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时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代以来,为了应对国际战争和冲突,构建持久稳定的国际秩序,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接踵而出,但总体上收获甚微。这不禁令人反思一个重大问题: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否可能?

依照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的理解,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在他看来,战争是伦理发展的必然环节,是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的必要手段,“持续的甚或永久的和平会使民族堕落”。应当说,在黑格尔所处的现代性发展阶段,这种理解不仅是正确的,还是相当深刻的。因为黑格尔把握了那个时代主体间、国家间关系的本质,即“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正如前文所述,在各个国家为了实现自我发展而激烈争夺有限的发展条件时,战争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暂时的和平不过是弱小国家面对大国霸权的无奈选择,或多个大国之间的短期相互制衡。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某一国家在发展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和力量,平衡便必然会被打破,“弱肉强食”的国际秩序仍将继续。

但问题在于,当今世界已经远不是黑格尔所处的那个现代性起步和快速发展的时代,而是处于现代性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今日世界现代性问题的严重化和普遍化,并不是靠丛林法则就能根本解决的。对外战争不能确保自身和平,限制他国发展不能确保自我发展,不合作就不能发展,不共赢就不能单赢,这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这时候再抱着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不放,显然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了。时代发展呼唤新的全球治理方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准确把握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全球治理方案,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首次突破和超越了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的单一主体性思维,在主体性基础上强调公共性,开启了全球治理的崭新篇章。

现代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点,是所有国家都居于其中的历史境遇。那么,为何唯有中国能够率先提出超越传统现代性的全球治理方案呢?这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由中国道路和中国文化决定的。中国道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道路从来就不是个人主义或自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而始终是一种集体主义或公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这使得中国的现代性从其开启之日起,就与西方经典现代性存在本质区别。西方的市民社会、原子化的个人、“一切人反时一切人的战争”,在中国道路中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由此可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不仅体现于提出一整套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而且做到了准确把握现代性发展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成功提出一种超越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观和发展观的新方案。其最根本、最重要的世界意义在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拓展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推进,为这种新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证明和鲜活的示范。

(节选自桑明旭、郭湛《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坐标、现实基础与世界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黑格尔认为战争是必然的,有了战争就能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民族就不会堕落。
B.中国为适应时代发展摒弃传统的主体性思维,强调公共性,提出全球治理的新方案。
C.在现代性发展的初始阶段,战争和冲突不可避免,和平只是小国的妥协或大国间的制衡。
D.受中国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一种集体主义或公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论题,文章首先设问,然后通过对比论证得出结论。
B.第三段通过分析当今世界处于新的历史阶段,论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C.文章引用黑格尔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是为了证明在当时战争和冲突是必然的。
D.文章从历史回顾、现实基础和世界意义等方面来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所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收效不大,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很好把握时代特点。
B.中国如果最初选择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就不会率先提出符合时代的全球治理方案。
C.因为西方文化关注个体、关注自身利益,所以他们很难提出有效的全球治理方案。
D.全球治理方案只有准确把握现代性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并且具体可操作,才会有效。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化的高度才是力量

朱建信

文化的长度不能产生高度,文化的高度却能拓展宽度。美国只有两百多年的立国史,以我们的传统文化观衡量,可谓典型的“没文化”。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以技术和产品为形态的美国文化光斑,在世界上到处闪烁,这是文化的高度拓出的宽度。

在殖民时代已经远去的今天,文化以非武力方式实现其辐射与覆盖,或者叫文化输出,可以理解为“文化侵略”,也可以理解为先进文化对其他国家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积极影响。匪夷所思的是,我们有些人仍然不知忧患,自我感觉甚好。有段时间,自鸦片战争后一直作为变革图强反动力量的“中国文化中心论”,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名义,在社会生活层面上异常活跃,仿佛“传统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自主知识产权就在里面,足以解决钓鱼岛等问题。“弘扬传统文化”活动铺天盖地,“论坛”“讲坛”“大讲堂”,图书报刊“牛皮癣”,只要是“传统”都在大力弘扬之列。在科学技术主导世界的今天,用不能孕育现代科学技术因而和自主知识产权很难沾边的所谓“传统文化”影响和浸润国民的精神世界,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不妨回头看看其效果:偃旗息鼓没几年的“大师”们又纷纷出山,慧眼看风水、芒硝治百病,治死了不少人,有关部门查究起来难度还很大。奢靡之风盛行,豪宴豪宅豪车豪金,《诗经》里的官仓鼠穿越千年,由“硕鼠”迅速长成“老虎”,国家周边闪着虎视眈眈的绿眼睛。

