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2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防图

陈刚

随着战争形势的推进,为了顺利解放宜昌城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现在上级迫切需要获得城防工事布防图。上级通知萝卜迅速启用潜伏多年的锥子

萝卜同德元大药房白底黑字的招幌换成了白底红字,同时发布了高价收购五倍子陈货的信息。第二天中午,一辆黄包车在同德元大药房门口停下。下来一个硕壮的中年男人,戴礼帽,架墨镜,着长衫。进门问店小二,可有五倍子陈货匀一些给他,价格好说。店小二按老板的吩咐回,现在货紧,只买不卖,不是价格的问题。客人说,要的不多,只需三两三钱。店小二眉梢扬了两下,不再吱声,目光朝库房的位置拐了一下弯,又拐了一下,客人读懂了店小二眼睛里的意思。

库房设在楼梯拐角,推开木门时能听得见木轴粗糙的摩擦声。客人提着长衫的下摆跨进去,取下礼帽,对着背光坐着的那人说话,口气如会老友,好久不见!

那人只是专心致志地沏茶、淋壶,头也没抬,却莫名其妙地问,今日初几?

三七二十一,是个好日子。客人就是潜伏于国民党保卫局多年的侦防处长胡文胜,他站在半明半暗的光影里接了话。

真是择日不如撞日。

接头暗语对上。两人会心大笑,对视了好久,双手才紧紧握在一起。

我就是锥子。胡文胜摘下墨镜,没有落座,显然准备接受任务后随即离开。我是萝卜,按照组织指示和你接头。

真担心组织把我遗忘了呢,两年多啦!胡文胜的语气有些伤感,但更多的是激动。

胡文胜接到了迅速将宜昌城防地图和火力部署情况归整的任务。负责城防工作的是绥靖总署司令部,胡文胜所在的侦防处无法直接获取情报。刚出药店,他就在心里慢慢盘算起来,笑意在脸上一点点散开。等收住笑容的时候,心里已经计划妥当。

胡文胜换了一套格子纹西服,头发梳得溜光,出门顺着邮政巷一直朝十三号码头的方向走去。那里有一家咖啡馆。他要去见一个人,刚才电话里约好了。

这人叫周维君,是绥靖总署司令部行署专员的副官。

看见胡文胜走来,他毕恭毕敬地起身哈腰,用双手示意在对面落座。

周维君朝侍者招了招手,问,处座想喝点儿什么呢?他故意用轻松的语气掩饰心中的不平静,但脸上的笑容有些紧张。显然他还没有从刚才的电话中缓过神来。

胡文胜要了一杯干红、一盘干果。

周维君借着行署专员副官的身份,一直秘密地贩卖烟土,在北门外正街一带开了几家烟馆。作为情报部门的负责人,胡文胜自然对一切了如指掌。两人像有某种默契似的,从不说破。胡文胜只会指派手下隔段时间就去烟馆里些钞票,慰劳手下的兄弟们。

胡文胜刚才在电话里告诉周维君,有些事情对兄弟不利,恐怕会很麻烦。最好见面说,就银座吧。没容周维君开口,电话就挂了。胡文胜故意让威胁悬着,顶着穴位不用劲,就是想让周维君的心里先火烧火燎一把。

周维君压低声音说,给您准备了两根黄鱼。话一出口,心里就开始埋怨自己,到底还是沉不住气,不能先开口讨价的。其实他准备了四根黄鱼,这是他预备的底线。

胡文胜心里舒服了一下,脸上不动声色,很快很干脆地说,你的命不止两根黄鱼的,恐怕二十根也不止。

周维君心里泛起一阵苦,吃了黄连一样,您可别听外面的传闻,真的也没挣多少。但语气里已经有了强弩之末的颓势。

胡文胜好像没听见,面无表情地说,你觉得一条命应该值多少价?不是说鸦片的事,是听说有人想拿你加入和平建国军说事。你在日本便衣特工队服役的名字,叫周继平吧?他停顿下来,用目光询问周维君,最后才幽幽地说,你知道汉奸的下场会有多惨吗?

