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初到一战前西方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对近代高等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构成近代大学建立的基础。

大学内容特征
19世纪前的古典大学世界性和国际性的,学者在各个大学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使用的是通用的语言——拉丁语,分为文、法、神、医四个学院。学习基本相同的课程——七艺。

1810年德意志柏林大学最重要的几个方面是:一是学术自由,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哲学院成为大学的中心;三是讲座制和习明纳法。
1828年英国伦敦大学主要传授现代学术和自然科学,课程设置比较广泛,包括语言、数学、物理学、心理学和道德、法律、历史、政治经济学、建筑、工程学、医学等。
1880年英国伯明翰大学专业涉及到制造业、工业实践、机械和艺术方面的要求、取消纯文学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全部神学教学。
根据材料与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府的强力控制,几乎必然导致经济的衰退。经济活动主要是靠自由市场来组织的地方,人们才可能普遍地对未来充满信心,经济才可能繁荣发展。强势大政府的兴起非但解决不了市场失灵的问题,而且限制个人自由,窒息了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发动机——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政府占用了本来可供民间使用的资源,压缩了个人发挥的空间;扭曲了民间的激励机制,社会停滞,企业和个人逐渐退化。处在政府保护下的企业丧失创新的动力,将资源用于游说和贿赂政府,以便继续享受排斥竞争的行政保护政策;个人则依赖政府的福利开支,不再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几乎人人都能吃到“免费”的大锅饭,但却人人都吃不饱。对消费者的最大威胁是垄断,不论是私人的还是政府的垄断。保护经济和消费者的最有效方法是国内的自由竞争和遍及全世界的自由贸易。

选择一个国家,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表明态度,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思想解放是指个体从外部束缚和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自由地思考、判断和选择的过程。思想解放为个体提供了自由的思维空间,使其能够更加自主地选择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路径。……思想解放激发了人们对于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动力。……思想解放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因此,我们应当始终坚持思想解放,不断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开放、包容和进步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提出一个具体观点,并运用中外相关史实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3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2024·四川成都·一模
论述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28年,在俄国的强烈要求下,中俄签署《恰克图条约》,规定开放北部边境重镇恰克图为贸易口岸。晋商在此开商号、辟商路,一时中俄商贾云集。俄罗斯的留学生也经恰克图入境,来华学习满、汉、藏文。

材料二   清政府在当地先后设置理事章京、如事大臣,管理边境贸易和司法审判等事宜。当地官府制定了针对中国商人的贸易守则如下(部分)

二、不仅要全面地注意保持运抵拾克图商品的总体均衡,而且偶尔还要减少中国商品在恰克图市场上的份额,以使我们的商品永远受到彼方青睐,使贸易成为彼方不可或缺的。

五、严禁他们到你们的住地,也不许宴请他们,但要尽量了解他们国家的贸易情况。

六、严禁将内部及当地的商务秘密,特别是有关的条令透露给俄商。可以友好地提醒他们,丝绸、茶、棉之供应不足乃是其他欧洲人在广东以大量皮货交换中国货的结果。

十、凡擅自加大所运商品比例者,先将商品扣留。

十一、任何人不得与俄商发生任何口角,即使事后证明他没有错,也应关禁闭十天。

——以上材料均据米镇波《清代中国恰克图边境贸易》


根据材料一、二中的相关信息,结合清朝前中期的时代特征,得出一个历史认识并加以阐释。(要求:利用材料中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认识正确,史论结合,阐释清晰)
2024-01-16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职业技术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旗颜色与图案的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印记。以下为14世纪以来的法国历代国旗:

旗帜

时间

政权

图案、颜色与含义

1328—1589年瓦卢瓦王朝蓝色底、镶嵌金色百合花图案。蓝色代表4世纪在高卢地区(今法国)的基督教主教圣马丁:金色百合花象征王室,源于法兰克王国接受教会洗礼时使用的百合花油。

1598—1790年波旁王朝白色底、镶嵌金色百合花图案。白色是17世纪波旁王室与贵族喜爱的颜色,源于英法百年战争期间(1337—1453年)圣女贞德的白色盔甲。金色百合花含义相同。

1790—1790年法国大革命君主立宪时期红白蓝三色旗,样式源于大革命期间革命军帽章。红色和蓝色代表革命的巴黎,象征追求自由的法国人民;白色代表王室,象征法兰西民族的古老传统;三色并排,代表人民与王室平等。

   

1794年以来法兰西共和国按国际法惯例“国旗不与军旗相同”改为蓝白红三色旗。第三共和国建立后,以法国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博爱”对三色旗的诠释受到广泛接受。
根据材料,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历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11-13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2023年9月《求是》杂志刊发的《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全面系统深刻揭示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该重要论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战略高度,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华文明内在特质的深刻揭示,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更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运用中国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且能解读所选中华文明特性的内涵,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须体现时代价值)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人类历史,较早成功的现代化路径首先由于先发国家发挥社会与市场的重要作用,优先考虑国家与社会权力的边界、强调社会自组织力量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先发国家相继掌握了国际体系的领导地位,它们借此优势发展的同时又将基于自身发展经验的“社会中心主义”现代化路径推广开来,这实际上就削弱了政府的组织性力量。其次由于先发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占据了领导地位,后发国家生产力达不到与先发国家竞争的地步,自然失去了社会力量和市场的相对优势,只能依靠国家的力量进行有组织的现代化,集中优势与先发国家进行国际竞争。这种“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强化了国家的能力和政府的自主性,强调政府可以脱离社会的利益与压力主导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卢春龙《谁之现代化?何种现代路》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中的一种现代化模式,选择一个国家予以阐述。(要求:写出现代化模式和国家,明确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中世纪之问:光明还是黑暗

中世纪始于5世纪,止于15世纪,整整横跨1000年。仍有些人认为,这1000年是人类走过漫长而愚蠢的弯路,这1000年的贫穷、迷信和黑暗横亘在罗马帝国古老的黄金时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新黄金时代之间……而在15世纪的某个时刻,这种黑暗就烟消云散了。欧洲苏醒了,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开始重新思考。在经历长时间的停息后,人类再次迈出前进的步伐。

这种落伍的观点最早是由中世纪末期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们提出的。人文主义者希望回到古罗马的盛世,而新教徒则希望恢复基督教最初的传统,中世纪这1000年是一个障碍,是过去的荣光和当前的希望之间那沉睡的荒原。

由于种种原因,中世纪的人士早已入土,即使我们用“原始”来形容他们的习俗,用“粗野”来形容他们的生活方式,用“可怕”来形容他们的价值观,他们也无法起身抗议。他们的静默让我们得以安全地孤芳自赏,以他们的时代为参照,我们的时代才显得非常不错。

——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材料中评价中世纪欧洲的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史放到全球视野下考察,对中国古代史进行如下的阶段划分。


中华文明的奠基期
第一阶段邦国并立时期文明晤光初现
第二阶段夏商西周文明中心产生和发展
第三阶段春秋战国文明突破

——摘编自周国林《全球视野下中华文明演进的阶段划分与道路选择》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阶段,并结合所学先秦史知识进行说明。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会“热词”反映时代大势,也折射社情民意。下表是近五年两会高频“热词”的汇总

时间热词
2018反腐败斗争 社会保障 脱贫攻坚 环境保护   乡村振兴
2019经济体制   依法治国   脱贫攻坚 环境保护   社会治理
2020经济运行   全面小康   公共卫生   农业   对外关系
2021远景目标   民生刚需   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   科技创新
2022依法治国   从严治党   社会保障 社会治理   国家安全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