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实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泷冈阡

欧阳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于是小子修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五》,有删改)


注:①阡:墓道,泛指坟墓。②卜吉:安葬。丧俗中,葬地、葬日皆由卜筮决定,若吉,方能行事。③俾:使。④剑:挟在腋下,此处可理解为抱着。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之始也         归:出嫁
B.常夜烛治官书,屡而叹            废:荒废
C.则死者与我皆无            恨:遗憾
D.回乳者剑汝而立于旁            顾:看见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爱结交朋友,俸禄微薄,家中常常没有多余的钱财,他说,不要让钱财使他受累。
B.欧阳修在父亲去世六十年后才写此文,是因为想有所建树的时候,再修文来告慰先父。
C.父亲常在夜里推求案卷,很想为死囚求得一条生路,却常常因为办不到而叹息。
D.欧阳修年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自食其力,她相信欧阳修终能成才,家中后继有人。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
(2)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4.文中父亲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020-05-2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十语文试题(南通密卷)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

曾巩

公讳益,字舜良。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以故建安人尤爱之。尝病,阖县为祠祷。

改临江军判官。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而二千石亦有所挟为不法,吏其然,干没无所忌。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居顷之,部中肃然。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去,知新繁县。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还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属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事觉,一郡皆骇。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流之。或请以付狱,公不听。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狱,当夜劫之。”然后众乃服。韶居南方,虽小州,然讼最多,号难治。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父卫尉府君忧,服除,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

宝元元年二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官,享年四十六。

吾尝闻乡里长老言,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位不满其志,故在外之所施用者,见于小而已,今吾所书是也,其大可知。则家行最笃已,先人尝从公游,其言亦然。而吾又与其子安石友,故得知公事最详。其将葬也,遂为之铭。

(选自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有删减)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其然          乘:趁着B.县有宿奸数人       宿:平素
C.即日流之       断:禁绝D.然讼最多          狱:案件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氏的祖先是太原人,家族很早就迁往外地。王公年轻时,当地人很轻视他,等到看了他做的事,都十分敬畏佩服。
B.王公担任建安主簿时,他督缴赋税不逼迫贫苦百姓,建安人特别喜爱王公,有一次他生病,全县人为他祭神祈福。
C.王公任临江军判官一职时,军中有很多豪强大族,他们肆意放纵,为非作歹。王公到任后,拷打责罚,使得他们不能有所放纵。
D.王公执掌韶州之际,端正作风,为政以德,及时消除兵变隐患,凭借自己的才能从容治理,于是地方安定无事。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
(2)位不满其志,故在外之所施用者,见于小而已,今吾所书是也,其大可知。
4.请依据选文第五小节,概括作者“为之铭”的原因。
2020-05-2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南京十三中、中华中学、金陵中学等十六校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爽籁亭记

袁中道

玉泉初如溅珠,注为修渠,至此忽有大石横峙,去地丈余。由泉而下,忽落地作大声,闻数里。予来山中,常爱听之。

泉畔有石,可敷蒲,至则趺坐终日。其初至也,气浮意嚣,耳与泉不深入,风柯谷鸟,犹得而乱之。及暝而息焉,收吾视,返吾听,万缘俱却,嗒焉丧偶,而后泉之变态百出:初如哀松碎玉,已如鹍弦铁拨,已如疾雷震霆,摇荡川岳。故予神愈静,则泉愈喧也。泉之喧者入吾耳而注吾心,萧然泠然,浣濯肺腑,疏瀹尘垢,洒洒乎忘身世而一死生。故泉愈喧,则吾神愈静也。

