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如今,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统计显示:2020年西藏自治区7.8%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国省区市的第一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7%,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西藏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勇说:“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和旅游业的繁荣是支撑西藏高速发展的两大主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5年召开深化对口援藏扶贫工作会议。截至2019年年底,全区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

——摘编自尕玛多吉、赵斌艺、陈慧娟《沧桑巨变再续辉煌》

材料二   在中央对西藏加大投资力度和财政扶持的同时,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亦在不断完善和加强。从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拉开全国支援西藏的序幕,到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式,再到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把西藏所有县(市、区)纳入对口支援范围,全国支援西藏工作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15月,全国共有18个省市、6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17户中央企业承担了援藏任务,先后选派6批共4742人进藏工作。各对口援藏单位前五批累计建成援藏项目6300个,总投资达133.15亿元。全国各地援藏资金和项目则由第一批的4.8亿元、564个增加到第五批的4023亿元、1660个。

——摘编自贾立政《援藏解读中的三个独特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藏实现“沧桑巨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加大援藏力度的积极作用。
2022-09-0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世纪,意大利思想家、艺术家试图推动古代文化复兴。开始时他们仅努力效仿最优秀的罗马作家的拉丁文体,之后学者们又竭力仿效古希腊作家。艺术家们长途跋涉到罗马,在其笔记本上画满了古代遗迹、雕塑和大奖章的草图。富有的收藏家则收藏了许多古代哲学手稿并建立图书馆安放它们,这些收藏家们购买每一件自己能找到的古代雕塑作品。赞助人则要求艺术家创新作品,希望艺术家既要仿效古人风格,也要表现出对展现自然状态的关注。

——摘编自【美】布赖恩·莱瓦克《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

材料二   整个16世纪西欧几乎被宗教革命(即宗教改革)的浪潮所占据。文艺复兴和宗教革命是先后交错的两篇“文章”;在这以后,西欧社会的面目的确改变了。文艺复兴是人性与理性的解放,宗教革命的冲击力则在于对社会性的愚昧发起了攻击。欧洲人几乎没有不是基督教徒的,所以席卷欧洲的宗教大分裂就涉及每一个人,要他们做出选择。……宗教分裂导致到处发生激烈冲突、流血事件、教派迫害。……从它的社会意义讲,它以极大的震撼力松动了思想束缚,教廷神权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此被打破。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互补性的表现及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遵循“存要去闲,并小去大”的原则,废除了“郡”级建制,全国实行州、县两级制,隋炀帝时期,又改为郡、县两级制。李渊建唐后,为赢得民心,恢复了隋文帝时期实行的州、县两级制。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划分为十道,并派遣使者对各州县官员进行监察,但是这些使者仅为临时任命的,巡察结束回京后职务即刻就被解除。“道”仅是唐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立的虚拟机构,没有固定治所,因此不是固定机构。安史之乱后,掌管兵权的节度使开始作为地方行政长官,节度使的辖区叫“道”。自此,道成了州上面的一级行政单位,道、州、县三级行政区域制度由此形成。

——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域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宋代三级地方行政区划,首为路,初期有15路,最多时发展到26路;路下设府、州、军、监(宋初惩唐五代节镇之祸,收回节度使的兵权,由中央直接统领府、州、军、监),府是皇帝即位前居住或任职的州以及京都、陪都所在地,军是冲要之地,监是有矿产之地,府、军、监与州的级别相同,宋全盛时有4京府、30普通府、254州、63监;再下是县,全盛时有1234个县。这个时期县以下都设有乡、里基层行政组织,其划分主要以户口多少为标准。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三级行政区划细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于汉武帝对经东南亚至印度的海上通道的开辟,汉代种桑养蚕和纺织业发展,丝织品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输出品。到了隋唐时期政府把对外贸易重心从陆路转向海路,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宋元时期伴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同中国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至亚、非、欧、美各大洲,并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性的外贸管理法则。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的第一大港,中国丝绸和瓷器向外传播的数量日渐增多。明清时期,为了发展“朝贡贸易”,政府鼓励海外诸国“朝贡”。但因“海禁”政策的实施和晚清时期海权的丧失,以和平交流为基调的海上丝绸之路日渐衰落。

