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节选)

杜甫

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红。

杯酒沾津吏,衣裳与钓翁。

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

摇落关山思,淹留战伐功。


【注】①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秋天,杜甫同郑公(即严武,封为郑国公,时任成都尹)在成都北池临眺作此诗。②异方:这里指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紧扣题目中的“秋”字和“临眺”二字,写出所望之景象一派凄凉。
B.三四句转述人事,写郑公于酒席上赏酒给渡口的小吏,赠衣于钓鱼的老翁。
C.五六句由成都菊花之艳丽想到故乡梧桐之挺拔,两相比照,情感自然流露。
D.诗歌寄情于景,景中含情,诗人所用意象,色彩明丽突出,倍增情感浓度。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廷和为人美风姿,为文简畅有法。弘治二年进修撰,《宪宗实录》成,以预纂修进侍读。修《会典》成,超拜左春坊大学士,充日讲官。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七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正德二年以讲筵指斥佞幸,忤刘瑾。瑾摘《会典》小误,夺廷和与大学士李东阳等俸二级,寻以成《孝宗实录》功还之。时瑾横益甚而焦芳等为中外媾廷和与东阳委曲其间小有剂救而已安化王寘鐇反以诛谨为名廷和等草赦诏请擢边将仇钺以离贼党钺果执鐇。会张永发瑾罪,瑾伏诛。东阳致政,廷和遂为首辅。彭泽将西讨鄢本恕,问计廷和,廷和曰:以君才,贼不足平,所戒者班师早耳。泽后破诛本恕等即班师,而余党复猬起不可制。泽既发复留,乃叹曰:杨公先见,吾不及也。帝猎宣府,廷和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宁王宸濠反。帝乃自称威武大将军,统各京边将士南讨,命廷和与大学士毛纪居守。廷和颇以镇静持重,为中外所推服,凡请回銮者数十疏,皆不复省。帝归,驻跸通州。廷和等举故事,请帝还大内御殿受俘,然后正宸濠等诛。明年正月,帝。廷和总朝政几四十日,兴世子始入京师即帝位。帝御经筵,廷和知经筵事,修《武宗实录》。帝召对者三,慰劳备至。廷和累疏乞休,嘉靖三年,帝听之去。卒,年七十一,谥文忠。初,东阳谓曰:吾于文输事,颇有一日之长,若经济事须归介夫。人以东阳为知言。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瑾横益甚/而焦芳等为中外媾/廷和与东阳委曲其间/小有剂救而已/安化王寘鐇反/以诛瑾为名/廷和等草赦诏请/擢边将仇钺/以离贼党/钺果执寘鐇/
B.时瑾横益甚/而焦芳等为中外媾/廷和与东阳委曲/其间小有剂救而已/安化王寘鐇反/以诛瑾为名/廷和等草赦诏/请擢边将仇钺/以离贼党/钺果执寘鐇/
C.时瑾横益甚/而焦芳等为中外媾/廷和与东阳委曲/其间小有剂救而已/安化王寘鐇反/以诛瑾为名/廷和等草赦诏请/擢边将仇钺/以离贼党/钺果执寘鐇/
D.时瑾横益甚/而焦芳等为中外媾/廷和与东阳委曲其间/小有剂救而已/安化王寘鐇反/以诛瑾为名/廷和等草赦诏/请擢边将仇钺/以离贼党/钺果执寘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庙”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的宗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七庙”也是这个意思。。
B.故事,文中指旧例、老规矩,现代多指传说中的旧事,或杜撰出来的事情。
C.崩,古代对皇帝死的称呼,也可用于皇太后、皇后及高等级妃嫔的死。
D.经济,文中指经世济民,现代指社会生活中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廷和学识渊博,修撰成果颇丰。他先后参与《宪宗实录》《会典》《孝宗实录》等书的编修,并且每次都获得了一定的奖赏。
B.杨廷和正直敢言,敢于劝谏皇帝。他借讲经的机会斥责当朝佞臣;皇帝命令群臣制旗帐迎驾回朝,他委婉劝谏,皇帝因此作罢。
C.杨廷和才能出众,深受世人敬佩。彭泽佩服杨廷和有先见之明,自叹不如;大学士李东阳对杨廷和的赞扬,得到了人们认同。
D.杨廷和执掌政事,堪称朝廷柱石。皇帝执意南征,他与大学士毛纪留守京城,主持大局;皇帝驾崩后,他总领朝政近四十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廷和颇以镇静持重,为中外所推服,凡请回銮者数十疏,皆不复省。
(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彭泽出师前,杨廷和对他有何告诫?为什么?
2021-12-0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大足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朋友,你在哪儿

