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3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欧洲机械钟表通过商贸途径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机械钟表在明清时代主要局限于天学领域,清代钦天监则已多用机械钟表计时;装饰功能的“玩具”或许是清代机械钟表最常见的社会身份。明清钟表那些精致、复杂的自动显时功能是会让人心旷神怡、兴趣盎然的。礼品则是明清时期钟表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功用,无论是在国际外交场合,还是君臣间的贡献、赏赐,乃至亲友间的馈赠,机械钟表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晚清时代,伴随着西洋钟表的大量流入,西方的 hms(时、分、秒)制在中国进一步流传开来,到了19世纪后半叶,钟表在社会中层已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率。

——摘编自任杰《中国近代时间计量探索》

材料二   我国早期国产表设计均仿自外国表,以瑞士表为主。1966年,天津手表厂设计研发出我国第一只摆脱仿制机芯手表——“东风牌”手表。这一时期民用表设计的装饰题材多取自体现爱国爱党,反映人民当家作主以及向往新生活的内容,阳刚、健康、粗犷的工人、农民、战士形象主导了这一时期社会主流审美。至七十年代民用表的用户群开始迅速扩大,民用表已然成为大众化的日用工业品四大件之一。在短缺经济和计划体制的背景下,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延长使用寿命,以充实市场上民用表的数量供应,及降低用户民用表更新频率,成为该时期的民用表功能设计需要突破的首要问题。民用表初创期的积累为我国民族制表业在下一阶段的成功调整转型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黄舟子《建国以来国产民用表的设计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机械钟表从晚明到近代不断涌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产民用表在初创时期的设计特点,并简析国家大力发展民用表的时代价值。
2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说明了(       
A.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B.欧洲革命的历史影响
C.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D.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苏俄最初与孙中山接触时,孙中山对苏俄和共产国际仲出的橄榄枝并没有积极回应。19226月,陈炯明“六一六”兵变发生后,孙中山离粤赴沪。在与英国记者阿瑟·索兰姆的谈话中,孙中山说:“国民党是我的孩子,现在眼看就要淹死。……我向英美呼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漂来一根俄国稻草,我在快要灭顶的时候就抓住了它。英国和美国站在岸上向我大喊,叫我千万不要抓那根稻草,但是,他们帮助我吗?不。……我知道这是一根稻草,可是总比什么也没有好。”

——摘编自李振武《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过程中的障碍及化解》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对苏俄态度转变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并简析失败的原因。
2024-03-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好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

材料二 “国家观”是一个意识形态层面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民众、统治阶级对国家的认识与归属感。鸦片战争前对于国人来说,并没有一个完整成型的“国家观”概念。近代以来,战争敲开了禁闭已久的国门,也带来了新思想、新理论,国人的近代国家观念开始逐渐萌发并传播。有识之士并没有沉浸在国将不国的悲痛中,而是积极唤醒国人。梁启超在《时务报》中表述了自己的民权和主权意识,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官员也开始接受并运用“国家主权平等原则”这一国际法内容。1898—1912年是清政府大厦终倾、中华民国日出东方的时期,是近代化的新型国家在废墟上建立的时期。随着中华民国建立,新生政权以法律形式规定了中国的疆界,明确了国家主权,意味着我国在形式上已经转变为一个近代国家。

——摘编自秦磊《中国近代国家观的形成与发展:1898—19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黑夜代表罪恶和危险。在欧洲历史上,每当夜幕降临,城市里钟声响起、城门关闭,并伴随宵禁巡逻。城市里晚上不准经营,既是宵禁的要求,也是行会的规矩。从近代开始,人们对黑夜有了新认识。基督教文化认为黑夜不再仅仅是恶的象征,也是一条通往神灵的路径。从1617世纪以后,贵族们开始逐渐享受夜间的娱乐生活,普通市民中的少数人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享受夜晚生活。那时宵禁令还在,但规矩已经放松。进入19世纪,随着照明条件的改善和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夜生活的时尚潮流已势不可挡。剧院、俱乐部、音乐厅、赌场、酒馆是夜生活的主要场所,数量迅猛增长,甚至24小时开放。一些城市不再夜晚关闭城门,夜生活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生活。

材料二   欧洲人对夜晚态度的变化也带来了夜间劳动的普遍化,有学者估算,1800年时,伦敦人的睡眠时间平均只有6.5个小时。经过劳工与雇主的反复博弈,到1919年,欧美大多数国家基本实现了8小时工作制,但一种新的劳动制度---夜班工作制,逐渐推广开来。为最大限度使资本增殖,通宵达旦的工作常常采用换班工作方式,那些被称为“日工”“夜工”的人从早6点到晚6点,又从晚6点到早6点,进行换班工作。这样既能确保劳动者的劳动时间符合法律规定,又可以使厂房、机器等资本在夜里得到充分利用。

材料三   在世界市场的建立以及随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黑夜与白天具有相同的时间性,对于资本主义而言,它们都是必须开发、利用的资源。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表明,资本主义起先是从空间上不断向外扩张,随后又逐渐地从时间上侵蚀黑夜。夜生活是资本的杰作,而夜班生产是资本对黑夜的占领。

——以上材料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市民夜间生活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夜班工作制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夜生活是资本的杰作,而夜班生产是资本对黑夜的占领”的理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览会,亦称展览会,是十八世纪前后兴起的一种大型人类聚集活动。它集展示、贸易、科技、文化、娱乐等元素为一体,创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一种崭新的形式。

材料一   185151日,万国工业博览会正式开幕,那晚,女王这样写道:我去了机器展厅,在那呆了两个钟头,多么有趣的参观,让人大开眼界。从前手工制作需要花费几个月,如今用精美无比的机器,一会儿就能完成。我们看了欧德哈姆发明的织布机……维特华兹先生发明的刨铁机和削铁机,削铁机能轻松把铁片削成半英寸厚的铁片,好像铁块和面包一样软!