——摘编自钟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与衰》

材料二 英国在中世纪晚期可以说是处于欧洲的边缘地位和东西方贸易的末端。欧洲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安特卫普成为国际贸易中心,与之隔海相望的伦敦以其便利的交通,国际贸易地位也随之上升。到了伊丽莎白女王和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英国国力增强,王室注重保护本国商业,增加出口贸易。这一时期,在盛行的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海外攫取了大量财富,这刺激了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商人和冒险家向海外扩张的热情也随之高涨,英国走向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道路。17世纪40年代以后,欧洲范围内的竞争扩及世界,殖民地在英国海外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殖民地贸易模式逐渐形成,为英国工业产品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并在纷繁复杂的欧洲局势中为英国抢占先机。

——摘编自孙燕《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的兴起》

材料三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世界格局发生复杂变化的当前,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对外合作环境的有力手段,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虽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但沿线国家加强与中国合作是大势所趋。搭建战略平台,携手重现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共同富强。不仅保证了中国的国际战略安全,并能让沿线国家和中国互惠互利共赢。

——摘编自中国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1年到1911年,被称之为中国的“日本教学的时代”。这期间留日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形成了“留日潮”;日本也是晚清作为教育制度改革的参照,清末新政中的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制定过程体现最为明显:日本教习和顾问大量出现和存在。晚清教育改革过程中日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日本成为晚清教育改革的重要参照,并不是因为日本自身教育的发达…“日本学习欧美,故其强同于欧美。吾若学习欧美如日本,则其强亦必如日本然”。

——摘编自许宪国《日本对晚清教育改革的影响分析》

材料二   党在东北解放区针对教育工作,实行了先抓中等教育,优先培养干部;改革旧的教育制度、肃清旧观念,用新的教育思想培养新人;发展初等教育:开展冬学运动,提高全民素质;规范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为建设发展助力等措施。1946年,党还在东北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确定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摘编自李元峰《党在东北解放区教育工作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对晚清教育改革影响重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党在东北解放区教育工作的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解放后,投机商囤积粮食,棉花、布匹和油料,扰乱市场秩序。从1949623日到730日,上海物价上涨了一倍多,并影响到整个华东、华北和华南等地。党中央决定依靠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再打一场“米棉之战”。1115日至30日,从东北地区每日调运1000万吨粮食进入关内,上海、天津、北京、武汉、广州、西安,南京等大中城市也都调集了大批的粮食、棉花、布匹和油料。1125日,中央政府一声令下,全国各大城市一齐行动,大量物资像潮水一样涌入市场。投机商们措手不及,竞相抛售存货,愈抛愈贱,愈想抛愈难以脱手。从19503月开始,全国物价逐步回落,一举结束了物价猛烈上涨、市场混乱的局面。

——摘编自《共和国的经济战争—米棉之战》

材料二   中国农村改革发端于1978年末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随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在短短几年时间就扩展至全国。19821986年,连续发布了5个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农村创造的经验,排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1985年,国家将粮棉油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的统购统派制度逐步改革为以计划为主与市场调节为辅的制度。同时,政府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科学育种,农业产量逐年提高。政府还对农产品大幅度提价,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1991年的708.6元,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76万吨增长到1991年的43529万吨。

——摘编自万宝瑞《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业政策的演变、特点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取得“米棉之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举措,并分析其意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对欧洲社会有着双重意义。作为与旧秩序敌对的革命,它不仅仅是法国的,也是全欧洲的运动。法国大革命的普遍主义理念,既赋予了欧洲一种欧洲认同的意义,同时也将之剥夺了。拿破仑在1804年取得了法国皇帝头衔,而且对1789年理想的忠诚,也变成与对法国的忠诚联系在一起。拿破仑的欧洲是以莱茵河作为东部边界的罗马欧洲。取而代之的莱茵邦联,是西方与东方间的缓冲地带,有着自己的东方边界,也就是古老的日耳曼-斯拉夫边界。革命精神激发了新的疆域民族主义理念。然而直到甚晚之后,这些理念都仍未朝民族分离主义的方向发展,而是成为奠基于已建立之民族国家的欧洲秩序之基础。

——(英)杰拉德·德朗提《发明欧洲》

材料二     18世纪末美国政府确立了西部土地国有化原则,当时国有土地就已达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5%。1824年起,国会内部,围绕“宅地法”的斗争激烈起来。1848年,争取实现“宅地法”为宗旨的“自由土地党”成立。1862年初国会表决“宅地法案”,参众两院都以压倒多数通过。1862年,法案颁布,规定:任何人只要交纳十美元手续费,就可以领取一块160英亩的土地。此后二十年间,外国移民达500多万,超过过去80余年的总和。它鼓舞着移民开垦出一块又一块的土地,建立一个又一个村镇,不停地向西挺进。

