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这学期,同学们阅读了《乡土中国》这部书,下面就交流一下我们的读书收获吧。
(1)假使李白有微信,下列诗句最不可能会出现在李白的朋友圈的一项是(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请结合《乡土中国》内容,分析下文体现了乡土社会的哪些特点?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2023-01-05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贾生既以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之。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鹏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书称于郡中               属:连缀,写
B.孝文帝                                说:通“悦”
C.贾生既以居长沙                      适:适合
D.故令贾生                            傅:给……当师傅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     
A.廷尉言贾生年少                  尔其无忘父之志
B.为赋吊屈原                         汉亦留之相当
C.上感鬼神事                         践华为城,河为池
D.居顷                                   屈原作《离骚》
3.下列选项的句式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A.信而见疑B.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C.为降虏于蛮夷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B.后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博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C.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D.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5.下列选项全都体现贾谊才华卓绝的一项是(     
①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②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③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④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⑤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⑥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⑤⑥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知识渊博,口才出众,年纪轻轻就受到众人赏识和夸赞,刚开始时仕途一帆风顺。
B.每次文帝下令讨论问题,老先生们常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能想说的话。
C.贾谊草拟了各种仪法,但因故来不及实行,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诸侯须到封地去上任等,都是贾谊提出的。
D.汉文帝在宣室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周详地讲述了鬼神的种种情形,文帝听得害怕,不知不觉地总往贾谊身边移动。
7.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
(2)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3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英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提出著名的“冰山理论”,他认为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冰山”的八分之一,情感和思想是“冰山”的八分之七。
B.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也是唯一可以和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他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自传”性质小说。
C.先秦诸子散文各具特色。《论语》平实质朴,是语录体代表。《孟子》文笔雄健,认为民心向背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D.老子,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又称《道德经》。相传为老子所著。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理虽玄远,文实多姿。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流水函关

沈念

是黄河这条道路引领着我抵达这里的。

东西南北中,行走中原大地,万物都沿着黄河这条曾经的历史中轴线而生长。从这里,黄河进入中游峡谷的下一段,北为晋北,南为豫西。黄河也因山就势,硬生生将南北走向的水流折弯成东西走向,完成凌空俯瞰时“几”字的弯钩书写。这是潇洒的一笔,这条大河流到这里,有了节奏、矜持,也有了坠落、跨越

人们称“这里”为函谷关,它的名字就是它的身世。东去洛阳、西达西安的故道,所要穿越的崤山至潼关段,几乎都是在山涧峡谷之间,人行此中,如入隧道般不知深险,古称函谷,险隘之意。如此贴切的命名再没改变过。有传说是西周,武王伐纣至于牧野,大胜而归,置关于此,又专设司险管理关塞,也有一说是秦孝公胜战后选择了最险要的这一段来重兵把守。冷兵器时代,金戈铁马的战场是兵家必争、胜负定夺之地,是国君与枭雄一争高下、开创与终结一关定论的象征之地。这才有了“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的浪漫诗性与现实抒怀。

如同黄河在我抵临之前就已经流淌多年,这座耸立眼前的关楼栉风沐雨,变了颜色,成了时间里的事物。我当然是这样以为的,但人们告诉我这只是上世纪90年代在原址上新建的。现代旅游,将它打扮得阔绰而夺目。所剩无几的原址,风雨历经的原址,只留在了黑白图片中。寻古访古却不可得古的人,会滋生怎样的失落?然而我释然了,风云际会,屡毁屡建,屡建屡毁,是它必然的命运。在这里,即使剩余一片空旷,留下的只有片瓦独木的想象,那也是荡气回肠的。

古代的故事,多是发生在河流、古道,或是边界的关楼。函谷关南接秦岭,北倚黄河,东西或绝涧或高塬,它的迷人之处,也是它的揪心之处,就在于那么多人想通过它、占守它。它是阻滞、关闭,也是畅通、开放。

在这里,有一件事是不能回避的,那便是历史的追溯。无论藏在哪个角落,历史的风扑面而来,情绪的力量在历史的托举下,让去往函谷关的路变得跌宕起伏。始于90年代的修建,关楼只是历史的化身,过往痕迹被抹去——直到被一尊黑色石碑身后的函关古道所打开。在古代,那只是一条在沟谷中蜿蜒的土路。有记载说这条曾经崎岖狭窄、蜿蜒相通的路全长15华里,沟壁有50米高,坡度有40至80度,有的地方仅2米宽,仅能容一辆牛车通过。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并非夸张的描述,可以想象它在军事战略上的利害。从遥远的春秋战国就开始了碰撞,直至秦国一统,函谷关扮演着决定胜负的关键角色。西汉贾谊在名篇《过秦论》中议论:“于是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好一个“逡巡而不敢进”!