刘建超

贾兴一听到我的名字,就如一辆笨重的坦克向我扑来。

“老刘啊,你好啊!久闻大名,心仪已久,一见如故啊,老朋友。”

我被他粗壮的双臂箍得紧紧的,他那生猛海鲜般的胡茬子脸还贴在了我的腮帮子上。四十好几了,我还从没有跟个大老爷们儿如此亲密过,从后背到屁股根儿都觉得发麻,身上起鸡皮疙瘩。

贾兴对招呼签到的人说:“把我们俩安排到一个屋,我们痛痛快快聊聊。”

贾兴长得五大三粗,整个儿一个圆。走路时先要摆两下手臂,否则就发动不起来。这副模样实在是和文字联系不到一块儿,偏偏他也写小说。有几次,我和他的小说发在同一期杂志上。这次应邀来参加笔会也是因为我俩又在《烂漫》杂志上同时发表了中篇小说。

三天的笔会,我几乎被贾兴给承包了。我去跟一位从前笔会上认识的关系有点儿暧昧的朋友见面,他也跟着。在会上,贾兴逢人就说,我和老刘是老朋友了,连我老婆和儿子都知道他,我们俩的作品常在一起发,缘分啊。

笔会结束后,贾兴意犹未尽,跟着我又到了洛阳。我陪他游了龙门、白马寺,吃了洛阳水席、浆面条。分别时,他眼圈发红,说我够朋友。他那胡茬子脸就又让我起了回鸡皮疙瘩,真受不了。贾兴说:“朋友,有机会到我那里去啊,我请你品尝大龙虾,哈哈哈。”火车开动了,他还探出头可着嗓门儿喊:“你一定来啊,不然我可跟你急!”

其实,笔会上热热闹闹嘻嘻哈哈,过后新鲜劲儿也就风吹云散,谁也不会把几天笔会上承诺的事太当真。贾兴可不这样,每个月都要给我打一次电话,正经不正经地东拉西扯一番,挂线时总要强调一句:“朋友,有机会来玩啊。”我也打着哈哈说,一定一定。

事有凑巧,半年之后,单位还真把我派到贾兴所在的城市办事。公事很快就办利索,剩下的时间就是游山玩水。原本不打算跟贾兴联系,自己转转省事还自在。可是来了一趟滨海,如果不同贾兴见一见,日后他知道了肯定会不高兴。我便拨通了贾兴的手机,电话里传出贾兴咋咋呼呼的声音:“喂,朋友,你想起给我打电话了,最近可没见你发表什么东西啊。喂,朋友,你在哪儿?”

我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什么什么?你来滨海市了?”

我说,是呀,来品尝你的大龙虾啊。

电话里的贾兴迟疑了一下:“咳,朋友,太不巧了,我刚好出差在外地。你在滨海能待几天?”

我说,两天,星期二就得回去,票都订好了。

贾兴嗓门儿又高了:“不行,朋友!你等到星期三,我星期三无论如何赶回去,咱哥儿俩得喝一杯。”

我说,你别管我了,忙活你自己的事吧,有机会我再来。

我又给滨海一家报社的朋友打电话,这位朋友听我说贾兴出差了,说,不可能啊,上午还见他来报社送稿子呢。贾兴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来电话,问我都去哪儿玩了,吃什么好东西了,并热情地给我推荐游玩的地点,还说去了之后呢就找谁谁谁,就说你是我贾兴的朋友,他们不敢不给面子的。星期二上午,我正躺在宾馆房间的床上看新闻。

贾兴又来电话:“喂,朋友,你在哪儿?”

