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河南新乡·阶段练习
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三角函数的发展过程中,托勒密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中有一张弦表,被认为是最早的正弦表.据书中记载,为了度量圆弧与弦长,托勒密采用了巴比伦人的60进位法,把圆周360等分,把圆的半径60等分,即用半径的作为单位来度量弦长,其中圆心角所对应的弦长表示为.建立了半径与圆周的度量单位以后,托勒密先着手计算一些特殊角所对应的弦长,比如角所对的弦长正好是正六边形外接圆的半径,则角所对应的弦长为60个单位,即,由此可知,的值为(       
A.B.C.D.
2023-10-01更新 | 379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数学试题
2 . 筒车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水利灌溉工具,既经济又环保,明朝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用图画描绘了筒车的工作原理,如图1.假定在水流量稳定的情况下,筒车上的每一个盛水筒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为研究筒车的运动情况,将筒车抽象为一个以原点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某盛水筒抽象为圆上的点P,如图2.设筒车按逆时针方向每旋转一周用时100秒,当点P位于初始点时记为秒,在筒车旋转t秒的过程中,点的纵坐标满足,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筒车转动的角速度
B.当秒时,点P的纵坐标为-2
C.当秒时,点P和初始点的距离为4
D.当秒时,点P距离x轴的最大值为4
2023-04-23更新 | 54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大庆市2023届高三三模数学试题
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圭表和日晷一样,也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所谓高表测影法,通俗的说,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杆,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如图1,利用正午时太阳照在表上,表在圭上的影长来确定节令.已知某地夏至和冬至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角分别约为,如图2,若影长之差尺,则表高AB为(       )尺.
A.B.
C.D.
2023-03-30更新 | 94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数学试题
4 . 圆周率是指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比值,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用“割圆术”将圆周率算到了小数后面第七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割圆术”是指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近似替代圆的周长,从正六边形起算,并依次倍增,使误差逐渐减小,如图所示,当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时,由“割圆术”可得圆周率的近似值可用代数式表示为(       
A.B.C.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割圆术”是我国古代计算圆周率的一种方法.在公元年左右,由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发明.其原理就是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逐步逼近圆的面积,进而求.根据“割圆术”,若用正二十四边形来估算圆周率,则的近似值是(       )(精确到)(参考数据
A.B.C.D.
6 . 攒尖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一种结构样式,多见于亭阁式建筑、园林建筑.如图所示的带有攒尖的建筑屋顶可近似看作一个圆锥,其底面积为9π,侧面展开图是圆心角为的扇形,则该屋顶的体积约为(       

A.B.16πC.18πD.
2022-09-14更新 | 2169次组卷 | 1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7 . 《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具有表现力的瞬间(如图).现在把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近似看成一张拉满弦的“弓”,掷铁饼者的手臂长约为,肩宽约为,“弓”所在圆的半径约为,则掷铁饼者双手之间的距离约为(参考数据:)(       
A.1.012mB.1.768mC.2.043mD.2.945m
2022-08-16更新 | 2730次组卷 | 6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8 . 秦九韶是我国南宋数学家,其著作《数书九章》中的大衍求一术、三斜求积术和秦九韶算法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秦九韶把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称为小斜、中斜和大斜,三斜求积术即已知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公式表示为:,其中的内角的对边.已知中,,则面积的最大值为(       
A.B.C.D.
9 . 在湖南省湘江上游的永州市祁阳县境内的沿溪碑林,是稀有的书法石刻宝库,保留至今的有505方摩崖石刻,最引人称颂的是公元771年摹刻的《大唐中兴颂》,因元结的“文绝”,颜真卿的“字绝”,摩崖石刻的“石绝”,誉称“摩崖三绝”,该碑高3米,宽3.2米,碑身离地有3.7米(如图所示),有一身高为的游客从正面观赏它(该游客头顶T到眼睛C的距离为),设该游客离墙距离为x米,视角为,为使观赏视角最大,x应为(       
A.B.3C.D.
10 . 鹳雀楼是我国著名古迹,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更有唐朝诗人王之涣在作品《登鹳雀楼》中写下千古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图是复建的鹳雀楼的示意图,某位游客(身高忽略不计)从地面D点看楼的顶点C的仰角为,沿直线前进51.9米到达E点,此时看点A的仰角为,若点BED在一条直线上,,则楼高约为()(       
A.30米B.60米C.90米D.103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