然而到了公元前209年陈胜义军过关交战,刘邦绕关灭秦,项羽使黥布破关,怒而焚关,函谷关又为秦的灭亡画上了一个终结的句号。自此往后,进退之间,是“逐鹿中原”,也是“入主关中”,这八个字里藏着千钧重量和血腥杀戮。再去拨开时间的密叶,沿经“安史之乱”中的桃林大战,闯王李自成激战斩明兵部尚书孙传庭,1927年冯玉祥北伐驻防,直至1944年5月中国军队阻挡侵华日军西犯的函关大战,都绕不过此地。太多与函谷关勾连的历史细节需要叙说,铁打的雄关流水的战事,得失均因这里而起。这里,并不只是一座青砖砌起的城楼,还是一条真正通往时间深处的道路。也许它从来都是道路,如同它倚临的黄河,连接的不只是一个个地点,还有可追溯的来处、可前行的去往,它是立体变幻的时空,也是后人想象的原点。

这条看不见的道路,更远的地方,是远方,也是远去。

从古道上走过太多的出关者,有一人不能不提。公元前491年农历七月的一天,函谷关令尹喜清晨起床,看到了东方的紫气,知有异人来。他等来了八十高龄的老者——东周守藏史老子。这位又名李耳的老人骑着青牛,被他的崇拜者热情地挽留下来著书立说,从而有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也许连函谷关也没想到,在经历那万千厮杀争夺之后,被封堵在深井里的血液依旧如岩浆般汩汩流动,为它加持的正是这位眉宽耳阔、目如深渊的老人。一块精致的黄河石被供奉在纪念祠屋的一侧,万千来客的手掌在石头上抚摸而留下了一层光泽。已无人探究石头的年代和书桌的真假,只为老子完成著述出关后的“莫知其所终”而好奇与叹惋。

叹惋那散落时光里的,与一个人、一座关、一条河有关的秘密。谁能说,任何普通渺小的生命,不会因这片黄河流经的土地而变得不凡?

黄河在北,隆起的土塬隔阻了函谷关的视线,静寂中水声传来。古关与长河,都把各自印烙在对方的骨骼之上。这条大河,微微发出的声响,都是振聋发聩的轰鸣。在抵达函谷关的短暂时光里,我能亲密地感应到从四面八方汇集而至的那些水声。流水声里,有风貌之变,也有愿景之欢,桩桩美好落色为图——筑坝建库后的水波清粼,生态改良后的天鹅栖息,挣脱贫困后的喜乐安宁……中原大地上的万千气象、幕幕大戏皆可沿着这条大河被我们遇见。

河流之上的备忘与注脚,被时光拍打的浪花卷起。众生命运千差万别,然而与之有关的黄河故事到处流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读音和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这座耸立眼前的关楼(jié)风沐雨               栉风沐雨:历经沧桑,见证风雨
B.车不方轨,马不并(pèi)                            马不并辔:两马不能并驰,形容道路狭窄崎岖
C.让去往函谷关的道路变得跌(dànɡ)起伏                    跌宕起伏:高低不平,坑坑洼洼
D.都是振聋发(huì)的轰鸣                                             振聋发聩:微微声响,震撼人心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的名篇《过秦论》多用排比和对偶手法,气势充沛,一气呵成,被认为是一篇气“盛”的文章。
B.记载陈胜起义的《史记》兼具史书性质和文学色彩,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安史之乱”是杜甫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的创作背景,其中《蜀相》就抒发了这种忧国伤时之情。
D.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专说对待之理”,如“有”和“无”、“胜人”和“自胜”等,充满了辩证色彩。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以“流水函关”为标题,其中的“流水”指的是发生在函谷关的从陈胜义军过关交战到中国军队阻击日军西进的多次战争。
B.文章开篇以黄河引入,将两个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的意象联系在一起。
C.作为一个“寻古访古却不可得古的人”,作者虽然感到非常失落,但还是释然了,并由此生发出更深刻的感悟。
D.老子过函谷关著《道德经》的故事,为函谷关增添了文化色彩,展现了函谷关作为军事要塞之外的文化价值。
E.“已无人探究石头的年代和书桌的真假”,体现出作者对游客们只是好奇于老子的经历而不关心历史真相的伤感。
4.赏析第二段划线句子。
5.作者为什么说:“人们称‘这里’为函谷关,它的名字就是它的身世。”?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6.本文着重写函谷关,为什么要在结尾处描写黄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3-01-05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5 . 《红楼梦》第五回借助判词等暗示了主要人物的特点和命运。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提到薛宝钗的“德”与林黛玉的“才”,请分别举出原著中的具体情节加以印证。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贫困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发展难题。2000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千年宣言》中,将“全世界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下的人口数减半”作为千年发展目标的第一项。减贫与消除贫困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热议话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和薄弱的农村经济社会基础,造成农村贫困人口多、分布广的基本格局。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从广义的、救济式扶贫到大规模、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发式扶贫再到当前的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实践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成为世界上减少贫困人口最多、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选自《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6期《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实践进路与世界启示》)

