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争霸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中学历史课程将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解释】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中“民勇于公战”的原因。

【唯物史观】

材料二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变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奏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2)材料二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依据材料二,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客观评价“兼并战争”的影响。

【时空观念】

材料三 下图



(3)上边图示与战国时期修建的一个大型水利内工程有关,请写出该水利工程的名字。是谁主持修建的?该工程的修建有何作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取得优势,以“尊王接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材料二: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各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

材料三: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辩,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我、狄、查、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1)材料一反映了那一历史现象?据材料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概括这一历史现象的影响。
(3)请举两例出自春秋时期的成语。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这反映了春秋争霸的(     
A.原因B.性质C.过程D.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史记·周本纪》


(1)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创立的什么制度?仔细观察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平王迁都之前西周的都城在哪里?平王迁都的时间和原因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如何认识材料二中“诸侯强并弱”带来的影响?
2022-07-24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六校联谊联考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说明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春秋时期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周平王东迁后,王室衰微,诸侯强并弱,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2)结合材料三,分析春秋诸侯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最先称霸的诸侯王是谁?

材料四   战国形势图



(3)在材料四的《战国形势图》中, A、B、C、D各代表哪一诸侯国?
(4)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更是连绵不断。结合所学,说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对推动历史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2021-12-2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春秋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A.争霸战争的性质B.争霸战争的危害C.争霸战争的积极影响D.争霸战争的原因
2021-12-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2)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诸侯强并弱”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战国时期)国异政教(政治教化),各国制断(专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诸侯之长)……故孟子、孙(荀)卿儒术之士,弃捐(不被重用)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获得权势)。”

——刘向《战国策续录》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021-12-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诞生了许多制度。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承制度演变示意图


材料二:周王吸取了殷商灭亡的教训,并根据周朝刚建止时的社会状况。中国社会虽然进入了奴隶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但社会矛盾还是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周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的国家政权,周王根据血缘宗族关系和辅佐者功劳的大小,将宗族亲人和功臣等人分封到全国各地。给予了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杖力,建立诸侯国。

材料三:三十七年,庄公不朝周,周柜王率陈、蔡、发、卫伐郑。庄公与祭仲.高渠弥发兵白授,王师大败。祝瞻射中。

——《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

材料四:春秋时期,一些势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图谋称霸,相互之间开展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掠取各国贡物的兼并战争。一些中小封国被邻近的大国吞并,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增减成几个大国。


(1)材料一中的①处应该填写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建立诸侯国”是指哪种制度?周王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关系的变化并归纳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作用。
2021-11-2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团农一师九团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春秋战国时期,经过长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秦国最终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自《战国策》

材料三:……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经济、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制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根据材料一,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
(2)材料二中“商君治秦”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为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商君采取了怎样的具体措施?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结合具体史实,从经济、文化方面说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
2022-02-1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春秋初年有百余国,战国初年只有20余国,后来仅剩七国。比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更加激烈、频繁,规模也更大。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及第一个称霸者是谁?
(2)战国七雄中,韩、赵、魏三国是瓜分哪一个国家而形成的?举出一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2021-12-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