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为某部文学作品的目录摘编,该作品反映的事件可能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023-12-15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概况
中世纪时期当各国的侵略者席卷罗马帝国时,制造精美家具的技术也就丢失了。家具仅被看做房子的一个实用部分,而不是艺术品,而且毫无舒适度可言,任何关于舒适的标准都被认为是不舍时宜的。
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家具形式中,X折叠椅的样式最为流行,这种样式是从罗马高级官员那里借鉴而来的。家具风格变得多样化且更加舒适。家具装饰上出现了更多大胆的雕刻与繁杂厚重的装饰线条,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对炫耀的渴求。

——摘编自(美)菜斯利·皮娜《家具史》

请指出材料中两个时期“家具”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15世纪,在德国的一些城市中,拉丁文法学校才被看作是“学校”,但这些学校无法满足市民对本族语教学的需求,这就导致一些城市出现了德语学校,由于这些学校没有得到教会许可,因此被称为“冒险”的学校。直到17世纪,德语学校分得到地方行政当局的承认。18世纪普鲁士的两位国王为初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威廉一世颁布法令,国家通过提供土地和经费在普鲁士创建乡村学校。腓特烈太帝颁布法令,规定了强迫入学、统一规定了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和教科书。1787年,他还创建了管理和领导普鲁士王国所有学校的“中央管理委员会”,教会不再管理学校事务。20世纪初期,德国开始逐渐改变原有纯粹知识传授模式的“国民学校”,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劳作学校运动”。德国学校教育开始将“培养既有文化又掌握专业劳动技能,拥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作为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摘编自钟文芳《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之历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德国教育”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

——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租庸调的税制相比,两税法在征收标准上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15641642)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首开利用望远镜观察天象之先河,发现了许多当时欧洲人从未了解的天文现象,充分证实了哥白尼日心说中的合理成分。时人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伽利略发现新宇宙。”1633年,伽利略被教会判处终身监禁,后死于狱中。与此同时.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这些定律修正了哥白尼的错误,指出行星皆沿椭圆形轨道绕日运行,这为牛顿后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创造微积分等数学分析方法打下了基础。开普勒的理论同样遭到教会的攻击,他的著作也被宣布为禁书。17世纪的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16321677)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宇宙间只有一个绝对无限的实体——自然界,物质和精神只是同一实体的两种属性而已;自然界不生不灭,是永恒存在的。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7世纪欧洲天文学发展的成就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7世纪欧洲天文学发展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司马迁自幼受《春秋》影响颇深,继而作《史记》,形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崇高抱负。《史记》作为一部历史巨著,是一部政治、经济、文化、人物、风俗、地理等兼容并包的“百科全书”。司马迁记述历史,“其文直,其事赅,不虚美,不隐恶”,坚持直笔,展示了他一代史学大家的治史态度。

——摘编自张迪《司马迁与司马光史学思想的比较》

材料二   司马光曾叙述了《资治通鉴》的总纲:“臣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为编年一书……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其书记述了“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一系列史实,将明君、忠臣、良将、循吏等种种条教方略,详备记载。司马光以“信史”作为基本要求,既歌颂历代统治者光荣的政绩,亦记述昏君的残暴及人民的反抗,“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戒”。

——摘编自伊兜《伟大的〈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司马治史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为史家应包括的品德素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诸劝农官,每岁终则上其所治农桑水利之成绩于本属上司,本属上司会所部之成绩,以上于大司农若部,部考其勤惰成否,以上于省而殿最之。其在官怠其事隳其法者,罪之。诸职官行田,受民户齐敛钱者,以多科断。诸受财占民差徭者,以枉法论。诸额课所在,管民正官董其事,若以他故出,次官通摄之。诸额收钱粮,各处计吏,岁一诣省会之。有齐敛者,从按治官举劾。诸郡县岁以三限征收税粮,初限十月终,中限十一月终,末限十二月终。违者初限笞四十,再犯杖八十,但结揽及自愿与结揽人等,并没入其家财,仍依元科之数倍征之。若不差正官部粮,而以权官部之,或致失陷及输不足者,达鲁花赤管民官同坐。诸州县义仓粮数不实,监临失举察者,罪之。

——摘编自(明)宋濂、王祎《元史》


(1)根据材料,概括元代考核与管理劝农官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代考核与管理劝农官的历史作用。
2023-12-0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苦读及第。在地方上每到一地,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他离任时,百姓常常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范仲淹继续留任。庆历年间,针对国家贫弱的问题,他上书仁宗,提出“讲求武备、整顿吏治”等改革主张。在生活上,平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饱,一直到晚年,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死后连件新衣服都没有。然而他喜欢将钱财送给别人,待人亲热敦厚,乐于替人家办好事。范仲淹将财产悉数捐出设立义庄。在他亲自草拟的十三条义庄规矩中规定:乡里、外姻、亲戚,如贫窘中非次急难,或遇年饥不能度日,诸房同共相度诣实,即于义田米内量行济助。当时的贤士,很多是在他的指导和荐拔下成长起来的。他的行动和思想,赢得身前身后几代人的敬仰。为官之地的百姓无论哪族人民,常常画他的肖像,给他立生祠。他去世的噩耗传到各地,人们深为叹息,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痛哭哀悼,斋戒三天。历代仁人志士也以范仲淹为楷模。今天,范仲淹的精神和思想仍闪耀着奋发向上的思想光辉。

——摘编自诸葛忆兵《范仲淹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仲淹的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范仲淹身上体现的传统文化精神。
2023-12-2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土地法规中主要阶级划分词语出现频率统计

注: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

b.《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c.《中国土地法大纲》。

——改编自兰夕雨《中国共产党阶级划分词语之变迁》

材料二:1981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规模的变动已经过去,现在,已经转入了总结、完善、稳定阶段。”1983年农业总产值为3121亿元,比上年增长9.5%,超过计划增长4%的指标。粮食产量38728万吨,比去年增长9.2%;棉花463.7万吨,比去年增长28.9%。农村商品生产发展较快,加速了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两个相邻的法规,比较“地主”一词出现频率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时期我国的土地政策。
2023-12-0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1870—1979年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这表明(        

1870-1913

1913-1950

1950-1973

1973-1979

法国

1.5

1.0

4.1

2.6

德国

1.6

0.7

5.0

2.6

意大利

0.8

0.7

4.8

2.0

日本

1.5

0.5

8.4

3.0

英国

1.0

0.9

2.5

1.3

美国

2.0

1.6

2.2

1.9

平均

1.4

0.9

4.5

2.23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

A.美国长期保持最高增长B.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C.各国间的依赖程度加深D.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变动
2023-12-0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