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郡的长宫是郡守,其副职是郡尉(分管军事),另外还配备郡监(监郡御史)——直属于中央的御史大夫,代表中央监控地方。这些官僚都是由皇帝任免的,概不世袭。县以下设乡、里和亭,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于郡、县、乡、亭、里。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在地方行政体制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佛教源自古代印度,自汉代开始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天下分裂混战,民众生活困苦。佛教因果轮回、众生皆苦的教义客观上能够给人们以精神的慰藉。南朝梁武帝大修寺院,甚至自称“三宝之奴”,三次舍身同泰寺为寺奴。北魏孝文帝不仅在洛阳建立了少林寺,还允许寺院占有土地和人口。许多佛教僧侣用玄学来解释佛教教义,同时也对儒学的忠孝观念让步,认为佛教能使天下太平也是大孝,甚至编写了讲孝的佛经。魏晋几百年间,佛教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摘编自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

材料二   佛教传入中国后,相关的雕塑、绘画作品大量涌现出来,龙门石窟、敦煌壁画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文学中也出现了大批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佛教的思想被道教和儒家大量吸收,三教之间辨驳吸收,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在民间,佛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教义日益融入人们的观念习俗之中。

——摘编自苑荣秋《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教在魏晋时期获得迅速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唐血统其初本是 华夏人,但后来其与胡夷混杂,并进行了联姻。唐高祖李渊的母案独孤氏、皇后窦氏,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都是鲜卑人。后来李唐士族长期与少敏民族生活在一起。据史籍记载,唐王朝与突厥和亲六次,与吐谷浑和亲三次,与吐蕃和亲两次,与回纥和亲八次,与南诏和亲一次,等等,共计和亲二十八次。诗圣杜甫曾在《送杨六判官使西蕃》中写道:“绝城遥怀怒,和亲愿结欢。”阁朝隐在《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中写道:“甥舅重亲地,君臣厚义乡。”陈陶在《院西行(其四)》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摘编自郑阳《唐诗中体现政治方面的民族融合》等

材料二   苏郁在《咏和亲》中 写道“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宋人王钦若也认为和亲不过就是传统的羁縻说,“计建和亲之议,岁用絮缯酒食奉之,非惟解兵息民,亦欲渐而.臣之,为羁縻之长策耳”。靳翠萍在(唐与吐谷浑和亲关系始末考》一文中指出:“和亲在唐与吐谷浑关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郑阳《唐诗中 体现政治方面的民族融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杜甫等部分文人对唐朝和亲政策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政府采取和亲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苏郁等部分文人眼中和亲政策存在的弊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迁都的进行,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会说汉语,生产生活不能自立,故怀恋旧地者为数不少。孝文帝当机立断,要求年轻一代禁绝鲜卑语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一律使用汉语;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要葬在河南,不得还葬平城。同时,他还规定免除从平城迁居洛阳者三年的租赋,鼓励他们在朝廷新授给的土地上耕种;移民中的许多人还被选为羽林、虎贲,充当禁卫军。于是,从平城一带迁到洛阳的鲜卑人全都成了河南郡洛阳县人,他们开始经营起小块土地,筑起房屋,逐渐成为中原地区的农民。

材料二鲜卑人原本是游牧民族,喜欢以物易物,其商品经济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孝文帝下令铸造太和五铢钱,还允许民间私铸,但不论公私冶铸,都必须讲究钱币质量。不能杂以他物。新币铸成后,孝文帝下令新币可在京师及诸州镇通行,内外百官俸禄也都按绢的标准折价给钱,每匹绢折钱二百(文)。五铢钱很快通行于北方各地,商品交换在黄河流域活跃起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司马牧牛《千年争锋——中国历史上的牧耕大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迁都洛阳后面临的挑战,并归纳北魏孝文帝为巩固迁都成果而施行的举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济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统治者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唐太宗称:“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朝廷注意培养官吏的法律素养,颁布有关为吏之道的律令,并在科举制中设立明法科考试,考查国家律令。唐政府还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除了监察御史的定期出巡,还派按察使、巡察使不定期分道巡察州县,如有官吏违法,即行纠弹。据统计,关于贪赃枉法犯罪规定具体犯罪的法律条文中,有一半涉及官吏职务。在以道德教化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唐代形成了“宽仁慎刑”的治国方针。唐代廉政建设机制颇有成效,推动了国家秩序的稳定。