保密局一直掌握着秘密处死汉奸的权限。这弦外之音,周维君自然心知肚明。

周维君一时惊恐得无话可说,只感觉后背发凉。冷汗直往下淌,燥热朝上涌,脑门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胡文胜眼见周维君已吓成了惊弓之鸟,为了让沉重的气氛蔓延,便不再言语。自顾自端起红酒杯,慢慢地啜饮,故意显出一派意态闲雅的样子。他知道周维君也需要一点儿时间来占卜事态的走向。

周维君也端起咖啡杯,目光微垂。他的愁绪好像已经败坏在那一口咖啡里了,含了半天才咽下去,又仿佛下了极大的决心,他突然伸出一根指头。我愿意出十根黄鱼,怎么样?声音越到最后越低沉下去,他控制不了恐惧在内心升腾。

胡文胜摇了摇手,把身体朝前靠了靠,说我不要金条,只要你做一件事,事后两清。听说不要金条,周维君有点儿不知所措,好奇战胜了恐惧,反而轻松了。赶紧堆起满脸的谄媚,狐疑地试探道,还有侦防处做不了的事?

胡文胜冷笑一声,说话的语气很重,表情很严肃,事关党国大事,不可猜疑。

周维君无言以对,脸上掠过一丝惊讶的神色,但随即收敛了。

胡文胜掏出烟盒点了一支烟,又将烟盒轻轻朝前一推,压低嗓音,字斟句酌地说,这是玛利亚微型相机,胶卷已经装好。请你在两天内将宜昌城防火力布置图拍照后给我。事情办完后,还在这里见面,一并把你的那些档案拿走。

仿佛料定周维君也不会反驳,胡文胜说完就起身走了,甚至连头都没有回。

周维君干瞪着眼,嘴里咝咝冒着冷气,仿佛是胡文胜把他猛然间推进了冰窟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奋力自救。他不动声色地把装着相机的烟盒放入口袋,脸色慢慢平静下来。回去后,他模仿行署专员的笔迹拟了一份机密文件调阅单,顺利地把城防图从机要室里借了出来,半个小时后还了回去。

第二天中午,忧心忡忡的周维君把相机送还给胡文胜。胡文胜眯着眼睛笑了。一阵静默。他把装着周维君人生秘密的档案,轻轻地推到桌面上,用下巴示意他可以拿走。周维君把档案袋紧紧地抱在自己的胸前,仿佛是抱着周继平失散了多年的魂魄。

(有删改)

[注]①《城防图》荣获2022年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作者在创作这篇小说时参考了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湖北解放军纪实宜沙战役》等史料。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发生在解放前夕,“锥子”“对暗号”具有时代特色,“大药房”“招幌”凸显地域色彩。
B.“他站在半明半暗的光影里接了话”,巧妙贴合了胡文胜作为潜伏者的身份特征与处境。
C.从开口讨价“两根黄鱼”到超出底线出“十根黄鱼”,周维君在会谈中一直处于下风。
D.周维君“把档案袋紧紧地抱在自己的胸前”,可见他对自己的汉奸身份被揭露仍心有余悸。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店小二着墨不多,通过其机警谨慎的言行,从侧面展现了敌我斗争环境恶劣凶险。
B.“推开木门时能听得见木轴粗糙的摩擦声”,以声衬静,营造了一种寂静、紧张的氛围。
C.小说运用外貌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了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地下工作者形象。
D.小说将悬疑、推理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内容与历史基本相符,体现了虚构与真实的有机统一。
3.请简要分析胡文胜这一人物形象。
4.《城防图》展现了强大的叙事把控能力,有评论家称之为“内紧外松”——内里紧张惊险,暗潮涌动;读来松弛沉稳,波澜不惊。请以胡文胜与周维君会面部分为例作简要分析。
2024-03-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安风骨,又称“魏晋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悲凉慷愤之中,亦有命运无常、人生短促的不安心境,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掀起一个诗歌高潮,被后人尊为典范。

建安风骨的内涵包含以下几方面:文风清峻,给人一种利落大方之感;通达脱俗,不拘小节,沉雄激荡;气盛词壮,畅所欲言;华靡。在建安诗作中,华靡之风自曹植始,滥觞于七子后。

(摘编自卢劲《建安风骨》)

材料二:

建安是后汉献帝的年号,生活在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文学家们,敢于抨击时弊,敢于在不同作品样式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从而形成了一个文学的黄金时代。前人提到建安文学,往往用“建安风骨”来指代,即内容充实,风格劲健,有一股内在的力量的文章风格。建安作者以此来对抗彩丽繁绮而又空洞无物,或者低级庸俗的文风。而之所以形成“建安风骨”,一方面是由社会现实决定的,另一方面的决定因素是对汉乐府民歌的继承和创新。

