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老”作为诗美概念的价值与日常语境中我们对它的联想不一致。在文学批评中,它包含着内容和风格两方面的含义。

②从内容方面说,“老”意味着深于世故。深于世故,通常尤指经历忧患,表现在诗文中即立意妥帖,显出深谙人情世故的练达。龚贤《赠剩上人系中》诗云:“老僧待死处,古寺号承恩。无地可行脚,儌天且闭门。既知身是幼,羞问舌犹存。向午坐清寂,蒲团松树根。”黄生评:“起得老,结得深。”什么意思呢?因为对方是一位逃禅的遗民,如何在遗民的执着和释子的幻灭之间找到一个沟通和平衡的点非常困难,诗起首以“待死”沟通两者的身份,结尾以蒲团与青松象征两者的操行,取意深稳而浑然无迹,实在可谓起老结深。这里的“老”与其说体现在艺术表现上,还不如说体现在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上。

③在风格方面,我认为“老”的审美内涵起码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认识。

④首先,是在整体风格上显现为老健苍劲的色调。老健在感觉印象上表现为一种瘦硬与苍劲之风。瘦硬通常显示为不同寻常的笔力,而苍劲则每每表现于诗境的高远雄浑。清初李浃《秋日闲兴》写道: “老树鸣风叶,萧萧万壑流。那堪连夜雨,散作满城秋。远杵寒相答,孤鸿迥自愁。升沉看物理,天地一虚舟。”这样的作品让人联想到杜甫晚年的诗境,体气雄浑而绝不流于虚响,确实称得上“声格俱老”!

⑤其次,是在技巧上意味着稳妥和成熟,整体风格的无缺陷。稳妥是意味着艺术完成度的概念。凡口语中与稳妥相通的词,在诗文评中亦与老相应,如停当、妥当、安顿、老到,都可以指称技巧意义上的“老”。反之,当诗歌的艺术表现出现局部的不完满时,“老”的否定式就常用来表示遗憾。如纪昀评陆游《暖甚去绵衣》“谁道江南春有寒”句“有字欠老”。

⑥“老”在修辞上表现为自然平淡的特点。正像人到老年,表情和举止都趋于自然平静,艺术的老境也都显示出自然平淡的气质。苏东坡有所谓极绚烂而归于平淡之说。诗歌中的自然平淡首先意味着朴素的风格,具体到艺术表现,则有结构、章法的质直,又有修辞技巧的平淡。自然平淡的境界,貌似浑然天成,看不出用功之迹,但不是无所用心,乃是精心锤炼的结果。

(摘编自蒋寅《作为诗美概念的“老”》)

材料二:

①在文学史上,给诗人姓前冠以“老”字并不多见,固定冠之以“老”的,千载之下唯杜甫而已。那么,为什么独独以“老”冠杜呢?

②“老”在杜诗中使用频率极高。在其一千四百余首诗中,“老”以不同的面貌呈现笔端,有时以本字出现,有时以白首、衰年、迟暮等形式出现,合计竟有530多处。杜甫为什么如此多地提到老?杜甫的人生理想,是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出的人生理想,其中传统的东西很多,尚老就是其一。中国是尚老的国度,“老”象征着年高圣德、经验丰富、沉着稳健、充满智慧,因此,杜甫天性喜欢老者,在《壮游》中他说:“脱落小时辈,结交皆老苍”,并在不知不觉中过早“老”化了自己。

③杜甫频频言老,不仅仅因为尚老、结交老苍,还有着更重要的原因。从大处着眼即是社会时代巨变的影响,一生失志,打击沉重;从细处着眼即是生活的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促成其老。而这两方面关系又是一脉相承的。

④杜甫生于我国封建社会中前所未有的盛世, 但不幸的是在他做好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准备之后,等待他的却是奸人当道、仕途坎坷及社会的剧变。十年困守长安,在天宝十四年他刚得一小官职时,渔阳鼙鼓却动地而来,巨大的动荡带来的是生活的苦辛与心灵的创伤,历尽了人世沧桑,美好的理想被严酷的现实击碎了,大唐帝国在受苦,人民在受苦,杜甫作为敏感的诗人,更是苦中之苦。就是从这时起,他笔下的“老”多了起来。丹纳说过:“苦难使群众伤心,也使艺术家伤心。艺术家既是集体一分子,不能不分担集体的命运”,“他之所以成为艺术家,是因为别人只见到部分,他却见到全体,还抓住它的精神”。读其《北征》,我们可以看到人民的苦难、国家的苦难,看到全体,看到精神!

