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9 道试题
1 . 光呼吸可使大豆、水稻和小麦等作物的光合效率降低20%至50%,造成产量损失。光呼吸是由于O2竞争性地结合到卡尔文循环关键酶Rubisco酶上,引起核酮糖1,5二磷酸(C5)加氧分解。下图1表示叶肉细胞中有关代谢,其中①~④代表光呼吸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红光照射条件下,参与途径①的主要色素是__________;Rubisco酶主要分布在____中,催化CO2与C5结合,生成2分子C3,影响该反应的内部因素有_________(写出两个)。
(2)当环境中O2与CO2含量比值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时,叶片容易发生光呼吸。正常光合的叶片,突然停止光照后叶片会出现快速释放CO2现象(CO2猝发),试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
(3)从能量代谢分析,光呼吸与有氧呼吸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4)水稻、小麦属于C3植物,而高粱、玉米属于C4植物,其特有的C4途径如图2所示。根据图中信息推测,PEP羧化酶比Rubisco酶对CO2的亲和力________。叶肉细胞包围在维管束鞘细胞四周,形成花环状结构,根据此结构特点,进一步推测C4植物光呼吸比C3植物________
(5)根据对光呼吸机理的研究,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手段设计了只在叶绿体中完成的光呼吸替代途径AP(依然具有降解乙醇酸产生CO2的能力)。同时利用RNA干扰技术,降低叶绿体膜上乙醇酸转运蛋白的表达量。检测三种不同类型植株的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据此回答:当胞间CO2浓度较高时,三种类型植株中,AP+RNA干扰型光合速率最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促进光合作用过程。
2 . 组织纤维化是很多慢性疾病的最终表现形式,研制针对纤维化细胞的安全疫苗成为近年来医学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发现,A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却在纤维化细胞中检测出了A蛋白成分。
(1)以A蛋白设计疫苗,可以通过抗原呈递细胞激活_____,后者分泌细胞因子促进_____免疫来对针对组织纤维化细胞进行预防和治疗。
(2)科研人员基于上述思路设计了A疫苗,并研究了其对组织纤维化的作用效果。

①已知药物C可引发肝脏纤维化,图中实验组先后注射的物质分别为_____。研究结果显示_____,说明A疫苗对肝脏纤维化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②为了研究A疫苗的治疗效果,应该进行的实验设计是_____并编号为组①、③、⑤,_____并编号为组②、④、⑥,并从各组小鼠的肝脏中获取_____(免疫细胞)进行体外细胞裂解实验,实验结果如图。

