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8 道试题
15-16高三上·重庆万州·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4) |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
〔宋〕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1.通读全词,概括作者的思路
2.全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诗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5-12-24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届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尹赏字子心,钜鹿杨氏人也。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举茂材,粟邑令。左冯翊薛宣奏赏能治剧,徙为频阳令,坐残贼免。后以御史举为郑令。

永始、元延间,上怠于政,贵戚骄恣,红阳长仲兄弟交通轻侠,臧匿亡命。而北地大豪浩商等报怨,杀义渠长妻子六人,往来长安中。丞相御史遣掾求逐党与,诏书召捕,久之乃得。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赏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令,得壹切便宜从事。赏至,修治长安狱,穿地方深各数丈,致令辟[注]为郭,以大石覆其口,名为“虎穴”。乃部户曹掾史,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长安中轻薄少年恶子,无市籍商贩作务,而鲜衣凶服被铠捍持刀兵者,悉籍记之,得数百人。赏一朝会长安吏,车数百两,分行收捕,皆劾以为通行饮食群盗。赏亲阅,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百人为辈,覆以大石。数日壹发视,皆相枕藉死,便舆出,瘗寺门桓东,楬著其姓名,百日后,乃令死者家各自发取其尸。亲属号哭,道路皆歔欷。长安中歌之曰:“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赏所置皆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计随轻黠愿自改者,财数十百人,皆贳其罪,诡令立功以自赎。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

江湖中多盗贼,以常为江夏太守,捕格江贼及所诛吏民甚多,坐残贼免。南山群盗起,以赏为右辅都尉,迁执金吾,督大奸猾。三辅吏民甚畏之。

数年卒官。疾病且死,戒其诸子曰:“丈夫为吏,正坐残贼免,追思其功效,则复进用矣。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赏四子皆至郡守,长子立为京兆尹,皆尚威严,有治办名。


(选自《汉书·酷吏传》)
[注]令辟:砖块。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中奸猾多 浸:逐渐。
B.悉记之 籍:凭借。
C.其余尽以次虎穴中 内:里面。
D.赏所其魁宿 置:放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郡更察廉为楼烦长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久之得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C.得赤丸斩武吏五十可以衣帛矣
D.疾病死不出,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赏是钜鹿杨氏人,经过考核合格而担任了楼烦长,后来又担任过几个县的县令,曾经因为对罪犯残忍暴虐而被免官。
B.永始、元延年间,长安城中一些犯罪分子为非作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尹赏将他们收捕入狱,全部投入“虎穴”处死。
C.南山一带盗贼蜂起,尹赏又被起用为右辅都尉,后来调任执金吾,督察非常奸诈狡猾的人,三辅官吏民众特别害怕他。
D.尹赏在病危时用自己一生做官的经历告诫儿子们,儿子们听从父亲的话,他们为官崇尚威严,赢得了善于治理的名声。
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
译文:

(2)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
译文:
2016-11-18更新 | 18次组卷 | 3卷引用:2010-2011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0·山东泰安·一模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论述文阅读,完成小题

“中庸”辨义


“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
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
对“中庸”的误解,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 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政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因而孔子才感慨:“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孔子看来,要想达到“中庸”的境界必须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要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 “义”、“礼”、 “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节选自2010年1月15日 《人民日报》)
1.下列选项中对“中庸”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庸” 是儒家伦理学说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它要求将“中和”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B.“中庸”就是追求日常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做到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
C.“中庸”是人们领悟、顺应自然万物与四时变化规律,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D.“中庸”是在人伦日用中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极高境界。
2.下列不属于能使人达到“中庸”境界的条件的一项是( )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
C.破除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
D.根据个人气质禀赋等去理解“仁、义、礼、孝”等伦理问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发生错误的根源就是对“中庸”原意的误解。
B.“中”和“庸”二字的望文生义,是大多数人误解、误用“中庸”的根本原因。
C.孔子认为“中庸”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以他对达到“中庸”境界感到绝望。
D.黑格尔对《论语》及孔子都不够认同的原因是,《论语》缺乏概念、范畴和思辩。
2016-11-17更新 | 217次组卷 | 5卷引用:2012届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15-16高二上·辽宁沈阳·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屈原庙

粱辰鱼①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②。

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③昼舞白霓旛。

龙舆已逐峰头梦④,鱼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丛丛杂芳杜⑤,鹧鸪飞处欲黄昏。


[注]①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臣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②水蘩:即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③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的山神、仙灵的形象。④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⑤杜:指杜蘅,香草名。
1.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
2.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样结尾有何作用?
9-10高二下·福建厦门·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03-03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0-2011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9-10高一下·四川成都·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4) |
6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诗人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13-06-05更新 | 36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0-2011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9-10高二下·河南·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4) |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唐·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请简要分析颔联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2012-04-25更新 | 879次组卷 | 12卷引用:2012届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9-10高一下·湖北黄冈·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小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012-05-17更新 | 926次组卷 | 7卷引用:2016-2017学年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