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实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4 道试题
1 .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展开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①用铁丝将塑料杯悬挂于胶塞上,将胶塞安装在玻璃瓶上,玻璃瓶底注入50mL澄清的石灰水溶液;
②再取四套这种相同装置,将长势相同、叶片大小、数量相等的绿萝放于塑料杯中;
③按照图中所示的方法对五组装置进行16小时处理(第3至5组用冷光灯照射,光照强度依次增强);
④观察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用“+”表示浑浊,“-”表示澄清,记录下在表中。
组别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
实验结果--++++-
(1)选择长势相同、叶片大小、数量相等的绿萝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对比第1组和第2组的实验结果说明叶片在黑暗条件下能进行___________作用。
(3)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推测第3组的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用“+”、“-”多少表示)
(4)图中(CO2代表二氧化碳)结构①为线粒体,②为叶绿体,第4组实验的气体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填写A、B、C),原因是___________
2022-09-01更新 | 803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8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碳-氧平衡
2 . 草莓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自然状态下草莓在秋冬季节会休眠,出现新出叶片变小,光合作用减弱等现象,影响产量及品质。研究人员在温室大棚中以“红颜”草莓为实验材料,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探索打破草莓植株休眠的条件,实验时每天的处理方式和35天后的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处理方式

单叶面积(cm3

栅栏组织厚度(μm)

海绵组织厚度(μm)

1

光照10小时+正常二氧化碳浓度

43.54

70.6

79

2

光照10小时+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48.91

83.4

72.6

3

光照16小时+正常二氧化碳浓度

51.29

76.1

71.6

4

光照16小时+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59.29

109

74.8

(1)草莓植株主要通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通过叶片上的______________进入植物体。
(2)实验设计时1组和3组为一组对照实验,1组为对照组,这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每个处理组均选取了30株草莓,在计算单叶面积时,应测量多个叶片的面积,最后取______________值。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第______________组的处理方式更有利于打破草莓植株休眠,理由是______________
(4)在实际生产中,可以用草莓的茎繁殖新植株,这种方式与用种子繁殖相比优势是______________
3 .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做了如下实验:图一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表二为某特定实验装置内,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的实验测量数据表(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mg/h)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mg/h)

1.00

1.50

2.25

3.00

3.50

表二
(1)图一中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步骤E滴加的染色试剂是____,该实验可证明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在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的实验时,将五组长势相同的天竺葵,分别放置于温度不同的密闭装置中,测得装置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速率如表二中所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____,它进出叶片的通道是____;该实验进行前,是否必须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____(填“是”或“否”)。
(3)根据表二数据可知,光照条件下,温度为_____℃时,单位时间内天竺葵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温度为35℃时,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黑暗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呼吸作用逐渐____(填“增强”或“减弱”),可见,适当降低夜间温度能增加温室大棚内农作物产量。
2022-08-12更新 | 568次组卷 | 6卷引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碳氧平衡_名师押题与预测
4 . 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I.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两个不透光且密闭的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
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2和图3。(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评价:
(1)实验中采用的箱子是不透光的,目的是______
(2)植物体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在细胞中的______产生的,并通过图4中的[        ]______进出植物体,请写出图1乙组装置所检测气体发生变化的生理过程反应式:______
(3)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______
(4)图4中C细胞和B细胞在结构上有哪些异同点:相同点:______;不同点:______
(5)某同学欲探究“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设计思路如下:将等量的新鲜菠菜叶分别放入两个大锥形瓶内,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再分别进行______处理,然后用氧气传感器测定氧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2022-07-1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5 . 某兴趣小组参观植物工厂时,发现不同植物在补光时会用不同颜色的光,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光的颜色是否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
[实验步骤]①称取三份200克生长旺盛不带土的佛甲草,分别放入3个透明的塑料袋内,通入体积和CO2浓度均相同的人体呼出气体,袋内各放置了一个氧气传感器并密封(如图甲)。置于室温为22℃的不同暗室中;②三个装置分别用200瓦的LED蓝光灯、红光灯、绿光灯保持45厘米的距离照射5小时,每隔1小时记录读数,将测得的数据制成如图乙的曲线。

[评价反思]
(1)实验中判断光合作用强弱的依据是______体积分数变化快慢(填“CO2”或“O2”)。
(2)分析图乙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他们将测得的绿光数据与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数据偏大,从光源或环境角度分析其可能的一个原因是______
2022-06-30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生物真题
6 . 人们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光合作用进行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是否有影响?
【实验探究】
①取三个相同的无色透明玻璃瓶,设置A、B、C三组实验,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新鲜菠菜叶片和CO2缓冲液(维持瓶中CO2含量稳定);
②分别在导管中注入一滴红墨水,塞上橡皮塞,关闭活塞,控制红墨水初始位置相同;
③分别将装置放在相同强度的红光、绿光和黄光下照射(如图所示);

