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时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惘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称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材料二

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

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

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

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

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

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中国梦,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

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

(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

材料三

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

(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B.中国文化体大思纷,我们应当充分研究诸多前人观点,才能较为完整地总结出其精神特质。
C.“天人合一”是区分天人、物我之后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顺其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D.中国思维具有整体观与阴阳观,其内涵有相同性,都主张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与平衡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民为贵、君为轻”,民与君的关系恰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称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C.中国梦是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底蕴的,“天下为公”“天下一家”是其社会基础。
D.《三字经》《千字文》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蒙学读物,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信息越发达文化传播也就广泛
B.传统文化要在网络文化时代持续发展壮大,就必须有所创新。
C.在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会彼此冲击,形成干扰。
D.一个民族保存着还是抛弃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是它将要强盛或者衰落的标志。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3-08-08更新 | 183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7月,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成立潜江龙虾学院,下设餐饮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小龙虾烹饪方向)、市场营销(小龙虾产业方向)三个普通大专学历专业,学制两年。该校也成为国内首所,也是当时唯一一所开设小龙虾专业的学校。消息一出,就引发了网友热议。如“真的有小龙虾学院啊,不是山寨机构”“上课就是炒几斤小龙虾吃吧”“这是我梦想的学习方式”………还有网友表示“能一口气念到博士”,

2019年6月27日,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潜江龙虾学院(后更名为饮食文化学院)举行毕业典礼,35名2017级的学生,被授予普通专科毕业证书。教务处处长王中秋告诉记者,早在年初,毕业生里大部分学员已被预定,其中有从事餐饮管理的,更多的则是走上烧虾岗位。“2017级这批学生就业薪资底薪在6000~12000元。”而尚未毕业的2018级学生也已有多人被提前预定。

(摘编自廖志慧《吃货们,颤抖吧!》)

材料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这让更多“小龙虾学院”式的职业教育改革和探索吃下了定心丸。职业教育培养的各类专业技能人才,也将成为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毋庸讳言,一直以来,职业教育在不少人心中都是矮一截的。无论是在职业教育学院拔高设置那些看似“高大上”的专业,还是公众动辄就对职业教育学院离市场“近一些”的专业进行负面评价,其实都是这种歧视的一体两面。“马铃薯学院”“脐橙学院”“热干面研究院”被类为“奇葩”专业,“龙虾学院”因“考虑到社会影响”而不得已改名……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自然要办学者校准自身定位,明晰办学思路,创新培养模式,但也离不开社会系统的支持,比如,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尊重,社会评价体系的改革等等。乐见“小龙虾学院”毕业生遭“哄抢,但何时这样的新闻才不会成为热点?

(摘编自莫洁《“小龙虾学院”毕业生遭“哄抢”,究竟做对了什么?》)

材料三:

看到小龙虾学院首届学生毕业的消息后,不少网友都在评论中感叹,小龙虾专业虽然听起来不怎么“高大上”,但是贵在“接地气”,一毕业就能工作,且工作好找,收入可观,“学做龙虾是一门出了校园就能上岗的手艺”。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举措为高等职业教育注入巨大活力,高端技能人才越来越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像“小龙虾”这类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和培养过程中要实现可持续,必须遵守两条刚性原则:一是要尊重市场,有什么样的市场?求就培养什么方向的学生;二是要尊重专业,专业设置不能无限向下窄化细化,也不能针对某具体工作对象设置专业。储朝晖说,如今江汉艺术职业学院的第一批学生虽然已经毕业并顺利业,但面对这些毕业生,他想给予他们一些忠告,“毕业不代表结束,而应该是新起点,进入会后要依据市场变化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与专业技能,才能获得良好的职业回报”

(摘编自王天琪、张香梅《小龙虾学院首届学生毕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潜江龙虾学院,是国内首所,也是当下唯一一所开设小龙虾专业的学校。
B.政府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论述让更多“小龙虾学院”式的职业教育改革和探索吃下了定心丸。
C.潜江龙虾学院一成立就受到了网友的一致追捧,毕业生就业前景也呈现出良好的局面。
D.职业教育只要尊重市场需求,校准自身定位,创新培养模式,就能加速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某些传统思想束缚,一直以来,不少人带有歧视心态,职业教育在其心中是矮一截的。
B.小龙虾专业虽然“接地气”,学生出校园就能上岗,但不是一劳永逸的,学生还要依据市场变化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与专业技能。
C.“马铃薯学院”“脐橙学院”被归类为“奇葩”专业,是因为专业设置太窄,太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D.职院学生毕业就能工作,收入可观。时代在发展,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心态正逐步改变。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促进职业教育进行探索和改革的一项是(     )
A.国家政策支持。
B.就业方便,工资待遇高。
C.社会的理解支持。
D.家长学生认可。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我国职业教育的巨大作用。
5.上述三则材料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城市,它记录公交车轨迹,提供实时到站预报;在乡间,它精确引导拖拉机;在高原无人区,它守护藏羚羊迁徙路线;在东南沿海,它像“保护神”一样陪伴渔民驾船出海……北斗系统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各行各业,综合效益不断显现。