建安前后,阶级斗争激烈,政治和思想发生重要变化,社会极度动荡不安。建安前爆发的黄巾起义摧垮了东汉皇朝的腐朽统治,但接下来军阀混战,三国鼎立,战火不停,生灵涂炭。而上层统治者却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

生活在如此时代背景下的建安文学的主要作者们——曹氏父子、建安七子,还有蔡琰——都饱尝了战乱的苦楚,目睹了百姓无家可归,饿死街头的凄惨场面。所以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时代的烙印体现得尤为明显。建安风骨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孕育了这种文学风格。如王粲在《七哀诗》中描述了一幅惨绝人寰的普通百姓流离失所图,严重的饥荒竟迫使母亲不得不忍痛抛弃亲生的骨肉。全诗情景交融,语调悲怆,“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母亲那痛苦而又无奈的表情,好似一幅幅悲惨的画面,展示在世人面前。这首诗被后人誉为“汉末实录”“诗史”,反映了诗歌创作的一种新精神,在建安文坛上,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

建安作者们没有被现实的残酷和苦难吓倒,更没有醉酒消沉,得过且过,而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把重整山河作为己任。他们各自的作品,表达了一种高昂奋进的情绪,慷慨悲歌地表现出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国家太平的理想,犹如在黑暗里点亮了一盏明灯,给人以鼓舞和力量,使迷茫的人不再迷茫,消沉的人从此昂扬战斗。正如古人所言,文学亦写实亦传情,诗人们正是本着文学这一特色,很好地通过诗歌把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尽显“建安风骨”。正如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诗为北征乌桓凯旋途中所作,本篇以神龟起兴,言生命必有终时,表现出了诗人不信天命、努力进取、志在千里的英雄豪迈气概和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融会深刻的哲理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建安文学在继承汉乐府民歌本色的同时,又注重用辞和文采。诗人们汲取汉乐府中“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走直抒胸臆的道路,创造出富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文学。那种无病呻吟、脱离实际、空洞无物的作品被作家们所摒弃,而是借景物观照时代,有感而发。如曹操的《观沧海》,诗人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联想到当下的现实,一发不可收地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吐露出自己的宏伟抱负,表现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给人以鼓舞以号召,可以说它是积极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特色兼得的佳作,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王粲的《七哀诗》、蔡琰的《悲愤诗》、曹丕的《大墙上蒿行》等作品中,也都各有不同的特色。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能让人深刻地感觉到,诗人们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各种艺术形式不断地追求,即冲破樊篱、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建安作家的作品,从反映生活的方面来说,比汉代的诗人及词赋家要广泛得多;在艺术手法上,他们不但继承了乐府民歌的长处,而且加以提高和发展,他们加强词句的色泽和光彩,使之更华美。建安文学作者的创作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为各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未来。

从以上种种,不难得出,建安作者的作品具有对生活、社会真切的感受,对国家、百姓炽热的情怀,对战乱现实的深刻反映,对国家统一与太平的渴望,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与之相得益彰的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以及刚健清峻、质朴有力的语言……正是这些共同构成了“建安风骨”的主要因素。

(摘编自汤树德《“建安风骨”构成的主要因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作者们把重整山河作为己任,他们将高昂奋进的情绪,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国家太平的理想融入各自的作品中。
B.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的诗歌都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
C.前人常用“建安风骨”来指代建安文学,“建安风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现实和对汉乐府民歌的继承、创新。
D.曹氏父子、建安七子、蔡琰的作品,富有时代气息,因为他们都饱尝了战乱的苦楚,目睹了百姓流离失所等凄惨场面。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生活、社会真切的感受,对国家、百姓炽热的情怀,对战乱现实的深刻反映等,都是构成“建安风骨”的主要因素。
B.“建安风骨”内涵丰富,包含文风清峻、通达脱俗、气盛词壮、华靡等。其中,华靡之风自曹植始,滥觞于七子后。
C.王粲的《七哀诗》表现了普通百姓的流离失所,被后人誉为“汉末实录”“诗史”,反映了诗歌创作的一种新精神。
D.用辞和文采是建安文学的核心,建安文学的作家们摒弃那种空洞无物的作品,借景物观照时代,有感而发。
3.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曹操在《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中,批判了当时陷人民于水深火热的军阀混战,表达了诗人憎恶战争、同情人民的鲜明态度。
B.曹植《白马篇》“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中,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的游侠少年形象,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C.刘桢《赠从弟》“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通过赞美松柏,表现自己的高洁之性、坚贞之节和高远之志,风骨雄健,气势有力。
D.王粲《杂诗》“回身入空房,托梦通精诚”两句,写诗人回到卧室,希望在梦中传递自己对友人的真诚之心,体现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4.材料二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观点?请简要概括。
5.请结合材料,分析曹操《短歌行》中“建安风骨”的体现。
2024-03-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夷陵岁暮书事呈元珍表臣

