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2 道试题
1 .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扩张也在世界范围展开。

材料一   为扩大贸易挤垮葡萄牙人,荷兰1602年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的贸易经营权,将商业和殖民掠夺正式融为一体。此外,它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

随着殖民扩张,一些西欧城市成为商品交易中心。频繁、连续的交易迫使交易方式发生改变。传统交易仅限于自发形成的集市中面对面交易,追求契约精神,并无固定场所。15世纪末安特卫普集市首先开始向交易所转变。16世纪末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建立成为西欧商业向近代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材料二   英国殖民者在征服孟加拉后,仅克莱武(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一人就从孟加拉国库中盗走价值23万英镑的金财宝。1757-176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孟加拉国库中夺走价值526万英镑的财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通过垄断贸易也大发横财,仅食盐一项,所得利润就达200%—300%,1793年一年的食盐垄断就为英国的殖民者带来80万英镑的利润。

——以上材料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对欧洲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殖民扩张对印度的影响。
2022-08-0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年德国纳粹党上台后,数万犹太人被迫走上了海外流亡道路。对此,美、英、法等大国选择了沉默、忽视乃至限制。当时中国因日本入侵政局动荡,政府无法在上海继续行使职权,上海处于“护照签证失控”状态,外国人进入无需担保。同时,上海开放之初已有犹太人建立的犹太社区,为难民来华提供便利。时任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向数以千计的犹太难民发放前往上海“诺亚方舟”的签证,被誉为“生命签证”。在这种情况下,大批犹太人纷纷奔向上海。据不完全统计,1933至1941年涌入上海的难民达2.5万人,这些难民不乏各行各业的技术和理论人才,他们在上海积极工作,本地市民也为犹太难民提供许多经济帮助。

——摘编自高辛凡《犹太难民流亡上海的政治背景与差异性分析(1933-1945)》

材料二仅1933年这场知识难民潮就为美国送来了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多名诺贝尔奖得主,加之1945年以后在美国获奖的欧洲流亡科学家,美国远远超过了德国,成为世界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得主最多的国家。正是这些难民知识精英们,为美国带来了德国科学体系中最科学的方法论和最严谨的学风,在美国拓展新研究方向,营造出一种特殊的学术竞争氛围,奠定了美国科学教育的世界领先地位。当然,难民精英们对美国的贡献远不止在自然科学领域,在人文科学及运用领域,他们的才华也大放光彩。

——摘编自李工真《文化的流亡》


(1)根据材料一,概括犹太难民流亡上海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欧洲知识难民对美国的影响。
2022-08-09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创作的物理学著作,1687年首次出版,这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材料一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是从1506年开始,在弗洛恩堡一所教堂的阁楼上对天象仔细观察了30年,从而创立了一种天文学的新理论——日心说。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辉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古典力学的发展比较完善。在天体力学中,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1632年,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论述了牛顿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把天上的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之中。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

——摘编《世界科学史》

材料二   如图为1738年出版的伏尔泰《牛顿哲学原理》封面

封面说明:“光明”从牛顿头上腻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科学所呈现的主要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科学革命与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之间的关系。
2022-08-0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汇编。石柱上端雕刻的是,汉谟拉比站在太阳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


《汉谟拉比法典》(节选)

19条窝藏他人奴隶并且被抓获者将被处以死刑。

25条任何房屋失火,前来救火之自由民觊觎屋主之财产而取其任何财物者,此人应投入该处火中。

99条倘若自由民以银与另一自由民合伙经营买卖,则彼应在神前均分其利益。200条倘打掉同等地位者牙齿的人将会被敲掉牙齿。

材料二   该法(《罗马民法大全》)提出“没有任何事物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神圣”,并明确指出皇帝拥有的各项权力。该法肯定了教会在国家的地位,它不仅拥有主管道德权利和义务的权力,而且拥有参与国家司法活动的权力,教会法具有民法的效力,教会法庭甚至具有高于世俗法庭的地位。该法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的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关于“对人私犯”的责任,无论是较重的或较轻的侵害,一律改为罚金制裁。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刘海鸥《论古代罗马侵权责任方式发展演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汉谟拉比法典》相比,说明《罗马民法大全》的主要不同点。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在咸阳阿房宫设立了藏书机构“秘书阔”,并设有“柱下史”负责管理。西汉初年,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高祖刘邦令萧何接管阿房宫的藏书。萧何随后建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以收藏这些书籍。至汉成帝时,收书“大凡三万三千九十卷”。从三国到隋唐五代,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古代图书馆进入了发展时期。唐太宗时,在弘文殿聚群书有二十余万卷。唐代比较著名的藏书处有弘文馆、崇文馆等,并设职位相当高的“秘书监”负责管理。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建崇文院,“六库书籍正副本凡八万卷”。元朝以来,官府藏书激增,规模远超前代。明代皇家藏书处有文渊阁、皇史宬以及内阁等处,“秘阁贮书约二万余部,近百万卷”。清代除内阁、翰林院、国子监、皇史宬等处用于藏书外,乾隆时还编《四库全书》、建七阁,南北分设,使官府藏书在建筑、组织、管理等方面更加规范和完善。