2020年6月23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五十五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至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20年44次北斗发射百分百成功,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摘编自王胜等《44次北斗发射百分百成功》,《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4日)

材料二:

面对复杂未知的地月空间环境,科技人员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从绕月拍摄到飞跃探测,从月背着陆到落月采样,探月工程六战六捷,“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创造了月球探测的中国奇迹。

(摘编自《弘扬探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人民日报》2021年12月8日)

[注]嫦娥,神话中由人间飞到月亮上去的仙女。《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袁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改“恒娥”为“嫦娥”。

材料三: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新时代航天精神,既是传统精神的延续,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在新时代不断取得新辉煌的巨大动力。

追求梦想,不懈奋斗,是航天精神的动力源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千百年来,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灯塔”卫星导航到北斗全球圆梦,华夏民族不断抒发对宇宙的浪漫想象和努力探索的激情。探月梦、北斗梦连着航天梦、中国梦,勇于追梦、敢于逐梦的航天精神,照亮了几代人的跋涉与跨越。

勇于探索,自主创新,是航天精神的关键核心。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一道道科学难题的破解,无不是中国航天精神的生动体现。嫦娥三号落月后,作为备用的嫦娥四号,没有重复嫦娥三号的任务,而是勇闯科学探测无人区,实现了多个世界首次,率先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正是这样的精神,激励着航天事业稳步向前,为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作出卓越的中国贡献。

协同攻坚,合作共赢,是航天精神的根本支点。探月工程和北斗工程的成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生动展现。亿万双手,托举“嫦娥”;亿万颗心,牵挂“北斗”,数十万科技人员凝心聚力,合力攻关,共同谱写了“举国上下一盘棋,千军万马大会战”的动人篇章。

星空浩瀚,探索永无止境。服务全球、造福人类,中国北斗走向世界;登陆月球、飞向火星,行星探测迈向深空。中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足音铿锵,不论走多远,我们的初心永远不会改变。新时代航天精神必将激励我们继续迎难而上、奋勇攀登新的高峰。

(摘编自冯华《弘扬探月精神建设航天强国》、余建斌《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等,《人民日报》2021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涉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一项是(       
A.平潭大桥管理处全天候监测桥梁形变情况。
B.厦门交管部门实时监控马拉松比赛期间城市路况。
C.青海牧民在羊身上安装定位芯片。
D.绍兴市某社区组织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2.复兴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月球探秘”项目组拟安排一些学习活动。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合理的一项是(       
A.邀请嫦娥一号设计师来校做“再入返回”科普讲座。
B.检索与“月背着陆”和“中继通信”有关的科普文章。
C.观看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展览的视频。
D.撰写对嫦娥五号航天器设计师的访谈提纲。
3.下列对材料三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B.第三段先提出观点并加以阐述,再举例论证,最后揭示意义。
C.文中引用了古诗、古文、神话传说等,增强了论证的逻辑性。
D.末段表达对中国航天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期待,点明论证目的。
4.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新时代“航天精神”的内涵。
5.“嫦娥”系列航天器的命名意蕴深远,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何为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无疑应当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两大元素,但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应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和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时代化和时代精神的民族化,是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灵魂。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显著进步,人们对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关注也越来越深入。毫无疑问,中国经济连续30多年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快速跃升为世界第二,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中国奇迹已是客观事实。但人们更关注的是创造这一奇迹的奥秘何在?贯穿在中国经验中的精髓是什么?对中国奇迹的奥秘、中国经验精髓的探究,最终必然导致对中国精神的探讨。因此,中国精神是对中国奇迹奥秘的深刻揭示,是对中国经验精髓的高度概括。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正是中国精神的最外在表现。脱离3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奇迹与经验的梳理、总结和概括,任何对中国精神的归纳,都将是空洞和不得要领的。

中国精神可以包括很多、很丰富的内容,也可以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但其基本内核则是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是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在世界观、价值观层面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核心价值在当代的集中体现,是当代13亿中国人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的集中体现。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民族特色,体现着当代中国人对当今人类面临的难题与挑战所作出的独特回应与独立思考,代表着当代中国人对人类思想与文明的新贡献。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应当成为我们建构政治话语体系、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国际交往与秩序话语体系的出发点和依据,成为我们进行社会整合、制度设计与建设的价值支撑和理论依据。

(摘自崔新建《中国精神:中国梦的深层底蕴》)

材料二:

德国哲学家赫尔德认为:“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它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创造一切,理解一切。”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意识积淀,是中华民族谋求永续发展及持久繁荣而形成的文化精髓。

“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文化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不仅出自文化本能,而且显现文化元色和文化基因。”中华文明的潜意识就是对伦理道德一如既往的文化忧患,这种忧患与紧张伴随着中华文明实践活动的推衍而强化,进而衍生出“克制”文化忧虑的精神元素。这种精神元素在外界的强烈刺激及引导下,生成精神基因,成为中国精神的依附。“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选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在文化忧患的“孟子范式”中,“失道”并不是堂吉诃德式的臆想出来的“幻影式搏斗”,其内蕴的“超历史性”和“无条件性”成为“天道”与“地道”相融通的异化力量。因此,孟子以“教以人伦”来缓解因“纤毫毕现地描绘未来”而导致的终极紧张。文化忧患只是中国精神潜意识中文化密码的一部分,它还携带更深刻的基因意义。

时光的推演、外族的入侵,改变的只是东方大地物质的形态,而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则以“颗粒”方式驻存于民族精神的深层结构中,文化忧患意识在和平或战争年代,都以其不同形态发挥着基因稳定性的作用。

在中华文化经历“历时性”发展与“空间性”扩展时,中国精神的内核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衍生出新的时代价值,并且构筑起具有强大吸附性的“文化圈”,利用文化引力实现横向拓展。

中国精神具有遗传性、稳定性等特性,但“内部组织不断发生递变和重建,因而又具有变异性、革命性”。中国精神的文化忧患基因也正是在传统文化之核心结构、元典精神或轴心文化的基础上,在“新时代”这个历史起点上,发生着革命性,时代性的变化。孟子“人之有道”所含“一近于禽兽”“一教以人伦”的辩证体系,构成了否定之否定的逻辑鉴定,形成了中国精神文化忧患的真正完整表达和文化自觉。百年前,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曾预警:“伦理之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中国文人的“伦理觉悟”与世界文明风情中的宗教型文化平分秋色,其不仅代表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而且具有“最后觉悟”的意义,完成此“最后觉悟”,才使得中华民族的“精魂”得以实现“文化自立”并庄严而完整地履行其文化使命。中国精神自孕育之日起,就饱含着道德忧患和道德焦虑,这是东方文明一以贯之的文化胎记和标识,为中华文明后世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调。

(摘自邹贵波《中国精神:伦理情怀,时代际遇与逻辑建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要具体和全面地归纳、阐释中国精神,就必须要关注与研究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
B.中国精神有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在世界观、价值观层面体现为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
C.世界各国在建构政治、意识形态、国际交往与秩序话语体系时,应当遵循中国精神并以此为依据。
D.中国精神蕴藏着文化忧患这一精神基因,而且这一基因在传承中一直都会保持稳定不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国精神,二者论述的侧重并不相同,材料二是从文化角度来谈的。
B.只要探究中国奇迹的奥秘,中国经验的精髓,最终必然会落到对中国精神的探讨上。
C.孟子正是因为忧心于人的“失道”,才主张要“教以人伦”来缓解这种对未来的忧虑紧张。
D.要让中国精神实现文化自立并履行其文化使命,就必须要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中国精神”的一项是(     
A.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女排精神,抗疫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重要体现。
B.中国有3亿多人每天刷一个半小时的抖音、快手,而且这个时间还在不断延长,创造了中国奇迹。
C.包产责任制、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到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都凝聚了中国的改革经验。
D.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提出的观点,试将材料二中的“忧患”与孟子的“忧患”比较有何不同。
5.党的二十大提到“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忧患意识”的看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从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深化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和实践,充分展示了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对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臻完善、监管机制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挑战作出新贡献。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加强和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持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努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从理念层面看,中国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坚持尊重自然、保护优先,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利用,坚持制度先行、统筹推进,坚持多边主义、合作共赢。从实践层面看,中国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提出并实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重要举措,不断强化就地与迁地保护,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技术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引导公众自觉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坚定践行多边主义,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广泛协商、凝聚共识,为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与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100904版)

材料二:

近日,来自140多个缔约方及30多个国际机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在昆明举行。缔约方大会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扩张,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20195月联合国公布的全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75%的陆地环境,66%的海洋环境受到影响,全球四分之一的物种正遭受灭绝的威胁。抓住时间窗口,逆转自然界遭受的破坏,只能靠所有国家联合起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面临着促进更平衡更充分发展的艰巨任务,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了不懈努力,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持续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扶贫开发、乡村振兴相结合,探索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脱贫攻坚双赢的新路子;持续加大涉及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问题的打击整治力度;在湿地、森林、河流、荒漠等领域实施多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且成效显著;统筹推进社会公平与生态公平。中国不仅切实履行自己的国际责任,而且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借助一带一路 南南合作等多边合作机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通过不懈努力,中国爱知目标2011-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执行取得积极成效,20爱知目标中,3个目标进展超越预期,13个目标取得关键性进展,4个目标取得阶段性成绩。中国爱知目标执行的总体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警示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只有携手并进,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让我们共谋人与自然谐共生之道,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共同呵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摘编自《求是网》2021101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只有尊重、顺应并保护自然,才能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中国幅员辽阔,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是世界上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
C.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需要各国坚持多边主义,责任共担,携手并进。
D.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幸免,各国携手应对才是正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的发布,主要是介绍中国取得的成效,为世界树立一个榜样,让他国效仿。
B.十八大以来,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想的引领下,中国“爱知目标”不断取得进展,已基本达成。
C.近年来,人类经济活动加剧,严重影响到了海陆环境,众多生物面临灭顶之灾。
D.生物多样性危机重重,致使环境进一步恶化,极端天气频发,新冠疫情肆虐。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保护生物多样性”观点的一项是(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B.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C.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截至目前,中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
D.为了保护天鹅种群,山东荣成利用独特地理优势,上百家公司大规模人工养殖天鹅,取得不错经济效益。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异同。
5.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哪些重大举措?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世纪8090年代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到中国未来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8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再次研究和讨论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共同富裕现已成为一个热点议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不少误解。何为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不等于均等富裕,更不是均贫富。一些人理解共富等于均富,显然是错误的。共同富裕是承认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承认不同程度的富裕。到了共同富裕社会,所有人都过上了富裕幸福生活,有的人生活水平是一般的富裕,有的人会很富裕。对未来共同富裕社会的这一构想决定着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绝不能走平均主义分配的老路,更不能走劫富济贫的邪路。最近中央强调了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性,把它纳入到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制度的框架中,引起了一些人不必要的忧虑。第三次分配的积极作用主要靠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基于富人的公益精神和慈善心。换句话说,慈善一定是自愿的、主动的,而不是逼迫的、被动的。

中国为何现在推进共同富裕?我认为现在提出共同富裕这一中长期目标是基于中国实际的发展状况。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央提出了一些中长期的整体发展目标,如到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以说,共同富裕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一部分,更是老百姓所想所盼。中国当前面临着发展的不平衡等难题,主要体现为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和收入差距。这三大差距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所以从现在起推进共同富裕正当其时。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进程,必须戒骄戒躁,切忌急于求成。共同富裕的基本涵义是富裕与共享,这些都是有标准的。相对于全球的富裕标准,中国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并不高,我们的许多人均指标只是略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离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提高富裕程度方面,一些预测表明,假定未来中国经济仍能保持较高增速,中国人均GDP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也还需30年甚至更长时间。提高共享程度方面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和收入差距都是历史遗留的长期问题,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缩小三大差距牵涉不同利益群体和部门,更增加了解决难度。7月浙江省出台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特别强调: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吊高胃口、不搞‘过头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推进共同富裕。

推进共同富裕的难点在于使低收入群体成为富裕人群。消除绝对贫困后,中国的相对贫困问题凸显出来。据北师大收入分配研究院的调查数据,从90年代起中国相对贫困发生率一直处于上升势头,到2018年已接近20%。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相对贫困人群或困难群体尤其需要关注。他们不仅收入少,也少有财产和人力资本,缺少发展和创收能力,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一方面在二次分配中政府需给他们更多转移支付,使其享受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在三次分配中应让他们成为真正受益人群。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2021-08-27

材料二:

2020年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收入差距过大就是其中之一。近期,居民收入差距处于高位,基尼系数稳定在0.47左右,且出现了居民财产差距迅速扩大的问题。

按中央部署,到2050年中国要基本实现共同富裕,达成这一目标,需在继续大幅提高全体人民富裕水平的同时,明显缩小居民收入和财产差距。

8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聚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问题,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这意味着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要把收入分配制度建设与改革作为一个主攻方向。目前,中国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均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需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完善。

初次分配方面,改革重点是完善要素市场体系,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要素报酬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要素市场的问题有目共睹,劳动力市场中的分割与歧视问题,资本市场中的垄断,土地市场中过多的行政干预。这些问题使得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低,也导致了要素报酬分配不合理。因而,完善初次分配的制度,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消除市场中产生分割、扭曲、垄断、歧视的制度性障碍,建立更完善的、公平竞争的要素市场。

二次分配方面,改革重点是提高税收和转移支付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税收具有两个基本功能:为政府筹集资金用于公共支出的资金,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相比而言,中国税收的后一功能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与中国税收结构有关。若要让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需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财产税或房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等。