实验中选用淋巴瘤细胞、肝细胞作为材料的原因是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
(3)研究人员在前期研究时,发现纤维化细胞能够特异性表达另外一种蛋白FoxdD1,但是以它为靶点设计的疫苗无法达到预防效果,利用免疫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
(4)研究人员的工作为组织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疫苗设计的新靶点,但是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予以支持,其中包括_____(至少说出两个不同方面)。
3 . PCR定点突变技术是最常用的基因突变技术,通过定点诱变可以在体外改造DNA分子。重叠延伸PCR是发展最早的PCR定点突变技术,操作过程如图1,可通过测序检验定点突变是否成功。现欲将改造后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质粒结构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重叠延伸PCR中,第1对引物是______;在第1对引物组成的反应系统和第2对引物组成的反应系统中各进行一次复制,共产生______种DNA分子;此过程不能将两对引物共置于同一反应系统中,原因是______
(2)图1所示DNA分子不能延伸,原因是______
(3)分析图1和图2,要将突变的基因定向插入质粒并构建表达载体,应如何设计通用引物FP1和通用引物RP2?____________
(4)为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通常采用影印法(使用无菌的线毡市压在培养基A的菌落上,带出少许菌种,平移并压在培养基B上、结果如图3)。培养基A中应添加______,培养基B中应添加______,含有重组质粒的菌落是______(填写数字),原因是____________
4 . 一对正常夫妇因妻子的母亲和丈夫的母亲患有相同的单基因遗传病而进行遗传咨询。已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不考虑基因突变、XY同源区段和染色体变异,控制该病的等位基因为A、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则该夫妇生一个患病女儿的概率为1/8
B.若该夫妇已经生了一个患病儿子,则该患病儿子的姐姐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01/202
C.这对夫妇的父亲都可能同时含有A和a
D.若要研究两位母亲的致病基因序列,可用BLAST(基本局部比对搜索工具)对其进行相似性比较
5 . 已知玉米的性别受基因影响。基因Ba、Ts同时存在时,玉米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顶生垂花是雄花序,腋生穗是雌花序;基因ba纯合时,腋生穗不能发育;基因ts纯合时,顶生垂花成为雌花序。两对等位基因(Ba、ba和Ts、ts)分别位于3号、2号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1)若以雌雄同株与雄株进行杂交育种时,需要进行人工传粉,具体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现选取纯合的雌雄同株和纯合的雌株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若F2没有雄株个体出现,取F₂中的雌雄同株个体相互授粉,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若F2有雄株个体出现,取F2中的雌雄同株个体相互授粉,子代的雄株个体占_________
(3)一株雄株与一株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只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杂交组合中,植株的性别是由基因_________________的分离所决定,其所在的染色体可相当于“性染色体”。
(4)玉米螟是玉米种植时危害最严重的害虫,科学家将一个抗玉米螟的基因M转入雄株品系(babaTsTs)中获得转基因抗性玉米,已知M基因没有插入2号或3号染色体上。将该转基因植物与基因型为BaBaTsTs杂交,取F1中的抗螟雌雄同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雄株:非抗螟雌雄同株:非抗螟雄株约为3:1:3:1,F2中出现此分离比的原因是M基因对配子的育性造成影响,结合实验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F2抗螟植株中 ba 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6 . 青光眼是发病最广泛的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是视网膜节细胞(RGC)及其轴突的退化和死亡。在体外实现RGC再生是青光眼防治的重要方向之一。
(1)RGC等6种视网膜神经元均由多能视网膜祖细胞经__________过程产生。
(2)研究者利用__________技术扩增鼠源的mA基因、mB基因和mI基因,通过表达上述基因组合,将小鼠成纤维细胞直接重编程为鼠源诱导视网膜节细胞(iRGC)。
(3)为检测鼠源基因组合能否将人的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人源iRGC,研究者将上述基因和人源的hA基因,hB基因和hI基因分别转入人成纤维细胞,一段时间后使用特殊标记物染色以观察是否产生了神经元(若重编程成功,细胞形态会由梭形的扁平细胞转换为有树突、轴突和细胞体的神经元形态),结果见图1。由图可知__________﹐说明只有人源基因组合才能实现人源iRGC的诱导。鼠源基因组合未成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4)为探究hA基因、hB基因和hI基因在人源iRGC重编程中的作用,研究者设置五种组合,统计重编程效率,结果如图2。由图可知,__________基因可以启动体细胞重编程。

(5)研究者在转入上述基因组合的同时又转入hS基因,统计重编程效率并观察神经元形态,结果如图3。结合图1信息,推测hS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
2023-01-12更新 | 5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7 . 植物在与病原菌长期“博弈”的过程中进化出了两层“免疫系统”,科学家对两层“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防御病原菌的过程中,基因_____(过程)调控、植物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都参与维持植物体的稳态。
(2)受到病原菌的侵袭,植物可依靠其两层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引起活性氧爆发,抑制病原菌生长。如图1为植物“免疫系统”示意图。

①第一层“免疫系统”(用PTI表示):植物通过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识别病原菌,促进B蛋白磷酸化。磷酸化的B蛋白一方面通过促进R蛋白磷酸化增加植物细胞外环境的活性氧含量,抵抗病原菌的入侵;另一方面,通过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植物细胞内的免疫反应。
②第二层“免疫系统”(用ETI表示):成功入侵的病原菌通过向植物细胞分泌效应因子抑制植物的免疫反应,作为对策,植物体利用__________感知病原菌的入侵,激发更强烈的免疫反应。
③据图1分析,ETI对PTI存在___________作用。
(3)为验证PTI和ETI的上述相互作用,科学家选用D菌株作为病原菌,利用野生型植株、PTI缺失突变体以及ETI缺失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

