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实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雄传

曹雄,西安左卫人。弘治末,历官都指挥佥事,为延绥副总兵。武宗即位,用总督杨一清荐,擢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固原。以瑾[注]同乡,自附于瑾。瑾欲广树党,日相亲重。

正德四年,雄上言:“故事,布、按二司及兵备道臣文移达总兵官者,率由都司转达。今边务亟,征调不时,都司远在会城,往返千里,恐误军机。乞如巡抚大同例,径呈总兵官便。”兵部尚书曹元希瑾意,覆如其言。既复受瑾属,奏雄镇守未佩印,宜如各边例,特赐印以重其权。乃进雄署都督同知,以延绥总兵官吴江所佩征西将军印佩之,而别铸靖虏将军印予江。及总督才宽御寇沙窝为所杀,雄拥兵不救。佯引罪,乞解兵柄,令子谧赍奏诣京师。瑾异谧貌,妻以从女,而优诏褒雄,令居职如故,纠者反被责。

置鐇反宁夏,雄闻变,即统兵压境上。令都指挥黄正以兵三千入灵州,固士卒心,约邻境刻期讨。密焚大、小二坝积草,与守备史镛等夺河西船,尽泊东岸。贼党何锦惧,急帅兵出守大坝,以防决河。雄乃令镛潜通书仇钺,俾从中举事,贼逐成擒。是役也,功虽成于钺,而居外布置,贼不内顾,雄有劳焉。捷闻,瑾以平贼功归之,进左都督。谧亦官千户。雄不安,引咎自劾,推功诸将,降旨慰劳。未几瑾败,言官交劾,降指挥佥事,寻征下狱,以党逆论死,籍其家。诏宥之,与家属永戍海南,遇赦不原。

雄长子谦,读书能文,有机略,好施予。故参政李仑、主事孔琦家贫甚,雄请周恤其妻子,以劝廉吏,谦意也。御史高胤先被逮,无行赀。谦为治装,并恤其家。受业杨一清,闻一清将起用,贻书止之曰:“近日关中人材,连茹而起,实山川不幸。独不留三五辈为后日地耶?”时陕人率附瑾以进,故谦云然。雄下狱,谦亦被系,为怨家箠死。

(选自《明史·曹雄传》)


[注]瑾,即刘瑾,为明孝宗、明武宗年间太监,掌握内庭重权,贪污受贿大行其道,后事败,被凌迟。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子谧奏诣京师     赍:带着
B.从中举事               俾:使,让
C.诏                      宥:宽容
D.以廉吏                  劝:劝告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雄在弘治末年就担任副总兵职位。明武宗即位后,曹雄由于总督杨一清的举荐官职得以晋升,担任总兵之职。
B.曹雄敢于进言。他认为布、按二司等部门的文书经过周转贻误军机,应该直接呈送总兵官,皇帝认可他的建议。
C.因同乡关系,曹雄依附权臣刘瑾,后来为加重曹雄权力,朝廷晋升他为代理都督同知,赐予他佩带征西将军之印。
D.以前的参政官李仑、主事官孔琦家境贫寒,曹雄请示朝廷救济他们的妻子儿女,其实这是曹雄长子曹谦的想法。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瑾异谧貌,妻以从女,而优诏褒雄,令居职如故,纠者反被责。
(2)未几瑾败,言官交劾,降指挥佥事,寻征下狱,以党逆论死,籍其家。
4.在平定宁夏叛乱这一事情上,曹雄表现出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2020-06-13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尹似村书

(清)袁枚

书来,怪仆悖宋儒解《论语》,仆颇不谓然。

孔子之道大而博,当时不违如愚者,颜氏子而已。有若、宰我,智足以知圣人,终有得失。趋庭如子思,私淑如孟轲,博雅如马、郑,俱有得失。岂有千载后奉一宋儒,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孟子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苟其得,虽童子,歌之而心通;苟其失,虽颜回,瞻之而在后。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仆虽不肖,或较童子有余,安见宋儒尽是,而仆尽非也?

《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书》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使宋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有肯自用者乎?若一闻异己者而即怒,乌乎贤? 必欲抹杀一切,而惟宋儒是归,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古之人有往往始愿不及此,而后人报之已过者。关忠武忠于汉室,此其志也,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宋儒阐宣周、孔,此其志也,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且安知其著书时,不望后世贤人君子为之补过拾遗,去其非,存其是,以求合圣人之道乎?