夫泉之得予也,予为导其渠之壅滞,除其旁之草莱,汰其底之泥沙。濯足者有禁,牛马之蹂践者有禁。予之功德于泉者止此耳。 自予之得泉也,旧有热恼之疾,根于生前,蔓于生后,师友不能箴,灵文不能洗,而与泠泠之泉遇,则无涯柴棘,若春日之泮薄冰,而秋风之陨败箨。泉之功德于我者,岂其微哉?泉与予又安可须臾离也?故予居此数月,无日不听泉,初曦落照往焉。惟长夏亭午,不胜烁也,则暂去之矣;斜风细雨往焉,惟滂泥淋漓,偃盖之松不能蔽也,则暂去之矣。暂去之,而予心惶惶然,若有失也。乃谋之山僧,结茅为亭于泉上,四置轩窗,可坐可卧。亭成而叹曰:“是骄阳之所不能驱,而猛雨之所不能逐也;与明月而偕来,逐梦寐而不舍,吾今乃得有此泉乎?”且古今之乐,自八音止耳,今而后始知八音外,别有泉音一奇。世之王公大人不能听,亦不暇听,而专以供高人逸士陶写性灵之用,虽帝王之《威》《英》《韶》《武》,犹不能与此泠泠世外之声较也,而况其他乎?予何幸而得有之,岂非天所以赉予者欤?于是置几移襆,穷日夜不舍,而字之日爽籁云。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泉而下                                        邮:传递
B.洒洒乎乎忘身世而死生                 一:把……看成一样
C.师友不能                                     箴:针砭医治
D.不胜                                        烁:闪烁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一见玉泉如溅珠,听它轰鸣数里,就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了,由此“常爱听之”一句,便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作者真正感受、领会到泉声之奇妙、之功效、之魅力是在一段时间之后,所以听泉的体验、感受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C.作者建亭于泉上,感慨烈日和暴雨都不能驱赶他了,也可以与明月同来,这自然是作者爱泉、想拥有玉泉的体现和结果。
D.作者认为泉声是八音之外单列的一种音乐,古今音乐难以与之媲美,并直接讽刺了王公大人们“不能听,亦不暇听”。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泉之得予也,予为导其集之塵滞,除其旁之草莱,汰其底之泥沙。
(2)予何幸而得有之,岂非天所以资予者?于是置几移禳,穷日夜不舍,而字之曰“爽籁”云。
4.请简要概括袁中道听泉渐入佳境的变化过程。
2020-05-1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5月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三吴之士知君者,咸以高科属之,其真知者谓能肆情词艺,非直经生而已。然皆非君之极致也。君之志,直欲轶古人而逾之,是可以一时一郡论哉?

君资性颖异,将以勤诚,于书无所不窥,而尤详于群经,手写经书皆一再过,为文非迁、固不学,诗必盛唐,见诸论撰,咸有法程。余年视君二纪而长,君自丱角即与余游,无时日不见,见辄有所著,日异而月不同,盖浩乎未见其止,而岂意遽疾而死也?呜呼,惜哉!

君正德初与其兄履约并以俊造,媲声俪迹,翘然竞爽。既而履约举应天乡试,寻举进士,而君每试辄斥,以年资贡礼部,卒业太学。又试,又辄斥。盖自正德庚午至嘉靖辛卯,凡八试,试辄斥,而名日益起,从游者日众,得其指授,往往去取高科,登显仕,而君竟不售而死。呜呼,岂不有命哉!

君高朗明洁,砥节而履方,一切时世声利之事,有所不屑,猥俗之言,未尝出口,风仪玉立,举止轩揭,然其心每抑下,虽声称振叠,而酝藉自将,对人未始言学,盖不欲以所能尚人,故人亦乐亲附之。性恶喧嚣,不乐居廛井;非岁时省侍,不数数入城。遇佳山水,辄忻然忘去,或时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含醺赋诗,倚席而歌,邈然有千载之思。迹其所为,岂碌碌寻常之士哉?是其志之所存,必有出于言语文字之上者,曾不得少见于世,而仅以文传,而其所传又出于文场困踬之余,雅非其至者。呜呼,岂不重可惜哉!

君孝友天至,居常能愉悦其亲,而顺之于道。与兄履约少同笔砚,食息起居,未尝少离,既各授室,而联裀共食,视室处之时恒倍也。君卒时,履约方官京师。及是以都御史出镇郧阳,便道过家,以葬君某山之原,俾征明为铭。

