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朱熹说:“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此理如“月照万川,如月在天,只一而已”。朱熹此番言论旨在
A.讲述宇宙自然的共相具相B.说明世界万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C.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D.论证儒家伦理道德的合理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唐代“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强调
A.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D.佛道兴盛冲击儒家伦理道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朱熹是理学定型的关键人物,朱熹论“理”,一则明其绝对永恒,在气之先,二则明其运动不息而无处不存。针对佛教“空虚”之说,特别强调“理是实理”“万理皆实”。据此,下列关于“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B.求理方法是格物致知,以求贯通
C.重在对客观规律的探索
D.求理途径是“发明本心”,以求彻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   
A.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B.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
C.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D.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2020-05-23更新 | 325次组卷 | 38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良知”即“天理”,是先天就具备的,是“圣人”和“愚夫愚妇”共同具备的。这一认识
A.吸收借鉴了西方的民主思想
B.颠覆了传统社会的等级观念
C.暗含否定权威利于思想解放
D.继承发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2019-11-13更新 | 590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把天道与人道统一起来,“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来说明天和人是一致的。对人性的认识上,认为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做圣人。且从人性善论出发,提倡统治者行仁政、行王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材料二 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理学尤其是程朱之学实际上并不是尧、舜、子思之道,而是探求儒经的新意,并参与新政,“救时行道”,且发挥孟子的“新学奇论”,如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事君之忠,治民之仁”等。以礼法、伦理为核心,再修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等诸家学说与思想,以丰富理学内涵。

——摘编自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理学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程朱理学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孟儒学与程朱理学的相同之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李约瑟(1900-1995)曾说:“最现代化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归功功于庄周、周敦颐、朱熹等人的贡献,要比世人至今所认识到的更多。”如庄子“通天下一气耳”,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等阐发宇宙的本原。李约瑟肯定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是
A.整体思维B.多元包容C.人文精神D.格物致知
2019-08-12更新 | 478次组卷 | 27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朱熹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这反映了朱熹继承并发展了
A.孟子的性善论
B.孔子礼的思想
C.荀子的性恶论
D.佛教的天命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朱子语类》载:“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朱熹强调的“理”是
A.超越时空的精神实体
B.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C.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
D.追求幸福的物质欲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2019-01-30更新 | 2431次组卷 | 6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