——摘编自张冬梅《美国<宅地法>产生的温床及颁布实施的两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运动”的原因,并概括说明法国大革命剥夺了“欧洲认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宅地法》颁布的历史条件,分析其颁布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西周时的制度,周天子每隔几年要到全国各地去巡视一番,以考察诸侯的政绩,叫做“巡狩”;而诸侯到一定时期要前往王都朝见周王,这叫做“述职”,天子在此时还要重新宣布一次各诸侯的爵位等级。这是王权的重要标志。诸侯有一次不到的要贬降其爵位,两次不到的要削减封地,若连续三次不到,就要兴兵讨伐。东迁后,“巡狩”之事就很少进行过了。诸侯朝见天子“述职”之事,春秋时也几乎看不见了,即或有,也是为某种暂时的需要而进行的。与此相反,倒是周王对诸侯进行聘问。

——杨升南:《中国历史大讲堂03:春秋史话》

材料二   春秋时的县和后来的县性质不同。战国时各国的县的长官,是由中央委派的,必须听从中央的命令,推行各种政策,属于地方政权性质。春秋时代县的性质就不同。……县最早设在一些大国的边境地区,往往灭掉一个小国,就要在那个地方设县,是直属于国君的统治地区,常常是国君到边境上处理军国大事或重大问题的地方。这些县里的贵族和“国人”都被编制成军队,军队的长官也就是县的长官,叫做“县尹”,或者尊称为“县公”,就是一个县军队的统帅。当时县尹作为一种重要官职是由重要贵族轮流担任的,个别也有父子相袭的。

——杨宽:《先秦史十讲》


(1)据材料一概括从西周到东周,制度发生的变化,指出其反映的实质问题。
(2)材料二指出春秋与战国时期“县”的本质区别,分析导致其差异的根源。
2022-08-30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没有把1776年颁布的《独立宣言》和当时许多州宪法中所列举的民主权利包括在内,引起北美民众的强烈不满。在麦迪逊等人的倡导下,提出12条修正案。其中10条(通称《人权法案》)于179112月得到批准并生效。主要内容是:宣布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宗教信仰等自由,规定非依法律不得扣押人、捕人、搜查及没收财产以及刑事诉讼案中的被告有权要求迅速公审和律师辩护等等。

——摘编自谷盛开《国际人权法》

材料二   我(指亚伯拉罕·林肯)利用我的职权,正式命令并宣告上述诸州以及某些州的上述地区以内所有作为奴隶的人,现在和今后永远获得自由……我现在命令这些被宣布自由的人们,除非是必须的自卫,不得有违法行为:我劝告他们,在可能的情况下,他们应当忠实地为合理的工资而劳动……这些人可参加合众国的军事工作,驻守炮台、阵地、卫戍区域以及其他地区,以及在各种军舰上服役。我真诚地相信。这个举动是一个正义的举动,合于宪法的规定,根据军事的需要……

——摘编自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制定的美国《联邦宪法》存在的主要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目的和直接影响。
2022-08-16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上半叶,英国农业经历了巨大变革,许多人把它称为“农业革命”。在圈地运动中,掌握着较多资金的大土地所有者愿意向土地投资,以求赚取更多的回报。改良土壤、培育良种、采用新的耕作方法、使用新工具、开凿沟渠、灌溉排涝等,新的耕作方法包括条播(以及为此而发明的畜力条播机)。1700年-1790年间,有400多万英亩荒地被开垦成农田;1700年每一个农民大约可以养活1.7个人,到1800年可以养活2.5个人,农业生产率提高47%。1700年英国谷物产量大约是1480夸特,1800年增长到2110万夸特,增长率为43%。

材料二   圈地运动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使农民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部分成为农场的雇佣工人流入城市。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被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从而大大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发展,使英国成为1718世纪欧洲商业的领头羊。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土地被围圈以后,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以及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量增加。如圈地运动开始后居住在1万人以上的城镇居民占英国人口的比例从3.1%上升到8.8%。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而政府又颁布血腥法令,不允许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从这个角度说,圈地运动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

——以上材料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农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022-08-0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