(选自《甫田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时声称甚        藉:含蓄
B.余年君二纪而长       视:比照
C.媲声迹,翘然竞爽       俪:相配
D.其所为       迹:追寻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履吉的文学才能卓越出众,自成一家,所作科举时文也得到御史首肯,被尊为三吴之地有名望的人。
B.王履吉读书非常勤奋,他博览群书,尤其熟谙儒家经典,亲手一遍遍抄录经书,为诗作文都取法于大家。
C.王履吉为人高洁,正直端方,当世追名逐利之举,他都不屑一顾,他的眼光过高,轻易不对人谈论学问。
D.王履吉一贯执守孝悌之道,与兄长情感深厚。小时候同起居共学习,形影不离,各自成家后,兄弟还经常一处食宿。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之志,直欲轶古人而逾之,是可以一时一郡论哉?
(2)性恶喧嚣,不乐居廛井;非岁时省侍,不数数入城。
4.依据文意,概括作者为王履吉抱惜的原因。
2020-05-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常熟市高三5月阶段性抽测三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日:“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南太守                       行:代理
B.芝屡有言嘉谋                 谠:正直
C.芝爽下狱                       坐:因为
D.乃以位                       让:责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人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悬车”代指七十岁。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4.文章多处从侧面烘托鲁芝的才干,请简要分析。
2020-05-1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氏姑妇节孝家传

曾国藩

节母蔡氏,生三岁而室于欧阳。事玉光府君,家微也,姑刘孺人端严匡敕,无所假借,节一朝之食分之二日,并三人之事责之一手,举家事精粗剧易,壹委节母,不以何问他人。节母则先鸡鸣而兴,豫其未至,后斗转而息,补其阙遗。箕拘无尘,井汲无濡,半米寸薪,必珍必戒。诸则姒次第入门,节母躬其难者,让其易者。自亲舍及众私室,衣垢则浣之,绽裂则补缀。初不问其所自来,群从子女,寒则衣之,饥则慈以甘餈,就湢浴为之洁除。群从或忘其母而母节母,节母亦忘其非己出也。

乾隆三十年乙酋,舅席珍府君卒,明年玉光以死,刘孺人大。节母于时年二十有八,长子惟本甫三岁,少者成材未期耳。益屏去华饰,勤其力以率其妯娌与其子姓佣奴,各有专职。土无寸旷,人无晷暇,俯拾仰取,宾祭有经,猪鸡肥硕,蔬果怒生。方节母事姑之初,岁入谷二十石,逮姑之暮年,谷近千石。

惟本读书属文,试于郡县有声矣。年二十七岁而卒。妇蔡氏亦以节著。节妇蔡氏,少归欧阳惟本,节母之冢妇也。惟本殁时,节妇亦二十八岁。由是弃万事,壹从节母求所以事祖姑刘孺人之法。黎明刘孺人兴,节母执笄侍左,节妇自右约之;及食,妇具馔,母侑之;及寝,三世联床,听于无声。刘孺人即怒,节母负墙竦俱,节妇从容改为,以适厥指。即疾病,妇煮药,母尝而后进。夜则番宿递侍,衣不解带。一夕,节母起,堕床,折胁二骨,节妇号泣,就援之,母戒屏息,无令刘孺人得闻知也。刘孺人晚而丧明,手足痿痹。挽箯舆,日游庭中,节母肩前,节妇肩后。

其后刘孺人九十而终,节母且六十矣,二胁骨者竟无恙。其后二十余年,盗入室,劫母衣,刃伤节妇指及肘,创甚,亦不医而竟无恙。论者以为孝征,神或相之云。道光九年,节母殁,实年九十有六。二十三年节妇殁,实年八十有三。其前五年,岁在乙亥,均表节孝如例。

前史官曾国藩曰:“节妇之孙女子四人,次二者归于我。外舅福田先生,笃行君子也,数为余述诵两世事状。观欧阳姑妇之节,亦似庸行,无殊绝者,而纯学兢兢,事姑至六十年、五十年之久而不渝,天下之至难,孰逾是哉!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玉光以死 毁:诽谤
B.刘孺人大戚:忧伤
C.由是弃万事 捐:抛弃
D.均表节孝如例 旌:表彰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婆婆刘氏为人端庄严格,将全家的事都交给节母蔡氏去做,不拿这些事吆喝别人去做。节母就凡事都事先做好准备,在夜深时才休息,弥补遗漏的事。
B.玉光先生去世后,节母带领妯娌和子辈以及长工一起劳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在节母侍奉刘氏之初,每年收入20石谷子,到了刘氏晚年,每年收入千石谷子。
C.刘孺人去世20多年后有盗贼入户偷盗,节母的指头和肘受了刀伤,伤及肋骨,非常严重,可是没有看医生竟然安然无恙。有人认为正是因为她有孝心,所以有神灵在庇护她。
D.曾国藩认为节母节妇的行为,看起来像很平庸的行为,没有特别的地方,却能坚持数十年,朝廷在乙亥年,都按照律令表彰了她们。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黎明刘孺人兴,节母执笄侍左,节妇自右约之;及食,妇具馔,母侑之。
⑵事姑至六十年、五十年之久而不渝,天下之至难,孰逾是哉!
4.请简要概括节母蔡氏为人的特点。
2020-05-1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八语文试题(南通密卷)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景和传