不加定语限制的“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内含积极和消极两种力量。“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社会积累下来的两种力量的总和,糟粕与精华一体共生。应该大力弘扬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引领和推动民族走向文明进步的积极力量,而不是全部。如果“传统文化”等于“优秀文化”或“先进文化”,中华民族就不会有一部让人不忍卒读的近代史了,中国人民早就站起来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毛泽东的态度依然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最高原则和唯一正确方法。

以所处时代为前提,文化的强弱标志是它在世界文化丛林中的高度。我们的传统文化长度足够骄人,但是把长度当成高度,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心眼有问题。聂鲁达用诗歌为他“瘦长的祖国”忧虑,我们有一脉瘦长的传统文化,如果真爱它,最好用忧患和创造去爱,给它捉虫子浇汗水,让它粗壮高大起来,开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花朵,强大美丽自己的同时,也为更多国家送去芳香。河伯没见到海之前,以为自己是世上最大的水是可以理解的,见了海还觉得自己最大,那就不好办了。河伯不这样,河伯见到海立刻知道了自己是谁,“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华民族,1840年才真正见到“海”,付出了那么大代价。民族复兴,需要警惕的仍然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老毛病:盲目自大、麻木不仁以及有了半亩地之后的沾沾自喜。

(选自《齐鲁晚报》2014年4月30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警惕美国的文化输入,增强忧患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B.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实和丰富传统文化。
C.反对不加辨别地弘扬传统文化,要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
D.积极输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2.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B.弘扬传统文化要有忧患和创造意识,不是骄傲于它的长度,而是不断提升其高度、拓展其宽度。
C.传统文化中,只有引领和推动民族走向科学、文明和进步的积极力量,才值得大力弘扬。
D.在科学技术主导世界的今天,用传统文化影响和浸润国民的精神世界,其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3.根据文意,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不等于“优秀文化”或“先进文化”,它不能够孕育出现代科学技术。
B.作者反对“论坛”之类的学术活动,因为它们在本质上是一种变革图强的反动力量。
C.因为美国立国史较短,其产品和技术也较发达,所以美国的文化既有高度又有宽度。
D.直到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仍然不了解外部的世界,以致造成一部屈辱的近代史。
2019-01-3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湖南省邵邵阳市东县第三中学高三上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3·天津·高考真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像。偶像的身上体现了从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所以,“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和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
       劳伦斯•克罗斯伯格曾撰文指出:“‘粉丝’对于某些实践与文本的投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获得某种程度的支配权,这又进一步使他们对新的意义形式、快感及身份进行情感投入以应对新的痛苦、悲观主义、挫败感、异化恐惧及厌倦。”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虽然不像其他“粉丝”那样狂热,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而成为“粉丝”的,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以来,吸引了很多官方机构的入驻,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它们的“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为“粉丝”节省了购买此类信息的人力和财力,而一些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传统的“粉丝”群体和社团要获得有关“粉丝”客体的信息,通常需由第三方提供,例如借助电视娱乐节目、广播和报纸的娱乐版块,或者是“粉丝”团能够接触到的明星的领导层提供的消息。微博的产生无疑舍弃了第三方这一环节,“粉丝”只需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时接收明星发布的所有消息,甚至可以在明星微博下进行“评论”,这就给“粉丝”创造出一种与名人直接互动交流的错觉。“粉丝”在这种错觉之下认为自己与名人多了一层社会关系,是熟悉的双方的彼此关注。
1.下列对“微博粉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粉丝”精通现代媒体技术,热衷于使用微博,以此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B.“微博粉丝”希望通过使用微博为自己获取名声和影响力,同时为大众建构生活的幻象。
C.“微博粉丝”通过关注明星偶像的微博,接收信息或发表评论,可以得到貌似直接交流的其实是建立在心理错觉之上的快感体验。
D.“微博粉丝”为应对自己遇到的痛、挫败、恐惧等,而把精力投入到微博上,为大众“粉丝”提供谈资。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微博以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求是“微博粉丝”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B.“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
C.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对“粉丝”客体 的态度,通常比专门追星和“微博粉丝”要冷静务实。
D.根据劳伦斯•克罗斯伯格的观点,“粉丝”对偶像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调控自我情感的作用。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微博天在逐渐改变人们的信息传播与接受方式,它对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会产生一定影响。
B.与传统“粉丝”相比,“微博粉丝”明星造势的手段和途径更为多样,他们的力量与作用也会日益受到明星的重视。
C.目前我国许多官方机构入驻著名门户网站,开通微博,表明官方已注意利用微博来扩大自身影响,促进社会信息及时发布。
D.“微博粉丝”到某明星的音乐新专辑发布会现场与明星面对面互动交流,有别于传统“粉丝”与偶像的交流方式。
2019-01-30更新 | 73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南省株洲第二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缺少什么?

