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重储,公私皆储粮。据考证,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粮食储藏的记录。周朝将粮食仓储上升到国家社稷安危存亡的高度来认识……除狠抓皇粮国赋入库外,还积极拓展其他筹粮入库渠道。例如宋代,官仓粮食来源主要是皇粮国赋;各州、县的义仓,主要是从官收的春秋二税中,每石另收一斗储仓……封建王朝重视加强仓储管理,其主要做法有四:一是对粮食储备实行专管,由中央财政直接控制。二是对不同类型的仓储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如常平仓等官仓主要由各级政府机构管理,而义仓、社仓、预备仓等民间仓储,则在官府的指导下,主要由民间自行管理。三是制定较严密的管理条规和制度。例如,西汉设有专门的会计簿册,详细记录仓储谷物数量、品种、出入、经手人、核验等,上级官吏经常检查所属仓谷。四是注意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例如,在雍正元年至三年期间,雍正连续发出有关清查钱粮亏空的上谕三十余道,并派朝廷官员协助清查地方钱粮亏空。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经济凋零,粮食短缺问题严重,国民生计惨淡,社会矛盾丛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占领当局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开展粮食援助和粮食强征。这一系列政策在实现美国自身的经济需求与政治目的的同时,也确实对日本的农业与社会步入正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之后日本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战后初期的粮食政策连同日本经济复苏后美国长期实施的粮食倾销,共同构成了二战后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主要内容。

——摘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材料三   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认为,在人口、土地、水资源等压力下,中国自身将无力满足快速增长的粮食需求,必然转向国际市场进口大量粮食,从而引发世界性粮食危机。但从过去 30 年中国的实践来看,布朗的预言并未成真,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率领全国人民维护粮食安全的伟大实践成就。……从2004年起至今,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已形成定例……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粮食安全保障法》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入2023年立法重点。

——摘自徐刚《国际粮食安全态势与中国应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粮食储备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朗预言并未成真的原因。
2024-02-2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西南地区地形多样,境内多崇山峻岭,岗峦密布,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从古至今,中央政府均重视对西南少数民族区域的社会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将渝东南土司纳入地方行政系统之中,布政司、都司、府、卫这些机构都曾对渝东南诸土司行使过直接统辖之权。《明史·地理志》记载洪武八年(1375),明朝“改(酉阳)宣慰司为宣抚司,属四川都司”。第二年,在其之下又“置平茶、邑梅、麻兔、石耶四洞长官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酉阳宣抚冉兴邦以袭职来朝,命改隶重庆卫,隶属于四川都司,这意味着明朝对酉阳土司的统治更加严密。同时,明朝将之前隶属酉阳土司的邑梅、平茶土司析出,分别隶属不同的地方基层机构。永乐十一年(1413)实力较强的邑梅、平茶二司被朝廷剥离出酉阳土司,使得其失去左膀右臂,实力大受影响。……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酉阳土司因援辽之战作战有功,被擢升为宣慰司。朝廷又以其“辖平茶、邑梅、石耶三长官司”以示嘉奖。

——根据张万东《明清王朝对渝东南土司统治研究》整理

材料二   封建帝制被推翻后,云南、四川、西康、青海、甘肃等地仍有不少土司。国民政府对一些残余土司进行了改土归流。1931年内政部提出改革土司的基本原则:凡能直接改县的地方须直接设县管理。但实际仍然保留部分土司或土流并治。抗日战争爆发后,云南边疆的土司如傣族土司刀京版,潞江土司线光天等自发组织民众抗日,并因抗日有功受到政府嘉奖。……铁道部还制定西南地区铁路建设计划,川滇公路、川黔公路与川康公路也相继建成通车。云贵川三省的邮务也有所发展。……国民政府曾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提出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并在法律上予以确认,但蒋介石上台以后,认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不过是汉族的宗支。国民政府主张对少数民族采取同化的政策……如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力推行统一语言文字,汉苗通婚,统一服装等三大运动,要求民众统一使用汉语,强迫苗族姑娘嫁给汉人,派人到苗寨剪去苗族妇女的头发与花裙。

