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一方面,它被用来表达孔子对于现实政治问题的见解,虽然反映出一定的政治保守倾向;另一方面,它又是孔子关于人的品格培养,人对真理追求的广泛论述的理论结晶。在为学的范围内,孔子又提出了以“和”与“同”作为区别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之一、认为君子能兼容各种见解但不肯盲从附和。两汉时期,董仲舒利用阴阳家的神学观把“天人合一”思想和荀子的君主专制主义政治哲学结合在一起,为封建皇权装饰圣光,从而给儒学披上神学的外衣。他还将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形成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这种神化了的儒学失去了早期儒学的生动活泼的理论思维,而成为精神压迫的独断主义。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材料二   两宋时期,在对儒学的捍卫与反思中,以及对玄佛的抗拒与汉取中,理学逐渐形成,并提出“由知天而知人”这一哲学主题,使儒学脱下了质朴平淡的政论外衣,迈入了抽象思辨的哲学王国。它不仅更为确切、更为透彻地论证了封建纲常的永恒性、合理性,同时又悄悄孕育了一种与封建纲常相抗衡的理性精神。此外,理学还把人伦道德高扬到了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的高度,传统儒学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及“不为富贵所淫,不为威武所屈”的精神气质,也因此才“真正融化”到了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

——摘编自王育济《理学对传统儒学的变革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儒学的主要主张并分析董仲舒新儒学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儒学发展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6年初,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但第一次中央官制改革有名无实。其后设置资政院,然而权力相继由满族内阁与皇族内阁掌控,载洵等人“殖其私财,卖官鬻缺”。各省请愿者虽云集京师,但“政府始终冥顽如故,最后竟以军警驱逐请愿代表回籍”立宪运动最终失败。

——摘编自谷钟秀《中华民国开国史》

材料二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制定之后,各方争议甚大。中国民主同盟认为,“此次宪法所依据的宪草乃国民党片面提出的草案”,违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程序与精神。孙科等国民党高官认为,该法“思想上有矛盾,因之在制度上欠和谐”,不能体现典型的时代性格。其他国会代表认为中国共产党和民盟都未参会,“由此产生之宪法,安能期其有效?”该宪法最终沦为国民党专制统治的装饰品。

——摘编自汪朝光《中华民国史(1945—1947)》

材料三   在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工作。除了全国各级人大596万多代表的讨论外,还进行了近三个月的全民讨论,参与人数达1.5亿,形成了13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该宪法的制定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典范,为其后历次宪法的修改确立了基本依据。

——摘编自董成美《制定我国1954年宪法若干历史情况的回忆》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末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宪法》立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这些通过科场考试精选出来的,富有较高文史知识素养的文臣,受到了宋政府的重用。宋代文官制度使权力收纵自如,无尾大不掉之虞。宋代士大夫阶层的组成部分,与前代相比,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隋唐以后重科举取士,为中下层的寒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打开方便之门。通过科举取士,帝王也有意识地让下层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关键的一点是这些文人士大夫出身寒微,没有势家势力作为社会背景,故也没有深厚的社会根基和实力,其荣辱盛衰皆掌握在帝王手中,即使位极人臣,也不会对赵宋王朝构成潜在威胁。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的依据和方式前后有何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文官政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依据与汉代相比有何不同。
2024-02-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横州市横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德国于1889年、英国于1908年就颁布了相关的法律确立养老保险制度,而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得较晚。20世纪初,美国没有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建立起一个由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运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而是由地方上的州和市为劳动者提供养老保险计划。联邦政府实行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于大萧条时期,以国会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为标志。这部法律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障和未成年人保障为核心内容,对老年、失业、伤残、死亡和遗属提供最低限度的保障津贴,强调应当充分而有效地发挥联邦政府和州及地方政府的职能。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美国得到确立。

——摘编自曾益《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缺口及应对策略》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保障的统筹比例较高,而待遇标准相对较低,在社会各个利益集团的推动下,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候选人都向选民做出提高社会福利的承诺,以此来拉拢选民,其结果是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攀升。60年代福利的过快增长,为70年代以后社会保障的支付危机埋下了隐患。社会保障制度被作为政治工具,是西方的政治制度造成的。

——摘编自王虎峰《养老金生产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发展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8—1648年发生了席卷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战后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和确立了国家主权、国家独立、维护和平、协商解决争执等一系列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使国际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宣告了近代国际法的产生。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对抗一些欧洲国家的干涉,提出了国家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国家主权原则、领土完整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在战争中贯彻人道主义原则等等,它们成为近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又召开了一系列会议,签定了一系列国际条约,这些条约规定了许多国际法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了国际法的领域。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又提出了一系列的国际原则,例如,保护关系、势力范围、合法干涉、领事裁判权制度、租界、租借地等等,这些规定使资本主义初期确立的一些进步原则和规则名存实亡。