抱阳生

赵使君者,讳景和,字万育,钱塘人,天启丁卯孝廉也。夙与相国史文忠公可法相友善,尝抵掌时事,相对唏嘘。每至泣下,文忠曰:“今沧溟正沸,清晏难期。设遇时危,常山睢阳,吾辈事也。”使君曰:“倘遇疾风,敢不为劲草乎!”

初使君教谕于禾 ,作人为盛。后授泸州州守,张献忠方踞蜀,不得进。俄而李自成犯阙,鼎湖龙去,使君北面恸哭曰:“君死社稷,吾将安归?”欲自刭,偕行者夺之止。还赴留都。时马士英柄国,引阮大铖为大司马,日与众正为仇,史相国督师江北,尤为所忌。有荐使君才可大用者,马知其为史友,勿善也,久之,调为广德州守。时睢阳围急,宁南侯请清君侧之贼,大理院姚思孝等请救淮南。士英厉声曰:“君臣宁死于敌,勿死于左!此皆良玉余党,游说不可听也。”于是调黄、刘诸镇卫。石 头而北守易疏,文忠血书告急,弃勿顾。君阅邸报大愤曰:“惜吾友一腔热血,空付之马革矣。”扬城破,史相国立城上,拔剑自刎死。

时弘光已出奔矣。士英惶急,惧宁南兵扼安庆,将走浙,挟母伪称太后,道由广德。其兵沿途杀掠,无复纪律;皆衣妇人衣,红紫绮绣,重袭一身,叠钏在臂,簪钿盈首。而犹涎州治传檄,谕守出库金以犒军,备法驾以迎太后。使君裂檄奋怒,因下令曰:“有不奉诏而南轶者,毋许入。”士英于城下请守见,诱以甘言,使君叱之曰:“尔为国元臣,不思报主,酿成覆败。国家何负汝,而若是邪?汝云保驾,驾今安在?不保上而保太后,人传若母,谁不知邪。汝速去,吾剑锋耻饮尔贼臣血。”士英命都督马锡腹背夹攻。民心甚固,州城旋毁旋筑;后力不支,为其乘而入。使君还坐厅事,士英至,不起迎。士英曰:“尔小吏敢抗我哉?”使君曰:“尔蛮獠,非人类。广德州守今日为国死,然恨不死外难,而死贼相耳。吾今得与亡友道邻践久要于泉下矣。吾且为厉鬼逐尔。”士英趋卒刺使君,使君挺身受创死。其妾秦氏死于井。是时其子苍璧方九龄,仆人钱义匿之,脱于难。

当兵马蹂躏广德时,忽雷雨大作,恍见使君毅魄在云雾中;士英惧,即卷甲去,去而武林不容,会稽不受,宵遁于闽。卒父子伏法,骈斩延津云。

(有删节)


[注]禾:浙江嘉兴市古别称“禾城”,宁南侯:明朝将领左良玉的封号。石头:即石头城,今南京的别称。弘光:南明福王朱由崧的年号。道邻:史可法的号。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沧溟正沸,清难期            晏:安宁
B.时马士英                         柄:执掌
C.守出库金以犒军                  谕:告示
D.然不死外难                         恨:痛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为汉代察举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明清时成为对举人的雅称。
B.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君主祭祀社稷以祈求五谷丰登、国家太平,后来被用来借指国家。
C.马革,即马皮,古代在战场上包裹牺牲将士尸体的物品,这里表现赵景和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决心。
D.厅事,古作“听事”,官员处理政事的厅堂,如“州治陋甚,厅事仅可容数客”后也指私人住宅的堂屋。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荐使君才可大用者,马知其为史友,勿善也,久之,调为广德州守。
(2)吾今得与亡友道邻践久要于泉下矣,吾且为厉鬼逐尔。
4.请简要概括赵景和的形象特点。
2020-05-0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基地学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重苏子卿

