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1 . 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抗清斗争的高涨
B.对文字狱的抗争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他还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并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且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较晚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如孟德斯鸠、卢梭等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毫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编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两者目的在本质上有何相同之处?
3 . 民俗钱币是古钱币的一种,大多由民间私制而成,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如图寓意
A.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B.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
C.心外无理的哲学思想D.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
2020-10-05更新 | 4247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引人注目。事实上,“儒法之争”不仅存在于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止于秦汉帝国创立过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的实质关涉到“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两个重大政治问题……不过,汉武帝时期儒家在立国问题上政治意识已趋于成熟,儒法之争因此而走向消歇……儒法合流最终成就了泱泱中华帝国文明。

——摘自赵明《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

材料二: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宰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公元59年(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

——《祭孔的由来》

材料三: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注: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法在“治国”问题上的具体分歧,分析从儒法之争到儒法合流背后的时代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政治思想的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
5 . 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
A.论者反对忠君报国思想B.论者批判理学空谈心性
C.西学东渐推动妇女教育D.儒学正统地位已经动摇
6 .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上述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A.商品经济发展,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B.我国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C.中国开始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对外实行闭关政策
D.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7 .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2020-08-09更新 | 279次组卷 | 50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题B卷
8 .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2020-07-01更新 | 994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9 . 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清代李象鹍《棣怀堂随笔》中说:“吴郡之士半商人。”明代士商还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于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其中就有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如澹漪子编的《士商要览》和程春宇编的《士商类要》等。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群体的主要途径。这类‘绅商’群体,逐渐取代传统的绅士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

——傅志明《儒商的内涵与外延辨析》

材料二 嘉道时期,理学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理学营垒中出现了一个较有生气的湖湘经世派别,它强调理学的经世功用。如贺长龄等敏锐地感觉到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学术界影响非常巨大。他委托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集清代中期经世实学之大成。稍后的曾国藩,更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察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经世实学的扶持,成为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

——郑大华、刘平《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


(1)依据材料一,归纳明清时期出现“士商相混”现象的表现。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出现所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10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的精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班固《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北宋中期,儒家知识分子鉴前代十人之失,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他们“毅然以天下是非为己任”,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世风与时局的趋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陈翠芳《中国儒学总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理学的影响。
(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在历史上开拓新路,请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分析明清之际的新思想未能开拓新路的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