材料二:

(新华社图表,北京,201996日新华社记者周大庆编制)

材料三:

20201214日,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他强调,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减贫事业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推进国际减贫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论坛与会人士深化减贫经验交流,广泛凝聚共识,提振减贫信心,为加速全球减贫进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消除贫困,过上衣食无忱、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幸福好日子,是人类共同的理想。看中国,1123日,贵州省宣布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省内所有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这也标志着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

世界银行公布数据显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减贫事业步入“快车道”,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引领下,在无数扶贫干部、基层力量的矢志奋斗下,我国用一组组充满奋斗热情的数据标注出中国减贫的高度和力度。连续7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贫困堡垒被逐个攻破,贫困人口逐年递减,脱贫根基持续得到巩固,中国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令世界发展中国家和贫困人口看到了希望,提振了信心,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不仅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更是有力推动者和重要贡献者。从积极同联合国、发展中国家等开展国际减贫合作;到加强与非洲经济、教育、基建等多领域合作,把更多的“中国经验”分享给需要发展的国家;再到创造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推动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中国在做好国内减贫事业的同时,心系贫困人口生存现状,帮助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减贫脱贫、促进其经济和社会发展。

(选自金羊网评《中国的减贫,世界的“加油站”》)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实践依次经历了开发式扶贫、救济式扶贫、精准扶贫等不同的历史阶段。
B.中国率先完成了《联合国千年宣言》中将“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人口数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成为世界上减少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
C.中国之所以农村贫困人口多,分布广,是因为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经济社会基础薄弱。
D.改革开放40多年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截止到2018年,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已低至1.7%。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贫困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现实难题,发达国家则不然。
B.2011年我国减贫脱贫工作已卓有成效,农村贫困人口低至一亿以下。
C.中国在2020年现行标准下已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贫困县已经全部摘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D.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减贫事业步入“快车道”,连续7年减贫1000万人,贫困人口逐年递减,贫困发生率低至0.6%。
3.我国下列措施,不能直接促进世界减贫事业发展的一项是(     
A.积极同联合国、发展中国家等开展国际减贫合作。
B.加强与非洲经济、教育、基建等多领域合作,把更多的“中国经验”分享给需要发展的国家。
C.创造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D.控制国内房价,让人民住有所居;抑制医疗收费,让人民病有所医。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ChatGPT作为一款聊天机器人,可以让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顺畅,大大提升政民互动体验。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AI技术会使政府与公民的互动过程实现重构,并推动人机界面、人与人的界面发生深刻变革。

公民企业在同政府工作人员打交道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身心俱疲。人们往往不知道该找哪个政府部门办事,具体应该寻求谁的帮助,以及需要准备什么材料。ChatGPT所承载的强大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将会对政民互动带来全方位的深层次冲击,使政民互动体验实质性改善。避免办事无门、沟通无路、咨询无人等问题。

ChatGPT的复杂推理能力很强,但是还无法达到人类的情感能力,这可能会影响公众与政府的交互体验。相对来说,人是情感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更加被人所接受。ChatGPT目前还难以具备共情和同理能力,不过,从公众办成事、办好事的角度来看,ChatGPT应用带来的政务服务体验改善,必将会远超其他既有做法取得的效果。

(节选自《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会带来数字政府革命吗?》马亮)

材料二:

数字孪生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数字化表达建构出与实体社会一模一样的平台即数字孪生体,将社会问题在虚拟空间中模拟出来,形成清晰、有序的镜像。