[宋]洪迈

汉世待士大夫少恩,而独于苏子卿加优宠,盖以其奉使持节,褒劝忠义也。上官安谋反,武子元与之有谋,坐死。武素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注】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宣帝立,录群臣定策功,赐爵关内侯者八人,刘德、苏武食邑,张晏曰:“旧关内侯无邑, 以武守节外国,宗室俊彦,故特令食邑。”帝闵武年老,子坐事死,问左右: “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曰:“前发匈奴时,胡妇实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赎之。”上许焉。通国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称祭酒,甚优宠之。皇后父、帝舅、丞相、御史、将军皆敬重武。后图画中兴辅佐有功德知名者于麒麟阁,凡十一人,而武得预。武终于典属国,盖以武老不任公卿之故。

先公絷留绝漠十五年,能显仁皇太后音书,蒙高宗皇帝有“苏式不能过”之语。而厄于权臣,归国仅升一职,立朝不满三旬,讫于窜谪南荒恶地,长子停官。追诵汉史,可为痛哭者已!

武本传云:“奉使初还, 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昭帝时,免武官。后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张安世荐之,即时召待诏,数进见,复为典属国。”然则定策时,但以故二千石耳。而《霍光传》连名奏昌邑王时,直称典属国,恐误也。

(选自《容斋随笔》)


【注】燕王刘旦曾勾结上官桀父子及桑弘羊阴谋推翻汉昭帝及大司马霍光,事败自杀。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室俊彦                 德:对……有恩德
B.显仁皇太后音书       致:传达,送达
C.又武本传云             案:查询
D.然则定策时             豫:预先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B.麒麟阁:此阁于汉武帝时建造,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封建时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
C.二千石:是汉代官吏秩禄等级,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又因为汉长史的俸禄就是二千石,所以二千石又成为长史的通称。
D.待诏: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以备顾问;唐朝时,凡文词经学之士及医卜技术等专家,养于翰林院中,以待皇帝诏命应对,李白就因为其诗歌才华而做过翰林待诏。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素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
(2)通国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称祭酒,甚优宠之。
4.文中“追诵汉史,可为痛哭者”中的“可为痛哭者”指哪两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继升,冀州阜城人。事太宗于藩邸,太宗信任之。即位,补供奉官,累迁军器库副使。陈洪进来献漳、泉之地,以继升为泉州兵马都监。会游洋洞民万余叛,攻泉,继升潜率精骑二百夜击破之,擒其魁,械送阙下,余党悉平。召还,迁军器库使,顺州刺史,知诸道陆路发运事。俄迁右神武军将军。端拱初,改领本州团练使,三月,卒,年六十四。太宗颇嗟悼,赠洋州观察使,葬事官给。子昭远。

昭远,形质魁伟,色黑,继升名之“铁山”。有膂力,善骑射。少时入山捕鹰鹘,值涧水暴涨十余丈,昭远大树,经宿得免。尝涉河,冰陷,二公傍共援出之,昭远神色自若。喜与里中恶少游处,一日,众祀里神,昭远适至,有以博投授之,谓曰:“汝他日有节钺,试掷以卜之。”昭远一掷,六齿皆赤。

南游京师,事太宗于晋邸,特被亲遇,常呼其小字。及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稍迁都知。从征太原,先登,为流矢所中,血渍甲缕,战益急。会刘继元降,命守城门,籍兵仗。又从征范阳,多所擒获,超散员指挥使。

涪王之迁房陵也,禁卫诸校杨均、王荣等以依附被谴,独昭远无所预,太宗以为忠。再迁东西班都虞候,转殿前班都指挥使,领寰州刺史。改马步军都军头,命乘传镇、定、高阳关,募兵以备契丹。又为冀州驻泊都监,俄授泽州团练使、洛州都部署。太宗屡称其能,可。备急使。

端拱初,召为殿前都虞候,领勤州防御使。命有司治绫锦院为公署,掘地得铁若山形,或言此地即铁山故营,又与昭远幼名合,闻者异之。太宗尝草书纨扇,作古诗赐诸将,意多比讽,其赐昭远,尤加赏遇。二年,领沙州观察使,再为并、代副都部署。至道中,李继迁扰西,绝灵武粮道,命昭远为灵州路都部署,护二十五州刍粟,竟达灵武,继迁不敢犯。