自时文兴,制科立,《大全》颁,遵之者贵,悖之者贱,然后束缚天下之耳目聪明,使如僧诵经、伶度曲而后止。此非宋儒过,尊宋儒者之过也。今天下有二病焉,唐席者习常隶旧,犹且不暇,何能别有发明?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尊法令也。法令与宋儒,则亦有分矣。

仆幼时墨守宋学,闻讲义略有异,辄掩耳而走。及长,读书渐多,入理渐深,方悔为古人所围。足下亦宜早自省,毋抱宋儒作狭见之迂士,并毋若仆闻道太晚,致索解人不得。

(取材于《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改)


[注]《论语●子罕》中“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形容孔子学问高深。《大全》即《性理大全》,内容为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
1.下列对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之,问之          审:详细地
B.而后人之已过者       报:报告
C.而不肯冒不以深造     韪:是,对
D.方悔为古人所            囿:束缚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孟子的话“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意在衣明“道”并不是难以理解的。
B.文章用关武帝之事“关忠武忠于汉室,此其志也”,说明后人不必将宋儒之说视为法令。
C.作者认为宋儒解释(“尊宋儒者之过也”)《论语》错误很多,自己的解释都是对的。
D.作者恳劝尹似村早些觉悟(“足下亦宜早自省”),不要作那种见识狭窄的迂腐之士。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欲抹杀一切,而惟宋儒是归,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
(2)今天下有二病焉,庸庸者习常隶旧,犹且不暇,何能别有发明?
4.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不谓然”的理由。
2020-06-1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说传

张说,字道济,其先自范阳徙河南,更为洛阳人。武后策贤良方正,说所对第一,授太子校书郎,迁左补阙。擢凤阁舍人。睿宗即位,擢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谯王重福死,东都支党数百人,狱久不决,诏说往,一昔而罪人得,乃诛张灵均、郑愔,余诖误悉原。帝嘉其不枉直,不漏恶,慰劳之。玄宗为太子,说与褚无量侍读,尤见亲礼。逾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素与姚元崇不平,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坐累徙岳州。说既失执政意,内自惧。与苏瑰善,时瑰子颋为相,因作《五君咏》献颋,其一纪瑰也,候瑰忌日致之。颋览诗呜咽,未几,见帝陈说忠誊有勋,不宜弃外,遂迁荆州长史。故时,边镇兵赢六十万,说以时平无所事,请罢二十万还农。天子以为疑,说曰:“边兵虽广,诸将自卫、营私尔,所以制敌,不在众也。以陛下之明,四夷畏威,不虑减兵而招寇。”帝乃可。说敦气节,立然许,喜推藉后进,于君臣朋友大义甚笃。天子尊尚经术,开馆置学士,脩太宗之政,皆说倡之。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既谪岳州,而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助云。常典集贤图书之任,间虽致仕一岁,亦修史于家。始,帝欲授说大学士,辞曰:“学士本无大称,中宗崇宠大臣,乃有之,臣不敢以为称。”固辞乃免。后宴集贤院,故事,官重者先饮,说曰:“吾闻儒以道相高,不以官阀为先后。太宗时修史十九人,长孙无忌以元舅,每宴不肯先举爵。”于是引觞同饮,时伏其有体。中书舍人陆坚以学士或非其人,而供拟太厚,无益国家者,议白罢之。说闻曰:“古帝王功成,则有奢满之失,或兴池观,或尚声色。今陛下崇儒向道,躬自讲论,详延豪俊,则丽正乃天子礼乐之司,所费而所益者大。陆生之言,盖未达邪。”帝知,遂薄坚。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说往       按:追究、查办
B.与苏瑰善       雅:很、十分
C.世所不       逮:达到、比得上
D.所费而所益者大       细:微小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睿宗时,谯王李重福造反被杀,诏命张说前去审理其同党,张说一夜间就审明了罪犯,杀了张灵均、郑愔,其余受牵连的都释放了。
B.张说平素与姚崇不和,被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后来姚崇又罗织罪名,诬陷张说,因此张说被调任岳州刺史。
C.张说建议皇上罢边兵二十万还农,皇上开始怀疑此建议的可行性,听了张说的进谏后,最终同意了。玄宗曾经打算授予张说“大学士”的称号,张说竭力推辞。
D.中书舍人陆坚认为学士中有人不称职,而待遇优厚,建议罢免他们。而张说认为皇帝崇儒重道,招揽学者,所得益处极大。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典集贤图书之任,间虽致仕一岁,亦修史于家。
(2)故事,官重者先饮,说曰:“吾闻儒以道相高,不以官阀为先后。”
4.结合全文,概括张说的人物形象。
2020-06-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六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诚甫行状

