立的局面。西夏统治者在凉州(武威)设置地位仅次于首都的西凉府,府下又设类似中原的县、乡、社各级行政机构。元昊控制河西走廊之后,重视当地人才,“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凉州的石羊河水系以祁连山冰雪融水为主要来源,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田灌溉。西夏迁徙大量人口到凉州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凉州成为西夏的粮食和军需供应基地,“车辙马迹,辐辏交会,日有千数”,商业贸易发展。西夏朝廷多次下发兴学政令,要求“州县各立学校”,河西地区的郡县学也逐步设立起来。元朝人虞集记述:“夏亡,郡县废于兵。庙学尽坏,独甘州(张掖)仅存其迹。”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裴矩主持“张掖互市”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简述西夏统治时期河西走廊的地位及其发展。
2023-11-29更新 | 17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始终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原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年之于社会,殆犹此种草木之于田晦也。从此广植根蒂,深固不可复拔,不数年间,将见青春中华之参天蓊郁,错节盘根,树于世界,而神州之域,还其丰穰(丰熟),复其膏腴矣。则谓此菁菁茁茁之青年,即此方复开敷之青春中华可也。

——李大钊《青春》(1916)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秉持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相结合,把寻求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作为己任,成为最坚决、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

——摘编自国防大学《1921:建党元年的历史风云》

材料三   我们的敌人眼光短浅,他们看不到我们这种国内国际伟大团结的力量,他们看不到由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他们也看不到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时代……永远宣告结束了。我们的敌人看不到这些,他们还想欺负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还想称霸世界。但是,同志们,我可以断定,他们的想法是狂妄的,是徒然的,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1951)

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2)

(1)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一中的李大钊提出“青春中华”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建党初期和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面临的任务。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史实依据。
2023-11-2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普通高中联盟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12月清廷批准李鸿章的奏折,成立轮船招商局。招商局借官款制钱20万串,并招商集股,是首家官督商办企业。……1909年招商局改为商办,成立董事会。招商局先后创办仁和、济和保险公司,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汉冶萍厂矿公司,投资创设中国通商银行。为对抗外商倾轧,招商局先后与英资太古、怡和签订齐价合同。辛亥革命后,经营没有起色。1924年招商局改为股份公司。1930年国民党政府将其收归国营。1932年划归交通部后,运输力大降。19488月,以一半股本出售招商股。

——摘编自张后铨《招商局史》

材料二   1950年,招商局成为中国在港全资国有企业。1979年,招商局在深圳蛇口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并开始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并以优惠条件引来首批企业项目及5亿港元的投资。1981年,招商局与丹麦宝隆洋行合资兴办蛇口集装箱厂,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蛇口模式在80年代为中国的改革“提供了可在实践中动态追踪的场所”。1987年,创办中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1988年,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合股兴办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摘编自虞和平、胡政《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招商局经营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功绩。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招商局在新中国实现长足发展的有利因素,并指出招商局一百多年来风雨历程所蕴含的企业精神。
2023-11-2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法国右翼保守势力和包括大部分激进党人的资产阶级共和派联合在一起,从莫拉斯、佩吉到白里安和克雷孟梭,在民族沙文主义的旗帜下结成伙伴,利用报刊大造舆论,叫嚷着对德复仇。1914年4月到5月间,他们在巴黎多次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宣扬继承圣女贞德精神,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国政府公开加强了对俄国的军事援助。随着局势的恶化,法国统治阶层越来越多的人倾向战争….1936年当德国军队蹑手蹑脚地开进莱茵河区后,法国政府的反应仅仅就是一纸软绵绵的抗议书;1938年3月11 日到12日,希特勒以闪电般的速度将奥地利并入德国的版图,对于这一惊世之举,法国更毫无动静。1939年3月德国在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又公然对波兰索取但泽港和波兰走廊,欧洲局势空前紧张。达拉第和法国政府却异想天开的建议用交换居民的办法来解决德国东部的边界问题,很快遭到德国方面的拒绝。在法国许多人的心目中,东方的斯大林是比希特勒更加危险的潜在敌人。