真宗即位,徒定州行营都部署。未几,拜保静军节度使,充天雄军都部署、知府事。咸平二年,移知河阳,数月卒,年五十六。时车驾在大名,为废朝。赠太尉,谥惠和,中使护葬。

昭远颇知书,性吝啬,所至无善政。母弟昭懿亦事晋邸,至捧日都虞候。弟昭逊,西京作坊使。初,祖母郭氏尝对昭远母指昭远曰:“此儿有贵相,他日必至公侯。”指昭懿曰:“此儿奉钱过二万,不能胜矣。”果皆如其言。

(选自《宋史》卷二百七十六)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州刺史          领:兼任
B.昭远大树          升:登上
C.汝他日有节钺   傥:必然
D.李继迁扰西       鄙:边境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昭远的父亲王继升,在太宗即位前就深得信任,太宗即位后获得了升职。
B.王昭远身材魁梧,力量较大,年少时喜欢与乡里的无赖们一起相处、玩乐。
C.征战太原的战斗中,王昭远冲锋在前,中箭后流血很多,但依然不失斗志。
D.王昭远虽然深得信任,读了不少书,但为政不成功,与昭懿形成鲜明对比。
3.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继升潜率精骑二百夜击破之,擒其魁,械送阙下,余党悉平。
(2)尝涉河,冰陷,二公傍共援出之,昭远神色自若。
4.请简要概括宋太宗赏识王昭远的原因。
2020-05-0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三下学期2.5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骥,字仲德,安化人。永乐中举于乡,入国学,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虑囚福建,有仁廉声。

正统八年,吏部尚书王直等应诏,博举廷臣公廉有学行者,骥与焉。迁大理右寺丞,退抚山东。先是,济南设抚民官,专抚流民。后反为民扰,骥奏罢之。俗遇旱,辄伐新葬冢墓,残其肢体,以为旱所由致,名曰“打旱骨桩”,以骥言禁绝。还朝,进右少卿。已,命迅视济宁至淮、扬饥民。骥立法捕蝗,停不急务,蠲逋发廪,民赖以济。

十三年冬,巡抚浙江。初,庆元人叶宗留与丽水陈鉴胡聚众盗福建宝丰诸银矿,已而群盗自相杀,遂为乱。九年七月,福建参议竺渊往捕,被执死。宗留僭称王。时福建邓茂七亦聚众反,势甚张。宗留、鉴胡附之,流剽浙江、江西、福建境上。参议耿定,佥事王晟及都督佥事陈荣,指挥刘真,都指挥吴刚、龚礼,永丰知县邓颙,前后败殁。遂昌贼苏牙、俞伯通剽兰溪,又与相应,远近震动。骥至,遣金华知府石瑁击新牙等,抚定其余党。而鉴胡方以争忿杀宗留,专其众,自称大王,国号太平,建元泰定。伪署将帅,围处州,分掠武义、松阳、龙泉、永康、义乌、东阳、浦江诸县。未几,茂七死,鉴胡势孤。骥命丽水丞丁宁率老人王世昌等赍榜入贼巢招之,鉴胡逐偕其党出降。惟陶得二不就抚,杀使者,入山为乱如故。时十四年四月也。骥既招降鉴胡,而别贼苏记养等掠金华,亦为官军所获,贼势乃益衰。

其秋,景帝嗣位,召骥还,卒于道。骥所至,咸有建树,山东、两浙民久而思之。鉴胡至京,帝宥不诛。更遇救,释充留守卫军。也先入犯,鉴胡乘间亡,被获,伏诛。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六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伐新葬冢墓 辄:总是
B.逋发禀 蠲:免除
C.宗留称王 僭:唇越
D.榜入贼巢招之 赍:赏赐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统八年,吏部尚书王直广推公正廉洁、有学问、德行好的官员,张骥由此获荐而升职。
B.济南的抚民官违背朝廷设官初衷,反为民扰,张骥巡抚山东后向皇上奏请撤销了这一官职。
C.叶宗留与陈鉴胡依附邓茂七后,朝廷派往平乱的竺渊、王晟、刘真及吴刚等人先后被杀。
D.张骥在多地为官期间都有建树,景帝继位后下令召还张骥,不幸他在回京路上去世。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乐中举于乡,入国学。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虑囚福建,有仁廉声。
(2)鉴胡至京,帝宥不诛。更遇赦,释充留守卫军。也先人犯,鉴胡乘间亡,被获,伏诛。
4.根据文意,概括文末“山东、两浙民久而思之”的原因。
2020-04-3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