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政体,三省是对中央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印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史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材料二 英国革命是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的成果就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一个全新的政体。这一创新是在英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变化是: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这包括两院制的沿袭、政党的分立;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尊重,包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由此可见,英国革命建立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结构,但其民主化改造有许多不足,尤其是高额财产资格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议会选举之外。革命后的英国国会、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成因。
2 .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材料一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材料二   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材料三   近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时间进口棉纱(万担)进口棉布(万匹)
1872年51224.1
1890年108.21556.1
时间出口棉花(万公担)
1871年~1873年0.8486
1891年~1893年29.0417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宗敬看准了面粉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荣宗敬并不满足于“面粉大王”的称号,他又集中全力向纱布行业挺进了。1922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个。但20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的困境,申新纺织系统的一到四厂棉纱产量下降,出现亏损,面粉厂产量也急剧下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工业生产发生了哪些变化。
(3)依据材料三,说明19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
2019-05-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汉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庭开始构成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成为了基本的生产单位、消费单位,有经验的老农成了决定生产内容、生产方式的主体。同时,分家成为可能,出现了小家庭增多的现象。农民还搞起了养殖业、加工业、经济作物种植、农副产品运销等,到1982年全国已经有大约1亿农民从纯粹的种植业中转移出来,成为以某种生产经营为主的专业户。很多农民还开始从事粮食种植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了向城市的流动,从事着商品零售、服务、修理等行业。198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统购派购任务,粮棉等主要农产品,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概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管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材料三 从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摘编自齐秀生《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1)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在当时的主要意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
2019-10-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时,西欧人文主义教育兴起。当时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普及拉丁语和希腊语,通行历史教育,重建道德哲学和伦理学。这些决定了人文主义教育培养和塑造的人才目标是凡俗知识分子而不是牧师神父,是新市民而不是修士或经院学究,是追求自由、文明并具有创造力的人,而非中世纪式的商人、哲学家和神学家。

——摘编自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   辛亥革命时期,梁启超系统地提出改造国民性思想,成为这一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的代表。他指出,“新民为中国第一要务”,这里的新民即指使民众接受新思想,戊戌变法失败就是因为“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想要抵制列强侵略,唯有实行我们的民族主义,而欲在中国实行民族主义,“舍新民莫由”。

——摘编自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举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所祈求,拥护个人之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

——摘编自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6世纪西欧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近代中国改造国民性思想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兴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6 . 如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与美、苏关系变化示意图。根据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   



以图示中的时间尺度为基点,指出中、美、苏关系演变给中国外交发展空间带来的变化,并结合史实说明相关变化给中国造成的积极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惩元末法制松弛之弊,对立法十分重视。《大明律》分名例、吏律、户律、礼律、刑律、工律七部分。在对待谋反、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恶”的行刑上,以及秘密宗教活动的处治,比以前严厉而且残酷。《大明律》增设“奸党”一条:“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明律专列“钞法”,保障货币秩序,并且还增订了《市廛》《田宅》《钱债》《邮驿》《营造》等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清末新政中的修律变法改革,主要包括删改旧律、制定新法两部分内容。删改旧律,基本完成了传统中国律法的轻刑化、人道化、平等化的改造工作;制定新法,大体完成了刑法、民法、商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法院编制法等传统中国律法所没有的法律起草工作。经此改革,传统中国诸法合体的法律编纂体系基本被打破,初步建立较为完备的现代法律体系。

——摘编自李在全《清末修律制法述略》

材料三   到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40件、行政法规706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至此,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摘编自张金才《近十年来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及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明律》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大明律》相比,清末修律制法有哪些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法制建设的积极作用。
2019-04-1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边疆地区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历史上生活在边疆地区的众多部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在完成统一大业的实践中创造了统一边疆地区的不同模式,大体可归结为三种,其一是以和平方式完成统一——喀尔喀蒙古部的归附;其二是由间接管辖到直接管辖——对西藏地方的施政;其三是以武力实施统一——对准噶尔部的战争。17世纪后,在古代中国内边防务问题依然严重存在的同时,现代意义上的边防即外边防务问题开始提上议事日程。面对变化的形势,清朝统治者仍沉迷于以治理“内边”为主的边疆政策的传统中不思进取,致使清前期边疆政策的辉煌成就很快成为明日黄花。清后期边疆政策的全面破产,成为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民国时期,一些人深切地感受到唯有国家和边疆富强,边疆各民族提高了教育文化水平,摆脱了旧观念、旧意识的束缚,边疆危机方能消除,中国才能自立自强。1929年蒙藏委员会在南京正式成立。蒙藏委员会隶属于行政院,主要掌理“审议关于蒙藏行政事项;计划关于蒙藏之各种兴革事项”,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还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31年国民政府制定《蒙古盟部旗组织法》,设置察哈尔、绥远境内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对西南边疆明确规定彻底废除土司制度。边疆地区与内地一样建立省县两级的统治,如西康建省等。民国政府在民主革命和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与前清不同的治边思想和边疆政策,既有历史的继承,也有一定发展。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及清代后期边疆政策破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民国时期边疆治理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2019-03-23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家庭首先是物质性实体,其次是社会性实体。房子和家中的物品是私人生活的物质基础。随着家庭空间的扩大和日益功能化,人们对住宅的态度和感觉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卧室的增加是一种隐蔽和亲密意识发展的标志。当家人和被邀请的客人想聚在一起聊天、弹奏音乐的时候,厅的扩大,就使得这种更加丰富的休闲时光变得可能。书房也作为富人和知识分子寻求阅读与思考的空间出现了。只有最富裕的人,才住在拥有多个专门房间的大宅里,他们的吃饭和睡觉都有专门的家具和饰品。

——据【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初,“革命”观念冲击了时人对家庭的思考,1904年丁初我就号召闺阁中的女子革命!革命!家庭先革命!"秋瑾不仅提倡“革命当自家庭始”,而且身体力行——她随后与丈夫离婚,东渡日本,实际参与政治革命。

章太炎观察到:“今信仰国家者”“惟信仰国家为文明”。在“国”的地位急剧上升的时代,爱国心的层级大为提升,而爱一己一家一乡的观念则渐被视为偏私。

——摘编自赵妍杰《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家庭的主要变化及其反映的社会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欧洲和中国家庭的特征有何明显不同,并说明中国家庭特征形成的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欧洲今后三年到四年对于国外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需要——主要是从美国——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以它现今的能力是无法支付的而必须获得巨大的额外的帮助,否则它将面临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恶化这种非常可怕的状况。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1947年)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2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1)根据材料一,二战后美、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变化的背景如何?
(2)材料二反映了美、欧之间的关系又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3)根据以上美欧关系的演变历史,你从中可得出什么认识?
2019-09-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