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1 . 是新的经济因素缓慢发展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加剧的时期;官方统治思想与民间文化及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发生激烈冲突,传统思想内容发生分化,但未发生本质改变。这一时期是
A.宋元时期B.明末清初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D.民国初年
2 . 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创作的散文《敬姜论劳逸》中指出:“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清初教育家颜元认为:“吾用力农事,不遑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上述思想
A.表明了统治阶级对劳动的重视B.意识到劳动对品德养成的重要性
C.反映了对劳动作用的不同认识D.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观念
2020-04-27更新 | 681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富强”一词用法的演变

历史时期内涵与用法
明代以前指富足而强盛,或指使富强而强盛。因与儒家社会组织原则相矛盾,时有贬义。
明末清初在明末经世思潮中出现正面使用“富强”的例子。
19世纪40—60年代常用来描述外国国力强大,开始获得正面意义。
19世纪60—80年代许多人主张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富强”的目标包含工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
19世纪90年代使用次数出现高峰,开始包含政治组织方面的内容,如工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20世纪初随着反清革命思潮兴起而较少使用,但清政府将其含义进一步拓展,包括立宪、地方自治等内容。
1919年后“富强”用来概括清末的维新运动,多具批评性。如“本来士绅阶级不但不肯革命,而且摧残革命,帮助反动势力;名说也要变法维新,要谋富强,而又反对下等社会握权……”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富强”一词内涵拓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富强”一词内涵为什么不断拓展?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以孔子为象征,以儒家为主体,居中制衡,佛道辅翼,安身立命,治国理民的独特结构。孔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理应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象征。儒学在我国历史上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轴心。但近代以来经过一系列激进的社会政治革命和思想文化批判,儒学被迫逐步从孕育滋生它的社会母体中游离出来,成为余英时所说的“游魂”。但并不必太悲观绝望,他认为儒学仍然潜藏在民间,沉睡在老百姓的血液当中:“儒学已变成游魂,但这个游魂,由于有2 000多年的凭借,取精用宏,一时是不会散尽的。”

——摘编自韩星《卜帝回归乎?——儒家上帝观的历史演变及对儒教复兴的启示》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儒家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4-23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考据学追求求实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从文字音韵、校勘辑佚等方面入手,从事经书古义的考证,在清代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问。考据学的兴起体现了(  )
A.对理学空谈义理的反思B.对孔孟儒学的批判和否定
C.工商业阶层的经济诉求D.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指出材料中“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这一观点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述。
7 . 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1)归纳材料一的观点。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2)根据材料二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 在本质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
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2020-03-0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人文精神,习惯于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去体认一切,将人视为群体的一分子,而非个体。 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道”的,人是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

——摘自吴惠红《中西人文精神异同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思想对“人”的认识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结合孔子的主张简要说明。

材料二   宋明理学重建了人的哲学。不以鄙陋之心看人类,而以其价值理想看人类,人类的真正价值便 显现出来。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宋明理学对培养气节操守、重视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2)依据材料二,指出宋明理学从哪几方面“重建了人的哲学”?据此分析宋明理学的影响。

材料三   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则属毫无疑义。这种关心和崇尚自由有其相通之处,在它的后面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也有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特别的关联,而其个人的心理上和哲学上的特点尤其不能忽视。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为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在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

——摘自黄仁宇《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上)》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贽的“这种关心和崇尚自由有其相通之处”的含义的理解。并分 析他不能成为“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的“社会环境”。   
2020-03-0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经济的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经济转型加速思想近代化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 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明清之际文化,横亘在传统与近代的交界处。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明清之际文化的性质,有多种意见。在这些意见中,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明清之际是“中国哲学的启蒙”,其性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类似,是近代文化的曙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明清之际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绝不是“启蒙文化”,只是日落西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

―《第一页与胚胎一一明清之际中西文化比较》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