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修1-1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1 . 牛顿迭代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一种方法.如图,方程 的根就是函数的零点,取初始值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 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一直继续下去,得到,它们越来越接近.设函数,用牛顿迭代法得到,则实数          

A.1B.C.D.
7日内更新 | 39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三模数学试题
2 . 帕德近似是法国数学家亨利帕德发明的用有理多项式近似特定函数的方法.给定两个正整数,函数处的阶帕德近似定义为:,且满足:.(注:的导数)已知处的阶帕德近似为.
(1)求实数的值;
(2)证明:当时,
(3)设为实数,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数学试题
3 . 意大利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曾提出:固定项链的两端,使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垂,项链所形成的曲线是什么?这就是著名的“悬链线问题”,后人给出了悬链线的函数表达式,其中为悬链线系数,称为双曲余弦函数,其函数表达式,相反地,双曲正弦函数的函数表达式为
(1)证明:①

(2)求不等式:的解集.
(3)已知函数存在三个零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7日内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份阶段考试数学试卷
4 . 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1797年在著作《解析函数论》中给出一个定理:如果函数满足条件:
(1)在闭区间是连续不断的;(2)在区间上都有导数.
则在区间上至少存在一个实数,使得,其中称为“拉格朗日中值”.
函数在区间上的“拉格朗日中值”______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安达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数学试卷
5 .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包含的意思是:几何图形中都蕴藏着一定的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又常常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做出直观的反映和描述,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常常可以巧妙地解决问题,所以“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比如:这个代数问题可以转化为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的几何问题.结合上述观点可得,方程的解为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卷
6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将函数的图象绕坐标原点逆时针旋转后,所得曲线仍然是某个函数的图象,则称为“旋转函数”.
(1)判断函数是否为“旋转函数”,并说明理由;
(2)已知函数是“旋转函数”,求的最大值;
(3)若函数是“旋转函数”,求的取值范围.
7 . 在数学中,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是拓扑学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动点定理,简单的讲就是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连续函数,存在一个点,使得,那么我们称该函数为“不动点”函数.函数______个不动点.
8 . 微分中值定理是微积分学中的重要定理,它是研究区间上函数值变化规律的有效工具,其中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核心,它的内容如下:
如果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在开区间可导,导数为,那么在开区间内至少存在一点,使得,其中叫做上的“拉格朗日中值点”.已知函数.
(1)若,求函数上的“拉格朗日中值点”
(2)若,求证:函数在区间图象上任意两点连线的斜率不大于
(3)若,且,求证:.
2024-06-03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高考三模数学试题
9 . 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用不同的平面截同一圆锥,得到了圆锥曲线,其中的一种如图所示.用过点且垂直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两个全等的对顶圆锥得到双曲线的一部分,已知高,底面圆的半径为4,为母线的中点,平面与底面的交线,则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B.C.D.
2024-06-03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10 .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微分学的基本定理之一,其内容为:如果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图象连续不断,在开区间内的导数为,那么在区间内存在点,使得成立.设,其中为自然对数的底数,.易知,在实数集上有唯一零点,且

(1)证明:当时,
(2)从图形上看,函数的零点就是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直接求解的零点是困难的,运用牛顿法,我们可以得到零点的近似解:先用二分法,可在中选定一个作为的初始近似值,使得,然后在点处作曲线的切线,切线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称的一次近似值;在点处作曲线的切线,切线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称的二次近似值;重复以上过程,得的近似值序列
①当时,证明:
②根据①的结论,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得:为递减数列,且.请以此为前提条件,证明:
2024-05-31更新 | 65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大湾区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