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两个历史时期的流行服饰简介

中世纪时期拜占庭的达尔玛提卡:十字形外衣,是一种没有性别区分的贯头衣,长度随人体高度从肩及地,而且从肩部到下摆底部装饰着两条红紫色的条饰——克拉比。克拉比作为基督血的象征,是一种带宗教色彩的装饰。
文艺复兴时期男女服装都流行使用填充物。男性服装的肩部、胸部、袖子甚至腹部都使用填充物,突出显示男性的威武、雄伟等特征。女性服装是上身使用紧身衣以及敞口低领,下部穿用裙子,裙内使用宽大的裙撑,整体看来,上身紧瘦,下体裙子宽大,突出呈现女性的人体曲线美等特征。

——摘编自刘静轩《论文艺复兴时期服饰艺术的现代性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欧洲思想发展历程,拟定一个论题,对上述欧洲的流行服饰进行解读。(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阶级社会中,客观规律的作用是同阶级利益密切联系着的。因此,人们对它的认识往往会感染上阶级的偏见。表现在国际法上往往以愿望代替科学。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超级大国总是以他们的掠夺政策、霸权政策强加于人,有时还以国际法的幌子来欺骗人。但是国际法毕竟是国际社会客观规律的反映,最终不是按照大国主义者、霸权主义的反动政策干扰和破坏。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对它的认识必然会愈益符合客观规律。

——摘编自潘抱存王惠均《从国际社会的变化看现代国际法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论题,史实准确,阐述充分,表达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代表作主要内容
20世纪50年代
1951年4月魏巍发表《谁是最可爱的人》;1959年柳青发表《创业史》《谁是最可爱的人》以饱含深情和诗意的笔触,报道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创业史)以秦岭山脚黄堡区下堡乡第五村互助组的曲折发展过程,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状况
20世纪60年代
《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海港)》《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等
这些文艺作品被统称为“革命样板戏”或“革命样板作品”,俗称“样板戏”
20世纪80年代路遥《平凡的世界》: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都市风流》这部小说塑造了从都市大杂院居民到身居要职的一市之长、从摆摊的大学生个体户到高级工程师等近四十个身份各异的人物。全景式的描绘处于社会变革中的人的命运和心态

——摘编自张健《新中国文学史》


选取表格中的任意信息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相关知识,写出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或时代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1-12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线上)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记》“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以黄帝、颛项、帝喾、尧和舜为五帝,并以黄帝为中国古史的开篇,其中必有深意。

特征事迹
黄帝发展生产力的军事盟主当时“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因此“黄帝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五谷)”,以征不顺者,并“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颛顼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的整合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祖先、神灵):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
帝喾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鬼神而敬事之。
德治观念形成国家统治形态完善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制定各种刑罚,规定“眚灾过(过失犯罪),赦;怙终贼,刑”。行厚德,远佞人,“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禹、皋陶、契、后稷等22人各司其职,“咸成厥功”,“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

——摘编自侯旭东、甘阳主编《新雅中国史八讲》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司马迁的“深意”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政府顺治年间,山东人口数量逐渐开始回升。但耕地毕竟有限,当开发到了一定程度,耕地面积就不会继续增加,马铃薯等美洲作物耐寒、耐瘠薄、产量高,为人们所青睐。马铃薯等作物生长期短、播种期长,与原来的五谷作物相差较大,容易与传统作物形成年内复种,大大提高了复种指数,粮食单产和总产快速增加。同时马铃薯等作物传入中国后,清代出现了大量的流民、棚民,他们依靠这些耐寒、耐瘠薄的作物开垦山地。清代学者汪士铎指出:“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箐,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