——摘编自赵翠翠《浅析两次世界大战前期法国公民的民族情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前夕,法国政府对战争的不同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法国政府在二战前对战争态度不同的原因。
2023-11-2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冶铁业的规模有明显的扩大,其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发现的汉代冶铁遗址主要分布在豫、冀、晋、鲁、陕等地区。产铁之地设铁官,专管冶铁和铸造铁器,全国共有49处。较大的冶铸作坊有郑州古荥镇、南阳瓦房庄等遗址。这些遗址面积大,炼铁炉种类多,所用技术较为先进。生铁炒炼成钢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铁产量。汉代冶铁技术的提高为生产工具的制造和改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考古发掘,我国古代主要农具大部分已在汉代出现,可分为垦耕工具、播种工具、整地工具和收获工具等类型。

——摘编自张钢杰《试论汉代冶铁业的发展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材料二   明代山西等地冶铁业得到空前发展。其规模之大、产量之多,超过了以往所有朝代。据统计,当时全国共有246个铁矿产地,这为后来我国冶金勘探部门“就矿找矿”提供了历史线索,非常利于我国铁矿普查任务的完成。明代在这些铁矿上,建立了许多官营、民营冶铁场所。随着工匠管理体制的改革,民营铁矿的产量大幅度提升。不少冶铁工业城镇涌现,如佛山镇“民庐栉比,屋瓦鳞次,几万余家”,“工擅炉治之巧,四方商贩辐揍”,江苏的吴江县庞村,嘉靖时“有前后二村,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高超的“生铁淋口”技术不仅用于生产农具、兵器和一般生活用具,还铸造了出口到日本、朝鲜等地的铁钟、铁菩萨等艺术品。

——摘编自黄启臣《明代山西冶铁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冶铁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汉代相比,明代冶铁业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弗·培根所开创的经验主义哲学思想流派极大地影响了欧洲大陆的思想发展,加速了苏格兰民族的苏醒,成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活水源头。早在1561年,苏格兰新教派改革家诺克斯通过长老会向苏格兰国会提交的《规章一书》中,就建议拨出全苏格兰教产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兴办国民教育,当时苏格兰的大学教育甚至比英格兰的牛津、剑桥更有活力。18世纪初,拥有活跃港口经营贸易的苏格兰在合并到相对稳定的“大不列颠联合王国”之时,便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苏格兰这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中涌现出了休谟等诸多思想家,波及法、德、美等国,其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摘编自李雪丽《苏格兰启蒙运动概论》

材料二   宗教是启蒙运动最复杂、最棘手的主题。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对“腐败的宗教”的批判与反思,对“真正的宗教”的启蒙与建构,成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贡献。在休谟看来,与狂热相比,迷信更可恶,带狂热色彩的宗教在发轫之初都比较暴烈,在不知不觉中潜入人的灵魂深处,进而让教士树立起牢固的权威。休谟认为“一切超自然的神奇的传闻特别在无知的野蛮民族为多”,无知与愚昧是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亦是宗教不断变质与败坏的认识根源,斯密在休谟的基础上指出,“科学是对于狂妄及迷信之毒的大消毒剂”。当时苏格兰的牧师们“经常被发现乐于培育和鼓励这些败坏的观念”,罗伯逊的看法也如出一辙,他认为“宗教的牧师们就成为迷信和崇拜的对象”。