在企业和居民总体税负不变或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可考虑适时出台房产税和遗产税,以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同时,个人所得税也要做进一步改革:一是使其覆盖人群扩大到所有高收入者,特别是有资本所得的高收入者。二是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尽管何为过高收入目前仍无明确界定标准。

三次分配方面,改革重点是培育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建立鼓励社会组织和慈善事业发展的制度和相应配套政策。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相对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是滞后的,不论是慈善组织的数量还是慈善捐赠的规模都有很大提升空间。要发挥三次分配的作用,必须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形成一种人人愿意做公益,富人乐意做慈善的社会时尚。同时,政府应为社会组织和慈善事业发展创造更友善的环境,提供更便利的公共服务。此外,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

长期来看,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发展能力和机会。当前中国的低收入人群较为庞大,他们间也有一定的收入差别。一部分人经过若干年努力是可以成为中等收入人群的,还有一部分收入更低的人群则要经过更长时间,也需要各种帮扶政策。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的子女未来的发展机会,使其子女享有更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分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增加其人力资本的数量与质量。这是阻断社会弱势人群代际传递的最有效办法之一。

(摘编自《新浪财经》2021-09-03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同富裕是中央提出的中长期目标,其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B.共同富裕的基本涵义是富裕与共享。共享中存在的三大差距都是历史遗留的长期问题。
C.中国能否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收入分配制度是否完善是关键因素之一。
D.关注社会弱势人群子女未来的发展机会能够有效地阻断他们的代际传递。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富人富有公益精神和慈善心,慈善事业也就能健康发展,也就能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积极作用。
B.实现共同富裕任重道远,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就能够实现共同富裕。
C.中国的税收结构存在问题,导致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方面上未发挥应有作用。
D.只有形成人人愿意做公益、富人乐意做慈善的社会时尚,才能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实现共同富裕措施”的材料是(     
A.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B.在农村免除了农业税,还对农民进行春耕补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大力开展乡村振兴。
C.我国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
D.天津—甘肃,福建—宁夏两两对口扶贫协作,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阅读材料,谈谈两则材料内容上的异同。
2021-12-26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一轮复习诊断监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河南春晚“霸屏”,真正是火了一把。不仅科技“炫”,文化也“靓”。其中,《唐宫夜宴》节目运用5G+AR的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把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以诙谐幽默又不失庄重的方式,将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之旅呈现在观众面前,以东方气韵打动人心、传颂四海。

在传统节日里,我们回望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再次体悟文化意涵、民族品格,也让人直面当下,思考如何更好涵养文艺和传承传统文化。

近些年,我们围绕传统文化,推出了诸多文艺创新之举。比如《国家宝藏》这档电视节目,将纪录片和综艺巧妙应用,以小戏院情势讲述文物的前世此生。曾经的故宫特展,万人争睹宋代《千里江山图》,即便排队5个小时,也才能匆匆看上5分钟。而《国家宝藏》的编导,将画卷背后的故事细细还原,让国宝在众人眼前“活”了,“近”了,亲切了。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中华文化也更能深入人心。事实上,守正创新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正因为中华民族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理念和追求,中国文化才得以绵延不绝,并且总是能够在历史前进中不断创造新繁荣。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该束之高阁,而应以更炫的方式走进生活。传统文化如果仅仅停留在过去式,和现代生活距离很远,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就会在遗忘中生出僵化。《唐宫夜宴》之所以能“霸屏”多日,是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正是文艺创新带来的效果,既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也收获了观众的“芳心”,可谓一举两得。文艺创新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不竭源泉和深厚土壤,同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服务当代,面向未来,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才能书写出当代文艺的辉煌篇章。

历史是厚重的,大浪淘沙,总会留下美丽的珍贝;文化既有形又无形,衣食住行,无不沉淀着传统的基因。以文艺创新来守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从我们眼前渐次“活”起来一石、一丝、一画、一瓷开始吧,让传统文化在新的土层中“别开生面”,让“文化老树”长出新枝,为明天沉淀下这个时代的文化精华。

(摘编自李群《以文艺创新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早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而言,在创立无产阶级新文艺的过程中,如何对待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现实语境,无产阶级政党也会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左翼文艺运动,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文艺运动一方面受到五四文艺精神的直接影响,包含了五四文艺科学、民主、启蒙的主旨;另一方面也试图以“革命文学”的口号为引导,超越五四文艺传统。在此一时期,文艺的阶级性、 大众化及其宣传功能,是左翼文艺家们关注的重点。无产阶级文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基本上还没有进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视野。到了193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阵线内部就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展开了一场十分热烈的讨论。在这一讨论过程中,强调利用与改造旧的民族文艺形式,以超越过于西化的五四文艺的声音,最终占据了上风。