·归有光

呜呼!予娶诚甫之娣,而知诚甫为深。孰谓诚甫之贤,而止于此!盖诚甫之病久矣。自吾妻来归,或时道其兄,辄忧其不久,至于零涕。既而吾妻死八年,诚甫诸从昆弟三人,皆壮健无疾,皆死,而后诚甫乃死,于诚甫为幸。然以诚甫之贤,天不宜病之,又竟死,可悲也。

诚甫讳希明,姓魏氏,世为苏州人。诚甫为人,少而精悍,有所为,发于其心,不可挠。其少时颇恣睢,莫能制也。已而闻太常之训,忽焉有感,遂砥砺于学,以礼自匡饬。是时诚甫为县学弟子员,与其辈四五人,晨趋学舍。四五人者,常自为群,皆褒衣大带,规行矩步,端拱而立。博士诸生咸目异之,或前戏侮,诚甫不为动。每行市中,童儿夹道哗然,而诚甫端拱自若也。

诚甫生平无子弟之好,独购书数千卷,及古书法名画。苟欲得之,辄费不赀。其乐善慕义,常忻忻焉。以故郡中名士,多喜与诚甫交。每之郡,从之游者,率文学儒雅之流也。去其家数里,地名高墟,诚甫乐其幽胜,筑别业焉。枝山祝允明作《高墟赋》,以其志。诚甫补太学生,三试京闱不第,以病自废。居家,犹日裒聚图史。予时诚甫宿,诚甫早起,移置纷然。予卧视之,笑其不自闲。诚甫亦顾予而笑,然莫能已也。虽病,对人饮食言语如平时。客至,出所藏翻阅,比去,未尝有倦容。终已不改其所好。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固承其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

诚甫卒于嘉靖十九年十二月乙酉,年三十九。

(选自《归有光文选》,有删改)


注:①行状:一种文体,是对死者生平的概括。②太常:魏诚甫的伯父。③博士: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④补:补录。⑤京闱:指科举时代在京城举行的考试。⑥裒:收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少时颇恣睢        恣睢:(文章)气势豪放
B.以其志                                       著:表明、显露
C.予时诚甫宿                           就:去
D.比去,未尝有倦容               罢:离开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三个堂兄身体比魏诚甫健壮,他们过早地去世是不幸的,虽然魏诚甫在他们之后去世,但相对于魏诚甫的才能而言,这也是不幸的。
B.魏诚甫在伯父训导下,立志于学,规行矩步,庄重有礼,即使面对嘲笑也泰然自若,这表明他内心有所超脱,不为外界所动。
C.魏诚甫成人后未沾染上富家子弟的不良嗜好。平生爱藏书读书,生病时,也是拜读不辍,不改其乐,这是魏诚甫从小养成的习惯,说明其一生不改刻苦好学的本色。
D.归有光选取魏诚甫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之事,用深情的笔触加以叙述,将人物形象描写得真切感人,呼之欲出。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然以诚甫之贤,天不宜病之,又竟死,可悲也。
(2) 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固承其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
4.作者两次提到“诚甫之贤”,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魏诚甫贤明的具体表现。
2020-06-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语文试题四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修天长县学记

归庄

三代之人才出于学校,近世之人才出于科目。科目之士,虽未能如三代之学成而后入宫,然禾有不从学校出者,则近世之学校,固人才之渊薮,不可不重也。汉高帝谓:“以马上得天下,安事诗书?”陆贾日:“以马上得之,岂可以马上治之乎?”高帝卒无以难。是故戡乱以武,守成以文,不易之理也。我国家崇儒右文,受命以来,郡县学悉如故,近虽裁省儒官,减乡会取士及弟子员之数,此非轻视学校,特以其过于冗滥而汰之。所以责成学官,使事无可诿,不得不举其职;督励士子,使知不易得,不容不进其业也。诚使学官皆举其职,士子皆进其业,则学校之中,为国家异日储将相官尹之才,备奔走御侮之用,岂有既哉?