据图2分析可知,该实验结果可以支持PTI和ETI的上述相互作用,依据是__________
(4)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分析,在面对病原菌侵袭时,PTI和ETI合作机制的优点是_____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困难(0.15) |
8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乳糖操纵子在转基因动物中的应用前景
乳糖操纵子只存在原核生物中,由调节基因(I)、启动子(P)、操纵基因(O)、结构基因(Z、Y、A)组成(如下图)。若诱导物(乳糖/半乳糖)不存在时,Ⅰ在其自身启动子的作用下编码阻遏蛋白,其分子构象能识别О序列并与之结合,阻止RNA聚合酶与Р的结合,使结构基因无法表达相应的酶;若诱导物存在时,诱导物能和阻遏蛋白结合,使其分子构象发生改变,无法识别О序列,RNA聚合酶与Р结合,Z、Y、A可以分别表达3种酶。

玉米-豆粕饲料是畜牧养殖中重要的蛋白质饲料,但饲料中含有半乳糖苷(抗营养因子)等物质,由于畜禽动物胃肠道内缺乏半乳糖苷酶,导致半乳糖苷在肠道内积聚,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半乳糖苷经肠道微生物发酵产生的NH,等气体还使动物产生胀气,甚至腹泻。因此生产能在动物肠道内表达半乳糖苷酶的转基因动物,可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但外源半乳糖苷酶基因在转基因动物中出现过量表达的现象,严重影响转基因动物的健康。
近期科学家结合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和功能,尝试将乳糖操纵子应用于转基因动物,并对其应用效果和前景进行了分析探讨。一旦乳糖操纵子成功应用于转基因动物,对降低转基因动物的健康风险,培育能有效利用半乳糖苷的动物新品种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将大肠杆菌接种到含乳糖的培养基中,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导致该蛋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无法识别О序列,进而启动结构基因的___________过程。由此说明,大肠杆菌可在___________水平上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2)乳糖操纵子介导的半乳糖苷酶能降低转基因动物的健康风险,其原因是__________
(3)若将乳糖操纵子应用于转基因动物,可为其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的研究结果包括__________。
A.调节基因整合到动物染色体上易被甲基化而无法表达
B.操纵基因与哺乳动物的启动子整合不影响靶基因的表达
C.突变的调节基因导入小鼠细胞,无法检测到阻遏蛋白
D.半乳糖苷酶基因导入小鼠细胞,半乳糖苷酶活性显著增加
E.将操纵基因和酪氨酸酶基因整合的转基因小鼠,与表达阻遏蛋白的转基因小鼠杂交,饲喂子代小鼠含诱导物的水可调控其皮肤颜色
(4)为了将乳糖操纵子成功应用于转基因动物,科学家还准备做下列科研工作。
①修饰乳糖操纵子的I,使其甲基化程度降低。
②修饰乳糖操纵子的P,使其具有组织特异性。
请选择上述一项科研工作,分析其研究意义__________
2023-01-11更新 | 4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9 . 摄取脂质增多会引发肠道代谢综合征,研究者发现辅助性T细胞Th17在高脂饮食诱发的代谢综合症中发挥预防作用。
(1)Th17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IL-17消除有害肠道菌群,发挥__________功能,并且IL-17对于维持肠道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有着重要作用。
(2)正常饮食饲喂的小鼠更换高脂饮食后,检测肠道Th17细胞比例和粪便中有益菌群SFB含量,结果如下图。

结合实验结果,在下图中补充高脂饮食导致"Th17细胞比例减小”、“SFB含量减少”的先后顺序。

_____
(3)研究发现,在Th17正常表达的小鼠的肠道上皮细胞中,Cd基因(参与小肠细胞脂质摄取和转运)表达下调。研究者推测Cd基因表达的下调依赖于Th17分泌的IL-17,为验证上述推测,在野生型小鼠(WT)体内注射IL-17的抗体,检测肠道上皮细胞中C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①小鼠体内注射IL-17抗体的目的是_____
②若实验结果证实上述推测正确,请在下面坐标图中补充实验结果_____

(4)根据本研究,解释高脂饮食导致肠道代谢紊乱的原因______
(5)根据本文研究,提出一条健康膳食的建议______
2023-01-11更新 | 4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控生物试题
10 . 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基因B/b控制,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其系谱图如下,家系中无基因突变发生。女性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40000。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Ⅱ3的基因型是BBXAXa或BbXAXa
B.Ⅰ4和Ⅲ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18
C.若Ⅱ5与Ⅱ6再生一个孩子,其基因型可能有4种
D.Ⅱ7与Ⅱ8结婚,生下的孩子患乙病的概率为1/402
2023-01-07更新 | 96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