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希腊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斯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齐名.他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圆”.后来,人们将这个圆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是满足的阿氏圆上的任一点,则该阿氏圆的方程为___________;若点为抛物线上的动点,轴上的射影为,则的取小值为___________.
2022-11-30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福州第十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数学适应性训练试题
2 . 中国的5G技术领先世界,5G技术的数学原理之一便是著名的香农公式,它表示在受噪声干扰的信道中,最大信息传递速率取决于信通带宽、信道内信号的平均功率、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的大小,其中叫做信噪比.当信噪比比较大时,公式中真数中的1可以忽略不计,按照香农公式,由于技术提升,带宽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20%,信噪比从1000提升至4000,则大约增加了(       )(附:
A.22%B.33%C.44%D.55%
3 . 几何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米勒问题:“设点是锐角的一边上的两点,试在边上找一点,使得最大.”如图,其结论是:点为过两点且和射线相切的圆与射线的切点.根据以上结论解决以下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两点,点轴上移动,当取最大值时,点的横坐标是(       
A.1B.C.1或D.1或
4 . 弓琴,是弓琴弹拨弦鸣乐器(如下左图).历史悠久,形制原始,它脱胎于古代的猎弓,也可以称作“乐弓”,是我国弹弦乐器的始祖.古代有“后羿射十日”的神话,说明上古生民对善射者的尊崇,乐弓自然是弓箭发明的延伸.古代传说将“琴”的创始归于伏羲,也正由于他是以渔猎为生的部落氏族首领.在我国古籍《吴越春秋》中,曾记载着:“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常用于民歌或舞蹈伴奏.流行于台湾原住民中的布农、邹等民族聚居地区.弓琴的琴身下部分可近似的看作是半椭球的琴腔, 其正视图即为一椭圆面,它有多条弦, 拨动琴弦,发音柔弱,音色比较动听,现有某专业乐器研究人员对它做出改进,安装了七根弦,发现声音强劲悦耳.如下右图,是一弓琴琴腔下部分的正视图.若按对称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恰为左焦点,均匀对称分布在上半个椭圆弧上(上的投影把线段八等分), 为琴弦,记,数列n项和为,椭圆方程为,且,则的最小值为_____

5 . 《九章算术·商功》:“斜解立方,得两堑堵,其一为阳马,一为鳖臑,阳马居二,鳖臑居一.”下图解释了这段话中由一个长方体得到堑堵、阳马、鳖臑的过程.在一个长方体截得的堑堵和鳖臑中,若堑堵的内切球(与各面均相切)半径为1,则鳖臑体积的最小值为(       

A.B.C.D.
2022-11-20更新 | 694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数学模拟卷试题(2)

6 . 瑞士数学家欧拉1765年在其所著的《三角形的几何学》一书中提出:任意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后人称这条直线为欧拉线.已知的顶点,其欧拉线方程为,则顶点的坐标不可以是(       

A.B.C.D.
7 . 阻尼器是一种以提供运动的阻力,从而达到减振效果的专业工程装置.深圳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的阻尼器减震装置,是亚洲最大的阻尼器,被称为“镇楼神器”,由物理学知识可知,某阻尼器模型的运动过程可近似为单摆运动,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s(单位;cm)和时间t(单位:s)的函数关系式为,若振幅是2,图像上相邻最高点和最低点的距离是5,且过点,则的值分别为(       
A.B.C.D.
8 . 十三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从兔子繁殖问题中发现了这样的一列数:1,1,2,3,5,8,13,…,即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它前两项的和.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列数称为“斐波那契”数列.已知数列为“斐波那契”数列,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
2022-11-08更新 | 28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华安县正兴学校等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9 . “堑堵”“阳马”和“鳖臑”是我国古代对一些特殊几何体的称谓.《九章算术·商功》有如下叙述:“斜解立方,得两堑堵,斜解堑堵.其一为阳马,其一为鳖臑”.意思是说:将一个长方体沿对角面斜截(图1),得到一模一样的两个堑堵(图2),再沿一个堑堵的一个顶点和相对的棱斜截(图2),得一个四棱锥称为阳马(图3),一个三棱锥称为鳖臑(图4).

若长方体的体积为V,由该长方体斜截所得到的堑堵、阳马和鳖臑的体积分别为,则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B.C.D.
2022-11-07更新 | 1072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10 .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雷科德在《砺智石》一书中首先把“=”作为等号使用,后来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首次使用“<”和“>”符号,并逐渐被数学届接受,不等号的引入对不等式的发展影响深远.若abc∈R,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ab,则B.若ab>0,则
C.若ab,则D.若,则ab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