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棱锥及其有关计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如图,是底面边长为1的正三棱锥,分别为棱上的点,截面底面,且棱台与棱锥的棱长和相等.(棱长和是指多面体中所有棱的长度之和)

(1)求证:为正四面体;
(2)若,求二面角的大小;
(3)设棱台的体积为,是否存在体积为且各棱长均相等的直四棱柱,使得它与棱台有相同的棱长和? 若存在,请具体构造出这样的一个直四棱柱,并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22-11-17更新 | 117次组卷 | 4卷引用:阶段测试(沪教版2020必修三全部内容)-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考试满分全攻略(沪教版2020必修三)
2 . 如图一,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剪去四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后,折成如图二所示的正四棱锥.记该正四棱锥的斜高为(侧面三角形的高),.

(1)求证:
(2)将折起来后所得正四棱锥的表面积记为,请将表示为的函数,并求的范围.
2023-05-02更新 | 350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新高考“西南好卷”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适应性月考数学试题(五)
3 . 我们把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如图,在菱形中,,将沿翻折,使点A到点P处.EFG分别为的中点,且的公垂线.
      
(1)证明:三棱锥为正四面体;
(2)若点MN分别在上,且的公垂线.
①求的值;
②记四面体的内切球半径为r,证明:.
2023-07-04更新 | 1766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4 . 如图,在正三棱台ABCDEF中,MN分别为棱ABBC的中点,.

(1)证明:四边形MNFD为矩形;
(2)若四边形MNFD为正方形,求直线BC与平面ACFD所成角的正弦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正多面体也称柏拉图立体(被誉为最有规律的立体结构)是所有面都只由一种正多边形构成的多面体(各面都是全等的正多边形).数学家已经证明世界上只存在五种柏拉图立体,即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已知一个正八面体的棱长都是2(如图),分别为的中点,则______.若,过点的直线分别交直线两点,设(其中均为正数),则的最小值为______.
2022-12-15更新 | 60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东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6 . 在边长为a的正方体上选择四个顶点,然后将它们两两相连,且这四个顶点组成的几何图形为每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记为四面体

(1)请在给出的正方体中画出该四面体,并证明;
(2)设的中心为O关于点O的对称的四面体记为,求的公共部分的体积.(注:到各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称为四面体的中心)
2022-11-16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7 . 如图,是底面边长为1的正三棱锥,DEF分别为棱长上的点,截面底面ABC,且棱台与棱锥的棱长和相等(棱长和是指多面体中所有棱的长度之和)

(1)证明:为正四面体;
(2)若,求二面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3)设棱台体积为V,是否存在体积为V且各棱长均相等的直平行六面体,使得它与棱台有相同的棱长和?若存在,请具体构造出这样的一个直平行六面体,并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直平行六面体指侧棱垂直于底面,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
2022-06-29更新 | 511次组卷 | 10卷引用: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文)试题(上海卷)
填空题-双空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611年,约翰内斯·开普勒提出了“没有任何装球方式的密度比面心立方与六方最密堆积要高”的猜想.简单地说,开普勒猜想就是对空间中如何堆积最密圆球的解答.2017年,由匹兹堡大学数学系教授托马斯·黑尔斯(Thomas Hales)带领的团队发表了关于开普勒猜想证明的论文,给这个超过三百年的历史难题提交了一份正式的答案.现有大小形状都相同的若干排球,按照下面图片中的方式摆放(底层形状为等边三角形,每边4个球,共4层),这些排球共__________个,最上面球的球顶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__________(排球的直径约为
9 . 如图,三棱锥的三个侧面均为边长是的等边三角形,分别为的中点.

(1)求的长.
(2)求证:
(3)求三棱锥的表面积.
2017-11-03更新 | 3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41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10 . 已知菱形ABCD中,AB=4,∠BAD=60°(如图1所示),将菱形ABCD沿对角线BD翻折,使点C翻折到点C1的位置(如图2所示),点EFM分别是ABDC1BC1的中点.

(Ⅰ)证明:BD∥平面EMF
(Ⅱ)证明:AC1BD
(Ⅲ)当EFAB时,求线段AC1的长.
2016-12-01更新 | 5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期中文科数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