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严格的等级划分是玛雅后古典期文明销声匿迹的首要原因。玛雅高深的知识和文化只掌握在极少数贵族和祭司的手中,占玛雅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劳动者完全是文盲。这些养尊处优的贵族知识分子,在繁华殆尽后难以生存,乃至很快消失,也带走了辉煌无比的玛雅文明。留下来的为数众多的普通玛雅农民,无法读懂那些文字和史书。西班牙入侵后,虽然玛雅璀璨的文明几经糟蹋,但余晖至今仍在坚定绽放。尽管欧洲天主教和现代工业文明对玛雅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但我们仍可在某些细微之处,发现玛雅文明的踪迹。现在的玛雅人,信耶稣也信羽蛇神,我们所看到的,是一股融合殖民时代和玛雅精神的双重文化。

——摘编自李均《神秘莫测的玛雅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玛雅文明湮灭的原因和玛雅文明余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玛雅文明对现代文明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左宗棠于1877年上奏清廷,提出“为新疆画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己者”,建议新疆设立行省,清廷并未应允。1881年,清政府收回伊犁后,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在新疆建立新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加快恢复新疆的经济生产,让各族人民尽快安定下来。1882年,刘锦棠根据自己在收复新疆时的所见所得,拟写《遵旨拟设南路郡县折》上呈光绪帝,规划了具体的建省方案。已经调任两江总督的左宗棠得知此事后,再次上奏,表示若不及早将新疆建省规划,则“万一强邻窥伺,暗煽拚飞,后患方兴,前劳尽弃”,新疆恐再落入列强之手。1884年,清廷终于颁下谕旨,宣布新疆设省,任命由刘锦棠出任新疆首任巡抚。

——摘编自郭琪《晚清新疆设省始末》

材料二   建省前,新疆南北疆经济法律制度各不相同,特别是南疆存在不合理的赋税。建省后,南疆废除按丁抽税,与中原赋税统一,实行按照田地征收赋税制度,民众只需给国家纳粮,直接构建起清朝政府与个人之间的经济联系。建省后,清朝在南北疆一体推行郡县制,并改革新疆地方官员的选拔任用制度,满、汉、少数民族均用。从建省至清末,新疆巡抚9人中满人1人,其余均为汉人;地方基层政权中,大量汉人担任道、府、厅、州、县官吏,成为清朝管治新疆地方行政的主力。

——摘编自欧宗瑛《边疆危机背景下的清末新疆建省与城市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意义。
2024-04-2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松原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3 . 国际危机管理的核心是危机决策, 其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危机管理的成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时期的……政策使得苏俄的工业生产、物资供应、民心汇聚达到了一个空前集中的状态,起到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镇压国内反动叛乱的作用……不过,随着国内战争基本结束,这一政策的弊病愈加凸显……不仅没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物质产品极度匮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矛盾也不断激化,以至于引起十月革命的主力军喀琅施塔得水兵的叛乱,年轻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垮台的多重危机。

——摘编自韦光波、朱喆《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材料二   经济危机下的大国选择大事年表

1929 年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狂潮,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0 年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提高890种商品进口税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效仿。
1933 年伦敦世界经济与货币会议召开,英法力图左右国际经济秩序,未能得到美国响应。
1933年美国颁布《紧急银行法》,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
1940 年德国提出“马克计划”,提出以马克代替黄金。
1941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递交“战后货币政策”“关于国际货币同盟的建议”,对抗马克计划。

——根据李世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等整理

材料三 以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我国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7月 21日)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国内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制度优势显著……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

——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8月 24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所实行的“政策”名称,并结合所学,从危机处理的视角评述这一政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面对经济危机的选择,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的“选择”造成的经济影响。
(3)根据材料三,提炼三个关键词以说明我国提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政策变化依据。综合材料一二三,围绕“应对风险挑战”谈谈你的认识。
2024-04-12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亲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通过政治联姻维护统治利益、达到为其所用目的所采取的和平交往策略。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和亲政策的产生是一种着眼于现实民族形势状况下的历史必然现象。唐王朝建立后,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基于稳定大一统政权的需要,统治者顺承民族大融合、大发展的历史潮流,效仿吸收西汉、隋朝和亲经验,将和亲作为处理民族关系、定国安边的主要政策。

——张文玉《唐代和亲与民族关系建构》

材料二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与少数民族采取和亲政策的原因。试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说明推行和亲政策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别写出清朝设置的管辖西域和掌管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国家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
2024-04-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1533年,库斯科一直是印加帝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辉煌壮丽的古建筑虽历经沧桑,但至今遗迹犹存,从中不难领略到太阳城昔日的风采。

古代库斯科城的中心是“瓦卡依·帕塔”广场,历代印加王宫就集中在广场周围,从广场走出来,建筑物由石砌的宫府衙逐渐变成泥墙茅舍,等级森严,贵贱有别。在印加帝国最伟大的帝王帕查库提时代,这个广场上曾多次举行过盛大的阅兵式和庄严的祭祀典礼。

——摘编自赵古城《远古“太阳城”库斯科》

材料二   社会学家波齐指出:“在中世纪的西方,城市的发展不只是生态学那种独特的定居,稠密的定居居民专心地从事城市生产和商业经营,而且还是政治上的自治统一体。这种自治权常常通过反对勒索他们的敌对势力、对付来自领地统治者及其代表或封建势力,或者是来自西方的明白可见的阻力而取得。”这种“自治”激励着处于封建依附体制下的手工业者、领主官吏、下级教士、自耕农民、逃亡奴隶以及其他一切渴望自由的人们力图摆脱封建制度,在居住的城市或市镇区域创建新型的社会政治实体和全新的法律体系来保护他们的经济物质利益,以便更好地进行商品经济活动。