欧阳修

萧条鸡犬乱山中,时节峥嵘忽已穷。

游女髻鬟风俗古,野巫歌舞岁年丰。

平时都邑今为陋,敌国江山昔最雄。

荆楚先贤多胜迹,不辞携酒问邻翁。


[注]①景祐三年(1036)作,时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令。夷陵,今属湖北省宜昌。元珍、表臣,分别是诗人的两位友人丁宝臣、朱处仁的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乱”字突出夷陵群山环绕、闭塞荒远的特点,“时节峥嵘”照应题目中的“岁暮”。
B.颔联描绘出了一幅古朴的夷陵丰收画卷:游女梳着古代发髻,野巫载歌载舞,庆祝丰收。
C.“荆楚先贤多胜迹”写荆楚地区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名胜,引发诗人想要深入了解的心理。
D.本诗语言悲凉婉转、幽深绵长,综合运用典故,对比,于景物描写中寄寓深沉情感。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2024-03-2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时(郭)崇韬领真定,上欲崇韬镇汴州,崇韬辞曰:“臣内典枢机,外预大政,富贵极矣,何必更领藩方?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且汴州关东冲要,地富人繁,臣既不至治所,徒令他人摄职,何异空城!非所以固国基也。”上曰:“深知卿忠尽,然卿为朕画策,袭取汶阳,保固河津,既而自此路乘虚直趋大梁,成朕帝业,岂百战之功可比乎?今朕贵为天子,岂可使卿曾无尺寸之地乎?”崇韬固辞不已,上乃许之。

帝性刚好胜,不欲权在臣下,入洛之后,信伶宦之谗,颇疏忌宿将。

郭崇韬素疾宦官,尝密谓魏王继岌曰:“大王他日得天下,騬[注]马亦不可乘,况任宦官!宜尽去之,专用士人。”由是宦官皆切齿。时成都虽下,而蜀中盗贼群起,布满山林。崇韬恐大军既去,更为后患,以是淹留未还。帝遣宦者向延嗣促之,崇韬不出郊迎,及见,礼节又倨,延嗣怒。李从袭谓延嗣曰;“今诸军将校皆郭氏之党,王寄身于虎狼之口,一朝有变,吾属不知骨何地矣!”因相向垂涕。延嗣归,具以语刘后,后泣诉于帝。前此帝闻蜀人请崇韬为帅,已不平,至是闻延嗣之言,不能无疑。帝阅蜀府库之籍,曰:“人言蜀中珍货无算,何如是之微也?”延嗣曰:“臣闻蜀破,其珍货皆入于崇韬父子,故县官所得不多耳。”帝遂怒形于色。及孟知祥将行,帝语之曰:“闻郭崇韬有异志,卿到,为朕诛之。”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庄宗纪》)

材料二:

史臣曰:庄宗以雄图而起河、汾,以力战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国祚中兴。虽少康之嗣夏配天,光武之膺图受命,亦无以加也。然得之孔劳,失之何速?岂不以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忘栉沐之艰难,徇色禽之荒乐。外则伶人乱政,内则牝鸡司晨。靳吝货财,激六师之愤怨;征搜舆赋,竭万姓之脂膏。大臣无罪以获诛,众口吞声而避祸。夫有一于此,未或不亡,矧成有之,不亡何待!静而思之,足以为万代之炯诫也。