天长之有学,其始不可考,今之学宫,则元之旧基。后尝迁于南隅,未几复故。数十年不修,颓圮矣。启圣祠近有废址,县令江侯、司谕张君慨然以修废为己任,首捐俸资若干,庀材鸠工;濠州司李黄侯继,亦捐俸若干。张君又监工,日号委诸生之能者董其事。以某年某月讫工。于是材之朽者易,瓦璧之败者完,丹垩之剥者新,堂庑门墙,焕然改观,昔之废址,亦祠宇屹立矣。凡用材木瓦甓之数若干,为金若干,而人不以为侈;为工若干,而人不以为劳。春秋重用民力,如城中丘、筑廊台之类,无不书,皆讥也;独修閟宫则不书,以为当修也。故诗人作颂,以美僖公。天长当冲烦之地,又比岁多不稔,而勤于是役,独以为不可缓也。

抑邑中前此科第颇少,明朝三百年,登第者仅数人。自国朝以来,人文蔚起,以余之不敏,亦幸获一第。今郡功曹、县尹、学博士诸先生,勤于修废,不惮倾橐;告成之日,率诸弟子释奠于先圣先贤。诸弟子其益思自励,大修其业,期无负先圣贤之训,无负朝廷养士之恩,并无负官长师儒奖成风励之意。从此人才蔚然奋兴,安知不轶前朝而希三代欤!余在都闻之喜甚,是以为之记而勒诸石以俟之。

(选自《归庄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家崇儒文 右:重视
B.日号委诸生之能者其事 董:督察
C.并无负官长师儒奖成励之意 风:劝告
D.安知不前朝而希三代欤 轶:散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古和近世,人才都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只是选拔任用的方式有所不同。
B.陆贾反对汉高帝在马上得天下而不需文治的观点,汉高帝没办法诘难他。
C.天长县学从南隅迁回旧址后年久失修,全部毁坏,江侯、张君决心重修。
D.天长县以前科举考中的人很少,到了清朝,也只有作者一人有幸能考中。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长当冲烦之地,又比岁多不稔,而勤于是役,独以为不可缓也。
(2)余在都闻之喜甚,是以为之记而勒诸石以俟之。
4.作者认为重修县学有哪些意义?请简要概括。
2020-06-03更新 | 9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七市(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伏隆传

隆宇伯文,少以节操立名,仕郡督邮。建武二年,诣怀宫,光武甚亲接之。

时,张步兄弟各拥强兵,据有齐地。拜隆为太中大夫,持使青、徐二州,招降郡国。隆移檄告曰:“乃者,猾臣王莽,杀帝盗位。宗室兴兵,除乱诛莽,故群下推立圣公以主宗庙。而任用贼臣,杀戮贤良,三王作乱,盗贼从横,逆天心,卒为赤眉所害。皇天祐汉,圣哲应期,陛下神武奋发,以少制众。故寻、邑以百万之军,溃散于昆阳,王郎以全赵之师,土崩于邯郸,大肜、高胡望旗消,铁胫、五校莫不摧破。梁王刘永,幸以宗室属籍,爵为侯王,不知厌足,自求祸弃,遂封爵牧守,造为诈逆。今虎牙大将军屯营十万,已拔睢阳,刘永奔迸,家已族矣。此诸君所闻也,不先自图,后悔何及!”青、徐群盗得此惶怖,获索贼右师郎等六校即时皆降。张步遣使随隆,诣阙上书,献鳆鱼。

其冬,拜隆光禄大夫,复使于步,并与新除青州牧守及都尉俱东,诏隆辄拜令长以下。隆招怀缉,多来降附。帝嘉其功,比之郦生。即拜步为东莱太守,而刘永复遣使立步为齐王。步贪受王爵,犹豫未决。隆晓譬曰“高祖与天下约,非刘氏不王,今可得为十万户侯耳。”步欲留与共守二州,隆不听,求得反命,步遂执隆而受永封。隆遣间使上书曰:“臣隆奉使无状,受执凶逆,虽在困厄,命不顾。又吏人知步反畔,心不附之,愿以时进兵,无以臣隆为念。臣隆得生到阙廷,受诛有司,此其大愿;若令没身寇手,以父母昆弟长累陛下。陛下与皇后、太子永享万国,与天无极。”帝得隆奏,召父湛流涕以示之曰:“隆可谓有苏武之节。恨不且许而遽求还也!”其后步遂杀之,时人莫不怜哀焉。

五年,张步平,车驾幸北海,诏隆中弟咸收隆丧,赐给棺敛,太中大夫护送丧事,诏告琅邪作家,以子瑗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伏隆传》,有删节)


