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9 道试题
1 . 植物受到盐碱胁迫时会产生并积累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的H2O2
(1)细胞代谢产生的H2O2不能及时分解,可导致细胞出现___等衰老现象。
(2)研究者推测植物的耐盐碱能力与Gγ蛋白含量有关,将三组Gγ蛋白含量不同的高粱培养在___土壤中,检测并计算其相对存活率,结果如图1。

该实验还应设___为对照组,记录存活数量。实验结果支持上述推测,依据是___
(3)后续研究发现Gγ蛋白的作用机理如图2。

G蛋白由β、γ等亚基构成,能够识别PIP2s。据图可知,Gγ能够抑制通道蛋白PIP2s的磷酸化,___,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当Gγ含量减少时,PIP2s磷酸化后发挥正常功能,缓解毒害。据此分析,PIP2s可把一定的H2O2___的方式运送到细胞外。
(4)请提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___
2024-01-22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2 . 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引起代谢途径的变化。玉米根部受到水淹后处于缺氧状态时,根组织初期阶段主要进行乳酸发酵,随后进行乙醇发酵以适应缺氧状态,从而增强植物在缺氧情况下的生存能力,相关机制见下图,请回答:

(1)由图可知,物质A是___________(填中文名称),其进入细胞后被磷酸化,磷酸化过程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吸能”或“放能”)。
(2)磷酸化的A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在氧气充足时在___________(场所)中参与TCA循环。糖酵解过程释放的能量去路有__________
(3)氧气供应不足时,根组织首先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将丙酮酸分解成乳酸导致胞内pH降低,从而使乳酸脱氢酶、丙酮酸脱羧酶活性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导致乙醇生成量增加。
(4)研究发现水淹会导致土壤中的氧气缺乏,从而制约农业生产。为探究水淹胁迫时间对玉米根细胞产生乳酸和乙醇量的影响,请完善如下实验。
操作流程主要操作
材料准备选择①_____________的玉米12株,4个大小相同的圆柱形塑料盆,将供试土壤风干至8%水分含量(易压实),粉碎过筛
分组处理T0:正常土壤不水淹处理;T1:正常土壤水淹处理8h;T2:②___________;T3:正常土壤水淹处理24h
实验培养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数据测定测量各处理组玉米根系中乳酸脱氢酶和丙酮酸脱羧酶的活性,以及③____________的含量
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水淹胁迫时间的增加,乳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乙醇含量一直增加。合理的解释是④__________
3 . 胰岛素是由胰腺内的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降低血糖的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的合成和加工依次经历前胰岛素原、胰岛素原、胰岛素三个阶段,主要过程如下图,图中mRNA是指导合成前胰岛素原的核酸,请回答:

(1)最初合成的一段信号肽序列的场所是__________,信号肽序列被位于__________中的SRP识别,此时蛋白质的合成暂时中止,SRP与内质网上的__________结合引导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继续前胰岛素原的合成,并借助移位子进入内质网腔。
(2)内质网膜上的信号肽酶催化___________键断裂切除前胰岛素原的信号肽,产生胰岛素原。胰岛素原随内质网出芽产生的__________进入到高尔基体,并被其腔中的蛋白酶将其中间的一段(C肽)脱去,最终生成胰岛素。
(3)图中高尔基体膜上受体蛋白的功能是___________。该蛋白与信号蛋白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_____________,肽链条数以及___________
(4)将前胰岛素原的信号肽序列和C肽依次切除并加工后,所得三种产物(如下图)的分子质量与前胰岛素原相比,增加了___________