⑤在杜甫的人生经历中,生计始终拖累着他,虽有朋友接济,他还是长期过着漂泊生活。贫穷和疾病缠绕着他,促使他对老异常敏感,并成为他过早衰老的催化剂。所以在诗中,他也往往是老、病一体化:“老病有孤舟”“衰疾谢知音”“拖病江天白首郎”。贫病加剧着生理的衰老,心灵的煎熬加剧着心理的衰老,以致早生华发,但更为突出的是他那沉重的心理负担。杜甫的一生有太多的放心不下,内心超负荷运载着,始终是沉甸甸的。对家人他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邻人他是“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对朋友是“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对人民他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对国家他是“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对一切的操心,也促进了心理的过早衰老。杜甫这种老的特色,给人印象十分深刻。人们提起杜甫,就往往联想到一位贫病交加的老者形象。

⑥其实杜甫的“老”中包含着特定的时代、特定的人生阅历、特定的心理趋向赋予的独特韵味,不是随便什么人拈出个“老”字就可学来的。只有杜甫的人生风范、思想情感当得起这个“老”字,冠之以“老”符合其人格特色。“老”是对这一切的极好概括,决不是对其自称的盲从。

⑦一个“老”字,既是其人生理想的突出体现,又可提示其诗之风格特色,用之概括杜甫,实乃绝妙好字。

(摘编自刘艺《漫议“老杜”》)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诗美概念的“老”,既体现为深于世故,又表现为修辞的平淡、技巧的稳妥成熟和风格的老健苍劲。
B.杜甫在自己的诗中频繁地使用“老”字,在他的一千四百余首诗中这个字出现了530多次,体现他的偏爱。
C.杜甫之所以频频言“老”,有尚老、衰老、贫病交加等多种原因,其中社会时代的巨变是最主要的因素。
D.杜甫长期过着漂泊生活,贫病缠绕,加之他对家人、朋友、人民和国家无不关心,加剧了他心理的衰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贤写出《赠剩上人系中》之所以能做到起老结深、取意深稳,与他对赠诗对象剩上人所经忧患的深刻理解是分不开的。
B.文章用纪昀评陆游诗的例子说明,要想让诗歌呈现出“老”的风格,即使在个别字词上也必须追求技巧上的稳重和成熟。
C.平淡自然不易得,如果没有经过经过精心锤炼、用心经营,就难以让诗歌形成自然平淡的气质,难以达到艺术的“老境”。
D.杜甫的“老”包含着特定时代带来的独特韵味,如果没有对人民、国家苦难的关注分担,杜甫的“老”的风格就不会形成。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诗句最能体现作为诗美概念的“老”的风格的一项是(     
A.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B.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C.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D.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4.结合两则材料,用文中“老”的观点简析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024-01-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太白峰1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2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3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4去,何时复更还?


注释:【1】此诗作于李白入长安而无所成之时。【2】太白:太白星,即金星。【3】泠风:清风。【4】武功:武功山,在陕西武功县西。
1.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题目中都有“登”,诗人都在前两句直接点题。
B.杜诗每一联都对仗,李诗只有前两句和最后两句对仗。
C.杜诗和李诗中都写到了“风”,“风”的特点也相同。
D.杜诗所绘景象有悲壮之美,李诗所写想象有新奇之美。
2.两首诗都写登高见闻,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乃使张仪往楚。张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绝约于齐,臣请献商于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曰:“以臣观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楚者,以其有齐也。今绝约于齐,则楚孤。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于是遂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