④光照相同时间后,红墨水均向左移动,测得红墨水移动的距离分别为l红、l绿、l黄,且l红>l黄>l绿,多次重复实验后,结果相同(忽略温度对实验的影响)。

【得出结论】___________。
【交流拓展】
(1)得出结论为__________
(2)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___来比较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3)为进一步得出光合作用强度,设置了实验D,将相同装置放于黑暗环境中,其他条件不变,测得红墨水移动距离为l绿。
①装置D中红墨水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②实验中红光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_(用l红和l绿表示)。
2022-06-30更新 | 41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生物真题
7 . 氧气是大多数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其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植物不同器官产生氧气的量都一样吗?某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了“光的颜色是否影响植物不同器官的氧气产生量”实验,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思路

实验处理

测得结果

器官

光的颜色

氧气产生量

1

把新鲜、等量的天竺葵不同器官分别置于封闭的三个相同的透明容器中,并编号1、2、3,然后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8小时后,测定植物各器官的氧气产生量。

蓝紫

较多

2

较少

3

蓝紫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第1组和第2组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该实验中,用_______光照射天竺葵的叶,其氧气产生量最多。
(2)探究天竺葵不同器官在光下的氧气产生量,应该用第3组和第_______组进行对照。
(3)第3组没有氧气产生,其原因是天竺葵根细胞中没有_______这一结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该兴趣小组应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实验次数,从而确保实验结论更可靠、更科学。
(5)影响植物氧气产生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除本实验涉及的因素外,试列举一例,如_______
2022-06-28更新 | 4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生物真题
8 . 光照是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某科研团队在同一农场内,连续3年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某品种玉米产量的影响,实验分甲组(自然光照)、乙组(遮阴处理)和丙组(自然光照,如遇阴天开灯补光),每组均常规田间管理。各组产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玉米产量(千克/公顷)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10906

12095

10886

2287

4770

4361

12317

12923

12285

(1)【提出问题】不同光照强度对玉米产量是否有影响。
【作出假设】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细胞中的______利用光能把水和______转化成有机物。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可能影响玉米的______
(2)【制定并实施计划】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实验过程中,各组环境中气温、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应保持______;甲组与乙组、丙组可形成______;该实验连续重复做了3年,目的是______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3年的实验结果可知,玉米产量最高的都是______组,表明提高光照强度能增加玉米产量。由此可见,种植玉米遇阴天时可通过适当______以保产增产。
(4)【进一步探究】在此研究基础上,还可以探究______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022-06-27更新 | 1709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光合呼吸作用-2022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2期)
9 . 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所需要的原料和产物,以生活中常见的菠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一
步骤1:提前一天,将新鲜的和用沸水烫2~3分钟的菠菜各100g分别装入两个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并设置为甲组和乙组。两组均插入软管后适当地扎紧袋口,并用止水夹夹紧软管。
步骤2:第二天,随机取一袋菠菜,将软管插入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锥形瓶中,移开止水夹,用手轻轻地挤压塑料袋,观察石灰水的变化。依据实验现象推测中装的菠菜是新鲜的还是烫过的,再打开塑料袋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实验二
步骤1:该生物兴趣小组继续进行实验,另取新鲜的和用沸水烫2~3分钟的菜各100g分别放入2只相同体积的锥形瓶中,密封锥形瓶后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步骤2:将燃烧的小木条伸入放有新鲜菠菜的锥形瓶中时,小木条上的火苗会立即熄灭,而将燃烧的小木条伸入放有烫过的菠菜的锥形瓶中时,小木条会继续燃烧。

(1)实验一中设置了甲组和乙组,目的是为了设置______实验。
(2)移开止水夹,用手挤压塑料袋,发现甲袋中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乙袋中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实验现象可知______(填写甲或乙)袋中装入的是新鲜的菠菜。
(3)实验一中用于盛装菠菜的塑料袋选用的是黑色料袋,其目的是为了避免______作用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4)通过对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______,消耗了______
2022-06-23更新 | 29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生物真题
10 . 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的实验装置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设置甲和乙两个实验装置的目的是作对照,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2)若经图丁实验操作后,叶片变成蓝色,则该叶片来源于图________装置中的叶片。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除了二氧化碳之外还需要_______
(4)图丙中“?”处的液体是______,用于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2022-06-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广西贺州市昭平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