(5)研究人员分离出胰岛B细胞中的各种物质或结构,并在体外进行如下实验(“+”表示有,“-”表示没有)。

实验

mRNA

核糖体

SRP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实验产物

+

+

-

-

-

前胰岛素原

+

+

+

-

-

信号肽

+

+

+

+

-

+

+

+

-

+

+

+

+

+

+

胰岛素

请预测③和④组实验产物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信号肽B.前胰岛素原C.胰岛素原D.胰岛素
2024-01-21更新 | 29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4 . 某二倍体植物雌雄同株,其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如图1所示),存在某种配子致死现象。研究人员将蓝花植株甲(♀)与纯合红花植株乙(♂)杂交,取F1的紫花植株自交获得足够多的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蓝花∶红花∶白花=7∶1∶3∶1。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情况反应了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蓝花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___,F2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3)F2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不为9∶3∶3∶1的原因是______
(4)研究人员发现,当b基因数多于B基因时,B基因不能表达。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b的突变体,其花色表现型为______。为确定该植株属于图2中的哪一种突变体,对其进行了测交实验,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子代中_________,则其为图2中的突变体甲;
②若子代中____________,则其为图2中的突变体乙。
2024-01-20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5 . 在红眼野生型果蝇中发现了极少数紫眼突变体。已知Henna基因是苯丙氨酸羟化酶的编码基因。为证明 Henna基因突变是紫眼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突变体和野生型果蝇正反交,后代均为紫红眼
实验2:将野生型果蝇的1个 Henna基因转给突变体甲,发现甲的眼色变紫红;将野生型果蝇的2个Henna基因转给突变体乙,发现乙的眼色恢复至野生型
实验3:检测果蝇眼部蝶呤含量,发现甲的含量仅为野生型的79%,乙的含量升至 98%,与野生型差异不显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果蝇眼色性状受常染色体基因控制
B.苯丙氨酸羟化酶催化果蝇眼部蝶呤的合成
C.Henna 基因突变导致眼部蝶呤含量降低
D.完全敲除野生型的Henna基因,果蝇眼色会变紫色
6 . 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在表现为大斑点翅的野生种群中侧然发现了一只表型为小斑点翅的单基因突变雄虫,该雄虫与野生型的雌虫杂交,F1中大斑点翅雄虫:大斑点规雄虫:小斑点翅雌虫:小斑点翅雄虫=1:1:1:1,F1中表型为小斑点翅的雌、雄虫杂交,F2中大斑点翅:小斑点翅=5:7,不考虑同源区段及互换。
(1)由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可知,大斑点与小斑点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依据是_____
(2)由实验结果可推断出控制斑点翅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
(3)F₂中大斑点翅:小斑点翅=5:7的原因是_____
(4)已知该种昆虫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在野生型的纯合黄体品系中,偶然发现了一只黑体雄虫和一只黑檀体雌虫,这两只突变个体与纯合黄体品系间都仅分别存在一个基因的差异,这两只突变个体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黄体:黑檀体=1:1:1:1。这两只突变个体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___,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控制体色的这两对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为_____。若欲利用该杂交实验中的个体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来探究这两对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
2024-01-19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7 . 透明质酸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粘性多糖,研究者欲改造枯草芽孢杆菌,通过添加诱导型启动子来协调菌体生长与产物生产之间的关系。
(1)图1中透明质酸合成酶基因H以a链为转录模板链,由此可以推测H基因的转录是从其______________(填“左侧”或“右侧”)开始的。透明质酸合成酶基因H上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为“-ATCTCGAGCGGG-”,则对该序列进行剪切的Xho识别的核苷酸序列(6个核苷酸)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
(2)为通过外源添加诱导剂来控制基因的表达,研究者选择了含木糖诱导型启动子的p质粒。为保证图1中酶切后的H基因按照正确的方向与p质粒连接,p质粒位点1和2的识别序列所对应的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酶切后加入_______________酶使它们形成重组质粒。

(3)为协调菌体生长与产物生产之间的关系,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入经______________处理后的枯草芽孢杆菌(D菌),在含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筛选,得到枯草芽孢杆菌E(E菌)。对E菌进行工业培养时,培养基应先以蔗糖为唯一碳源,接种2小时后添加_____________,以诱导E菌产生更多的透明质酸。
(4)质粒在细菌细胞中遗传不稳定、易丢失,研究者尝试将重组质粒进行改造,利用同源区段互换的方法将H基因插入枯草芽孢杆菌D的基因组mpr位点,得到整合型枯草芽孢杆菌F(F菌)。请在图2方框中画出F菌的基因组______________

