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6 道试题
1 .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写道:“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的不变。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该纪要出台的主要背景是
A.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集体化道路
B.纠正农村工作中的高指标等“左”倾错误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的突破性进展
D.农村逐渐实行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2-04-21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82年,很多来深圳参观的老干部惊呼“深圳除了五星红旗还在,社会主义已经看不见了”,“特区姓‘资’不姓‘社’了”,北方党报甚至还刊登文章《旧中国租界的由来》,影射深圳特区是新的“租界”。这种现象说明,当时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B.深圳率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存在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清现象
D.深圳未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
3 . 在中国企业史上,1984年被称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很多驰骋一时的公司(如海尔、联想、健力宝)均诞生于这一年。下列各项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证信卫星
D.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022-04-13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届高三4月模拟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摘编自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倡科学种田,通过兴修水利、培育和推广良种等措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国致力于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科学研究工作,培育出一批成熟期不同的水稻良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水稻高产途径,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1964年,袁隆平率先开始水稻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他成功自主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至1989年,中国已向世界上20多个国家(地区)转让了这一技术。

——摘编自许嘉璐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的粮食增产道路有哪些历史启示。
5 .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将其评为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的“大包干”
A.借鉴了土地改革运动的经验B.废除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
C.改变了农业经营和管理方式D.开创了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
2022-03-3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2届高三3月统测历史试题
6 . 2010年12月,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著名语言学家张斌教授举行90寿辰宴会。张老将自己过去的90年分为“求生”“求安”“求得”三个阶段。与其三个阶段分别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反右派斗争、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B.八一三事变、“一月革命”、浦东开发
C.五卅运动、米棉之战、“一月革命”
D.“四一二”政变、上海解放、宝山钢铁公司建立
2022-03-27更新 | 35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1月浙江历史高考选考真题
7 . 下图是发表于1979年《人民日报》上的一篇名为《产销直接见面供需双方满意》的文章。这表明当时我国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B.传统经济模式受到冲击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D.国家重视调整产业结构
2022-03-26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到1956年,中国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的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这其中,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190.3亿千瓦,1.22亿吨的煤产量超额完成了8%。这些数据说明当时的中国
A.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与发展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基础奠定
C.开始改变工业长期落后的面貌D.“大跃进”运动取得重大成果
9 . 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1992年5月,继在上海、天津、深圳设立保税区之后,中央决定兴建大连、广州保税区。山东、江苏等沿海省份也开始筹建保税区。这些举措反映出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B.关税自主权得以恢复
C.加入WTO后贸易快速发展D.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10 . 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党的历史上各次“左”、“右”倾错误作出了公正的批评和结论;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作了总结和评价。两个“决议”的共同之处在于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B.体现了我党适时的进行自我完善
C.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引领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2022-03-19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十校”2022届高三3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