周国平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严重弱点,就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

那么,有没有例外呢?有的,而且可以说几乎是惟一的一个例外——王国维。在世纪初的学者中,只有这一个人为精神本身的神圣和独立价值辩护,并立足于此而尖锐地批评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实用品格。但是,在当时举国求富强的呐喊声中,他的声音被完全淹没了。我想从一件与北大多少有点关系的往事说起。1998年,北大热闹非凡地庆祝了它的百年大典。当时,纯北大人或者与北大沾亲带故的不纯的北大人纷纷著书立说,登台演讲,慷慨陈词,为北大传统正名。一时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 李大钊、蒋梦麟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人们从他们身上发现了正宗的北大传统。可是, 北大历史上的这件在我看来也很重要的往事却好像没有人提起,我相信这肯定不是偶然的。

北大的历史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算起。1903年,清政府批准了由张之洞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个章程就成了办学的指导方针。章程刚出台,就有一个小人物对它提出了尖锐的挑战。这个小人物名叫王国维,现在我们倒是把他封做了国学大师,但那时候他只是上海一家小刊物<教育世界》杂志的一个青年编辑,而且搞的不是国学,而是德国哲学。当时,他在自己编辑的这份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批评张之洞拟定的章程虽然大致取法日本,却惟独于大学文科中削除了哲学一科。青年王国维旗帜鲜明地主张,大学文科必须设立哲学专科和哲学公共课。他所说的哲学是指西方哲学,在他看来,西方哲学才是纯粹的哲学,而中国最缺少,因此最需要从西方引进的正是纯粹的哲学。

王国维是通过钻研德国哲学获得关于纯粹的哲学的概念的。在20世纪初,整个中国思想界都热衷于严复引进的英国哲学,惟有他一人醉心于德国哲学。英国哲学重功利、重经验知识,德国哲学重思辩、重形而上学,这里面已显示了他们与众不同的精神取向。他对德国哲学经典原著真正下了苦功,把康德、叔本华的主要著作都读了。《辨证理性批判》那么难懂的书,他花几年的时间读了四遍,终于读懂了。在我看来,他研究德国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不在某个枝节问题上,诸如把叔本华美学思想应用于《红楼梦》研究之类。许多评论者把眼光集中于此,实在是舍本求末。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德国哲学的研究,他真正进入了西方哲学的问题之思路,领悟了原本意义上的哲学即他所说的纯粹的哲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王国维所认为的纯粹的哲学是什么样子的呢?简单地说,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对宇宙人生做出解释,以解除我们灵魂中的困惑。他由哲学的这个性质得出了两个极重要的推论。其一,既然哲学寻求的是“天下万世之真理,非一时之真理”,那么,它的价值必定是非实用的,不可能符合“当世之用”。但这不说明它没有价值,相反,它具有最神圣、最尊贵的精神价值。“无用之用”胜于有用之用,精神价值远高于实用价值,因为它满足的是人的灵魂的需要,其作用也要久远得多。其二,也正因此,坚持哲学的独立品格便是哲学家的天职,决不可把哲学当做政治和道德的手段。推而广之,一切学术都如此,唯以求真为使命,不可用做任何其他事情的手段,如此才可能有“学术之发达”。