当前,数字孪生技术在中国城市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了业界和政府的广泛认同。数字孪生城市所秉持的基本理念,就是当面对真实的世界时,通过技术由实入虚、建构虚拟的城市,进行分析和判断,观察其基本的运行,进而形成管理决策,进而形成对现实世界的操控和管理,实现以虚控实的基本理念。数字孪生技术所印证的管理理念,是人能够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对现实世界的真实管理控制。可以看到,人们对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态度更多的是认同和支持。但当谈论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时,人们的态度产生了分化,有赞同,也有批评和质疑。

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的迭代升级,使机器学习的功能得以强化,甚至可能超越人类的思考,这也改变了人机关系,使人与机器的边界变得模糊。

(节选自《从数字孪生到机器学习:公共价值失灵视角下的ChatGPT》)

材料三: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技术冲击之下,能否保持整体劳动力可持续(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保住饭碗”),无论是对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非常关注。

在人工智能时代,新技术对劳动力的“质”和“量”都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在低技能岗位可替代性强、就业保障缺失的情况下,可能产生劳动收益的逐底竞争,甚至是资本和技术对劳动岗位的不合理控制,乃至对劳动者的剥削,以赚取更高的利润,形成对劳动力生存威胁的“恶性循环”。

其次,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个体劳动力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显著增大,对于下一代教育的投入成本、专业的选择成本和培养的综合成本大大增加,引起了繁育后代所需的生活资料的急剧上升。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波动引起的同辈竞争,引发的“鸡娃”等现象,已经成为我国推广人口政策的严重阻碍。再次,由于新技术的更迭频率大大提高,更迭幅度高出天际,提升劳动素养和技能所需的支出更将显著增加。

(节选自《人工智能时代的整体劳动力可持续问题——基于ChatGPT的思考·叶林》)

材料四:

企业上云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业务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

   

(材料来自《一本书读懂数字化转型陈雪频》)

1.下列对材料一、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是一款具有复杂推理能力的机器人,可重构政民互动过程,改善政民互动体验。
B.ChatGPT使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可以具有人类的共情力和同理心。
C.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先建构虚拟的城市进行操控与管理,进而化虚为实,实现对真实世界的管控。
D.相对于人工智能技术,人们对于数字孪生技术更莫衷一是,质疑之声多过赞美。
2.下列各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依然胜过人机互动。
B.数字孪生体是模拟镜像而形成的清晰、有序的实体社会。
C.四分之一的企业完全未上云,严重制约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提升。
D.企业基础设施上云程度与消费者洞察数字化程度呈正比。
3.在未来社会中,以下哪种情况一定不会发生?(     
A.李华准备开公司,通过ChatGPT应用程序,提前了解办理流程,带好材料,一次性快速办理成功。
B.李霞的伴随式AI机器人,不仅能时刻陪伴他,跟他一起学习和生活,还能通过思考帮他想办法。
C.李文要去学习某项关键技术,发现提升劳动素养的补习班门庭冷落、门可罗雀,甚至免费学习都无人问津。
D.李明的企业基础设施上云后,基于数据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并快速验证产品性能,很快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2023-04-2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8 . 苏轼工于书画,也擅长诗文,我们学过他的很多作品。学校文学社准备举办以苏轼为专题的展览。下列语句中适合作为该展览版块标题的一项是(     
A.六朝之下,不顾流俗,驳耻师之风
B.北固亭上,千古江山,觅三国英雄
C.七月既望,主客辩驳,感人生无常
D.日观亭中,顶风冒雪,赏日出海上
2024-03-09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容易(0.94) |
9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是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按剧作品内容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
B.易卜生,挪威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有社会悲剧《玩偶之家》《威尼斯商人》《人民公敌》等。
C.柳永,原名三变,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豪放刚健,音律谐婉。
D.《兰亭集序》由叙事而写景,感物而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文章立意不同凡响。
2022-05-28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柳堤

【明】 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注】①金銮:明代散曲家,陇西(今甘肃)人。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游吴楚淮扬之间。②攀折:折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含蓄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颔联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一个“锁”字形象地写出柳树之多和层叠,遮蔽了旧时的营垒。
C.“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密树”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早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D.尾联一个“更”字把对柳树的赞扬与对柳堤美景的描写联系起来,使全诗成为一个整体。
(2)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初看起来给人以温馨、愉悦之感,实则语淡情浓、哀情极深。请结合尾联,解析作者是如何传达“哀情”的。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