在关于民族文艺形式的讨论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们明确指出,民族文艺形式的问题,就是“中国民族旧文艺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的问题”。这显然是一种与五四时期差异很大的文艺观念。在这里,新文艺与旧文艺之间不再是断裂的、相互取代的、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一种继承、改造、转化的关系。这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意在保证民族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并使文艺的受众以文艺作品为中介获得民族身份的认同感,使文艺工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然而,与当时许多参与民族文艺形式讨论的左翼理论家相比,毛泽东的深刻之处在于,他并不仅仅把提倡民族文艺形式当成是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民众抗战而采取的临时性文化策略,而是一开始就把它上升到了在中国要建立什么样的“新文化”这一高度上进行思考的。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强调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应该是“带有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性”的文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进一步明确地提出要利用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并对旧形式加以改造,加进新的内容,使之“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之后,毛泽东又提出以“人民性”为标准,对传统文化进行鉴别分析,以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性地加以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新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与之前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是一脉相承的。他在论述文艺问题时所使用的“中国精神”这一概念,以及对当代文艺创作提出的“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要求,与毛泽东关于文艺要有“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思想之间,更是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摘编自泓峻《文艺创新要结合时代精神融会传统资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宫夜宴》富有东方气韵,表演方式既诙谐幽默又庄重,讲述了唐朝少女在博物馆的奇妙夜之旅。
B.《唐宫夜宴》“霸屏”多日,深受观众喜爱,同时也引人深思:如何进行文艺创新来传承传统文化。
C.不同的文艺理论家,不同的政党,对文艺创新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都不相同。
D.左翼文艺工作者早期重点关注文艺的阶级性、大众化和宣传功能,对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考虑甚少。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以更炫的方式走进生活,才不会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在遗忘中生出僵化。
B.当代文学作品中如果能够有像《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辉煌篇章,就能够大大地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力。
C.左翼文艺运动受到“科学、民主、启蒙”文艺精神的影响,割裂了传统的民族文化,有着很明显的西化倾向。
D.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新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论述,体现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固有立场的继承。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以文艺创新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观点的材料是(     
A.大型歌舞集锦《云南映象》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充满古朴与新意,再创了神话般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
B.国学大师钱穆在谈到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之学时说:“最理想的是懂得前人的,却并不能要他定要再进一步,超过前人。”
C.画家齐白石一生五易画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他告诫弟子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D.《中国诗词大会》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简要梳理材料二的层次结构。
5.根据原材料,你认为如何进行“文艺创新”?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确诊病例累计超300万,波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国际交流交往活动按下“暂停键”……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疫情来势汹涵,传播速度之快、病亡人数之多,超出人们的预料,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一场严峻考验。当此之际,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国都面临抗击疫情的艰巨任务。这既是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各国对外政策取向和价值理念的一次“大考”。 国际社会加紧行动起来、共同应对,才能战而胜之。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所强调的:“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加强团结合作,应聚焦共同目标,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加强信息分享,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防止疫情跨境传播;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国际合作,集各国之力,加快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科研攻关;维护好全球产业链,深化产能合作、深挖产能潜力,实现最大效能的抗疫物资……惟其如此,方能汇聚携手抗击疫情的强大正能量。与此同时,各国还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对接,确保全球市场的开放和稳定,提振世界经济信心。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面对困难,最可贵的是齐心协力,最可怕的是纷争拆台。任何试图将疫情政治化,标签化的言行,都不利于推进国际合作,也终将不得人心。筑牢维护人类生命安全的堤坝,世界卫生组织肩负着独特使命。这次疫情发生以来,世卫组织在抗击疫情国际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键时刻,试图弱化世卫组织等多边机构的作用,势必破坏全球卫生治理体系,是极不负责任的。支持世卫组织的工作,对于全球战胜疫情至关重要。

一个木桶如果存在短板,它的容量不是取决于最长木板的长度,而是取决于最短木板的长度,“木桶原理”启示人们,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不是一国域之事,不能坐视任何一国掉队。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一些卫生系统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欠发达国家的防控条件着实令人掀心。国际社会应加大时疫情严重和卫生体系薄弱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帮助,填补地区公共卫生安全漏洞,共同织密织字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网。