用这个标准衡量,中国没有纯粹的哲学,只有政治哲学、道德哲学,从孔孟起,到汉之贾、董,宋之张、程、朱、陆,明之罗、王,都是一些政治家或想当而没有当成的人。不但哲学家如此,诗人也如此。所谓“诗外尚有事在”,“一命成文人,便无足观”,是中国人的金科玉律。中国出不了大哲学家、大诗人,原因就在这里。

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中国文化传统中“轻精神价值”严重弱点的一项是
A.北大历史上为正宗的北大传统正名的往事没有人提起。
B.张之洞拟定的章程,唯独于大学文科中削除了哲学一科。
C.-时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李大钊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
D.在20纪初,整个中国思想界都热衷于严复引进的英国哲学。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王国维“重视精神价值”的依据的一项是
A.王国维为精神本身的神圣和独立价值辩护,并立足于此而尖锐地批评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实用品格。
B.王国维对1903年清政府批准的轻精神价值的京师大学堂办学指导方针《奏定学堂章程》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C.王国维旗帜鲜明地主张,大学文科必须设立中国最缺少的属于纯粹的哲学的西方哲学专科和哲学公共课。
D.王国维认为,简单地说,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对宇宙人生做出解释,以解除我们灵魂中的困惑。
3.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指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严重弱点,就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而王国维是唯一的一个例外。
B.王国维认为,西方哲学才是纯粹的哲学,而这又是中国最缺少的,因此最需要从西方引进的正是纯粹的哲学。
C.王国维研究德国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不在某个枝节问题上,而是把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应用于《红楼梦》研究之类。
D.王国维认为,纯粹的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它具有最神圣、最尊贵的精神价值,而精神价值远高于实际价值。
2018-12-22更新 | 124次组卷 | 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工智能,新起点上再发力

去年出尽风头让人惊叹的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5月将来到中国,在浙江乌镇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上演人机大战。黑白子此起彼落之间,柯洁探寻的是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围棋“真理”,而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人工智能称得上是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还是关于它会不会比人更聪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种争论,都在说明,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与以往几十年不同的是,这次人工智能的高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它是科技进步的水到渠成,也嵌入了十分广泛的生活场景。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对大众来说,人工智能充满着科幻色彩;对科学家来说,人工智能可能是最受内心驱动、最具理想色彩的一门科学。从1956年的美国达特茅斯会议算起,明确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开始科学上的研究,到现在已有61年的历史,并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一直梦想着的是创造出类似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那个小机器人的形象——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也是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既向往又恐惧的原因之一。

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

尽管中国不是人工智能的策源地,但在当前人工智能的这一轮技术爆发中,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被很多人认为第一次同科技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小到手机语音助手,大到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广泛应用,它们连同中国顶尖科技公司所拥有的人才一起,充分证明中国在人工智能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都不落人后。同时也要冷静看到,国内互联网公司搭建的人工智能平台,与亚马逊、谷歌等相比差距仍然不小。比如,在围棋人工智能领域,腾讯的“绝艺”还不敢说能和“阿尔法狗”相媲美。站在同一起跑线,只能说明具备站位优势,更重要的还是好好蓄力、精准发力,力争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

故事才刚刚开始,从基础研究、技术发展,到未雨绸缪建立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规范,人工智能的未来面临着无数挑战和变化。“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人工智能的前景无限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全力奔跑。

