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王阳明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其言论的主要意义在于
A.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B.以心外无理来打造心学唯我独尊
C.宣扬了王阳明的平等和叛逆思想D.否定了孔子、朱子等儒学的权威
2022-01-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人认为宋代科技昌盛不是偶然的,有其思想渊源。比如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方面。”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作为依据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
C.三纲五常是最大的天理D.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022-01-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代嘉靖年间,王阳明在为弃儒经商的方麟所写的墓志铭中说;“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王阳明这种观点形成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C.传统社会结构逐步瓦解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 . 周敦颐认为,我与天地之间在于皆有生意。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这体现了理学
A.将个人、社会与宇宙联为一体
B.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C.用哲学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
D.包含一定的自然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2019-01-30更新 | 2278次组卷 | 111卷引用:2017-2018学年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6 . “他以从众、从俗的原则修改孔子推崇的礼仪,不仅在思想领域,而且在行为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葛兆光先生说:“正是这种将儒学原则世俗化、生活化的努力,保证了理学所确立的原则,真正深入了社会。”文中所指的“他”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黄宗羲

7 .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当今社会发展仍然具有借鉴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认为人性有三等,“圣人之性”是善的,善者为圣贤,无需教化而成德;“斗筲之性”是恶的,恶者为盗贼,是教而不化,必刑及之人。但这两类人只占社会的极少数,多数人属于“中民之性”,这些人的本性是纯朴的,但需经过教化才能成善。他主张“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通过“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使整个社会“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乡党有序,则民有所让而不敢争”、“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摘编自唐国军《董仲舒与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践化》

材料二“良知之学”的目的在于“人之学为圣人”,即使“愚不肖者,虽其蔽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存也,苟能教之,即与圣人无异矣”。“使学者为圣人”就必须在教育的内容上强调“明(人)伦”、“德教”,“道德以为之地,忠信以为之基,仁以为宅,义以为路,礼以为门,廉耻以为垣墙”。王阳明还十分重视民风教化,力图通过礼乐教化的手段,使民众“见善互相劝勉,有恶互相惩戒,务兴礼让之风,以成敦厚之俗”。

——摘编自王军昌《王阳明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董仲舒的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张实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为圣人”的主要途径。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二者教育思想的异同。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董仲舒和王阳明教育思想有何时代价值?

2017-11-10更新 | 111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鹅湖之会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鹅湖之会上,朱、陆双方激烈辩论犹有异同。“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陆王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材料表明朱、陆双方的分歧是
A.宇宙的本原
B.穷理的途径
C.人性的善恶
D.孔孟的纲常
9 . 冯友兰认为中国经历了三次“新儒学”运动,其中前两次发生在古代中国。与前两次“新儒学”运动密切相关的大儒有
①孟子②董仲舒③朱熹④李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