(节选自薛居正《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

[注]騬(chéng):被阉割后的马。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徒以侍从A左右B时C赞圣谟D致E位F至G此H常不自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徙,指调动官职,与“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传》)中的“徙”意思不同。
B.委,指呈献,与“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中的“委”意思相同。
C.县官,旧曾指天子,也可指县级的行政长官。材料一中指朝廷、官府。
D.栉沐,与成语“栉风沐雨”的意思相同,都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避。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励精图治,振兴国运。他凭借武力平定汴州、洛阳,成就帝业,天下初定时,他对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对郭崇韬委以重任。
B.庄宗猜忌权臣,贪图逸乐。他轻信后宫、伶人的话,疏远有功劳的将领,沉迷于荒淫的享乐,最终导致朝政混乱,身死国灭。
C.郭崇韬劳苦功高,深谋远虑。他虽为庄宗立下汗马功劳,但没有居功自傲,并且从国家长远的角度出发,打击伶宦,重用士人。
D.向延嗣居中弄权,扰乱朝政。在他出使蜀中时郭崇韬没有以礼相待,他借机挑拨郭崇韬与庄宗的关系,导致庄宗对郭崇韬起了杀心。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汴州关东冲要,地富人繁,臣既不至治所,徒令他人摄职,何异空城!非所以固国基也。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5.薛居正认为庄宗失天下“足以为万代之炯诫”,请结合材料概括对后世有哪些警诫。
2024-03-1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芦花

[元]贯云石

仆过梁山泊,有渔翁织芦花为被,仆尚其清,欲易之以绸者。翁曰:“君尚吾清,愿以诗输之。”遂赋,果却绸。

采得芦花不涴尘,翠蓑聊复藉为茵

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

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

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

[注]①芦花:芦苇之花,花状似雪,也如白色柔毛。②涴():泥沾在器物上,指弄脏。③茵:褥子。④鸳鸯:绣在青绫上的鸳鸯图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四句秋意渐浓,西风袭来,飞雪满身,诗人却因身盖芦花被,不觉寒冷,安然入梦。
B.“毛骨已随天地老”一句运用双关、拟人的手法,由芦秆、芦花的日益干枯推及渔翁已年老,包蕴丰富,用语神奇。
C.“青绫莫为鸳鸯妒”写诗人极富幽默情调地安慰“青绫”,不要妒恨主人拿它来换取芦花被。
D.以“欸乃声中别有春”作结,情思悠悠,如余音绕梁,描摹了人生理想中别样的美好天地。
2.《芦花被》序文中提到“仆尚其清”与“君尚吾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清”字的丰富意蕴。
2024-03-19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村歌(节选)

孙犁

大官亭的野战医院里,新来了一批伤兵。是在大清河北作战受伤的,里面有几个饶阳县今年春天参军的战士。战士们给家里写了信,母亲和妻子们都去看望了。张岗贫农组也买了一筐鸭梨,募了一篮鸡蛋,送去慰劳,李三同双眉是代表。

在伤兵里,双眉看见了兴儿,挂着一只胳膊。兴儿对李三说是参加机枪班冲锋受了伤。双眉一句话也说不出,红着脸笑了。兴儿用那只好手轻轻拍着受伤的胳膊,好像是叫双眉看。双眉明白,这意思是说:你看我怎么样,我受伤了。

第二天,区里送来一封信说:野战医院的伤兵同志们要求张岗剧团给他们演演戏,叫李三加紧准备。

李三拿着信找了双眉去,笑着说:“你的工作来了!”

双眉接过信来看了看,抬头问:“伤兵同志们为什么单到咱村?”

李三说:“周围几十里,谁不知道张岗剧团?在冀中区,除了‘火线’,恐怕就属咱们了,人家军队上能没有听说过?”

双眉说:“那可演什么节目哩?咱不演俗戏,新编又一下排不出来,全怨三哥,那两天还批评我哩!”说完把嘴一努。

李三说:“这怨三哥没远见。双眉,这事全交给你,你用什么东西,使唤哪些人,告诉我,我给跑腿!反正,人家既然指名请咱们,咱们就得露一手,不能丢人!”

双眉想了想说:“我看还是演《比武从军》。这个戏,别的剧团演不了,咱们又是熟戏,稍微拉拉场,吊吊嗓就行。三哥,你看怎么样?”

李三说:“对,就演这出。给军队演,又符题。我就喜欢这出戏,末了那一大段唱,别的剧团,就是没法演,两个人接着也唱不下来。你唱起来,可是从从容容,越到后来越有劲。不过那个武委会主任叫谁演哩?兴儿不在家。”

双眉说:“就叫小三成替他,排的时候,小三成一块学会了。”

“好!”李三说,“带着咱们那汽灯,好帐子,好幕去。演的时候,还得叫我干那个!”