——根据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整理

材料三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重庆常住少数民族人口217.0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6.77%。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最高社会归属感,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党在各族群众中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作用。……对照市委“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取得更大成绩”的要求,渝东南民族地区……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机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政府加强对渝东南诸土司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时期的西南少数民族区域治理举措。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西南地区民族管理的历史经验,谈谈当今该区域治理启示。
2024-02-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对蜀的政治改造,是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公元前314年秦灭蜀之初,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用的政策。到秦昭王时,由于泰在蜀地成功地进行了土地制度变革,造就了大批拥护秦国政权的个体小农,从而争取到广大蜀人的支持,使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的时机臻于成熟,因而借口“蜀侯馆反”,诛之而国除。公元前311年,泰惠文王令张仪、张若修筑成都城池,将商业市肆集中到少城南部加以统一管理,形成规模很大的“成都市”,推动了蜀地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使蜀地的工商业者也成为秦制的积极拥护者。秦对巴蜀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的改造,从根本上使巴蜀从原来的独立王国转变为统一王朝之内的郡县,“法令由一统”,成为以秦王朝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光荣之一员。

——摘编自段渝《论秦汉王朝对巴蜀的改造》

材料二   综观整个清代,四川地区在清朝经略西藏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四川境内的康区,“东起打箭炉之折多山,西至前藏之丹达山”,是四川的通藏要道。清人曾言:“本朝抚辑西藏,至于再,至于三,均由四川之打箭炉征兵入藏。”清朝在四川通藏要地储备粮饷,以随时应对西藏局势,清军入藏的军饷、驻藏官员俸禄和西藏僧俗官员津贴的供给,均由四川负责清代规定,达赖和班禅需要定期遣使进京朝贡,西藏使者进京时,四川地区有护送、查核和管理的职卖。总之,清朝对西藏的经略离不开四川在各个方面的支撑,体现了作为朝廷直辖行省对于藩部地区的控制价值。

——邓涛《藩部经略与直省支撑—四川在清朝治理西藏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对于蜀地的改造措施,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四川在清朝经略西藏中发挥的作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四川地区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中所扮演角色的认识。
2024-02-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以及西北边陲的军事胜利,中原与西域之间的道路终被贯通,两地之间的贸易往来逐渐频繁。汉政府“自敦煌西质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从而保护中西商贸往来。

——张松《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立法》

材料二   唐代的帝国版图较之前朝有了很大扩展,与周边国家和民族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唐政府对陆上和海上的对外贸易极为重视……唐时期的海外贸易主要来自东、南两个方向,与唐交易频繁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新罗、南海诸岛国、印度、斯里兰卡、大食(阿拉伯)、波斯等。唐政府规定,蕃商不能轻易上岸、随便交易,每至各道,必须奏报,这些都由蕃长负责。市舶使通过蕃长对蕃商的货物逐一检查登记,即然后依据法令抽税或禁止没收违禁的货物……唐王朝允许蕃商在中国内地自由定居、营业,并且在蕃商较多的城市划出一个固定区域——蕃坊,依照其本国法律和习俗进行管理。唐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除此之外,唐律还保护蕃商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张松《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立法》

材料三   清政府在允许海外贸易的同时,又制定出许多限制出海贸易的条例。诸如对出海贸易的货物作了具体规定,粮食、兵器、木板、铁器、火药、土硝、硫磺、水酒等都被视为是违禁品;严禁将船只卖与外国人,“如将船卖给外国人,造船人与卖船人皆立斩。”……出洋人员要随时受到严格稽查,禁止民人留居国外,有违者,“解回立斩”;清政府还规定渔船不得海外行商,“渔船出洋,不许装载米酒,进口亦不许装载货物,违者严加治罪。”