张仪至秦,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于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赂秦,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楚王不听,卒发兵而使将军屈匄击秦。秦齐共攻楚,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张仪欺楚怀王,陈轸谏言可谓善矣。然至云:“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是轸不深计齐之可绝与否,但以得地为意耳。及秦负约,楚王欲攻之,轸又劝曰:“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此策尤乖谬不义。且秦加亡道于我,乃欲赂以地,齐本与国,楚无故而绝之,宜割地致币,卑词谢罪,复求其援,而反欲攻之,轸之说于是疏矣。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乃以相印A授B张仪C厚赂之D于是遂绝约E于齐F使G一将军H随张仪。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亲,指合纵相亲,是战国时期六国合纵结为联盟,共同对抗秦国侵略的策略。
B.重,指重视,与《琵琶行并序》“商人重利轻别离”中的“重”意思相同。
C.绝,指断绝,与《劝学》“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绝”意思不同。
D.名都,文中指大邑、城市,古代名都可以和国都、首都具有同等的规模。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为攻打齐国派张仪到楚国,张仪以六百里的土地和秦楚两国的友好关系作为诱饵,诱惑楚王与齐国断绝关系,楚王答应了张仪。
B.楚国大臣们都在庆贺时,陈轸看透了张仪的阴谋,他劝说楚王不要轻信张仪,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楚王没有听从陈轸的建议。
C.张仪回到秦国,假装跌下车,三个月不上朝,楚王以为张仪对断交之事不满,就派人辱骂齐王,齐王很生气,于是与秦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D.楚使者被张仪欺骗后,报告楚王,楚王要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认为不能攻打,而应贿赂秦国,让秦国单独攻打齐国,楚王不听建议。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臣观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
(2)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
5.洪迈认为陈轸两次谏言都有不合理之处,请分别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若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北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听,乞外,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白相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B.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C.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D.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易首上疏,请捕贼                  亟:迅速
B.又言事,不                            见:被
C.为杭州刺史                                除:授,拜
D.茶铛酒杓不                            相:互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才华出众。他年轻时游历长安,被自恃才华的名人顾况轻视,但后来顾况被其才情折服。
B.白居易直言敢谏。贼人刺杀宰相,白居易首先站出来进谏,要求追捕凶手,却因此被权贵记恨。
C.白居易淡泊世事。他是一个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士,被贬之后归隐田园,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
D.白居易喜欢佛教。他谈论佛理,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依托佛教生死之说,消解被贬的苦痛。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2024-01-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     
A.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那里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对
C.枉相存                                      用:以
D.金砺则利                                   就:靠近
2024-01-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各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是(     
A.积成德                                     中规
B.深林兮惊层巅                           𫐓以为轮
C.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商人重利别离
D.樯橹                              遂命
2024-01-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逝去的夜

茹志鹃

和昨天一式一样的日子,又从头开始了,祷告,吃粥,做针线,大家围着桌子,各自低头做针线,没有动的,也没有响的,窗外依然是那块凝固的模糊的树影。也宝今天不再抬头看窗了,生活好像是一个版子印出来的,没有什么可希望,也没有什么可绝望,也宝和大家一样,低头做着针线。

这样沉重的静寂,也宝受不住,她觉得窒息,觉得自己就要被压死了,又好像是自己已经被压死了,哥哥,快来救救我啊!

午后,人来人往,走动的较多,也宝装作上厕所,偷偷地溜出了天堂。临走的时候,她没有忘记圣信送的小花棉袄和哥哥送的无锡阿福。奇怪,逃走并没有原来想的那样困难、惊险,逃得好像太容易了,也宝倒有点不放心起来。但是,中国式的朱红门,配雷达爱士的招牌,确实已在自己身后,她确实是逃出来了。哈……也宝高兴得心发跳,在路上狂奔起来,像一只出笼的鸟。

咖啡店,饮冰室,国货大贱卖,不认识的洋文招牌,一个一个地在侧面闪过,渐渐心跳恢复了正常,腿跑酸了,也根本没有跑的必要了,也宝放慢了脚步:现在到哪里去呢?……脱逃胜利的那阵兴奋,已经过去了。

找哥哥去,当然是找哥哥去啦!一想到哥哥,也宝又振奋起来,把小花棉袄夹夹好,阿福拿拿牢,阿福脸上剥落了一块,破了相,也宝开始觉得有点心痛,不过,阿福已经和自己一起逃出来了,总算还好。