(选自2017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论证了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起点下拥有站位优势的中国应该努力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的观点。
B.文章论述了在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中中国的优势和不足,对比之下,认为中国有科技实力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
C.文章回顾了人工智能遭遇技术瓶颈的原因,论述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走出实验室,伴随生活和工作,迎来黄金发展期的话题。
D.认为人工智能的前景美好,值得创新和发展,这是文章论述的的前提,也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理论依据。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顶是
A.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展开人机大战,目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B.被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的人工智能,在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谈论最为热烈,因此人工智能将再一次迎来黄金发展期。
C.虽然人工智能令人向往,但是如果机器人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并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会让很多人对人工智能感到害怕。
D.人工智能在上世纪90年代仍未走出实验室,主要受限于科学家无法创造出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的机器人形象。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众眼中的人工智能和科学家眼中的人工智能不同,前者多关注其科幻色彩,后者多着重其理想色彩。
B.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拥有可以比肩科技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在当前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中具备了站位优势。
C.人工智能变得更实用,发展更迅速,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
D.以往几十年的人工智能,与生活和工作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其实还不是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
2018-05-04更新 | 241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质检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互联网技术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时空结构一一虚拟时空,虚拟时空的首要变化表现为空间上的“去中介化”,互联网逻辑的空间拓展彻底摆脱了对空间近邻的依赖性,进而建构了一种没有中介的市场,市场结构变得极为简单。正因为如此,按照互联网逻辑呈现的空间才具有一种流动性,互联网的技术特征能够围绕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关系,对供给与需求进行空间上的“黏合”,从而实现了市场交易的“去中介化”,虚拟时空的另一个变化表现为时间上的“弹性化”,在信息技术范式和互联网逻辑的作用下,高度程序化的时间脉络变得富有弹性和机动,高度体系化的时间结构变成了时间碎片并且能够及时组合。。

毫无疑问,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和“弹性时间”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化逻辑中时空事项的组织方式,但同时也重构了一种全新的时空事项结构,并成为“互联网+”的技术红利的结构性源头。具体而言,“互联网+”的技术红利主要来自虚拟时空作用于市场的技术效应(简称“虚拟时空”的市场效应)。

第一个效应是“去中介化”显著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技术性扩展.“去中介化”意味着市场交易彻底摆脱了空间的障碍和对空间近邻的依赖性。在虚拟的时空结构中,市场关系可以无限延伸,只要存在互补性的供给和需求,不管供求双方身居何处,互联网都能够通过技术性撮合,将受空间限制的潜在交易对象变为现实的交易伙伴。因此,“去中介化”不仅重构了市场关系的空间特征,而且实现了市场规模的技术性扩张。

第二个效应是“去中介化”和“弹性时间”有效改善了市场交易的成本结构。一方面,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直接缩短了市场链的跨度,从而降低了资源流动过程中由于市场中介“雁过拔毛”式的利益实现而不断向下游转嫁、累加所形成的市场成本。工业化逻辑下的市场交易虽然也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过度延伸的市场链和复杂的市场结构却不可避免地抬高了资源流动的成本。另一方面,虚拟时空的“弹性时间”以及相应的“弹性工作”,导致时间与事项的搭配更为机动灵活。在互联网条件下,人们不仅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创造价值;还可以对时间进行重新分割,实现时间与事项的最佳组合。因此,虚拟时空中的市场交易随时随地都能够完成,而不需要功能化的时间安排和制度时间的协调,从而有效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

总体来说,互联网技术通过“去中介化”和“弹性时间”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空间和时间的体验。新的时空结构不仅源源不断地创造出“互联网+”的技术术红利,而且,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捷与便利。

