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9 道试题
1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规”指圆规,“矩”指由相互垂直的长短两条直尺构成的方尺,是古人用来测量画圆和方形图案的工具.敦煌壁画就有伏羲女娲手执规矩的记载(如图(1)).今有一块圆形木板,以“矩”量之,如图(2).若将这块圆形木板截成一块四边形形状的木板,且这块四边形木板的一个内角满足,则这块四边形木板周长的最大值为(       

A.B.C.D.
2023-02-21更新 | 2043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2 . 十八世纪早期,英国数学家泰勒发现了公式,(其中),现用上述公式求的值,下列选项中与该值最接近的是(    )
A.B.
C.D.
2023-02-19更新 | 59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3 . 如图,已知OAB是半径为2千米的扇形,C是弧AB上的动点,过点C,垂足为H,某地区欲建一个风景区,该风景区由AOC和矩形ODEH组成,且,若风景区的修建费为100万元/平方千米,则该风景区的修建最多需要(       

A.260万元B.265万元
C.255万元D.250万元
2023-02-10更新 | 501次组卷 | 6卷引用:模块一 专题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讲】人教B版
4 . 圭表(如图1)是我国古代一种通过测量正午日影长度来推定节气的天文仪器,它包括一根直立的标竿(称为“表”)和一把呈南北方向水平固定摆放的与标竿垂直的长尺(称为“圭”).当正午太阳照射在表上时,日影便会投影在圭面上,圭面上日影长度最长的那一天定为冬至,日影长度最短的那一天定为夏至.图2是一个根据北京的地理位置设计的圭表的示意图,已知北京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即∠ABC)为29.5°,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即∠ADC)为76.5°,圭面上冬至线与夏至线之间的距离(即DB的长)为a,则表高(即AC的长)为(  )

A.B.
C.D.
2023-01-22更新 | 819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新马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5 . 2023年是农历癸卯兔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被视为一种祥瑞之物,是活力和幸福的象征,寓意福寿安康.故宫博物院就收藏着这样一幅蕴含“吉祥团圆”美好愿景的名画——《梧桐双兔图》,该绢本设色画纵约176cm,横约95cm,其挂在墙壁上的最低点离地面194cm.小南身高160cm(头顶距眼睛的距离为10cm),为使观赏视角最大,小南离墙距离应为(       

A.B.76cmC.94cmD.
2023-01-15更新 | 1705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科技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2023·四川凉山·一模
单选题 | 较易(0.85) |
6 . 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其撰写的《海岛算经》中给出了著名的望海岛问题:今有望海岛,立两表,齐高三丈,前后相去千步,今前表与后表三相直.从前表却行一百二十三步,人目着地取望岛峰,与表末三合.从后表却行一百二十七步,亦与表末三合.问岛高及去表各几何.这一方法领先印度500多年,领先欧洲1300多年.其大意为:测量望海岛的高度及海岛离海岸的距离,在海岸边立两等高标杆共面,均垂直于地面),使目测点共线,目测点共线,测出,即可求出岛高的距离(如图).若,则海岛的高       

A.18B.16C.12D.21
2023-01-14更新 | 1033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7 . 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被誉为业余数学家之王的皮埃尔·德·费马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几何问题:“已知一个三角形,求作一点,使其与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它的答案是:当三角形的三个角均小于120°时,所求的点为三角形的正等角中心,即该点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连线两两成角;当三角形有一内角大于或等于时,所求点为三角形最大内角的顶点.在费马问题中所求的点称为费马点.已知分别是三个内角的对边,且,若点P的费马点,则       
A.B.C.D.
2023-01-07更新 | 2347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平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8 . 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内容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如图所示的太极图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充分体现了相互变化、对称统一的形式美、和谐美.给出定义:能够将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的圆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的函数称为此圆的“优美函数”,则下列函数中一定是“优美函数”的为(       
A.B.
C.D.
9 . 中国古代数学的瑰宝《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种称为“曲池”的几何体,该几何体为上、下底面均为扇环形的柱体(扇环是指圆环被扇形截得的部分).现有一个如下图所示的“曲池”,其高为3,底面,底面扇环所对的圆心角为长度为长度的3倍,且线段,则该“曲池”的体积为(       

A.B.C.D.
2022-10-30更新 | 1598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10 . “割圆术”是我国古代计算圆周率的一种方法.在公元年左右,由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发明.其原理就是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逐步逼近圆的面积,进而求.根据“割圆术”,若用正二十四边形来估算圆周率,则的近似值是(       )(精确到)(参考数据
A.B.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