——《维多利亚女王日记》

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中国展区所展出的主要是丝绸、瓷器、宫灯、花伞、绘画等传统手工艺品。

——马敏《中国博览会通史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材料二   直到二十世纪初,在振兴商务、发展实业的背景下,国内的博览会事业才逐渐兴起。1906年,晚清农工商部在京师开设劝工陈列所,“专供陈列中国自制各货,供人观览,以为比较改良之张本”。稍后,各省会和通商大埠均有仿行,或辟专馆陈列本地区精良农工商品,或借鉴欧美,特别是日本的经验,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会、劝业会……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将中国博览会事业推向了一个高峰。

——马敏《近代博览会资料汇编》

材料三   2023115日至11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中国和世界进入“进博时间”。自2018年第一届进口博览会举办的六年来,进博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参展企业越来越多、展品越来越丰富、开放举措更加有力,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14亿人口的消费潜力和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提升了外资企业对中国持续对外开放的预期和投资中国市场的信心。

——摘编自苏丽锋《进博会越办越好,彰显中国高水平开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参展物品的差异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出现博览会事业高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从参与到主办博览会历程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的选官体制是九品中正制,即在州郡设置中正、小中正,专司品评人才,并向朝廷推荐。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从政治上堵塞了庶族地主做官的道路。但是,庶族地主的人数比士族要多,而且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他们的经济力量也日渐扩大,自然希望政治制度有所改变。所以,南北朝时期,随着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矛盾的不断扩大,到了隋朝,“九品中正制”基本上被废除。

——摘编自隋启良《九品中正制的兴衰》

材料二:唐代科举于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经、明字、明算等多种。学馆的生徒可以直接报考,不在学馆的自行向州、县报考,合格后再由州县送中央参加考试,应试者以进士、明经两科为最多。考试的内容,进士着重于诗赋和时务策,明经则着重于儒家经典的记诵。主持考试的,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以前一直是吏部考工员外郎;以后归礼部掌管,也有临时由皇帝委派中书舍人等清要官主持的。

——摘编自杜非《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

材料三:制举是唐代科举中一种特殊的选才形式,唐代制举效仿汉代察举,多在新君即位、改易年号或重大事件发生之际开设,由皇帝亲自下诏选拔贤良人才,以表达乐善求贤之意,唐高宗以后制举逐渐成为科举制的科目之一。新君通过制举选贤的形式与天下对话,借此表明自己是一位招贤纳士的仁德之君,意欲广纳贤才、励精图治,令天下人臣服于其统治,从而确保统治权力的平稳过渡。从相关文献记载来看,从唐太宗一直到唐文宗的十四位皇帝,有十三位在登基之时开设制举。

——摘编自田子爽《从皇帝即位改元看唐王朝的制举选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九品中正制被废除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科举制度的特点,并分析科举制度如何推动隋唐盛世局面的出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制举选贤制度出现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92710月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唐宝林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   193410月面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长征途中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路名称,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1年8月,奥地利皇帝和普鲁士国王发表联合声明,声称要恢复法国的“君主统治”,即使动武也在所不惜。1792年4月法国对奥宣战,消息传到东部城市斯特拉斯堡,在此戍边的工兵大尉鲁热·德·李斯勒,仅用几个小时便谱写成令他流芳百世的《献给鲁克内尔元帅的莱茵军团战歌》。这曲战歌流传到法国南部地区的马赛,由驰援首都的马赛志愿军传播到巴黎,立即被人民传唱,并称之为《马赛曲》。歌词写道:“前进!祖国的儿女,光荣的日子已经来临。暴君正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军旗……”令人产生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巨大精神力量。1795年,《马赛曲》首次被定为法国国歌。后来《马赛曲》一度被禁唱,1879年2月其国歌地位才被恢复。

——摘编自唐伯新《法国国歌(马赛曲)的历史沿革》

材料二:《义勇军进行曲》不仅在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军民中传唱,而且一遍又一遍地回荡在国统区的大街小巷,形成了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抗战氛围。随着抗日烈火的蔓延,从东南亚到马来群岛,从朝鲜半岛到大洋彼岸,到处回响着《义勇军进行曲》那激昂奋进的歌声。新加坡广播电台每次播音都以《义勇军进行曲》开始。1940年,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用汉语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并在一年后灌制了唱片,使这首歌享誉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庆祝凯旋的曲目中,有《马赛曲》《第五交响曲》等,《义勇军进行曲》也赫然名列其中。

——摘编自顾育豹《中国抗战催生(义勇军进行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赛曲》创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义勇军进行曲》广泛流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赛曲》和《义勇军进行曲》两首歌曲流传的相同之处。
2023-08-3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二)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191110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习近平202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摘编自[]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近代化》

材料三

为什么民国初年的军队不尽忠于民国,不拥护民国的宪法呢?我们老百姓的国民程度是很低的,他们当兵原来不是要保御国家,而是要解决个人生计问题。如不加以训练,他们不知道大忠就是忠于国家和忠于主义,只知道小忠,忠于给他们衣食的官长和忠于他们同乡或同族的领袖。野心家知道我国人民乡族观念很深,从而利用之以达到他们的割据企图。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
(2)概括材料二、三中费正清、蒋廷黻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