(摘录于张兆曙《“互联网+”的技术红利与非预期后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虚拟时空的变化表现在空间上是“去中介化”,表现在时间上是“弹性化”,它们简化了市场结构,打碎了程序化的时间脉络。
B.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和“弹性时间”重构了一种全新的时空事项结构,成为“互联网+”的技术红利的结构性源头。
C.“互联网+”的技术红利主要来自虚拟时空的市场效应,这种市场效应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技术性扩展,有效改善了市场交易的成本结构。
D.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降低了资源成本,时间上的“弹性化”降低了机会和时间成本,提高了时间效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主要论述虚拟时空的两大变化,即空间上的“去中介化”和时间上的“弹性化”。
B.文章主要从市场关系变化的角度,对比分析虚拟时空交易与工业化逻辑下的交易特点。
C.文章从两方面重点阐述了虚拟时空的市场效应,旨在具体阐明“互联网+”技术红利的形成。
D.文章从虚拟时空的变化,到市场效应,再到互联网技术的意义,有层次地展开论述,逻辑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让市场彻底摆脱了空间的障碍和对空间近邻的依赖性,将使交易关系变得越来越简单。
B.工业化逻辑下的市场交易资源流动成本高,主要原因是市场链的过度延伸和市场结构的复杂。
C.虚拟时空中的市场交易随时随地都可以完成,弹性时间,弹性工作,人们可以实现时间与事项的最佳组合。
D.互联网技术塑造的虚拟时空不仅源源不断地创造出“互联网+”的技术红利,也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空间和时间的体验。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绿色发展”及相关概念辨析

沈满洪

什么是“绿色发展”,在概念上说,当前还还不是很明晰。

首先,“绿色发展”与“绿色经济”是否为同一个概念?“绿色经济”主要针对绿色产业和绿色消费,“绿色发展”则包括绿色理念、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环境、绿色资源、绿色科技、绿色制度等的变化。“绿色发展”比“绿色经济”具有更加宽泛的内涵。

其次,“绿色发展”与“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有什么区别?

从含义广狭角度看,三个概念之间具有包容关系:“绿色发展”含义最广,“循环发展”其次,“低碳发展”最窄。“绿色发展”既要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又要求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循环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使用和再资源化,这三个原则也正是“绿色发展”所追求的。“低碳发展”主要针对碳减排和碳循环利用,它仅仅是循环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三个概念各有侧重:“绿色发展”针对生态危机和环境危机,旨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循环发展”针对资源危机,旨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低碳发展”针对气候危机和能源危机,旨在建设气候舒适型社会。

由于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都逐步发展。例如,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使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这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上市公司新安化工,依靠自己的科技成果实现了原来作为废气排放的氯甲烷的回收,回收一吨的成本是200多元,而氯甲烷的市场价格是每吨2000多元,这是典型的循环经济;陕北窑洞可以做到冬暖夏凉,大大节省了能源消耗并减少了碳排放,这是典型的低碳经济或低碳建筑。对于这种情况,政府所要做的就是鼓励和倡导。

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些不良现象。黑色经济——对社会而言是黑色的,但对企业而言是经济的。线性经济,如一些小造纸、小印染、小制药企业等。高碳经济,如火电就是高碳能源,虽然火电内部成本低,但是发展火电会增加外部成本。之所以存在上述现象,首先是技术障碍,也就是科技创新尚未达到既绿色又经济、既循环又经济、既低碳又经济的水平。其次,也与制度障碍有关, 由于错误的发展观和错误的政绩观,使得黑色经济、线性经济、高碳经济没有得到遏制。

        (选自《文汇报》2017年6月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绿色发展”与“绿色经济”,不是同一个概念,“绿色发展”的内涵更宽泛。
B.从含义广狭角度看,“绿色发展”与“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三者是完全包容的。
C.“绿色发展”的概念就是既要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又要求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D.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的逐步发展,必将带来新的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阐述了“绿色发展”及其相关一些概念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侧重点。
B.文章运用例证分析法阐述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
C.文章运用对比分析法阐述了我国目前还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模式。
D.文章采用总分式,先总说“绿色发展”,再分说与它相关的一些概念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色发展”涉及绿色理念、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变化。
B.“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一样,都只有减量化、再使用和再资源化这三个原则。
C.“绿色发展”跟“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不同,它侧重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D.只有从技术与制度两方面抓起,才能根除黑色经济、线性经济和高碳经济的发展。
2018-02-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新邵县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眼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竟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俳徊,所以,沉浸、徜在这样的徴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的消息说是咋天的,可照片和视颇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求得转发量,不情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很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若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但是在微信中度过的生活,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况且把阅读都耗贯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不多的读书时间变得更少。
C.不少微信群成员,由于认知相同、经历、层次也比较接近,传播的微信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相互启迪和帮助自己提升。
D.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行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和阅读报刊相比,微信很少能看到不同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很少能被同一个读者看到。在这一点上,微信不如报纸,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在报纸上呈现。
C.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D.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B.阅读微信一旦成,恐怕就是病态了,这种病态不仅会使人正常的阅读时间减少,而且还会表现出其特有的病症,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会有所表现。
C.转发微信变成了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实际上绑架了人们的道德,让人不得不转发。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环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间不长,沿线各国对它并不一定了解,甚至还可能会产生误解、曲解。因 此, 当前 迫切需 要为“一带一 路”倡议构建健康话语,以消除对“一带一路”的各种误解、曲解。那么,什么是健康话语?