法租界到了,喂,请买票。卖票的朝也宝伸出手来。我买过了。也宝赶紧举起那张车票。

那是公共租界的车票,现在是法租界了,要重买。

重买?也宝捏了捏空空的口袋,那……

那你就下车吧!卖票的开了车门。

下车就下车,走好了。也宝并没有气馁。她下了车,就跟着电线走,法租界,还是法租界,又是公共租界,又是……好像没有尽头一样,这中国地界到底在哪里呢?……尽管也宝不肯气馁,终究也有点茫然起来了。她夹着小花棉袄,抱了阿福,重新开始了租界上的旅行,她迷了路,她没有失掉勇气,她不过是累了,饿了,更迫切地想见到哥哥。

昏昏的天空,竟滴滴地洒起雨点来了,不一会,橱窗里的灯亮了,路灯亮了,住家窗户里的灯也一盏一盏地亮了。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大幅霓虹灯广告,令人目眩地闪动。也宝停住步,抖开小花棉袄,将阿福严严密密地包裹起来,只露一个头在外面。现在,她除了觉得饿、累以外,还有一点冷。

不知道为什么,天黑,下雨,这使也宝心里发慌,她紧紧抱住阿福,努力走着,努力走得快。十一年来,饿,冷,累,她都习惯了,但是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在夜里走路,她还没有学会,还不习惯。雨下大了,汽车碾过处,嘶嘶地飞起了水珠。

老伯伯,中国地界到了吧?也宝已浑身湿透,求告似的希望人家能点个头,说一声到了

到了,前面就是。

到了?也宝跳起来,谢也没谢人家,就啪啪地跑起来。到了,马上可以看到哥哥了。

她故意在水汪里乱跑,把水踢起来,溅起来,也不饿,也不累,也不冷,也不心慌了。

突然,突然旁边响起了曜曜的警哨,接着,她看见有两个人往自己面前一闪而过,窜进一条暗幽幽的横弄堂里去了。紧跟着,两个便衣警吹着哨子,追了进去。立即,弄堂口,马路上,塞满了看热闹的人。

也宝被挤在人群外面呆住了,好像,她好像看见了哥哥,逃在前面的那一个,剪平顶头的,不是哥哥吗?……他为什么在这里,他为什么要逃?……

忽然,人群连连后退,起哄道:抓到了,都抓到了。

没什么好看,是两个学徒,里层的人,已经亲眼目睹以后,往外挤了,快满师了,老板开除了他们,说两个家伙破坏机器。

不,不是哥哥,不会的……也宝突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股力气,竟挤进了人群,但是,人已给便衣警押着出了弄堂。

哥哥,也宝喊不出声音来,哥哥!她喊出来了。

穿灰夹袄的人转过头来了,十六七岁的年纪,蜡黄的脸上流着雨水,什么表情也没有,他不过回头朝跟在后面的人群看一眼。

不是哥哥,也宝看清楚了,的确不是。但是,也宝却一点也不觉得轻松。雨下得更大了。雨水在空荡荡的马路上流,雨滴在也宝头上,滴在阿福脸上,阿福脸上的红晕没有了,小红嘴唇也不见了,墨画的头发,变成一条一条的黑水挂在土色的脸上。也宝紧紧地抱着她,抱着圣信的小花棉袄,站在人家的屋檐下。她明白了:怪不得自己逃出来,逃得这么容易,原来并没有逃得出来,世界上还有这么许多罗网。

橱窗里的灯灭了,住家窗户里的灯也一盏一盏地灭了,只有暗淡的路灯在雨中摇晃。一个警察踱过来,对也宝看了一眼,又怀疑地朝她手上的棉袄看了一眼,也宝赶紧离开了屋檐,她累了,但她还得继续逃。

空荡荡的马路上,一个小小的身影在走,走得很慢,她疲惫了?她在想前面有什么在等她?或许,她已学会了一个人走路,一个人稳稳地在夜里走路。

路是长的,但不能没有一个尽头!她走着,想着。

(有删改)