——摘编自项松林《苏格兰启蒙运动与宗教启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批判“腐败的宗教”的表现,并指出其构建“真正的宗教”的方式。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之间关系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主张有容乃大,大乃久,文化上的包容性,使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在内部形成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局面;在外部则向世界开放,不断接受异质文化的激发和营养,从而使自身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占文燕《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选择一个历史阶段,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阶段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要求:选择的历史阶段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鄂豫皖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文化动员工作。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文化动员是为工农群众文化服务,国民党的地主、资产阶级压制工农群众文化的发展,帝国主义者的教会在中国所办的教育,养成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革命的干部。只有工农自己的苏维埃能够发展真正广大的文化教育工作,去为广大农工群众谋利益,最终发展他们的伟大创造力和新的思想,以完成整个革命任务。蒋介石曾无不心仪地谈到:“匪区(苏区)最有纪律的,最有精神的,就是教育!而我们现在部分地区所有高小学校就完全停下来了,土匪他们什么经费都可以少,教育经费一定要筹到,我们却反而要常常拿教育经费来做旁的用。”

——摘编自《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二册)

材料二   鄂豫皖苏区文化动员的主要方式

方式内容
歌曲红色歌谣《庆祝苏维埃》: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光华灿烂出新世界。亲爱的工友们!亲爱的农友们!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
标语“暴动杀尽一切土豪劣绅!”“农民革命万岁!”“暴动推翻武汉政府!”
文艺演出戏剧《地主收租》《反动派晏乐》《共产党进城》《夺取政权》《新生活》
报刊中共鄂豫皖边特委主办《我们的路线》《工农兵》(后改名为《苏维埃》)《英特尔那雄纳尔》《赤色先锋》《红军生活》等
培训班新集列宁高级学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培养革命干部的最高学府,又称“鄂豫皖苏区农工干部学校”
通识
学校
县城里设有列宁中学或马克思中学,农村里设立了许多列宁小学,工余学校、识字班、夜校等。识字人数比之前增加了40%—50%,一些从前本来一字不识的,现在能够写“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的标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鄂豫皖苏区进行文化动员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鄂豫皖苏区文化动员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两党学校教育工作的差异。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整理自【英】安格斯·麦迪森著《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15世纪中叶,欧洲总人口为4.5千万或5千万(即相当于瘟疫前人口高峰值的2/3)。1800年,欧洲人口已增至近2亿。到1850年为止,半数以上的居民居住在2000人以上的城镇,到19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3/419世纪欧洲人口是以前的两倍多,而其他地区仅增加了近20%。20世纪,情况则相反,欧洲人口增长放慢,而世界其他地区人口却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加速增长。

——摘编自【美】尤多·卡龙梅等著《世界经济简史》

(1)指出材料一中欧洲人口的变化,并结合材料二说明导致其中人口下降的主要历史因素。
(2)概括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欧洲人口增长的原因。
2023-11-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4届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统治者深明“教化之本,治乱之源”的治国之道,推崇儒家教化的治国理念,通过扩大科举取士范围,改革完善科举程式,笼络天下士子和重整社会政治伦理秩序。神宗朝,王安石秉持“一道德则修学校”的教化观点,积极振兴太学及地方州县学,将各地各级士人阶层共同纳入国家教化组织的调控范域。南宋朱熹制定了书院、蒙学的学规、教材和教程,将理学思想输送给广大民众子弟,再通过乡约等与百姓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非学校教化途径而深入日常生活世界。在重文的社会背景下,版印书籍普遍流通,促进了“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使教化寓于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之中成为可能。

——摘编自张雪红《试论宋代社会教化的新特征》

材料二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三大新教。路德宗的“因信称义”说认为,个人通过对《圣经》的理解与虔诚信仰便可获得拯救,不再需要教会和教士的中介作用。根据加尔文的“预定论”,那些努力发财致富的人都是上帝的“选民”,世俗的职业与个人的奋斗便具有了神圣的意义。新教的世俗禁欲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演变成为一种勤劳俭朴的精神。而英国国教会尽管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会,但其教义、组织、礼仪等并未改变,仅仅是实现了英国教会的民族化。

——摘编自庄锡昌主编《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社会教化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教伦理观。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社会教化与新教伦理所发挥的共同积极作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