健康的话语必须有利于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相互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并非是中国的一揽子经济计 划,而是一个开放性合作性的经济发展倡议。因此,要推进“一带一路”,必须要处理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中国所构建的“一带一路”话语应该是沿线各国都能接受的话语,而且不能建立在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战略资源的争夺和利用之上。如果把某些国家视为“战略支点”,而“ 支点”就意味着是被利用的 工具,利用者和被利用者显然是不平等的。在这种情形下,这些国家不仅会反对“一带一路”,甚至还会对中国进行地缘政治的围堵。。

健康话语要有利于消除相互之间的隔阂和误会。“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不是中国一国的话语,应该是 沿线国家共同的话语。因此,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应当考虑沿线各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沿线各国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非常复杂, 仅从中国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来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很有可能造成一些国家在历史传统上的对抗和文化上的冲突。“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应建立在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多样习俗的基础 上。

健康话语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项目合作。“一带一路”的话语不能从中国获利的角度来构建,而要从共同受益的角度来构建。不少人往往会强调中国在沿线各国的投资情况,很少甚至不会谈到沿线各国在中国的投资情况。实际上,在“一带一路”既有合作的项目中,既有中国对外投资的项目,也有中国从其他国家引进的项目。尤其是在中国对外投资的项目更多的是中国的高科技项目。相反,那些低端产业的合作非常少。然而,我们很少看到这方方面的文章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而看到的大多数是关于中国对一些国家的资源型产业的投资。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世界舆论。实际上,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所有项目合作,秉承着共赢的原则,而不是充满了竞争性零和博弈的大棋局。

只有健康的话语才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反之则无助于“一带一路”在实践中的落实。

(摘编自胡键《“一带一路”健康话语的构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支点”突显的是不平等性,打造“战路支点”的话语有可能激起船线国对“一带一路”的坚决反对。
B.可能造成治线国对“一带一路”产生对抗的因素,就是我们在构建话语时完全脱离沿线国的历史与文化。
C.低端产业的投资对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经济发展没有益处,相较于高科技产业的投资要逊色很多。
D.零和博弈,充满着竞争性,一方面的收益即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不能促成双赢局面的形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构建“一带一路”健康话语的迫切性引出设问,然后从三个角度对健康话语的概念作出解读。
B.文章以沿线国对“一带一路”可能不了解,甚至误解、曲解为立论前提,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立论目的。
C.文章紧扣促进与加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合作这一核心对健康话语进行阐述,层次分明,内容较紧凑。
D.主体三段都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一带一路”健康话语展开朗述,说理较透彻,并透露着一种国家责任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揽子经济计划,是封闭性的,如果推行此类计划,将不利于处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关系。
B.只有构建健康话语才能更好地被各国接受,但它的构建并不要通过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合作。
C.如想达到促进与各国合作之效,则不能以中国获利为目的,而应本着共同受益的原则构建“一带一路”战略。
D.“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单方投资行为,而是中国与沿线国的相互投资,因而话语的构建不应进行片面强调。
10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谣言为什么不缺受众

谣言从来不是新鲜事。马克·吐温曾说:“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技术的进步让谣言跑得更快、传得更远了。

