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1 道试题
1 .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引起系列免疫反应。当病毒上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时,受到攻击的细胞释放干扰素,干扰素阻碍病毒感染,并激活各种免疫细胞参与反应,图1图2为相关电镜图像。

(1)干扰素属于_____类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的作用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
(2)图1中的X为_____细胞,图2中的Y为_____物质。
(3)用文字箭头图写出新冠病毒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的过程_____
(4)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抗体检测、抗原检测三大类。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下图。结合垫处含有足量的、可移动的、与胶体金结合的抗体1,T处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呈红色。C处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与抗体1结合也呈红色。

检测过程中反复进行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若检测结果为阴性,显色结果为_____,若检测结果为阳性,红色T线部位为_____的复合物。在普遍接种疫苗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方法不宜采用_____
2023-01-07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2 . 研究发现调节T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其抗肿瘤疗效。为探究ATPIF1基因对CD8+T细胞(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________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功能。
(2)实验一:研究人员选取了同等数量同等周龄的野生型小鼠(A)和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B),检测A、B两组小鼠CD8+T细胞分泌IFN-γ(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T细胞活性)的量,结果如图。

实验说明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比野生型小鼠的CD8+T细胞活性更强,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与野生型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研究人员在A、B两组小鼠的腋下注射黑色素瘤细胞,再将野生型小鼠均分为A1、A2两组,将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均分为B1、B2两组。3天后,对A2、B2的小鼠注射CD8+T细胞抗体,以消除小鼠CD8+T细胞的作用(实验操作如左图)。14天后,对比4个组小鼠的黑色素瘤的重量,结果右图。

据右图可知,沉默ATPIF1基因可以________肿瘤生长。注射CD8+T细胞抗体清除CD8+T细胞的作用后,A2和B2基因沉默的小鼠肿瘤重量均________
(4)综合实验一、二,解释B1组小鼠黑色素肿瘤细体积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黑色素瘤细胞通过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的增殖分化,致使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抗PD-L1抗体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药物,研究人员猜测抗PD-L1抗体与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在治疗肿瘤上具有叠加效果,在上述实验完成的基础上,请从下列选出合适的选项设计完成一组实验并写出预期结果证实该推测。
①黑色素瘤细胞       ②抗PD-L1抗体       ③CD8+T细胞抗体
④A1组小鼠       ⑤A2组小鼠       ⑥B1组小鼠
⑦B2组小鼠       ⑧检测IFN-γ的量       ⑨检测黑色素瘤的重量
实验步骤:
________小鼠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1-06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3 .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能有效激发 T 细胞免疫应答,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
B.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
C.T 细胞接受抗原呈递后即可裂解被侵染的靶细胞
D.图中所示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 . 新冠病毒表面蛋白的受体结构域(RBD),与人类细胞膜上受体(hACE2)结合,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我国科研人员利用RBD的mRNA,制备新冠病毒的疫苗。
(1)该mRNA疫苗进入细胞指导合成_________,该物质分泌出细胞后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进而产生抗体。
(2)实验检测不同剂量的mRNA疫苗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量,结果如图所示。

①实验中安慰剂组RNA应与实验组RNA的碱基_________(选填选项前字母),并且安慰剂组的RNA不能合成蛋白质。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不同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②已知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释放淋巴因子IFNγ。取安慰剂组和疫苗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脏,分离出T细胞,分别加入_________后,检测IFNγ的含量结果如图2。综合以上结果分析:该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mRNA疫苗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能否长时间存在保护作用,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

①请完善图中的实验操作:A_________,B_________
②除取血检测抗体外,为进一步评估疫苗效果,又进行了血清转移实验。将上述实验收集的血清分别注射到3组转hACE2基因小鼠体内,1天后小鼠鼻内吸入新冠病毒,5天后处死小鼠,检测肺内新冠病毒的有无。请从下列表格中选出最可能的实验结果(选填字母)________,说明该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实现长达26周的有效保护。