【注】①天堂:指收养孤儿的“配雷达爱士”教堂。实际是孤儿院。②圣信:也宝在孤儿院的朋友。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也宝和大家一样,低头做着针线”表现也宝在孤儿院因看不到希望而对处境的屈服。
B.“法租界”“公共租界”等词透露出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C.卖票的要求也宝重买法租界的车票,最后又把也宝赶下车,体现了人心冷漠的主题。
D.结尾写也宝在马路上“走得很慢”,是为了表现她逃离“天堂”后无路可走的绝望。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觉得自己快要被压死了”,这句话以夸张的口吻写出了也宝在被别人称为“天堂”的孤儿院中的压抑、窒息感。
B.也宝顺利逃出孤儿院后,“倒有点不放心起来”,这一细节符合人物真实的心理认知,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C.“小花棉袄”和“阿福”象征着友情与亲情,在文中多次出现,既丰富了人物心理,又使文章结构严谨。
D.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茹志鹃的代表作《百合花》一样,简练朴素,清新俊逸,充分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3.文章中也宝出逃后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班级读书分享会要为同学们推荐这篇儿童文学作品,“故事·视角·主题”是评价儿童文学的重要标准,请据此写出推荐理由。
2024-01-0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注】①岳阳:湖南洞庭湖边岳阳城。这首诗为诗人途经岳阳所写。②苍茫:旷远迷茫的样子。③失江路,指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④清辉:皎洁的月光。⑤阕:乐曲终止。⑥短楫:小船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途经岳阳而暂泊,听到岳阳城里的钟声,诗人闲卧舟中,心中不由生发思绪。
B.“空江”,写出了洞庭湖口冷寂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从遐想中回过神来的茫然。
C.诗人的视线由明月转向江面,江面云水茫茫,烟霭沉沉,诗人探寻那归去的水路。
D.当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夜已深,诗人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
2.这首诗的后四句与杜甫《登岳阳楼》的后四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达的情感和情感抒发的方式均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同车人的啜泣

木心

秋天的早晨,小雨,郊区长途公共汽车站,乘客不多①。

我上车,选个靠窗的座位——窗下不远处,一对男女撑着伞话别。

女:“上去吧,也谈不完的。”

男:“我妹妹总不见得十恶不赦,有时她倒是出于好心。”

女:“好心,她有好心?”用手掌在自己脖子上作刀锯状,“杀了我的头我也不相信。”

……

男:“肝火旺,妈的病是难好了的,就让让她吧。”

女:“谁没病,我也有病。娘和女儿一条心,鬼花样百出。”

男:“……真怕回来……”

女:“你不回来,我也不在乎,她们倒像是我做了寡妇似的笑话我。”

男:“讲得这么难听?”

……

郊区和市区,一江之隔。郊区不少人在市区工作,周末回来度假,多半是喜气洋洋的。这对男女看来新婚不久,一星期的分离,也会使女的起早冒雨来送男的上车。凭几句对话,已可想见婆媳姑嫂之间的风波火势。男的无能息事宁人,尽管是新婚,尽管是小别重逢,烦恼多于快活——就是这样的家庭小悲剧,原因还在于婆媳姑嫂同吃同住,闹是闹不休,分又分不开。从两人苍白憔悴的脸色看,昨夜睡眠不足,男的回家,女的当然就要细诉一周来的遭遇,有丈夫在身边,嗓门自会扯高三分。那做婆婆、小姑的呢,也要趁儿子、哥哥在场,历数媳妇、嫂子的新鲜罪过,牵动既往的种种切切——为什么不分居呢,那是找不到别的住房,或是没有足够付房租的钱。复杂的事态都有着简单的原因。 

我似乎很满意于心里这一份悠闲和明达,毕竟阅人多矣,况且我自己是没有家庭的,比上帝还简单②

快到开车的时候,他二人深深相看一眼,男的跳上车,坐在我前排,女的将那把黑伞递进车窗,缩着脖子在雨中奔回去了。

那人把伞整好,挂定,呆了一阵,忽然扑在前座的椅背上啜泣起来……

同车有人啜泣,与我无涉。然而我听到了那番话别,看到了苍白憔悴的脸,妄自推理,想象了个大概,别的乘客不解此人为何伤心,我却是明明知道了的。

并非我生来富于同情,我一向自私,而且讲究人的形象,形象恶俗的弱者,受苦者,便很难引起我原已不多的恻隐之心。我每每自责鄙吝,不该以貌取人;但也常原谅自己,因为,凡是我认为恶俗的形象,往往已经是指着了此种人的本心了。