——摘编自陈文学《国际法对战争及使用武力的规范》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以实际行动在国际法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精神,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丰富和发展。港澳特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本不应具备国际法上的缔约主体资格,但为确保港澳特区的繁荣发展,《基本法》作出特殊安排,赋予特区一定的缔约权,使“一国两制”不仅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更是对当代国际法的践行与发展。在《巴黎协定》谈判过程中,中国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促使各国通过“国家自主贡献”气候行动目标,即所谓“自下而上”模式。随着多极化、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同时,大国之间的竞争和较量更为突出,2018年3月,我国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的一个重要外交理念写入宪法,将影响未来世界国际法的实践。

——摘编自贾桂德《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的国际法实践和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对国际法发展的主要贡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曾国藩于同治初年上的《会商大路折》曰:“自安庆至宿毫千余里,人民失业,田庐荡然………迫切待救”。李鸿章也上书陈述当时人民群众流徙情况。在曾、李等人的推动下,同治元年,北京中枢就有人提出,以后各省州县官吏,“应以招集流亡,垦辟田亩为要务”。光绪三至五年山西特大饥荒以后,“荒田废地无邑无之”,“丁壮转徙他乡,老弱填委沟壑”,农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时任晋省巡抚的曾国荃督饬各级官府在减免赋税的同时,大力招回流民回乡生产,重整家园,规定“一面出示邻境,劝其来耕,如实死亡绝户及寄居他处者,待至今秋后不归,准令本户近支承种,次及远族或支派远近相似辈分,年龄长幼为序,本族无人,方准同甲同村之人;或因同村人少,许外县外府客民领种”。

——摘编自王继平《曾国藩研究》

材料二   1938年,国民政府颁布《非常时期难民移垦规则》,规定公有荒地垦竣后,垦民将无偿获得土地所有权。由此,江西难民移垦运动迅速开展。到1 939年,国民政府颁布《非常时期难民移垦条例》,取消了垦民土地所有权,仅规定有土地耕作权。江西除了由省垦务处主办的61个省营垦场外,农林部垦务总局还在江西安福设立国营垦区1处,辖9个垦场。此外,江西还成立民营垦场125个。随着垦民的增多,地方政府为了能对垦民抽丁派款,将垦民编入了地方保甲系统,各地垦民纷纷迁徙而来。许多垦场管理员,挪用垦殖资金,与垦民关系紧张,省垦殖处对此处置不力,违法乱纪现象蔓延。到1 945年,江西省垦务处所辖垦场仅剩垦民1万余人,到1 946年,减至5000余人。

——摘编自高凯等《中国灾害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1 9世纪60年代清政府解决灾荒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垦务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三四十年代江西难民移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衰退的成因。
2023-12-29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级中学、南宁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间阶层在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他们不大拥有过去那种形式的资本、财产,却以股票等形式占有社会财富,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生产,以付出自己劳动而获取较丰厚的收入。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中间阶层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蓝领”的就业人数。这一阶层的基础愈大,社会就愈稳定。他们作为劳动者可能与大资产阶级在利益发生冲突,而有可能与工人阶级联合,使其中一些人会下降到工人阶级的队伍中;另一方面,他们作为管理者也可能因为在生产劳动中的管理而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发生冲突,而与资产阶级联合使另一些人可能会上升到资产阶级的圈子中去。在经济上,他们作为社会生产、消费的主体和社会构成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将成为新的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政治上,他们对国内的政策、形势、利益以及全球问题等都很敏感,在统治阶级贯彻其意志的过程中施加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胡小燕《浅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中间阶层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中间阶层发展壮大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西班牙人来到美洲的首要目标是攫取贵金属。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的白银开采主要集中在两处,一是墨西哥北部的萨卡特卡斯,一是安第斯高原中部储量丰富的波托西。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量开采白银为西班牙王室带来了巨额收入,使其得以维持庞大军队和臃肿的政府,继续追寻建立世界性帝国的梦想。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印第安人村社生活秩序失调最严重的是那些为波托西提供劳力的地区,按照保守的估计,每年大约有50000人迁进或迁出波托西,人走了,农村的农业生产活动混乱了,很多人再也未回到家乡。有多少人直接死于采矿和提炼工作,可能永远不会知道。

——摘编自[]莱斯利·贝瑟尔主编《剑桥拉丁美洲史》

材料三   1565年,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在一份所需物品清单中列有“在中国交易用的银元和优质银条”,称这些物品“对于维持他们在菲律宾的活动非常重要”,希望能用从美洲驶往菲律宾的“首班船尽快送达”。

——摘编自[]艾玛·海伦·布莱尔等编《菲律宾群岛:1493-1803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开采白银对西班牙及印第安人造成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在世界白银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及原因。
2024-01-22更新 | 434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10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之后,治经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愈走愈窄,进而严重地阻碍了儒学的发展。自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获得了大发展,在意识形态上大有取代儒学之势。进入宋代,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不断。大规模的边境冲突也时有发生,一些儒家学者想从儒学经典中去寻找挽救社会危机的思想武器。同时,这一时代,广大平民有机会加入读书人的行列,他们由于出身贫苦,没有旧的经学传统的束缚,所以易于建立新的儒学体系。在这种形势下,自北宋中期起,儒学发展出了新学派——理学,它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在内的理论体系。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理学出现的原因。
2023-12-26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