“积力之所举,则走不胜也”,战胜关争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础,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式器.同舟共济。守望相助,让合作的阳光驱教疫情的阴霾,我们就一定能赢得最终胜利,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05月06日04 版,作者杨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的同时,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多国经济纷纷停摆。
B.在国际交流日趋频紧的当下,疫情不分种族,跨越国界,几乎遍及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C.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只有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才能战胜疫情。
D.新冠疫情虽然来势凶猛,全球蔓延,但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就定能赢得最终胜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着重阐明:面对全球新冠疫情,我们只有团结协作、同舟共济,才能战胜疫情。
B.文章引用“木桶原理”论证了,加大对卫生系统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欠发达国家的扶持资助才能更好地共同应对疫情。
C.文章结合现实情况,说理透彻,引用古语,警示世人,主要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D.文章开宗明义,亮明观点,然后逐层深入展开论证,最后总结:人类一定能战胜新冠病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这既是对各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检阅,也是对各国对外政策取向和价值理念的考验。
B.以美国为首的某些国家试图将疫情政治化,标签化,弱化世卫组织的作用,势必破坏全球卫生治理体系,是极不负责任的,也终将不得人心。
C.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既要加强团结合作,信息分享,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也要加强科研攻关的国际合作,加快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科研攻关。
D.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我们更应该关注卫生系统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欠发达国家,只有补齐短板,才能共同织密织牢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网。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全球化4.0时代是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改变是前所未有的。互联网与各行各业快速融合,改变了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传统生产模式,产业数字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当前数字经济规模约占世界GDP的4.5%至15.5%,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更为可观,据统计,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4.8%。中国应积极创新科技领域的全球治理,参与制定网络空间国际规则。

然而,科技在为人类社会创造正向价值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全球治理落后于全球化实践导致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起。20世纪的全球治理体系已经无法有效处理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冲突与矛盾,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首先,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与资源不平衡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差距。许多国家意识到科技创新对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和提高本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性后,已经开展战略部署抢占先进技术的高地。美国将重点放在前沿技术的再突破,希望把握制造业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赋能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欧盟则推出《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构建全方位数据法律规则,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禀赋优势,保障数字经济规范发展。日韩等国立足信息通信产业优势,重点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然而,由于相关国际管理与合作机制的缺失,国家间很可能因抢夺技术创新资源从竞争发展为敌对,这将成为威胁国际安全的潜在危机。

第二,在众多新技术中,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现代社会的改变尤为突出。通过三项技术的有机结合,电商平台可以描绘出准确的用户肖像为其推荐适合的商品;超市购物付款可以通过刷脸实现;社交娱乐平台可以为用户推荐更多符合个人兴趣的内容……但是在我们享受现代化便利的同时,用户隐私泄露等恶性事件频发,网络空间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欧盟出台GDPR是国际社会对维护信息与数据安全的重要尝试,然而这对于彻底解决新技术带来的挑战还远远不够,全球治理在科技领域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

第三,在进一步推动传统货物贸易自由流通的同时,制定电子商务领域的全球贸易规则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紧急任务。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增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电子商务依靠网络进行买卖和结算并依托第三方支付机构实际操作,贸易风险实际高于传统的贸易方式。同时,跨境电子商务具有交易数量巨大,客户申报信息准确性难以保证等特点,加大了国际收支计算的难度。此外,跨境电子商务也为国家外汇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年年初,中国和日本、美国等共76个WTO成员签署《关于电子商务的联合声明》,意在现有世贸组织框架基础上开启有关电子商务的谈判。作为电商发展领先的国家,中国可在电子商务全球治理起到独特的作用。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应对全球化挑战需要加强多边主义合作。在全球化新阶段,各国人民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应对数字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新挑战。作为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一员,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和创新全球治理,推动科技领域的国际多边主义合作,承担起全球化新时代的责任。

(摘编自《中国应积极参与科技领域的全球治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信息技术空前而迅速地改变着各行各业的传统生产模式,推进了全球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B.全球化时代发达国家出手抢占科技创新资源,然而跨国公司、金融科技、网络通讯等创新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已经威胁到国际安全。
C.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在各自的领域改变着电子商务、超市付款、社交娱乐的服务模式.但科技领域更需要的是加强全球治理。
D.传统的全球货物贸易自由流通已不能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WTO的贸易规则将被创新的国际电子商务管理机制所取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先总论后分论再总论的结构,论证的观点是:中国应该积极创新科技领域的全球化治理,参与制定网络空间的国际规则。
B.文章以全球治理落后于全球化实践而导致的冲突与矛盾为立论的背景,论证了构建全球科技管理与合作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C.文章在阐述网络空间三大技术快速发展对现代社会的改变时,对其带来的现代化便利和负面影响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D.文章从贸易风险、收支计算和外汇管理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了制定电子商务领域全球贸易规则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紧急任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已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全球化4.0时代中国参与国际社会各种治理,参与标准的定制正当其时。
B.全球化4.0时代来临速度异常之快,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空前的;但同时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现,如英国脱欧。
C.科技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带来新挑战,如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对接,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D.中国应在维护多边主义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方面做出贡献,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2020-02-21更新 | 94次组卷 | 3卷引用:大教育全国名校联盟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缺少什么?