【注】①湛:伏湛,伏隆的父亲。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盗贼从横,逆天心     忤:违反
B.大肜、高胡望旗消     靡:倒下
C.隆招怀                    绥:安抚
D.虽在困厄,命不顾     授:接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督邮,汉代设置督察地方驿亭转运文书及物资的官员,如《三国演义》中写到“张飞怒打督邮”。
B.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作为凭证的符节,如《苏武传》“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C.牧守,州牧和郡太守的合称,州官称牧,郡官称守,如《三国志·文帝纪》“朝士明制度,牧守由政事”。
D.万户侯,古代食邑万户的高官,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诸君所闻也,不先自图,后悔何及!
(2)帝得隆奏,召父湛流涕以示之曰:“隆可谓有苏武之节。恨不且许而遽求还也!
4.伏隆出使青、徐二州通告各郡的檄文讲了哪两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2020-06-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学科基地学校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 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东坡乐府笺》,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文之诡异          疾:厌恶
B.不,当奏之            悛:悔改
C.以水之再至          虞:料想
D.然终不以为          恨:遗憾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文才过人。他年少时发奋读书,成人后通晓经史,参加进士考试时被主考官欧阳修认为是奇才。
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准备将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见义勇为。他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坏事就尽力斥责,因此一生常常困顿,却始终不以此为遗憾。
D.苏轼深得人心。他因病在毗陵去世后,各地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那些贤能的君子也在家祭奠,为他叹息流泪。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2)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4.文中苏轼深受爱戴,具体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
2020-06-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语文试题二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

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汪琬《尧峰文钞》,有删改)


注:① 媐(xī):嬉戏。② 瘗(yì):埋葬。③ 窭(jù):贫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人               濒:临近
B.遽京师               薄:靠近、逼近
C.不能办               卒:士兵
D.于是权贵人争        咎:责备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常不见听信。
4.申甫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0-06-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语文试题一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清献公神道碑

苏 轼

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公讳抃,字阅道。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佑元年进士乙科。为武安军节度推官。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公独曰:“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免死。一府皆服。阅岁,徙通判宜州。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公使医疗之,得不瘐死。会赦以免。公爱人之周,类如此。

公得虔州,地远而民好讼,人谓公不乐。公欣然过家上冢而去。既至,吏民简易,严而不苛,悉召诸县令告之:“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神宗即位,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为言。上曰:“用赵某为谏官,赖其言耳。苟欲用之,何伤!”及谢,上谓公:“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龟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耶?”公知上意,将用其言,即上疏论吕诲、范纯仁皆骨鲠敢言,久谴不复,无以慰缙绅之望。上纳其说。熙宁三年四月,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

公年未七十,告老于朝,不许,请之不已。元丰二年二月,加太子少保致仕。时年七十二矣。退居于衢,有溪石松竹之胜,东南高士多从之游。始公自杭致仕,杭人留公不得行。公曰:“六年当复来。”至是适六岁矣。杭人公,逆者如见父母。

以疾还衢,有大星陨焉。二日而公薨。实七年八月癸巳也。讣闻,天子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卷九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惠术民如郑子产                    扰:安抚
B.免死                                        卒:最终
C.吏民简易                                 遇:遇见
D.杭人                                     德:感恩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抃去世三年之后,苏轼受皇帝之命,为他撰写了这篇碑文。
B.为了使一个伪造印章的人免于被处死,赵抃巧妙地修改了赦令。
C.赵抃入蜀为官,随身仅带一琴一龟,皇上听说后称赞他的清简。
D.赵抃从杭州退休,当地百姓苦苦挽留,赵抃答应六年后一定回来。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
(2)故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赵抃为政方面的特点。
2020-05-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连云港市老六所四星高中(海州高中 、赣榆高中 、海头中学 、东海高中 新海高中 、灌云高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②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①。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③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作者七人:语出《论语》,指七位避世的隐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书遗之曰          逆:迎接B.先生弘此远谟            愿:希望
C.争议朝堂,莫能抗   夺:争夺D.如有不,示以好恶     移:改悔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固写信给黄琼,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认为有志之士应当积极参政,救助百姓,施展自己的才智。
B.李固认为,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
C.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时,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一上任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议政时无人能够驳倒他。
D.永建三年大旱,黄琼上书条陈政见,用鲁僖公的事例,劝皇上检查政事得失,改正不足之处,好让世人耳目一新。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
(2)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4.文章第一段中,李固是从哪两个方面劝说黄琼的?
2020-05-2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