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2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百余年来,世界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国家间政治经济联系达到百年未有之紧密。2.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南北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巨大变化。许多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一百多年前尚没有实现民族独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宗主国-殖民地体系牢牢把控全球生产、贸易和资源供给,“南方”国家完全处于受剥削、压迫和控制的从属地位。3.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与全球治理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近现代以来的世界发展进程中,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

——选自王俊生、秦升《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机遇》

材料二   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实施与管理的贸易协议中,贯穿了一些基本原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比如它要求世贸组织成员都应被平等地给予“最惠国待遇”,不应在本国和外国的产品、服务或人员之间造成歧视,要给予它们“国民待遇”。

——薛荣久《国际贸易》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宗主国-殖民地体系牢牢把控全球生产、贸易和资源供给”这一现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简述二战后美国主导构建全球治理经济秩序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二中所反映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结合所学,列举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具体史实。
2021-11-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
A.佛道思想逐渐深入底层民众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
C.已经出现了儒学中兴的迹象D.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
2021-11-26更新 | 552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内容节选自英国保守党和工党1945年的竞选宣言(工党在竞选中胜出)


材料二   英国经济和进出口变化上的主要趋势(1964-1979年)


——摘编自崔士鑫:《政策的风向标;英国政党竞选宣言研究(1900-2005)》


(1)据材料一分析保守党和工党竞选中聚焦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对比两党的主张分析保守党与工党的经济主张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70年代英国社会出现了哪些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英国采取了怎样的经济举措?综合上述材料总结战后英国经济措施演变呈现怎样的特点?
2021-06-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1967~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口贸易中的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出口比例变化曲线,这一现象
A.促使美国放弃控制西欧B.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导致美国大国地位丧失D.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
2021-06-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对外贸易与经济变迁】

材料一下表所示为1895年和1931年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及占全国的百分比。


——摘编自茅家琦等《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

材料二近代中国各区域口岸进出口贸易值在全国贸易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可以甲午战争之后的几年(1895-1915年)为界限,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上海常占全国份额的半数,华南诸港约占40%。甲午战争以后,口岸贸易的发展呈现出北部的华北和东北、中部的长江流域快于其他区域口岸的趋势。到1931年,华北、东北和长江流域的口岸在全国进出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已有了极大的提高。华北、东北和长江流域商品经济的较大发展以及日本在这些区域政治经济势力的迅速增长,是我国港口格局发生重大改变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吴松弟《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和主要贸易港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变化的成因。
6 . 中世纪初期,欧洲庄园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保障农民和庄园主的生活。10~11世纪,随着众多城市的兴起,城市的消费者日益增多,庄园开始专注生产城市消费所需要的东西。这一变化反映出
A.城市已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B.庄园生产的商品化趋势加强
C.商品经济主导地位逐步确立D.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特性消失
2021-11-19更新 | 1418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20世纪60年代,参加不结盟运动的主要是亚非国家,拉美地区只有古巴。20世纪70年代末,大多数拉美国家都已成为不结盟国家,其中1/3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美苏争夺战略重心的调整
C.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D.拉美外交独立主义的发展
8 . 官吏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等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康有为曾痛陈八股取士之祸。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通过光绪皇帝,废止八股文章。1901年,清廷宣布科举改制: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5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策5道;第三场,考四书义、五经四书、五经考试都不再用八股文程式。1905年清廷又宣布,从次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原为科举而备的专项钱款均先后拔充兴办学堂之用,1895年以前,全国仅有新式学堂20所,18951898年又增19所,1905年达到8277所,以后每年增加10000多所。新式学堂学生从1904年近10万人,1909年高达近164万之众.他们立志“以制造新国民为起点,以组织新政府为终局”,“把过时的满清君主专制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摘编自《千年科举制的崩塌》等

材料二   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学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到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大服务,选拔有效的班子充实政府职务。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55年文官改革命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摘编自《英国政治制度史》《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科举制改革特点。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新阶段”产生的原因。
(2)结合所学简析晚清科举制改革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英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变化原因。
(4)从中英两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可以得到怎样的认识?
2021-11-05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汉初,诸侯国与中央汉朝同制,所封诸侯掌治其国,“皆令自置吏,得赋敛”,侯国丞相更是位高权重;但近年考古发现,汉宣帝时所封海昏国所设相仅属朝廷委派的官员,与列侯无臣属关系,且官秩如一般的县令、县长。这一变化表明
A.中央开始垂直管理地方B.中央的集权化趋势明显加强
C.郡国并行制度势在必行D.地方分裂割据隐患得以根除
10 . 法和律自古以来就不同。夏、商、西周直至春秋时期称法律为刑;春秋战国之际,改称法律为法;商鞅变法时进一步改法为律。此后,自秦汉至明清,除宋朝律典称刑统,元朝称通制、条格等外,其它各个朝代基本都称法律为律。古代“刑→法→律”演变趋势的合理解释是
A.反映法律名称的变化B.表明社会的本质变化
C.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D.说明治国思想的质变
2021-05-12更新 | 937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