——摘编自马晨光《惩治和预防相结合的唐代廉政机制》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文官廉政机制得到进一步强化。各国规定,行政活动必须公开、透明,以有利于监督机构有效监控。与此同时,从法律、制度上赋予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严格监督政府的权力。西方国家还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以此来稳定文官队伍,使其工作尽心尽职。西方国家通过高薪养廉,使文官普遍享受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少国家通过立法,促使官员同经济界完全脱钩,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减少了官员以权谋取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文官回避制度使各级官员难以结成营私舞弊的关系网。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也可防止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西方文官廉政机制不仅是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为更多的国家所借鉴。

——摘编自时聪《西方文官制度中的廉政机制及其借鉴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廉政机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方文官廉政机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西廉政机制的历史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入宋以后,各种商业气象扑面而来:近代城市坊市合一、沿街设店的风貌形成于北宋中叶;乡村地区草市、墟集数量激增的第一个浪潮出现于宋代;交换手段的便利化即纸币的使用和贵金属白银货币化起源于宋代;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的加强亦在宋代;更不要说海外贸易的第一波大潮出现于宋代。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

材料二   由于明初宝钞没有保证金、储蓄金等制度,而且发行无度,出现了贬值的信用危机。以成化、弘治为界,白银经历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市场崛起,到得到官方认可与自上而下合流的历程,主要以赋役折银的方式,大规模推向全国。白银作为称量货币,具有自由银的本质,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朝铸造和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在明朝中后期已经丧失。市场与国家之间不仅存在博弈,而且也有调和。白银从官方非法货币向事实上的合法货币过渡,伴随着一系列国家制度变迁,赋役—财政货币化改革,引领整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摘编自万明《全球史视野下的明代白银货币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经济发展呈现的新气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语言可以被分为两组:第一组主要是通过语言发源区域的人口增长所实现的语言使用者的增长,但这也包括侵占邻近土地所达到的人口增长。第二组则是发源区域的语言传播到了世界其他不连续的各个地区。

——摘编自【英】奥斯特勒著,章璐等译(语言帝国:世界语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5—18世纪第一组语言代表汉语和第二组语言代表英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使用者增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5—18世纪西欧语言传播到世界其他不连续的各个地区的历史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朕之小女,长自宫闱,言适远方,岂不钟念?但朕为人父母,志恤黎元,若允诚祈,更敦和好……降(嫁)彼吐蕃赞普,即以今月二十七日,朕亲自送于郊外。

——《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制》

史料二   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蛮国,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太宗曰:“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欲必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朕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

——《贞观政要》


(1)史料一表明唐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什么?
(2)史料二中唐太宗的基本观点和依据是什么?你从中能得出什么启示?
(3)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唐朝处理与周边各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和特点是什么?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其实行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沈阳飞机制造厂先后建成投产。与1952年相比,至“一五"计划.完成的1957年,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35.8%上升到48.3%.

——整理自虞和平6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1953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成立由毛泽东任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奥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整理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简要说明两则材料所反映现象之间的关系。
2022-09-1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冷战时期,为了与苏联对抗,美国的国防科研主导着联邦政府的科技政策,国防科研经费占政府科研经费总额的比例高达53%~85%,许多重大科技成果都受益于国防部资助,并从军方“外溢”到民用领域,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溢出效应"。据统计,大约有80%的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相重合,如果向社会开放军事技术使用权限,由私营公司或民间研发机构完成技术的民用耪化,将能释放巨大的国防“红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全球定位系统。冷战时期,英国国防部曾投入数十亿关元作为全球定位系统的研发资全,任何一家私营企业都无法负担如此大手笔的支出。1996年,克林顿政府决定全面解除全球定位系统卫星信号的选择可用性,从而让这一技术发挥出更大的功用。

——摘编自赵阵、石海明《军民融合一美军如何让“战场”连通“市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制定的科技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科技政策的影响。
2022-09-1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