“什么那个?”双眉问。

“拿着大喇叭站台!”李三比画一下,笑着走了

演戏的那天是十月革命节。会场就在大官亭街当中那大场院里。吃过晚饭,周围几十里,道路上满是人,走紧说:

“今晚上是张岗的《比武从军》!”

“喂!那个女角叫什么?”

“你这人!双眉呗!”

“对,真好嗓门,好长相,好走相,真,真比不了!”

“有一年不唱了,听说为唱戏受过批评哩?”

“咳!不批评别的,单批评唱戏!”

汽灯还没挂起来,会场里就挤满了人,卖糖的,烙馅饼的,老豆腐挑子也赶来了。

伤兵同志们坐在场子当中,汽灯点着了,张岗剧团的人马在台上忙着,打鼓的老头子郭老珍,架着腿,把手巾搭在膝盖上,嘴里叼着一支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肯抽的好烟卷。

兴儿挂着胳膊,走到后台来和人们说话。在一个大油灯下边,双眉坐着她那小红凳,正对着镜子化装。见兴儿来了,就问:

“你在哪儿看?”

兴儿说:“在台下边呗!”

“有座物没有?”

“没有。”

“我给你带来了一个。”双眉说着站起来,往后一推那小红凳。

“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还置了家具?”兴儿说。

“这是我分的果实。”

“你参加斗争了啊?”兴儿笑着。

“你参加战争,我参加斗争!”双眉低声说,在镜子里轻轻一笑。

“入党了没有?”兴儿庄重地问。

“快批准了。”双眉的脸一红“你哩?”

“我今天满了候补期。”

“我来演戏给你道喜!”双眉笑着说。

“先唱的时候,嗓子不要太高,这个地方是街心,容易收音。”兴儿关照了双眉几句,就下去了。

同志们看见兴儿提着个小凳下来,有两个人跑过来说:

“王小兴,哪来的小凳?”

兴儿说:“借的剧团的。”

“还是你们本地人好啊!”

“来!咱们三个挤着坐。”兴儿说“快开戏了,听着吧!”

今晚上没有月亮,是个好晴天。星星像有喜事的人们的眼睛。一声锣响,开幕了。

台下的人挤着跟前去,说:

《比武从军》!”

“不要挤,不要碰着伤员同志们!”李三拿着个大喇叭,在台上猫着腰喊叫。

“双眉!”台下看见双眉一上场,挤得更欢。前边的人用死力顶着,像钉木桩,不让挤过去。

双眉一出来,是在梨树底下,里面有这么几段:

风吹枝儿树猫腰﹑

今年梨儿挂得好。

上好的梨儿谁先尝哪,

我提着篮儿上前方呀。

送梨的人儿回去吧,

前方的战斗正紧张啊。

双眉唱着,眼睛望着台下面。台下的人,不挤也不动,整个大广场叫她的眼睛照亮了。

她用全部的精神唱。她觉得:台上台下都归她,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

(节选自孙犁《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文本二:

《村歌》这些篇目,差不多都是纪事,人物素描。那时我是当作完成一个记者的任务写作的,写得都很仓促,不能全面,名之为速写,说明它们虽然都是意图把握农村在伟大的变革历程中的一个面影,一片光辉,一种感人的热和力,但又都是零碎的,片面的。

有一些地名和人名,后来也曾出现在我写的小说里(其实严格讲来,也只是较长的速写),但内容并不重复。是因为我常常想念这些人和这些地方,后来编给它们一个故事,又成一篇作品,当然还是粗略的作品。我想,如果我永不忘记他们,我想念得再多一些,再全面一些,今后,我也许还能够写些比较全面的,比较符合他们伟大的面貌的作品吧。