周国平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严重弱点,就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

那么,有没有例外呢?有的,而且可以说几乎是惟一的一个例外——王国维。在世纪初的学者中,只有这一个人为精神本身的神圣和独立价值辩护,并立足于此而尖锐地批评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实用品格。但是,在当时举国求富强的呐喊声中,他的声音被完全淹没了。我想从一件与北大多少有点关系的往事说起。1998年,北大热闹非凡地庆祝了它的百年大典。当时,纯北大人或者与北大沾亲带故的不纯的北大人纷纷著书立说,登台演讲,慷慨陈词,为北大传统正名。一时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 李大钊、蒋梦麟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人们从他们身上发现了正宗的北大传统。可是, 北大历史上的这件在我看来也很重要的往事却好像没有人提起,我相信这肯定不是偶然的。

北大的历史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算起。1903年,清政府批准了由张之洞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个章程就成了办学的指导方针。章程刚出台,就有一个小人物对它提出了尖锐的挑战。这个小人物名叫王国维,现在我们倒是把他封做了国学大师,但那时候他只是上海一家小刊物<教育世界》杂志的一个青年编辑,而且搞的不是国学,而是德国哲学。当时,他在自己编辑的这份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批评张之洞拟定的章程虽然大致取法日本,却惟独于大学文科中削除了哲学一科。青年王国维旗帜鲜明地主张,大学文科必须设立哲学专科和哲学公共课。他所说的哲学是指西方哲学,在他看来,西方哲学才是纯粹的哲学,而中国最缺少,因此最需要从西方引进的正是纯粹的哲学。

王国维是通过钻研德国哲学获得关于纯粹的哲学的概念的。在20世纪初,整个中国思想界都热衷于严复引进的英国哲学,惟有他一人醉心于德国哲学。英国哲学重功利、重经验知识,德国哲学重思辩、重形而上学,这里面已显示了他们与众不同的精神取向。他对德国哲学经典原著真正下了苦功,把康德、叔本华的主要著作都读了。《辨证理性批判》那么难懂的书,他花几年的时间读了四遍,终于读懂了。在我看来,他研究德国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不在某个枝节问题上,诸如把叔本华美学思想应用于《红楼梦》研究之类。许多评论者把眼光集中于此,实在是舍本求末。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德国哲学的研究,他真正进入了西方哲学的问题之思路,领悟了原本意义上的哲学即他所说的纯粹的哲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王国维所认为的纯粹的哲学是什么样子的呢?简单地说,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对宇宙人生做出解释,以解除我们灵魂中的困惑。他由哲学的这个性质得出了两个极重要的推论。其一,既然哲学寻求的是“天下万世之真理,非一时之真理”,那么,它的价值必定是非实用的,不可能符合“当世之用”。但这不说明它没有价值,相反,它具有最神圣、最尊贵的精神价值。“无用之用”胜于有用之用,精神价值远高于实用价值,因为它满足的是人的灵魂的需要,其作用也要久远得多。其二,也正因此,坚持哲学的独立品格便是哲学家的天职,决不可把哲学当做政治和道德的手段。推而广之,一切学术都如此,唯以求真为使命,不可用做任何其他事情的手段,如此才可能有“学术之发达”。

用这个标准衡量,中国没有纯粹的哲学,只有政治哲学、道德哲学,从孔孟起,到汉之贾、董,宋之张、程、朱、陆,明之罗、王,都是一些政治家或想当而没有当成的人。不但哲学家如此,诗人也如此。所谓“诗外尚有事在”,“一命成文人,便无足观”,是中国人的金科玉律。中国出不了大哲学家、大诗人,原因就在这里。

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中国文化传统中“轻精神价值”严重弱点的一项是
A.北大历史上为正宗的北大传统正名的往事没有人提起。
B.张之洞拟定的章程,唯独于大学文科中削除了哲学一科。
C.-时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李大钊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
D.在20纪初,整个中国思想界都热衷于严复引进的英国哲学。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王国维“重视精神价值”的依据的一项是
A.王国维为精神本身的神圣和独立价值辩护,并立足于此而尖锐地批评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实用品格。
B.王国维对1903年清政府批准的轻精神价值的京师大学堂办学指导方针《奏定学堂章程》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C.王国维旗帜鲜明地主张,大学文科必须设立中国最缺少的属于纯粹的哲学的西方哲学专科和哲学公共课。
D.王国维认为,简单地说,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对宇宙人生做出解释,以解除我们灵魂中的困惑。
3.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指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严重弱点,就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而王国维是唯一的一个例外。
B.王国维认为,西方哲学才是纯粹的哲学,而这又是中国最缺少的,因此最需要从西方引进的正是纯粹的哲学。
C.王国维研究德国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不在某个枝节问题上,而是把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应用于《红楼梦》研究之类。
D.王国维认为,纯粹的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它具有最神圣、最尊贵的精神价值,而精神价值远高于实际价值。
2018-12-22更新 | 124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