相关研究显示,微信平台的活跃用户数量已超过6亿,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微信中的联系人多是同事、朋友等平日里打过交道、联系较为紧密的人,当现实关系延伸到网络的虚拟空间中,每一条转发显得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被再次转发扩散。《小龙虾是一种处理过尸体的虫子,外国人从不吃》《肯德基的鸡都长着六个翅膀》《人社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这些看着眼熟的文章是不是曾经在你的微信朋友圈出现过?在微信公众平台辟谣中心,类似已辟谣的文章达280148篇,而2015年微信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达到21695437次。微信官方推出的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将谣言分为七类,分别为失实报道、儿童走失、财产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科学常识、迷信。数据显示,2015年失实报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9%,而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为食品安全(20%)与人身安全(12%)。《倒着输银行卡密码能自动报警》《长期喝豆浆会致乳腺癌》等入选年度十大谣言,举报次数最多的《微信朋友圈降权》达到了233210次。

很多人疑惑,许多诸如“六个翅膀的鸡”等谣言明明漏洞百出,为何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相信甚至反复传播?在不少专家看来,网络推手和商业营销是部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猎奇心理是谣言传播的最普遍的原因之一。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尹雪赓分析认为:“从传播规律来看,人们更关注新奇、颠覆常识的讯息,出于这样的心理,谣言也就更容易得到传播。”

失实报道之所以能成为微信朋友圈中的谣言主力,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满足了不少人的猎奇心理。此外,失实报道还符合部分网民的固有观念,因而更容易取信于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管健指出,在相对封闭的网络空间中,网民置身于相近的看法中,更容易强化原有观点,甚至倾向于有选择地接触那些能够加强自己本来信念的讯息,而拒绝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讯息。

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相关谣言一直是各大网络平台经久不衰的“牛皮癣”。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认为,此类谣言正是抓住了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对于和自身健康、财产人身安全相关的信息,公众往往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追寻更深层的原因,管健分析了网络谣言背后的社会心态。她认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还归因于害怕不确定性的社会心态、从众心态和责任的分散、个人意念与逆反心态的外化投射等层面。管健说:“个体的知识储备和经验难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越是不确定,就越会依赖别人。在焦虑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人们通常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而是更多地去观察模仿他人的做法和观点,这就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此外,从众与责任分散弱化了谣言传播的负罪感。”管健说,网络世界中,公众作为普通看客,常常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自己的判断、认识上也会慢慢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在群体活动中,很多人会持有责任分散的心理,觉得法不责众,因而更容易表现出有违社会规则的态度。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友华认为,要求公众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实际上很难做到,尤其是突发事件,公众急于想要了解事件真相及其进展,但又无法掌握一手材料、缺少专业判断能力。因此,辟谣还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平台的共同努力。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0日12版,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微信朋友圈中多为平日打过交道、联系较为密切的人,所以每一条转发显得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被再次转发扩散。
B.失实报道是微信朋友圈中的谣言主力,因其符合部分网民的固有观念,更容易被网民信任。
C.网络谣言根据危害大小可将其分为失实报道、儿童走失、财产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科学常识、迷信等七类。
D.公众往往选择相信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相关谣言,此类谣言在各大网络平台中持续时间较长、难以平复。
2.下列对谣言传播原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相对封闭的网络空间中,网民倾向于有选择地接触那些能够加强自己本来信念的讯息,而拒绝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讯息。
B.在焦虑普遍存在的当下,人们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思考,更多的是去观察模仿他人的做法和观点,因而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
C.网络推手和商业营销总是抓住人们更关注新奇的、颠覆常识的讯息的猎奇心理,成为部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股重要力量。
D.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害怕不确定性的社会心态、从众心态和责任的分散、个人意念与逆反心态的外化投射等层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部门和相关平台只要引导公众警惕网络信息,仔细辨别信息真伪,谣言定能得到有效的制止。
B.从传播规律来看,人们更关注新奇、颠覆常识的讯息,出于这样的心理,谣言也就更容易得到传播。
C.对于和自身健康、财产人身安全相关的信息,公众应该理性判断,不应只坚持趋利避害的态度——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D.公众作为普通看客,在群体活动中,很多人会持有责任分散的心理,觉得法不责众,因而更容易表现出有违社会规则的态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