选项

对照组

实验组1

实验组2

A

B

C

D

(4)除检测mRNA疫苗的有效性外,还需要对其_______进行评估。
2023-01-05更新 | 50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2-23高三上·北京·阶段练习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癌细胞可以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目前的免疫疗法只对少部分患者有效,且效果欠佳。研究者推测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可能存在其他机制,并进行了相应研究。
(1)机体能够识别和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功能。
(2)基于线粒体在免疫细胞内的重要作用,研究者用红色荧光标记乳腺癌细胞(BCC)和细胞毒性T 细胞(CTL),用绿色荧光标记细胞毒性T细胞中的线粒体,将其和乳腺癌细胞混合培养。16个小时后,再次检测两种细胞中的荧光,结果如下表1所示。由此推测______________
表1

细胞毒性T细胞

乳腺癌细胞

0小时

红色、绿色荧光

红色荧光

16小时

红色、绿色荧光

红色、绿色荧光


(3)研究者用荧光分别标记细胞毒性T细胞与乳腺癌细胞的线粒体,检测含荧光标记的细胞在混合培养细 胞中的占比(结果如图1)发现,线粒体在细胞毒性T细胞和癌细胞间的运输特点是______

(4)用电子显微观察发现,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存在纳米管样结构。研究者推测,线粒体通过这种纳米管进行胞间转移。研究团队靶向敲除了纳米管形成相关基因(Sec3,Sec5)后,检测相关数据如图2。据 图分析,支持上述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5)为检验异源线粒体能否提升乳腺癌细胞的代谢能力,分别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乳腺癌细胞的耗氧量(OCR),及其在48h内的增殖能力,结果如图3。此外,研究发现与乳腺癌细胞混合培养的细胞毒性T细胞 功能显著减弱。
请结合上述研究,从物质与能量观的角度,分析这种“损人利己”的逃逸机制可以帮助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原因。______________
2023-01-04更新 | 54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预科部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考试生物试题
6 .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切除胸腺后,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受影响
②过敏是由于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正常组织
③大面积烧伤病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容易产生感染
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A.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④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常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发生免疫排斥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HLA不同
B.白细胞可识别“非己”的HLA发起攻击而引发免疫排斥
C.活化的B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裂解来自供体器官的细胞
D.使用T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8 .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 抗原的功能。下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免疫防御,_______
(2)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_______等。
(3)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______可作用于已被少数抗原刺激的细胞,并 促进其增殖分化。
(4)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 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 T 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______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 瘤复发的功效。
(5)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免疫相比,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2022-12-0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芜湖附属学校 202 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具有高度变异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染HIV的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是疫苗效果难以持久的主要原因
C.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是开发抗艾滋病药物的重要策略
D.HIV的遗传物质可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10 .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传染病。接种乙脑疫苗是防治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科研人员对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在机体内的免疫应答机制进行了研究。
组别注射物 血清稀释倍数
A组乙脑减毒活疫苗原液40
B组103倍的稀释液10
C组104倍的稀释液10
D组105倍的稀释液<10
E组乙脑灭活疫苗原液40
F组不做处理<10


(1)乙脑疫苗进入小鼠体内,作为_____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大部分B细胞分化为___________,产生抗体。
(2)取健康小鼠分为六组,每组20只。以原液、103、104、105倍稀释的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原液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获得免疫小鼠,几天后,每组选取10只小鼠抽取血清进行稀释,测量达到标准抗原抗体反应效果的血清稀释倍数,所得平均值见表,以此反映小鼠的抗体水平。实验中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可知,两种疫苗都能诱导________免疫机制的发生,且随着减毒活疫苗稀释倍数的增加抗体水平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取每组其余10只免疫小鼠进行实际免疫效果的测定。测定时,将_________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14天,记录小鼠的存活数量,结果如图。结合(2)中实验结果分析,A组和E组相比较,_______,据此推测与灭活疫苗相比,注射减毒活疫苗可能还存在较强的细胞免疫。实验中______两组的比较也可以支持上述推测。
(4)为证明(3)的推测,科研人员选取(2)中_______两组和A组免疫小鼠,从三组小鼠的脾脏中提取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混合培养,4小时后测定靶细胞的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上述推测正确。
2022-11-25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铁路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