我忽然就坏坏地说,贾兴啊,我已经在回洛阳的火车上了。

电话里的贾兴急了:“喂,老刘,你不够意思嘛,说好了你等到星期三啊,我就怕你着急,事没办完就提前赶回来了,刚刚下飞机,正在回城的路上。中午的饭我都订好了,海天大酒楼噢。老板是我哥们儿,专程给搞的新鲜的龙虾啊。你这不是害我嘛。”

我说,哈哈,我和你开玩笑呢。没见你,我怎么能走啊。我就在迎宾馆328房间等你呢。

电话里的贾兴声调又低了:“啊?啊,那好那好。一个小时之后,我们不见不散啊。”

我忽然觉得自己挺没意思,干吗嘛,两人一见面反而会失去更多的东西。

我打车直接去了车站。北上的列车缓缓启动了,我的手机又响了。

贾兴真的急了:“喂,我就在迎宾馆门口。朋友,你在哪儿?”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听到我的名字”,就“向我扑来”,一方面写出了贾兴对我热情,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之间并不熟悉,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贾兴的可笑。
B.虽然只是“心仪已久”,但自称“一见如故啊”,甚至直呼“老朋友”,言语不合常理,贾兴却连珠炮似的抛出,表明了他急迫地想亲近我。
C.洛阳分别之时,贾兴“眼圈发红,说我够朋友”,我却“又起了回鸡皮疙瘩”,是因为我认识到贾兴只是喜欢我陪游、陪吃,是酒肉朋友。
D.我在滨海市宾馆床上接到贾兴的电话,“坏坏地”说已在回洛阳的火车上,这是对贾兴的试探,更是认清贾兴待人之道后对他小小的捉弄。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写了初见的亲切热烈、别后深情牵挂的互致问候与不愿见面便谎言推脱三个片段,以我与贾兴交往的时间为序,却自然形成对比,意蕴深远。
B.小说多处使用夸张手法刻画人物,或者通过夸张的话语,展示人物言过其实的本性;或者通过夸张的动作,刻画人物过分热情、虚情假意的嘴脸。
C.小说善以细节刻画人物,比如“有几次,我和他的小说发在同一期杂志上”,但贾兴却说成“我们俩的作品常在一起发”,细微差别,表现人物心思。
D.小说展现了某类人的待人处世之道,故事情节较为简单,但凭借着对人物极具个性特点的话语和情态的敏锐捕捉,具有了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
3.贾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朋友,你在哪儿?”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管子曰: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之盛衰关乎政之治乱,良法向来是治国之重器、善治之前提。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拟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问世,到代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立法水平的《唐律疏议》出台,再到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公布,彰显了中华民族对法治的不断探索和追求。民法典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标准。它的诞生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可以说,编纂民法典是我国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是我国法律传统和法治信仰的生动写照,映射出中华民族在法治道路上的不懈奋进。

在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曾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建议,可以说,民法典诞生的过程就是充分尊重民意的过程。遵循同样的逻辑,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不管是遇上高空坠物,还是碰到遗产纠纷,抑或遭遇隐私泄露,都需要从民法典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依据。只有全体社会成员以民法典为遵循,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让民法典真正成为老百姓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

(摘编自阿斯力格《以民法典实施提升中国之治”》)

材料二:

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的精髓和要义就在于民”字,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上的立场,饱含爱民、护民、利民、惠民的情怀,促进民权保障、民生改善、民业兴旺、民心和顺、民风文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公平感、获得感、幸福感。民法典秉持对人的全生命周期保护理念,确立或完善了胎儿利益保护、未成年人利益保护、老年人利益保护、死者利益保护等规则,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从抽象人到具体人的全方位保护体系,为人民安居乐业编织了立体化的平安保障网。