——摘编自雷勇《西欧中世纪的城市自治—西方法治传统形成因素的社会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公元1000—1533年库斯科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与库斯科相比,中世纪西欧城市管理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4-04-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二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形成封君封臣关系。行臣服礼是受封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行礼时为封臣者要脱帽、下跪、解下所佩戴的武器,向封君宣誓,誓词不外乎是“从现在起,我就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等。封君要授予封臣一块封土,颁授封土在封臣礼节完成后举行,封君或手执封土的象征物,或将作为象征的麦秆、泥土授予封臣。封臣死后,其子继续领有封土须重新向封君行臣服礼。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封君封臣制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封君封臣制的影响。
(2)结合中国史和世界史,分析西周分封制与中世纪西欧封君封臣制的异同。
2024-04-07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过数十年的酝酿和三年的启动准备,140亿欧元的纸币和500亿欧元的硬币在200211日投放市场,进入流通领域,从而使欧元成为欧元区12个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德国、希腊、法国、芬兰、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的共同支付货币,这是继二战后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全球头号货币以来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重大事件。

材料二   在欧洲建设的过程中,有人曾把欧洲建设比做一个“三级火箭”:第一级是关税同盟,第二级是经济货币联盟,第三级是政治同盟。因此,欧洲建设的最终目标绝不仅仅是要统一货币,而是要向更好的政治联合方向迈进。欧元将增强欧洲人的欧洲意识,成为欧洲实现政治一体化的催化剂。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欧元诞生的时间和发行欧元的组织的名称。
(2)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元产生的背景。
(3)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元的出现对欧洲的影响。
2024-04-0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八中2007-200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资料表明,法律在两河流域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两河流域颁布的法典多由前言、正文和结语组成。法律条文一般以具体案例为出发点,作出惩罚标准,而不是作出抽象的规范。古代两河流域王权和法典的重要思想是保护城邦中的贫弱公民、孤老鳏幼以保证城邦平民阶级对国家的效忠。古巴比伦人的生活里几乎处处都有契约存在,它的目的是作为证据防止反悔和欺骗的法律效用。在重大案件裁判时,最常见的是河神,即被告以河神的名义起誓,然后被投入河中,如果能活下来则无罪,反之则有罪。古代两河流域的法律文献除法典外,还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法律合同、契约,其法律思想对后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法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姚文振《两河流域文明中法律文明探究》

材料二   罗马人是一个崇尚法治的民族,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得依法生活,即法享有绝对权威。正是罗马的法治传统使罗马皇帝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罗马共和国后期,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大力推行武力扩张政策,通过大规模的政府战争攫取巨额财富,刺激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以小作坊为主的手工业生产在帝国各地都有进一步发展,这无疑会导致社会经济生活与经济关系的复杂化。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也是罗马法有别于其他法律的重要特征。罗马法的繁荣与自然法的繁荣是交相辉映的。罗马有法谚曰:“法学家创造了罗马法”。法学家从事理论活动,著书立说,开展法学研究。

——摘编自谭建华《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法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罗马法发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罗马重视法律建设的根本目的。
9 . 历史证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与灌溉技术使农业生产力极大提升,既有生产关系成为桎梏,公田抛荒、私田大量开垦的制度性矛盾大量出现。承认土地实际控制、废除使用限制、重新分配土地以及名田制等改革出现,引致土地私有化,支撑稳定的农业生产进而成为增强国家实力和实现军事扩张的基础。土地由封建领主世袭转向新型的封建地主私有。

——摘编自张秀智等《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改革逻辑》

材料二   19927月,邓小平重申:“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也一样,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变革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农业“两个飞跃”的共同目标及各阶段目标。
10 . 【晚明财政与世界交局】   

材料一   晚明财政有两大特点:一是应急财政,二是白银财政。之所以称为“应急财政”,是因为内外形势急剧变化,包括万历三大征特别是朝鲜之役,女真崛起并席卷辽东,持续的重大及特大旱灾、疫灾,始发于陕西并呈燎原之势的民变,以及明廷的“三王并封”、“二王就藩”,都需要国家财政应急支持。应急财政不可避免地对张居正改革确定下来的原额财政产生冲击。之所以称为“白银财政”,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繁荣、社会财富积累、走私贸易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多元化转型,白银在更多领域流通;与此同时,随着大航海时代而来的贸易全球化,越来越多的白银流入中国,既刺激国内市场对白银的需求,又推进了正在发生的白银货币化。这两股“白银潮流”交互作用,对明朝财政产生巨大冲击,使得白银货币化、财政白银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材料二   有些欧美学者指出,16世纪中叶以后白银在全球范围大量流通之最根本的原因,与其说在于梦想发财的欧洲商人向海洋的发展,不如说在于吸收世界白银的中国给白银需求。据他们说,明末中国好像“没有底的白银排水口”吸引了美洲和日本的白银,   明末中国官绅针对白银外流的危机感和试图克服货币不足的努力令人想起在同时代欧洲诸国发展起来的重商主义思想。但与从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的重商主义相比,明清中国时期对外国贸易的关心和政府改善贸易收支的努力都不太大。

——捕绳自(日)库本美甜《晚明的白银水流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财政呈现出两大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对外国贸易的关心和改善贸易收支的努力都并不太大”的表现,并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