(节选自孙犁《农村速写〈后记>》)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以大官亭野战医院新来一批伤兵展开情节,既渲染出故事的时代背景,又为双眉的出场做了铺垫。
B.演戏当天人们在路上的议论,反映了人们对双眉因演戏受到批评略有同情,也从侧面体现了双眉演技的高超。
C.小说通过刻意描写“卖糖的,烙馅饼的,老豆腐挑子也赶来了”这一场景,来表现双眉演出现场的热闹氛围。
D.小说结尾处“台上台下都归她,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表现了双眉受批评后又复出演戏时自我陶醉的心理。
2.关于文中双眉与李三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三一开口就把演戏称为“工作”,暗示出他以工作为名的强制性心理。
B.文中画线处李三前后两处“笑”的内涵明显不同,后面这处笑里饱含着给双眉安排妥当任务之后的得意与释然。
C.两人的对话直接而坦诚,这是革命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的典型表现。
D.对话一再强调《比武从军》演唱的难度,发挥了对主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3.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双眉的形象特点。
4.从文本二可以看出,这篇小说创作之初“是当作完成一个记者的任务写作的”,“差不多都是纪事,人物素描”,可以“名之为速写”。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文本一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新闻速写的特点。
2024-03-19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怀古

   

新破荆州得水军,鼔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写作此诗时,宋神宗决定进攻西夏,动用了自王安石变法以来积攒的所有财富,试图一击荡平西夏。两年后战事惨败。②觜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③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比喻写曹军虽新得水军,实则如云般军心离散,不堪一击。
B.颔联以反问转折,曹军意外惨败的结局同前文百胜之威形成反差。
C.颈联写曹操醉心于自己的强大,却不知眼前形势已非他所能左右。
D.前两联以记叙为主,后两联用议论总结出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2.苏辙的《赤壁怀古》与苏轼的《赤壁赋》都写到了曹操,他们的写作目的一样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4-03-1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养于从父兄。念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国成诸贵,亦以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疏奏A宪宗B怒C甚D间E一日F出疏G以示宰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本义指少年时失去父亲,后泛指父母双亡,又引申为单独,在这里指丧父。
B.寻,不久的意思。 与“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的“寻”意思不同。
C.博士,官职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为教授生徒的官职。
D.“罪愈太重”中的“罪”是惩罚之意,与“明烛天南”(《登泰山记》)中的“烛”用法不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从小刻苦学习儒家经典,无需别人奖励督促。考中进士之后,先后受到董晋和张建封的赏识和任用。
B.韩愈曾上奏呈递数千言的奏章,皇上不采纳,并大为生气,把他贬为阳山县令,后酌情让他到江陵任职。
C.韩愈自认为有才华,公事烦累还遭受贬官,就作《进学解》开导自己,执政者看到此文,十分同情他。
D.韩愈看到皇帝迎佛骨于宫中供奉,王公百姓也争相奉佛,于是上疏劝谏,遭到皇帝忌恨,最终被贬潮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2)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
5.全文围绕韩愈的哪种精神展开记叙?请加以概括。
2024-03-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塘荷韵

季羡林

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

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这样一米,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葱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得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橄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的这个局面。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们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它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僻,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油的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莲子在水中静卧三年,直到第四年,才出现“真正的奇迹”。这一静一动的反差,显示了难以抗拒的求生力量。
B.“凌驾”“弄姿”“睥睨”等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高洁做岸、充满自信的状态。
C.每到塘荷盛开,我“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这里的“清香”和环境的清静、心境的淡然相吻合。
D.“一片莲瓣堕人水中”“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作者在写到荷花的凋零时,对即将逝去的生命感到惋惜,充满凄凉。
2.本文写荷花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的成长动态,作者对荷花的情感也随之变化。请结合原文加以梳理概括。
3.《清塘荷韵》--文,盲似浅白而“韵”实隽永,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荷韵”的理解。
2024-03-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58年,苏联汉学家费什曼出版了一本专著《李白生平与创作》,认为李白的世界观和创作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接受道家思想,认为道家哲学是在当时社会的桎梏下寻求个性解放的途径;另一方面,他又意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儿子,对人民的命运有一种责任感,想用自己的才华造福于人民。李白的诗继承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又赋予其新的内容,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也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疾苦,因而他的诗歌属于现实主义作品。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西方学者开始注意到李白的天才表现,指出李白诗歌的根本特征是想象力,这种卓越的想象力使他的诗才超越了所有其他唐代诗人。持此观点的,有法国学者路易·拉卢瓦、俄罗斯汉学家瓦西里·阿列克谢耶夫等人。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李白天才般的幻想源自道教思想的熏陶。