啜泣的男人不是恶俗一类的,衣履朴素,脸容清秀,须眉浓得恰到好处。中等身材,三十岁不到吧。看着他的瘦肩在深蓝的布衣下抽动,鼻息声声凄苦,还不时长叹、摇头……怎样才能抚及他的肩背,开始与他谈话,如何使母亲、妹妹、妻子,相安无事……会好起来,会好起来的。

先关上车窗,不是夏天了,他穿得单薄。

啜泣声渐渐平息,想与他谈话的念头随之消去。某些人躲起来哭,希望被人发现。某些人不让别人找到,才躲起来哭。这两种心态,有时也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的。 

提包里有书,可使我息止这些乏味的杂念。

是睡着了,此人虚弱,会着凉致病,脱件外衣盖在他肩背上……就怕扰醒了,不明白何以如此而嫌殷勤过分……坐视别人着凉生病……扰醒他又要啜泣,让他睡下去……这人,结婚到现在,休假日都是在家庭纠纷中耗去的……这是婚前没有想到的事……想到了的,还是结了婚……

岂非我在与他对话了。

看书。

……

将要到站,把书收起,正欲唤醒他,停车的一顿使他抬起头来——没有忘记拿伞。下车时我注视他的脸——刚才是睡着了的③

路面有了淡淡的阳光,走向渡江码头的一段,他在前面,步态是稍微有点摇摆的那种型。他挥动伞……挥成一个一个的圆圈,顺转,倒转……吹口哨,应和着伞的旋转而吹口哨,头也因之而有节奏地晃着晃着……

是他,蓝上衣,黑伞。

……

渡江的轮船上站满了人,我挤到船头,倚栏迎风——是我的谬见,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④。各种快乐悲哀流过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疯子,就是导管的淤塞和破裂。

……

容易悲哀的人容易快乐,也就容易存活。管壁增厚的人,快乐也慢,悲哀也慢。淤塞的导管会破裂。真正构成世界的是像蓝衣黑伞人那样的许许多多畅通无阻的导管。如果我也能在啜泣长叹之后把伞挥得如此轻松曼妙,那就好了。否则我总是自绝于这个由他们构成的世界之外——他们是渺小,我是连渺小也称不上。 

(选自《哥伦比亚的倒影》)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小夫妻临别的话语中可以推测出男子在外工作,周末才回家,家中的三个女性关系紧张,他对此毫无办法,只能安慰劝导妻子。
B.女子起早冒雨送丈夫上车;最后将伞递进车窗自己在雨中奔回去,可见她虽然对丈夫的母亲、妹妹心怀抱怨,但对丈夫却情真意切。
C.男子因工作、家庭感到疲累,上车后为自己的疲累而啜泣,继而因疲累睡着,下车后便轻松起来,他对妻子的抱怨并不十分在意。
D.上车前下着蒙蒙细雨,下车后路面有了淡淡的阳光,作者借用天气的变化暗示人物心理的变化,表现了男子由伤心转为悠闲轻松。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冷清的氛围,使雨中话别的小夫妻自然引起了“我”的关注。
B.句子②写“我”满意于自己的悠闲、明达、简单,与男子形成对比,为后文截然相反的事实做铺垫。
C.句子③一方面印证了“我”的猜测,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对他的关心,下车后才会继续关注他。
D.句子④运用比喻,说明每个人都会经历喜怒哀乐,但无法将它们贮存在心中,只能任它们流过逝去。
3.从男子上车后忽然扑在椅背上啜泣开始,“我”的内心产生了丰富的情感。请加以梳理概括。
4.某班级就此文开展读书会,经讨论,读书小组甲提出关键词“米考伯主义”,读书小组乙提出关键词“以小见大”,请你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进行点评。
2024-01-0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山不                               其烦
王子猷、子敬俱病                信好学
B.少无俗韵                         无所
洵美                            放白鹿青崖间
C.栗深林兮层颠                  弓之鸟
远来相,子令吾去                一笑
D.低眉手续续弹                  口雌黄
感我此言久立                     用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