——摘编自王宝卿《明清以来山东种植结构变迁及其影响研究》


材料反映出马铃薯等农作物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请选择一种影响,并从社会史观角度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一种影响进行探讨,也可以就不同影响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还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徐荣廷等人开始筹备自办大兴纱厂。到1932年,已有纱锭29376枚,布机492台,织毯机8台,染色机1套,自备电厂。大兴纱厂代表了华北地区纺织企业的最高水平。1937年,大兴纱厂屡遭轰炸,损失惨重,部分设备转运至汉口、西安。日本侵略军侵占石门后,大兴纱厂被侵华日军抢占。1945年,日军投降,纱厂被国民党政府强行查封并接手。1947年,石家庄解放当天,国民党飞机在石家庄上空,进行持续轰炸,大兴纱厂损失惨重。1949年后,人民政府将大兴纱厂发还私营。1952年,大兴纱厂申请进行公私合营。次年,与省政府工业厅组成公私合营企业。

——摘编自徐节庵《大兴纱厂建厂简史》等


提取材料中关于大兴纱厂发展阶段的信息,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11-16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金科大联考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实行科举制度以后,打破了士族门阀对官吏选任的垄断,有效地巩固了封建统治的基础。通过推行科举制度,唐代选拔官员的范围从魏晋时期少数豪门望族,扩展到地主阶级各个阶层。参加科举者的门第、品行限制并不严格,他们所代表的阶层也比较广泛,这对加强唐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唐代举子在参加科举考试前,要进行“行卷”。所谓“行卷”,就是应试者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在考试前写成卷轴送呈至当时有较高声望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投“行卷”是为了“公荐”。“公荐”就是声望地位较高的公卿大臣向考官推荐考生

——摘编自庞峰伟《略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举制实行中政府与名门望族的关系”提出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料真实,史论结合)

8 . 制度塑造了社会架构,学者们对于政治制度的不同见解形成了多样化的“制度史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制度史观”,就是从政治体制、政治形态来观察、阐述社会历史变迁。这里所理解的“政治体制”,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势力两方面。所谓政治制度,主要是政权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和法律制度;所谓政治势力,指不同群体、集团、阶层、阶级的相互关系。前一个可以说是“制”的方面,后一点可以说是“人”的方面,“制”与“人”二者的结合,共同构成了“政治体制”。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   从人的角度分析人与制度的关系,人(皇帝、官吏与百姓)如何与制度周旋,所谓“周旋”包含的内容不止是如何在制度支配下活动,也包括无视与超越制度、改造制度,以及围绕制度的表述与争夺。或许可以说,是用“人(复数的)与制度的关系”(不是“制度与人的关系”)研究,补充与丰富“制度”研究。

——侯旭东《读汪桂海著<汉代官文书制度〉》

围绕材料中的观点(任选一种观点或整体),结合相关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赞同反对或另有其他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刚刚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国同世界的总体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20世纪前半叶,中国处在不稳定的世界体系的底层,中国人追求的是恢复在19世纪失去的独立和主权。20世纪后半叶,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习和探索如何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同现存世界打交道,以便更好地维护本国利益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两极格局中,中国同美苏这两个世界的主宰者抗争,向现存的世界秩序发起挑战。在 20 世纪的最后 20 年,根据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和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党和国家领导人认真分析我国面临的威胁,开启了自觉加入世界体系的过程,并利用现行规则适时地调整外交政策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促进本国的发展。

——摘编自章百家《改变自己 影响世界--20世纪中国外交的历程与经验》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后半叶中国外交历程”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世界”与“三个世界”的概念图

“第一世界”=欧亚大陆、北非与印度洋

“第二世界”=哥伦布探险后发现的南北美洲大陆与大西洋

“第三世界”=麦哲伦航海以后至18世纪之间发现的大洋洲与太平洋

如果按照传统的习惯将世界史看作以“第一世界”为中心不断向周围扩大的过程,也就是看作欧洲不断扩张的过程,世界史会显得缺少生气,本应“疯狂而生动”的世界史,变成了苦闷而沉静的历史。而将由道路网和海上道路网连接起“第一世界”、“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的过程看作一个漫长的时间跨度,三个世界都经历漫长的时间形成独特的世界,并且相互影响,这才是生动地理解历史的试金石。最重要的,是站在漫长的时间跨度上看历史。海图所展示出来的“海上航线”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地改变形态,而由它们相连的“世界”直到现在也在不断改变着容貌。

——(日)宫崎正胜《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世界史形成的认识,对此提出你的见解(赞成、质疑、另有观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11-10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