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57 道试题
1 .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宣布,当今农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超级水稻的培育技术将由中国人率先攻破。这种杂交水稻亩产量超过800千克,技术难题目前已经基本解决,3—5年内将大面积推广生产,这是世界水稻育种的又一次新的飞跃。材料反映了(  )
A.技术创新促进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B.科技发展导致农业商品化的提高
C.技术革命催生了新的产业部门D.新技术革命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
2 .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们虽然大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认识和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但是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豢养,对教会势力抱着和解的态度。其根源在于,当时欧洲(     
A.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艺术家依赖教会资助D.思想解放程度仍较低
2022-08-16更新 | 55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江苏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3 . 16世纪初,米开朗琪罗在为罗马西斯廷教堂创作的系列壁画《上帝创世》《创造夏娃》《创造亚当》中,把上帝描绘成一位身着白袍、长着白色长发和长髯的睿智老者形象。这体现了(     
A.人文主义的影响B.神学束缚的摆脱
C.理性主义的流行D.宗教改革的兴起
2022-08-14更新 | 608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51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等9个单位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简单易行的广播体操。在当时,广播体操的推行掀起了体育锻炼的热潮,学校、工厂、街道等到处回响着广播体操的旋律,随处可见群众做广播体操的身影。这一现象(     
A.说明新中国教育理念发生改变B.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
C.有助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D.培养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用人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保留了大量历史记录。陈寅恪认为,唐代自武宗之后的历史记录存在许多错误,很多史料遗留在国外。由此他研究唐诗,并留下了反映唐代历史、制度、风俗习惯等问题的名著《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的研究表明(     
A.唐诗不能反映唐代社会风貌B.唐诗是研究唐史的核心史料
C.诗史互证拓宽了史料的范围D.历史研究必须运用文学作品
2022-07-23更新 | 986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新高考基地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关于焚书坑儒,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记载“焚诗书、坑术士”,认为秦始皇坑的是术士;孔安国在为《尚书》作序时记载“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认为秦始皇坑的是儒生。由此可见(       
A.只有一手史料才能弥合分歧B.历史记载需要考古发现印证
C.史料的运用要注意相互对照D.焚书坑儒真相根本无法认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这一运动的主要特点不在于反映和描绘生活,而在于相信人的思维具有塑造生活本身的力量和使命,从而形成了能运用到一切知识领域的分析批判的武器,进而推动了思想的世俗化进程。材料中的这一运动,旨在(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追求人性解放
B.揭示宇宙运行规律推动科学发展
C.规划人类理性王国打破封建特权
D.摆脱天主教会控制实现信仰自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当代物理学家霍金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高维果壳状的泡泡演化而来的,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这一说法(     
A.奠定了经典力学创立的基础
B.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C.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022-07-13更新 | 13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三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6年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膜拜释、耶、孔子以外,不复知尚有国民之使命也;风经诂典而外,不复尚有国民之新理想也。”李大钊此语旨在强调(     
A.国民亟待思想启蒙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军阀实行专制统治D.传统文化备受推崇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清王朝推行新政,实行教育改革;与此同时,留学教育逐渐发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开始形成,促使教育救国思潮得以发展。这一时期,《杭州白话报》《教育世界》《科学世界》等各种报刊上宣传教育救国的文章连篇累牍,使之成为又一股有影响的社会思潮。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工商界不乏强调教育之重要性,并宣传教育救国理念的有识之士,为此,不少地区的商会都曾创办新式商业补习学校,还设立了初等小学堂。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梁启超是现代爱国主义最具代表性人物,是近代系统阐发爱国论第一人。梁启超最终形成并明确地提出爱国主义的思想主张是在1899年2月发表的长文《爱国论》。“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1902年,梁启超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一文中指出,“近数百年来,欧洲民族主义发生,民族主义者,实制造近世国家之原动力。”同年,在《新民说》中进一步指出,中国当务之急,就是“民族建国问题而已”,即建立一个民族民主的现代国家。一战后游欧归来的梁启超,为了避免西方业已出现的弊端,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既要求对中国传统的旧思想求解放,又强调必须打破对西方现代思想的迷信,号召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受五四运动和战后世界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梁启超指出“质而言之,从国民全体下工夫,才是真爱国,才是救国的不二法门。”

——摘编自郑师渠《梁启超的爱国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中国教育救国思潮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