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传统“夷夏”观的演变密不可分。不同历史阶段“夷夏”观念有不同内容,如下表所示:

时期内容
夏商时期人们对于居四周及文化上与内地文化不相同的民族称之为“夷”。自称为“夏”或“华”
两周时期内地华夏礼乐文明日益完备,与周边民族差距不断拉大,从而助长了华夏族文明的优越感。至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夷夏之辨”的理念,认为华夷有别、要严守“夷夏之大防”
秦汉时期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动荡格局,首次实现了华夏“大一统”。汉文帝、景帝时由于国力上的劣势,仍沿袭先秦时期“华夷之辨”思想;汉武帝在民族关系理念上倡导“以夏化夷”,纳“夷秋”于华夏,实现“华夷一统”
魏晋南北朝在儒家“大一统”观念影响下,各政权都以华夏礼乐文明承袭者自居,坚称自己“奉天承命”,以“大一统”为政治目标,并指责其他政权为“僭伪”
隋唐时期隋文帝实施“守御安边”之策,隋炀帝“混一戎夏”,唐太宗对各民族“爱之如一”,“夷夏大防”的传统民族观被打破,开启了“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的大格局
宋朝“华夷之辨”的呼声又趋激烈。北宋石介在其《中国论》中严格限制了“华夷”之间的文明界限: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平内外,所以限也。夫中国者,君臣所自立也,礼乐所自作也,衣冠所自出也
元代宫廷和军政官署大量使用“华夷一统”“华夷混一”等概念,汉族士人多谨慎地称之为“混一”,如“混一华夷”“华夷混一”
明朝盛行“华夷一统”,又兼用“中华一统”,朝野上下多认可“华夷混一归真主,宇宙弘开属大明”的主流价值观
清朝皇太极继位不久便提出“满汉之人,均属一体,凡审拟罪犯、差徭、公务,毋致异同”。乾隆认为“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中华而夷狄,则夷狄之”,完善了“华夷一体”的观念

——摘编自段超《从“夷夏之辨”到“华夷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思想史考察》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或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29更新 | 153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面为16至19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变化简表。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世纪对中国的印象不外乎是疆域宽广、人口众多、物产丰富、风俗奇特,和以前的游记见闻相去不远。欧洲人朦胧地认为:中国就是传闻中的契丹。17世纪耶稣会士充当了沟通文化的桥梁,他们翻译的儒家经典极大地开拓了欧洲人的眼界。不过,欧洲人此时的眼光还止于欣赏,尚未完全投射出研究者的目光。欧洲思想界纷纷著书立说,掀起汉学研究的热潮。伏尔泰、狄德罗充满了对中18世纪国的理性向往;孟德斯鸠、卢梭则对中国进行了含有理性成分的批判。就总体而言,中国形象还是美好可爱的。19世纪上半叶欧洲中心主义蔓延,把中国看作“是一具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画。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中国的语言文字、伦理道德等学说大部分遭到否定和贬低。

——摘编自吴孟雪《明清时期——欧洲人眼中的中国》

根据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4-04-2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苍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年3月6日,英国画家莱斯利·伊林沃恩·吉尔伯特发表的漫画《铁幕下的窥视》。地面英文字母“EUROPE”为欧洲,幕墙上的英文“NOADMITTANCE BY ORDER JOE”为“严禁入内——来自斯大林的命令”,远处的指示牌上写着“To Russia”(通向俄罗斯)。右下角含着烟斗,一手掀起幕墙底边向里张望的是丘吉尔。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西文化接触、交流、碰撞,都曾给对方深刻的刺激和影响,在各自发展的轨迹中都曾留有对方作用的印记。

17、18世纪这两百年间,来过中国的传教士至少在1000人以上,在传教士、商人和旅行家的详细描述中,中国一片繁荣富庶,人民安居乐业,讲究道德,文明、和谐的气氛。制度完美、稳定、经久不衰。整个国家崇尚学问、重视教育,统治国家的不是贵族,而是一些有高度教养的官员,他们取得官位是通过一系列国家举行的考试获得的,这在欧洲是难以想象的。在欧洲人眼中,中国人在治国术上超过了其他所有民族。欧洲人也第一次看到孔子著作和中国经书的译本,他们发现,一个两千年前的人居然如此有见地。在欧洲人的心理上,孔子成为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