——张松《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立法》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贸易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
2024-01-1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朝代秦朝汉朝唐朝两宋元朝明朝清朝
中央
管理
典客大鸿胪礼部
鸿胪寺
民族政权长期并立时战时和榷场贸易宣政院礼部
鸿胪寺
理藩院
管理措施军事措施修筑
长城
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北方)
灭东突厥
(西北)
灭西突厥
(西北)
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
(南方)
征服越族地区
行政措施(东北)乌桓校尉(东北)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东北)
设都司、卫所、授封女真首领
设行省(北方)
战争、和议、册封鞑靼首领
(北方)
盟、旗行政单位
(西北)
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
(西北)
安西、北庭都护府
(西北)
宣慰司、北庭都元帅府
(西北)
伊犁将军
(南方)
南海、桂林、象郡
羁縻南方(西南)
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行省(西南)
土司制度
(西藏)授封僧俗首领
(西南)
改土归流(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
其他和亲政策移民屯田与吐蕃和亲、会盟

——据中外史纲要上、选择性必修一整理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主要封建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意义。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认识。
2024-01-1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希腊,每个公民既有权利也有义务保护城邦的独立与安全。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按财产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了相应的军事义务:富裕的第一、二等级提供骑兵,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相对贫困的第四等级提供轻装步兵和在海军中服役。每个公民从20岁开始服兵役,直至60岁。公元前5世纪以后,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以及来自波斯帝国的海上威胁日益严重,雅典开始大力发展海军。第四等级的贫农和雇工,为海军的三列桨舰提供了舵手、瞭望员、桨手等,在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的希波战争中,他们为击退波斯所做出的贡献远大于前三个等级。这提高了他们在城邦内的地位,城邦领导者不得不给予他们更多的政治权利。

——据周雷《古希腊军制变革与城邦政治》

材料二   西魏时期,宇文泰建立了府兵制。唐朝前期实行经过隋朝调整的府兵制。府兵由地方政府取六品以下子孙及平民无职役者点充,拣点之法,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府兵在地方由折冲府统领,平时在家生产,农闲时由折冲府组织习射,并轮流到京城宿卫,战时在皇帝临时任命的将领的指挥下作战。折冲府共600余,其中约有40%设置于关中地区,形成“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之势。府兵宿卫和出征时免除本人课役,但他们要自备武器、甲胄和衣粮等,政府并不提供。战事结束后,将归于朝,兵归于农,以起到“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绝祸乱之萌芽”的效果。

——摘编自吴宗国《说不尽的盛唐——隋唐史二十讲》

材料三   新中国兵役制发展简表(部分)

1978年

大量技术含量较高的国产武器装备部队,许多关键技术岗位的士兵因服役期较短而很难胜任工作,军队建设和国防需要与1955年以来实行的义务兵役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中央军委规定:义务兵超期服役满5年后可申请改为志愿兵,服役期“为12年至20年”。

1998年

部队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专业技术兵比重大幅提高,兵役制度的现代化势在必行。第三部《兵役法》颁布,规定:“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志愿兵也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

2008年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相当数量大专以上毕业生不易找到稳定工作。中央军委在冬季征兵命令中明确,兵员征集对象主体调整为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公民兵制的特点,并概述其在雅典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的背景,并概括其优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年以来中国兵役制度调整的意义。
2024-01-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三省积极组织并领导抗日武装斗争。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加强与抗日义勇军的联系,并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从1932年起,先后组织了由汉、满、朝鲜、蒙古、回等民族的爱国志士参加的十多支抗日游击队。1933126日,中共中央发出《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首次提出在东北组织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策略。19362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统一全东北抗日军队的名称,建立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并以杨靖宇等人名义,宣布东北人民革命军和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从1936年初到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在南起长白山,北抵小兴安岭,东起乌苏里江,西至辽河东岸的广大地区内,开展游击战争,同日、伪军进行大小数千次战斗,粉碎了敌人多次“讨伐”。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在东北对抗日联军进行持续残酷的军事“讨伐”。193810月,冷云等东北抗联8名女战士陷入敌人包围后,舍身投入冰冷的乌斯浑河,英勇殉国。她们中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3岁。19402月,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在濛江县境内陷入日军“讨伐”队重围,最后只身一人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1940年冬起,抗日联军相继转移到苏联远东地区进行野营整训,并不时以小部队越境回国,继续给日、伪军以打击。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东北领导和组织抗日的措施。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背景和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显然,中共一大会议在讨论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网领”,只简单说明并规定了作为“共产党”应该怎么做,却没有一处具体谈到,作为中国的“共产党”在中国该怎么做,具体到中国的国情、实际的阶级状况和中国革命的阶段性目标及其政策策略等重要决策,都只能由中共二大来解决了。