民法典是一部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大法。社会治理的要义在于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民法典不仅为合作共治提供了所需的大量规则,而且通过公平分配合作过程中的权利、义务、风险、责任,给合作过程注入平等相待、尊重权利、信守契约、诚信无欺、公序良俗等精神元素,推动合作产生最优效果。同时,民法典赋予和保障了社会主体广泛的选择自由、契约自由、行为自由,鼓励社会主体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激活社会自治、自主、自律的能量,实现治理成本最小化、治理效果最大化。

民法典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法。民法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取向、文化指向,与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民法典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继承重家庭、讲仁爱、守诚信、尚公平、促和谐的传统法律精神,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法典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法律文本之中,融入民事法律标准之中,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民法典注重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保护善行义举、惩罚丑行恶举,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实现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民法典关于生命无价、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性别平等、尊重隐私、环境正义、英烈保护等内容,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推动社会道德观念的进步。

(摘编自黄文艺《民法典是经世济民、治国安邦之重器》)

材料三:

民法典其体系包括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等,是民事领域的根底性法律,也是检察机关开展民事诉讼监督工作的重要实体法律依据。民法典的出台将会给民事检察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

冯小光:民法典公布以后的溢出效应,必然对行政机关、司法权产生影响。首先,民事审判和民事检察适用的最核心实体法律是民法典。此前适用的单行法律和庞大的司法解释规定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协调、不统一的地方,民法典的体系性、协调性为民事实务提供了统一的适用依据。其次,民法典能够对民事检察官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行很好的规制。长期以来,如何规制民事法官和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是一个司法改革的课题,民法典在这方面填补了很多空白。

王利明:民法典是根本的民事法律标准,是根本的裁判依据,将来无论是法官、检察官,还是律师,对话、讨论的平台就是民法典,而不是各说各话。民法典公布之后,就应当从民法典中寻找法律依据;而且规定非常清晰,所有的规则都在这里面了,已经消除了不一致、不统一的现象,就要在这里找统一的裁判依据、裁判尺度。另外要有体系思维,民法典是体系化的产物,为法官、检察官、律师提供了体系化的思考方式。法典就是要求援引多个条款,这是我们在适用民法典时必须要注意的新现象。

王轶:在这个问题上,我只有一个建议,就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应该是实力相当的,监督才能够有效地进行。疫情期间,我写了篇文章,主要讨论行政许可的民法意义,着重从民法的角度分析,行政许可应该做什么样的类型区分,对民事法律行为、合同行为的效力判断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发现,相关司法解释中,较为集中的问题是没有处理好行政法与民法的交叉问题,这可以成为未来工作的着力点。如果我们能够重点突破,充分树立监督自信,慢慢地,会与被监督者之间形成一种良好、互动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摘编自龚云飞、关仕新《王利明、王轶、冯小光三人谈”》