——摘编自王良鹏《浅析中国古代图书馆的特征》

材料二   中世纪,以意大利为例,除了皇家或贵族私人藏书室外,“每一个意大利的大教堂、修道院甚或是小教堂都收藏着古旧书籍”。这些早期的公共图书馆从属于宗教世界的尘世象征之内,辅佐着宗教组织以巩固由其主导的知识地图。在古腾堡的活字印刷技术出现并普及之前,欧洲处于知识封闭程度较高、意识形态化较严重的时代,图书馆通过收集藏书并选择有限的公开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众所能接触的知识范畴。在此时期,图书馆可以在宗教外衣的庇护下保存古典时代留存的社会知识遗产,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变革世界的活动存续了可资阐发的文化资本。在随后一系列剧烈的突变性事件中,图书馆在外观与内核上都进行了主动或被动的调整,以实现其功能与使命。

——摘编自凌一鸣《重新审视近代西方图书馆史——以知识社会学为视角》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方教堂藏书相比,中国古代官府藏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元代以后官府藏书激增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中世纪图书馆的主要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75-1781年,美国独立战争,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后,大陆会议制订并通过了《邦联条例》,1781年,根据这个条例,美国成立了邦联政府。但邦联政府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17899月,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给国会的报告中指出,邦联正处于危机时期,依据这个报告,邦联政府作出决议,召开修宪会议,以“建立一坚强之全国政府”。

经过激烈的争论,联邦派和反联邦派以“康涅狄格妥协案”(联邦派同意在上院实行州权平等原则,条件是财政法案必须首先由众议院提出,选举时奴隶按五分之三的比例计算等)为基础达成协议。到17886月,先后有9个州批准了宪法。为了保证合众国的完整,以汉密尔顿、麦迪逊为代表的联邦党人发起强大舆论攻势,连续发表了大批阐述思想理论的文章,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各州批准宪法的进程。

——摘编自马世力、陈光裕编著《一本书读懂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得以批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87年宪法对美国国家建构产生的影响。
2022-07-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国关问题

材料:自由贸易下的互利原则是WTO的重要规则,对于参与国而言,在规则面前国与国之间的地位是相等的,而公平贸易背景下贸易结果却不一定是公平的……后金融危机时期,由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国际贸易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发生位移,发达国家为了经济增长和就业发起贸易保护的手段创新,其间充斥着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思想,绿色环保和国际利益往往成为发达国家实施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借口,以此保证其既得利益。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规则必然会随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实力的提高而发生变化。

——陈睿洁《后危机时期的贸易保护与利益失衡》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WTO规则下的经济全球化潮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发达国家挑起的“逆全球化”浪潮,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
2022-07-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使欧洲传统强国如英、法、德、意等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受到严重削弱,整个欧洲资本势力的衰退已使欧洲面临严峻的挑战。促成美欧战后经济密切合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扶植西欧抗衡苏联、美国经济发展需要欧洲市场等因素都是当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在杜鲁门政府“马歇尔计划”实施中,美欧经济合作进入“黄金时代”。“马歇尔计划”为西欧经济恢复提供了所需的资金,使西欧重要工矿企业在短时期内完成了重新装备,并有能力购买足够的工业原料。到1949年,西欧工业产量已达到战前水平,西欧各国相继进入持续增长的繁荣时代。美援使西欧国家经济赖以生存的进出口贸易稳步发展。尤其是西欧各国间的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深入,为建立经济共同体或经济区域联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与西欧经济合作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与西欧经济合作的结果。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当西欧人开始探险航行时,他们发现散居世界各地的诸民族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水平。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仍处在旧石器时代的食物采集阶段,美洲处在从旧石器时代到中美洲文明的不同发展水平上,非洲也表现出类似的多样性,欧亚大陆的中东、南亚和东亚有着非常先进、高度发展的文明。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文明的代表及最初出现的地理区域。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欧人开始探险航行时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022-07-2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求自身的长足发展,儒学迄今已兴起三次较大的复兴运动。第一次复兴在汉代,确立了儒学作为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官方哲学的地位。第二次复兴在宋代,这次儒学复兴运动既消解了佛学对儒学的威胁,亦消解了由于唐末五代的道德沦丧所造成的文化意义危机,重新确立了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正统地位。第三次复兴在二十世纪初,这次儒学复兴运动一定程度地消解了西学对儒学的威胁,某种程度上确立了儒学的普世价值。

——蒋国保《儒学三次复兴的当代启示》

材料二汉继绝学,既是汉承天命的有力佐证,也是汉代儒学的自我定位。此后的儒学史叙事中,这一模式反复出现,典型的如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南宋理学对佛、道的回应等。在这种“绝学——复兴”的古典道统式叙事中,儒学彰明了自身独立于古代王朝兴废的内在价值——自秦至清,虽然王朝权力可以如秦时那样对儒学传承造成一时的破坏,但作为关乎天道的传承之学,灭儒便等于不能“得道”,不能“得道”便不获天命,不能长久。

——李梅《古今中西视域中的“儒学复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三次复兴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三次儒学复兴运动的共同特点。
2022-07-1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