(5)对三种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培养,结果如图3,_______________最适宜工业发酵生产透明质酸,请阐明理由______________

8 . 蝴蝶(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种野生型蝴蝶的体色是深紫色,深紫色源自于黑色素与紫色素的叠加。黑色素与紫色素的合成分别受A/a、B/b基因(均不位于W染色体上)的控制。现有一种黑色素与紫色素合成均受抑制的白色纯合品系M,研究人员让该品系M与纯合野生型蝴蝶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的体色均为深紫色。利用F1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杂交组合

后代表型及比例

实验一

F1的雌蝶×品系M的雄蝶

深紫色:白色=1:1

实验二

F1的雄蝶×品系M的雌蝶

深紫色:紫色:黑色:白色=9:1:1:9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正反交实验结果可以推测,控制蝴蝶体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品系M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F1雄蝶体细胞中染色体有_______________种形态。
(2)由实验一的实验结果推测,A/a、B/b两对基因遵循孟德尔的基因_____________定律。
(3)实验一和实验二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不同,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若让F1的雌、雄蝶相互交配,子代中深紫色、紫色、黑色和白色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4)多次单对杂交重复上述两组实验,发现极少数实验一中所得后代全为深紫色,而实验二结果保持不变。由此推测,F1中有个别雌蝶产生的含有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卵细胞不育,这种雌蝶记作雌蝶N。
(5)野生型蝴蝶及品系M均为P*基因纯合子。研究发现,雌蝶N的一个P*基因突变为P基因,P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与特定DNA序列结合,导致卵细胞不育。将雌蝶N与品系M杂交,子代全为深紫色,选取子代雌蝶与品系M继续杂交,所得后代仍全为深紫色。据此判断,P基因为__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P基因与A/a、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
2024-01-13更新 | 5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23一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9 . PCR技术的发明可以说是生物学的分水岭,该技术对于目的基因的定点诱变也是非常重要的,目的基因的不同位置突变需求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PCR的主要原理是____,dNTP的功能有____
(2)若突变的碱基位于目的基因的末端,可以直接在设计____时直接予以考虑,但是最好不要太靠近____端,否则热稳定DNA聚合酶的延伸效率偏低(甚至无法延伸)。
(3)若突变碱基位于目的基因某一侧,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大引物PCR技术”,在图1获取突变基因过程中,需要以下3种引物:
引物A: 5'-CCCCAACCGGAAAGTGTCA- 3'(下划线字母为突变碱基)
引物B: 5'-TAAGCTTCGAACATCCTA-3'(下划线部分为限制酶HindⅢ识别序列)
引物C: 5'-GTGAGCTCGCTGCCCCAA-3'(下划线部分为限制酶SacⅠ识别序列)
则PCR1中使用的引物有____,PCR2中使用的引物有____和图中大引物的____(选填“①”或“②”)链。
(4)若突变碱基位于目的基因中央时,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PCR技术,图2中4次PCR对引物的使用不完全相同,如PCR1选择引物A和B,PCR2选择引物C和D,请问PCR3和PCR4应分别如何选择引物:________。 PCR1和PCR2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同一个反应体系里面进行,主要原因是____
2024-01-07更新 | 5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迎考生物试题
10 . 某高校科学研究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第一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A:绿茎×紫茎

绿茎:紫茎=1:1

B:紫茎自交

全为紫茎

C:绿茎自交

绿茎、紫茎


(1)从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 _______,该判断依据的是 _____组。
(2)如果C组正常生长繁殖,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绿茎:紫茎=3:1。,这种现象叫作 _________
第三组:该研究组发现该植物花朵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基因型

A_bb

A-Bb

A_BB、aa_ _

表现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3)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为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 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
(4)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植株(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让淡紫色植株(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花色为 ___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花色为 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花色为 ___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5)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植株(AaBb)自交,F2中白色的基因型有 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占 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