1.以下对“民法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民法典吸收了许多优秀法律文化和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整合了我国多年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标准。
B.民法典鼓励社会主体的自主自治与其推动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并不矛盾,目的都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C.民法典的公布能规制检察官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从而消除法律法规之间的不协调、不统一的现象。
D.民法典注重以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难题,惩恶扬善,实现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促进社会开展进步。
2.综合三则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只有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才能让民法典真正保护人们的权益。
B.自古至今法律就是社会安定的重器,民法典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正在走向强盛。
C.鼓励社会主体自己解决问题,激活社会能量,能使治理成本最小化、效果最大化。
D.民法典仍然有可以改良空间,处理好了行政法与民法的交叉问题,就会完美。
3.以下说法中,不能正面支撑材料三相关观点的一项为哪一项(     
A.张某与李某因房屋租赁引发纠纷,在审理过程中,法官、检察官和律师都将民法典作为统一的法律依据。
B.赵某出售了与其妻共有的房屋,某地方法院认为此案只涉及婚姻家庭,不需援引合同、物权等条款。
C.法院根据民法典对张某高楼坠物致伤案做出判决,张某因法官没有使用自由裁量权而认可判决结果。
D.刘某与钱某因共建厂房产权产生纠纷,法院依据行政法判决产权归刘某,钱某不服又依法提起民事诉讼。
4.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概括民法典是如何表达“民”这一精髓和要义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②连曲陌,迢递③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这首诗作于诗人闲居永乐期间。当时诗人正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不能见用于世。②参差:指落花纷繁、连绵。③迢递:遥远。
1.选出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尾联运用双关,“芳心”既指落花,也指诗人惜花之心。
B.全诗借落花抒写诗人惜花、伤春之情,又寄寓身世之慨。
C.诗歌运用白描手法,描摹人情物态贴切,物我融合无间。
D.颈联借景抒情。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2.赏析颔联对落花的动态描写。
2020-02-1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大足区大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欲;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璧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于于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面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璧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B.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C.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D.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汉中”,指汉中、巴蜀一带。项羽由于不满刘邦先进入咸阳,将其分封到当时较为蛮荒的地方为汉中王。
B.“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
C.“自择齐三万户”,指皇帝想赐予张良有三万户人家的封地,以这三万户人家的租税供其作世禄。
D.“崩”,“天子死曰崩”,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对天子之死的称谓尤甚,此外还有大行,晏驾、山陵崩、薨等皆可称谓天子之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C.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2)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3)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020-02-1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大足区大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①天语:天帝的话语。②嗟[jiē],慨叹。③谩:徒,空。
(1)请对词中的“谩”字进行赏析。
(2)梁启超评价该词:“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为什么说该词具有豪放派的特点?
2019-12-0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大足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石邑山中

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1.石邑山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这种特点的?
2.这首诗前两句写傍晚投宿所见山之景,后两句写晓行山中所见天之色,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园花寂寞红

季羡林

①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融洽。

②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花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

③我是颇喜欢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④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⑤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⑥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⑦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⑧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1.怎样理解文中“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这句话的含意?
2.文中第②和第⑤段中描写老友栽花种草的写法,有什么不同?表达了什么感情?
3.文章的最后三段,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想象园子的花草在秋冬及明春的遭遇,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4.这是一篇怀人散文,文章标题中的“寂寞”二字,有何含义?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表达“寂寞”的?
2019-11-2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大足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视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节)


注:蓐(rù),草席,草垫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信视之                              孰:通“熟”,仔细
B.法当斩                                     坐:犯罪
C.一二日,何来谒上                    居:居住
D.数以策项羽                              干:求取功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虽长大,好带刀剑                                   舍郑以为东道主
B.此乃信所以去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
C.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韩信也                  疑其有改悔,复请之曰
D.能死,刺我                                             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信投靠在别人家吃饭住宿,不做事,朋友的妻子讨厌他游手好闲,早上做好饭端到内室去吃,韩信知道后就愤怒的离开了。
B.韩信喜欢在城外钓鱼,有一妇人看见韩信饿了就给他饭吃,一连吃了数十天,韩信很高兴,说要报答她,这个妇人却说是可怜他,不指望有回报。
C.淮阴城中的菜市中有个卖肉的年轻人,当众侮辱韩信,嘲笑他大而无用,说韩信如不怕死,就用剑来刺他,如果怕死,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结果韩信果真钻过他的裤裆,被众人嘲笑。
D.韩信多次向项羽献策,却没有被项羽所用;后归附汉王刘邦,也没能知名。当他犯法要被处死时,大喊的几句话让滕公感到惊奇,从而赏识他并把他释放了。
4.(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②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2)用分隔号( /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信 钓 于 城 下 诸 母 漂 有 一 母 见 信 饥 饭 信 竟 漂 数 十 日 信 喜 谓 漂母 曰 吾 必 有 以 重 报 母 母 怒 曰
2019-11-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大足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