谈到这一点,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机杼独见,他说:批评家和传记家经常讨论李白对道教的倾心,特别是他对神仙的崇拜。李白结交著名的道教人物,接受初级的道箓,有时在诗中显示对道教密旨的了解,这在大多数人那里是罕见的。玄宗对道教的扶植,使它成为宫廷宠臣的迷人捷径,李白走的正是这条路。李白从未参加进士考试,也从未表示在这方面有何兴趣,似乎也不可能为获得必不可少的引荐而努力。即使他参加考试也极不可能通过,因为要想成功通过这条指向恩宠的标准文学之路,就必须结合社会和教育的有利因素。与王维相比,李白更算不上是宗教诗人:他所深切关注的,既不是道家的宇宙法则,也不是道教炼丹术的原始科学。对于李白来说,神仙不过是驰骋幻想的对象和释放想象力的工具。他们的异常与李白个人的异常感觉相应: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正好解释了李白想象力生发的深层次原因。宇文所安还指出,包括杜甫在内的其他唐代诗人,没有人像李白这样竭尽全力地描绘和突出自己的个性,向读者展示自己作为诗人和作为个体两方面的独一无二。

(摘缩自谭夏阳《李白来到旧金山————中国古诗的异域新生》)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有两个人得到过仙人的评价:一个是李白,一个是苏东坡。可是倘若以李白和苏东坡相比,还是有一个分别的,我认为这个分别在于:李白是仙而人者,苏东坡是人而仙者

什么是仙而人者?我们说,李白生来就属于那种不受任何约束的天才,可是他不幸落到人间,人间到处都是约束,到处都是痛苦,到处都是罪恶,就像一张大网,紧紧地把他罩在里边。他当然不甘心生活在网中,所以他的一生,包括他的诗,所表现的就是在人世网罗之中的一种腾跃的挣扎。他拼命地飞腾跳跃,可是却无法突破这个网罗。 因此他一生都处在痛苦的挣扎之中。 而苏东坡呢? 他本来是一个人,却带有几分仙气,因此他能够凭借他的仙气来解脱人生的痛苦。这和李白是完全不同的。

朱自清先生在他的《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里曾说,唐代诗人,尤其盛唐诗人,心中都有这个的情意结,但每个人的情况又各有不同。 孟浩然仕隐两失,王维则仕隐两得。而李白呢? 他是把仕和隐结合在一起去追求的。

李白曾说: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旄头是星名,这里代表叛乱的胡人。鲁连是鲁仲连,战国时代的高士。 当时秦国包围了赵国,魏国不肯救赵,却派人劝赵国奉秦为帝。鲁仲连正好在赵国,遂挺身而出,义不帝秦,因而鼓舞了赵国的士气,秦将为之退军五十里。适逢信陵君夺晋鄙军来救赵,打退了秦军。 事后,赵相平原君以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不肯接受,说:所贵于灭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史记·鲁仲连列传》)因此后世饮佩他的不慕荣利,视之为高士的榜样。李白诗中多次提到鲁仲连,在另一首诗中他还曾以鲁连自比,说: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

(摘编自叶嘉莹《叶嘉莹说初盛唐诗》)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指出李白的诗歌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因其反映了时代生活以及人民的愿望和疾苦。
B.西方学者均认为李白诗歌的根本特征是“想象力”,李白天才般的幻想源自道教思想的熏陶。
C.宇文所安认为和其他唐代诗人相比,李白的诗歌最能突出诗人的个性,也最受读者喜欢。
D.李白的一生处在痛苦的挣扎之中,其根源是对于充满约束、痛苦、罪恶的人世,他无力反抗。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对道教的扶植,可能是李白在诗中显示对道教密旨了解、对道教倾心的重要原因。
B.李白被称为“谪仙人”,即触犯天条被罚到人间的仙人,这与苏东坡的“仙人”气质不同。
C.材料一综合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论述了李白在诗文作品中独一无二的个性表达。
D.两则材料均提到李白在当时社会的桎梏下寻求个性解放,但材料二对此论证更充分。
3.朱自清认为“王维仕隐两得”,下列诗句最不可能佐证朱自清观点的一项是(     
A.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王维《寄荆州张丞相》)
B.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王维《酬张少府》)
C.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王维《早秋山中作》)
D.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其二》)
4.有人评价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虽然记叙的是梦境的内容,但无疑是清醒时的作品”,请结合材料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024-03-1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