——摘编自《专家武斌:中国文化曾影响了欧洲启蒙运动》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世界近代史的角度,围绕“东西文化的交融”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2024-03-19更新 | 693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渤海高氏是一个世代跻身上层集团的显赫家族,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从这个宗成走出的王侯将相如过江之鲫。高适出生于704年,其时家道已经中落。他自小一心渴望建功立业,恢复祖上的荣光。723年,二十岁的高适独自闯荡长安,希望能谋得一官半职。但当时进士科录取人数很少,而且即使高中进士,也有不少人因为不能通过吏部的考核而无法为官。在求官无果后,高适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城郊定居,开始了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753年,已届五十岁的高适西出阳关,进入名将哥舒翰的幕府担任书记。757年,高适作为淮南节度使平定了永王之乱。762年,他又因为成功平定西川兵马使叛乱而被任命为剑南西川节度使,负责镇守四川。后来,因对吐蕃作战失利,高适被改任为刑部侍郎。765年,高适去世。

——据郑烃坚《高适:从村野诗人到封疆大吏》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情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进行阐释。(要求:简要写自所视取的情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阐释要:生确全面。)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由国王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是有关国家的特许状。

●[法]康拉德二世授予弗赖堡城市特许状:公爵保护全体居民,市民立即成为自由人,可免除各种封建义务。

●[英]亨利一世授予维尔纳伊城市特许状:每一位市民取得城市土地,无论他在其上盖多少房子,他都只需每年交纳12丹尼尔,享有在城市中出售的权利。

●[英]亨利一世授予伦敦城市特许状:伦敦市民可以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

●[英]亨利二世在特许状中规定:如果我召集我的市民们为了我的任何军事事务出征,那么此次出征费用由市民们自己承担……如果他们获得了任何战利品,他们必须与我均分。

●[英]亨利三世授予克劳彻斯特城市特许状:除非是涉及市外地产持有权,否则一切诉讼都在该市内进行,任何郡官都不得对该城的诉讼进行干涉。

——据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中世纪的西欧流传着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谚语作出历史解释。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5-05更新 | 279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体制,从建立、稳固到衰落,中经六朝动荡分裂,最后重归一统,形成隋唐帝国,构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而典型的循环。关于汉唐相似性的考察,进一步确认了“朝代循环”现象的客观存在。汉唐之前的秦隋,在结束长期分裂建立统一王朝后,均二世而亡,西汉建立后,亦经过高祖灭异姓诸侯王,吕氏之乱,景帝平同姓诸侯王之乱的严峻考验后才稳定下来。唐朝在高宗时亦遭遇皇后专权及武周代唐的考验。不仅仅秦汉隋唐,中国历代王朝在开国皇帝之后的第二第三代皇帝统治时,大抵王朝建立后三四十年左右,会出现一次政治危机,或称之为“瓶颈危机”。汉唐历史进程中的相似性和重复性,又有内在的连续,更有显著的差异。其断续异同之间,在不少方面遮露出秦汉隋唐阔乃至整个帝制时代历史演进的特点及规律。

——摘编自牟发松《汉唐异同论》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8 . [中西方的文官制度]

材料

项目西方文官制度中国公务员制度
用人标准注重通才或专才,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主要条件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政治立场政治中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管理原则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专门机构管理党管干部
行政价值取向公平正义、公共利益、公共责任、依法行政坚持为人民服务

——摘编自袁珠妮《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对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方的文官制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周秦之变”,实际上就是秦国运用商鞅之道与韩非之术创造了秦帝国和“秦制(秦朝制度)”,此后的历代王朝,就依着这条路径在一直不停地走下去。“周秦之变”,其核心是一场由小共同体(诸侯国)本位到大共同体(统一中央集权国家)本位的转变,是为了将人们对家族的忠诚转移到作为国家代表的君主之上,以君主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通过君主专制的方式加强集权。中国历史亡秦不弃“秦制”,历朝历代其实都在效法秦政,因此,中国历史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大盛大衰。

——摘编自谌旭彬《秦制两千年》


根据材料概括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所概括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逻辑层次清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以来引进中国的重要作物时空表

作物引进的时间首先引种的地区原产地
苜蓿、葡萄、安石榴、胡桃、胡豆、胡瓜、胡麻、胡葱、胡萝卜公元前2世纪(汉代)西北地区中亚、西亚
胡椒汉晋南北朝西北、华南印度、缅甸
亚洲棉35世纪地区不详北方和南方边界地区
早熟稻11世纪(宋代)福建印度
高粱1213世纪台湾、四川中亚
辣椒16世纪(明代)台湾、广东、贵州美洲
甜薯16世纪福建、云南美洲
烟草16世纪福建美洲
玉米16世纪福建、浙江美洲
花生16世纪广东、福建美洲
番茄明代地区不详南美洲
番瓜明代地区不详美洲
马铃薯17世纪福建美洲
美洲棉19世纪后期黄河流域美洲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根据材料信息,从任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