——摘编白杨奎松(关于早期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要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全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提出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向干部们提出了从“战斗队”转变为“工作队”,“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要求。《报告》无疑是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理论文献,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摘编自李捷(毛泽东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共一大“规定了作为‘共产党’应该怎么做”的具体内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中国实际状况。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自建国不久,吸取隋武力统一未果的教训,在贵州“招抚”各少数民族首领内附,谢氏、赵氏、宋氏等大姓纷纷率土内附。在此基础上,对归附各族地区逐步形成了体制比於内地,由中央派流官治理的经制州;仍由当地土酋担任州县长吏,按原有风俗统治的羁縻州;及与中央王朝保持松散臣属贡纳关系的藩国,一共三个政治圈层的行政建置体系。初唐、盛唐时期,经制州范围不断扩大,中唐以后则渐次缩小,不得不将一些原经制州改为羁縻州。

——摘编自何仁仲主编《贵州通史》

材料二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一方面削弱甚至废革土司,增加赋税收入,同时将尚未纳入建制的地方设官管理,扩大流官统治;另一方面开辟苗疆,开通贵州—湖南、贵州—广东的通路,雍正王朝在贵州境内大规模改土归流。到乾隆初年,贵州全省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比明朝时期增加了5.7万平方公里,扩大了约1/3,南迁移民相当一部分来到贵州山区,开垦出了大量耕地,贵州的汉族人口在数量上开始逐渐超过了其他民族人口。

——摘编自王纪鹏《明清时期政府对贵州改土归流策略论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在贵州地区统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在贵州大规模实施改土归流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西汉已建国近百年,处于蓬勃发展、大有作为的时期,国内真正实现了空前的统一、各个区域之间的交流与日俱增。与城外国家之间也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人们的眼界大为开阔,民族自信心、白豪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司马迁选用春秋战国以后的各种传说,不仅给古今帝王排了一个纵的世系,而且给各民族排了一个横的血脉网络。中原各诸侯国便都是黄帝的后代。不仅如此,连一向被视为戎狄蛮夷的秦、楚、吴、越等国,司马迁也为他们排列出了与黄帝的血缘关系。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各少数民族立传,……作《南越列传》第五十三赞扬南越王赵佗能和辑岭南百越地区的各个民族,成为汉王朝的南方屏障。他对汉武帝发动的伐大宛、伐东越、伐南越、伐朝鲜、通西南夷等掠夺性的战争都深为不满,他也谴责了勾奴统治者对汉族人民的侵扰。

——摘自吕伯涛《浅议司马迁的民族观》

材料二   从明代开始,中央王朝在西南地方民族地区陆续推行改土归流。由于土司制度的性质,无论是中央王朝执行权力还是土司履行义务,都是通过土司阶层来落实的,而改流的内涵即为改土司统治为流官治理。改流后,曾经的土司区武陵山区(湖北、湖南、重庆的交界地区)对外道路体系迅速扩张,以“川湖大道”“澧沅水道”“黔湖通道”等为主干的道路网络体系在短时期内形成,“自改土而后,拔荆斩棘,行李往来,逐为三省之要区,四冲之捷径”:迅速成为全国桐油、茶油、蜂蜜、漆、木蜡、朱砂、水银、各种药材等的重要产区;各地官学、义学、私整迅猛发展,“人知向学,富家以诗书为恒业,穷苦子弟争自灌磨,亦不以贫废读。”在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士知向学,弦诵不绝,生聚教训,尚取古法。兼之舟楫可通,商旅所集,风景犹类中州,近日人文振起,彬彬礼乐之乡”。

——摘编自莫代山《改土归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司马迁的民族观的内涵,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土归流前后国家对西南民族地区统治方式的变化,并归纳改土归流对民族地区的历史意义。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认识。
2024-01-17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