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明强大的创新性,形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样态。从源流上来看,中华民族自始便是多元的,民族文化间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的常态。博采众长、有容乃大,是中华文明诞育之时便携带的文化基因。正是在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互联、重构融合中,打破了原生性民族的封闭性、保守性和落后性,不断促进中华大地多元民族群体的交流融合,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19世纪中期,中华文明在挫折磨难中加速向现代文明转型发展。一方面,我国面临着内部社会矛盾激化的挑战;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为基础的西方文明极大冲击了中华传统文明。在反复实践中,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被重新激发出来,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了向现代民族、现代国家以及现代文明的全方位转型之路。

——摘编自朱军、张兰《论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相关知识,就“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自拟论题,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不得抄袭材料中的案例)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哪一种模型(以及方案、数据、结论等等)是永恒的,今天被认为‘正确’的模型,随时都可能被新的、更‘正确’的模型所取代。科学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希腊算起),它有着成长、发展的过程,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它是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判断一种学说是不是科学,不是依据它的结论,而是依据它所用的方法、它所遵循的程序。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科学不等于永恒的正确”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5-11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从海上入侵我国沿海地区,迫使我国签订了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开始由传统海洋意识向近现代海洋意识转型,许多仁人志士开始放眼看世界,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但大多是有关海防之策。这种消极被动的海防观念在甲午海战中随着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而破产。严重的海疆危机,也唤醒了少数中国人的海权意识。孙中山指出,海权是国家主权范畴,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国家独立、恢复主权是争取海权的前提。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中国领导人根据当时海洋斗争的实际需要,制定了一些重要政策,这些政策集中体现在中国政府深切认识到建立海军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关于领海问题的声明和对南海诸岛与钓鱼列岛的主权宣示等几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体系,中国人的海洋意识不断更新,逐渐向现代海洋意识过渡。现代海洋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内涵丰富,内容广泛,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全面的海洋意识、主动的海洋意识、开放的海洋意识。

——据徐质斌《海洋国土论》整理

任选一个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以来海洋意识的变迁与发展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选择的时段与史实相互吻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3-24更新 | 100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1933年,罗纳德写道: “中国的科举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传播,并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实施和发展行政精英制度的基础。毫无疑问,美国公务员竞争考试的特点主要受英国的影响,而英国的公务员制度则来源于中国。”

笔者认为,由于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而二者就不是单纯地被借鉴与借鉴的关系,可以说,二者是在披着考试这一相同方式的外衣上,各有各自鲜活的特点。

——摘编自曾华《科举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之比较研究》


以上材料是部分学者对中国科举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关系的一些认识。围绕“中国科举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幅员辽阔的地理和源远流长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这些浑然天成的自然奇迹和文化瑰宝熠熠生辉,经过岁月的洗礼成为世界遗产,令人仰止。截止目前,中国世界遗产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摘录

名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
长城长城在建筑学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北京故宫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敦煌莫高窟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
大运河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
良渚遗址展现了一个存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
泉州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港口的杰出范例。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凝聚了历代建筑的精华,也反映出儒家思想的精髓。
殷墟具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
解说词是说明事物的文体,它通过对事物进行准确描述,使听众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特征、意义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选取表中一个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1-13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外来作物的传入两汉至隋唐时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畅通,一批西亚乃至北非、欧洲特有的农作物品种被传入中国境内。如葡萄、石榴、西瓜等水果,深受人们的喜爱;菠菜、胡萝卜、黄瓜、大蒜等也成为重要的蔬菜。本土种植的一些蔬菜品种则被取代。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开启了美洲与其他大陆之间的农业交流。据《农政全书》记载,最早引种在福建、广东一带的番薯成为当时重要的救灾农作物,“无患不熟,闽广人赖以救饥”。进入清代中后期,番薯因其耐瘠高产的种植特点,迅速成为民众重要的主食来源。在某些地区,番薯甚至取得了与“五谷”类似的地位。此外,美洲原产的蔬菜类作物也大量传入中国,如辣椒、番茄、南瓜等成为中国人新的食物选择。辣椒“有辛味,可调理食味,乡人多嗜食之”;南瓜、番茄等在传入中国后,也纷纷取得了类似的地位。

——摘编自王思明《中国食物变迁之动因分析——以农业发展为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外来作物的传入”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3—6世纪,中西都经历了政治分裂、新起民族政权的挑战和新宗教的冲击,但在历史现象层面的相似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同中之异。中国历史和文明历经危机而得以连续发展,西方历史和文明则在危机中断裂,这个结局并非偶然,而是由双方的政治、民族及文化等结构差异所决定的。

——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3—6世纪中西发展进程的比较。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另选19世纪以前某一历史时期,比较中西文明发展的“同中之异”,并进行阐释。(要求:明确时间段和同中之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1-02更新 | 323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铧强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原因很多,其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由多民族形成统一的国家,华夏(汉族)起了主干作用,其他各民族也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各民族的特长的荟萃,形成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缔造,我国各民族都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的。中国各民族特点与特长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的发展,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某个或某些民族的特长,元旦为全国各民族或许多民族所接受,就变成为共同的特长,亦即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古老而又从未隔断其文化传统;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统一帝国分裂以后经过一段南北王朝对峙与诸王、诸汗分庭抗礼以后重新走向更高度的统一。如此反复两三次,终于确立为不可分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种独特的历史,要从中国有众多民族内在联系不断发展当中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盐铁专营应不应废止?

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霍光以昭帝名义,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贤良方正所选拔出的人才)六十余人,就武帝时期的各项政策,特别是盐铁专营政策,进行全面总结辩论。贤良文学一方认为:“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椎,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并指出“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质劣)……盐铁贾责,百姓不便”。他们还认为盐铁专营吸引了大量商贾为官,权与势结合在一起,造成了“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田连阡陌”的局面。

桑弘羊一方则认为:盐铁归之于民,“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如此发展,则会形成“权移于臣,政坠于家,公室悲而田宗强”的局面。他们进一步指出:“先帝(武帝)哀边人之久患,……故兴盐、铁……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

——摘编自桓宽《盐铁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双方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从何时开始,及以什么事件为标志,学术界一直都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如欧洲文艺复兴说、新航路开辟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等,每一种学说皆自成体系,有着其较为科学的划分依据。

在国内学术界中,或许是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学说在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而进入21世纪后,以新航路的开辟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学说又开始盛行。笔者认为,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不能太模式化地划分。从一个社会进入另一个社会、从一个时代进入另一个时代,不是一下子完成的,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其标志事件为蒸汽机的发明。

——摘编自卢鸿运《世界近代史开端新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